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易县洪水

易县洪水

发布时间:2021-07-26 06:31:30

1、雍正最器重的大臣,死后陪葬雍正身旁,为何乾隆却推平他的墓?

说起来这件事是因为乾隆的一句话,给属下造成了歧义。他手下的御林军请求他的旨意时,本来乾隆并不想推倒这位大臣的坟墓,所以随口说了一句“拉倒吧”,意思就是说这个事就算了,结果却被手下的人认为要推倒这位大臣的坟墓,之后就发生了这件事。

雍正皇帝作为第一个下葬于西宁的皇帝,其皇陵规模宏大他身边有一位陪葬的宠臣,名叫田文镜。他以监生的身份开始仕途,20年间辗转各地对于百姓的疾苦感受十分深刻,是一个十分尽忠职守的基层好干部。雍正皇帝继位之后受到重用,他的品行受到赏识,成为心腹大臣。

为表彰他的功绩,雍正皇帝为他特设官职河南山东总督。他也将这里治理的很好,被雍正皇帝称为“模范疆吏”,最后因年迈退休,因病去世。雍正为他在易县清西陵柳林庄西修建了田公墓,还亲自写祭文,足以见雍正对他的喜爱。雍正皇帝死后也被葬在了西陵。

等到乾隆皇帝继位的时候,有一次他决定亲自前往清西陵为他父亲扫墓,出行的时候场面浩大,随从众多,百姓夹道欢迎。但当车队走到易县的柳林庄时,一名御林军前来禀报说,田文镜的墓门墙占了道路,车队无法通行,恳请皇上定夺。

乾隆皇帝知道田文镜是功臣,为清朝的吏治建设应下了大功,是被先皇亲口称赞过的臣子,于是对属下说拉倒吧,让车队绕行通过。不过属下人却弄巧成拙,将田文镜的坟墓给拆毁了。

2、河北易县发生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给当地带来了哪些影响?

有新闻报道出河北易县发生了自从1963年以来的最大的洪水,而我们从这个数字中我们就可以知道河北易县这次所发生的洪水是非常严重的并且破坏性也是非常大的。同时我认为这个洪水也同样给当地居民带去了非常大的影响。而且这次所发生的洪水也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我们可想而知这次河北易县受到了非常大的破坏的。

并且这个洪水也同样给当地带去了非常大的影响,首先就是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为我们知道洪水的危害其实是非常大的,所以洪水发生之后,也会给当地的各个产业带去了一定程度上面的破坏,所以这样也就影响到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且也影响了人们的收入,所以我认为这个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当然,除了给当地经济带去一定的影响之外,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次的洪水对于当地居民的影响其实是非常非常大的,因为这个洪水会破坏掉居民的财产甚至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居民因为洪水而去世,所以我认为这个的影响其实也是非常大的,并且也同样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了。

 而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次的洪水也同样给当地政府带去了非常大的压力,并且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同样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而这个就是因为这次洪水所带去的影响,而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次的洪水也是非常严重的,并且给人们也同样带去了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也影响到了居民们的正常生活以及生活需求的。当然这个也会给社会的发展带去一定的压力。

3、河北1地现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伤亡情况如何?

河北1地现1963年以来最大洪水,无一伤亡。

7月17日,河北多地再次迎来强降雨。在石家庄,截至18日早7点全市平均降雨量52.7毫米,其中主城区平均53.9毫米,并有152个雨量站超过50毫米、20个雨量站超过100毫米。在保定市易县,17-18日普降大暴雨,平均降水量160.3毫米,大暴雨站点达43个。

易县有五条主要山区行洪河道,其中北易水河流量达到527立方米每秒,是1963年以来的最大一次洪水,横跨北易水河的易河庄大桥也被冲断。

全县3500多米道路受损,12座桥梁及部分山体出现坍塌,431亩农田不同程度受损。1270户、3765名群众提前转移,目前暂无人员伤亡情况。

石家庄发布山洪气象灾害预警:

从石家庄市气象局获悉,石家庄市应急管理局、石家庄市水利局和石家庄市气象局7月18日12时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预计7月18日12时至7月19日12时,石家庄市赞皇县、元氏县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Ⅲ级,黄色预警),平山县、井陉县、井陉矿区、灵寿县、行唐县、鹿泉区局地可能发生山洪灾害(Ⅳ级,蓝色预警)。 请上述地区注意做好实时监测、防汛预警和转移避险等防范工作。

4、1963年河北易县发大水是什么时候,具体的时间,几月几号?

1、暴雨简况
1963年8月上旬,海河流域发生了罕见的特大暴雨,降雨从1日开始,10日结束,主要集中在2~8日。现简述如下:

8月1日,卫河上游河南及河北西南部降雨,雨量在20~40毫米。2日卫河上游、滏阳河、冶河上游降100毫米以上的局部暴雨。3日,雨区主要在滏阳河、漳卫河上游,中心为邯郸466.5毫米,100毫米以上笼罩面积23800平方公里。4日暴雨北移强度加大,雨区主要为滏阳河、冶河上游,暴雨中心獐么日雨量达865毫米,100毫米以上笼罩面积32700平方公里,200毫米以上笼罩面积11200平方公里。5日中心北移强度有所减弱,中心赞皇黄北坪日降雨500毫米。6日暴雨继续北移范围扩大强度减弱,中心正定日雨量290毫米。7日雨区继续北移,中心为完县司仓日降雨量704毫米。8日暴雨中心移至北京来广营,日降雨量464毫米。9日暴雨中心静海日雨量235毫米。 8月2~8日,7天的降雨分布情况为:东部平原雨量一般为200毫米左右;滨海地区及太行山西侧背风区小于100毫米,暴雨中心主要集中在太行山东侧迎风区,超过500毫米的雨带南北长480公里,东西宽120公里,面积43800平方公里,暴雨中心一个为滏阳河上游獐么,7日雨量2050毫米,另一中心为大清河易县七峪,7日雨量1329毫米。

63·8暴雨特点为:雨区稳定,持续时间长;强度特大;暴雨范围广。

2、洪水简况
63·8洪水的特点是洪量大,来势猛,300多座中小型水库被冲毁,大型水库相继溢洪。现简述如下:

① 、漳卫南运河:漳河观台8月6日洪峰流量5470立方米每秒,漳卫河汇合处称沟湾8月11日洪峰流量3240立方米每秒,临清同日洪峰流量2540立方米每秒。

②、子牙河:名河临名关洪峰流量12300立方米每秒,沙河朱庄8360立方米每秒,槐河马村3580立方米每秒,8月6日东武仕最大入库2030立方米每秒,8月4日临城最大入库5560立方米每秒,滹沱河岗南最大入库4390立方米每秒,平山8月5日洪峰流量8900立方米每秒,8月6日黄壁庄最大入库9850立方米每秒,最大泄量6150立方米每秒,滹沱河北堤漫决。

③大清河:8月7日,王快、口头、横山岭的最大入库分别为9520、468、2670立方米每秒。8月8日瀑河、安各庄、龙门、西大洋的最大入库分别为1900、6320、4250、7710立方米每秒。南支渚龙河北郭村8月9日洪峰5380立方米每秒,下游左堤漫决。北支拒马河紫荆关、张坊8月8日洪峰分别为4490、9920立方米每秒,南拒马北河店8月8日洪峰4770立方米每秒,白沟河东茨村9日洪峰2790立方米每秒,白沟站洪峰3540立方米每秒,新盖房最大分洪3140立方米每秒,8月14日白洋淀十方院最高水位11.58米,滞洪量41.72亿。

63·8北系未发生大洪水,对南系抗洪有利。本次洪水总量270.16亿立方米,其中子牙占50.7%,大清占29.9,南运占19.4%。

3、对应天气系统
1963年8月上旬,华北地区上空形成了一条很深的稳定的低压槽。这种稳定的环流形势使海河流域一带长期处于冷暖气流交锋的气流辐合带里,加之不断北上的天气系统,造成了连绵不断的特大暴雨。8月2日,由低压槽转变的东西向切变线在江南发生暴雨,海河流域南部受其边缘影响,3日在贵阳附近产生的低涡北移,影响海河南部发生暴雨,4日又一低压槽进入河北,引起低涡加强产生特大暴雨,7日又一低压槽东移,与原处于河北西部的切变线合并,形成低涡,同时8号台风中心向西北移动,导致东部沿海风力加大,形成暴雨,9日在河南形成的一低涡北上,形成暴雨。

5、卢沟桥烽火的资料

卢沟桥(Lugou Bridge) 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卢沟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特别是桥墩造法颇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为抗击流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乱,最后只有作罢。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谜团冰释”了。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6、海河的水文特征

海河流域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降水又多以暴雨形式降落,全年降水量往往是几次暴雨的结果。海河干支流水量主要依据降雨补给(降雨补给的水量约占年径流量的80%以上),因此年径流量的时空变化与年降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北部地区河流如潮白河、永定河等还有季节性融雪水补给,形成不太明显的春汛。
除降雨及融雪补给外、海河还受地下水补给。流经太行山、燕山区的河流。地下水多以泉水形式补给河流,如江滹沱河、滏阳河、漳卫河等均接受泉水补给,地下水补给量一般占8~10%左右,但个别河段地下径流丰富的可达40%,地下径流少的仅占5~6%。流经平原区的河流,如海河干流及五大支流中下游,河槽多未下切至潜水位,洪水期水位常高于两岸地面,或补给河流极少〔占年径流量的6%以下),或不能补给河流。 海河流域跨四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一区(内蒙古)、二市(北京、天津),流域总面积26.36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为22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在河北省境内者12.57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为106.3亿立方米,其中山区76.6亿立方米,平原区29.7亿立方米。
径流地区分布
海河年径流的地区分布基本上与年降水一致。在太行山和燕山迎风坡,呈现一条与山脉弧形走向一致的径流深大于150毫米的高值地带。高值区的分布范围与多年平均年降水600毫米等雨线的多雨带基本吻合。在径流高值区内,由于局部地貌和水汽输送方向等影响,形成几个高值中心。如易县大良岗、灵寿县漫山及沙河县蝉房均为高值中心。
这些高值中心年降水750~80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00~350毫米。其中以磁河横山岭水库上游的漫山一带为最高,年径流深达400毫米。自高值带两侧分别向西北和东南逐渐减小。向西北至桑干河、洋河上游年径流深降至50毫米以下,最小者仅25毫米。向东南为河北平原,有两个低值中心,一个在定兴县东部的十里铺,一个在冀县、南宫、衡水、束鹿周围,年径流深在25毫米以下,最小只有10毫米。其余地区年径流深大部在50~150毫米之间。
流经太行山区及山前洪积扇的河流,由于流域内多奥陶纪石灰岩,岩溶地貌发育。当流域不闭合(即地上、地下分水线不一致)时,年径流量的分布往往出现异常现象。如滏阳河的临洺关、韩村站漏水严重,年径流量只有59.1毫米,但相邻流域的东武仕水库站,由于有大量的外流域地下水的补给,年径流深高达1225.7毫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一倍多,外流域补给水量占自产水量的9倍。
径流年际变化
海河流域集水面积较小的支流,径流的年际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趋势相类似,不同的是比降水的变化更剧烈,地区间的差异更大。而集水面积较大的支流,受流经气候区、下垫面及集水面积的影响,径流的年际变化比较复杂。
军都山、太行山山地及山前坡地,是海河流域年降水年际变化的高值区,也是径流年际变化的高值区。年降水变差系数为0.40~0.50,而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80~1.00。年径流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10~25。在军都山以北太行山以西的地区是年降水与年径流年际变化的低值区,年降水的变差系数为0.25~0.35,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40~0.60。年径流最大与最小值之比为3~5。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平原区是海河流域内降
水年际变化的次高值区,但径流年际变化却是海河流域最高的,年降水变差系数为0.35~0.45,年径流变差系数为1.0~1.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平水年和枯水年蒸发渗漏多,不易产生径流,而丰水年产水量却很大。
大行山南段,岩溶发育,径流年际变化出现两种反常情况,一种是漏水地区。变差系数高达1.50~1.75,年径流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可达70~80倍。如崔阳河临洺关站。另一种是有泉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很小,变差系数只有0.20~0.30。年径流最大与最小值之比一般仅3倍,如滏阳河东武仕及冶河地都等站。
海河各支流丰水年出现的年分有所不同。全流域同时出现洪水的机遇较小,一般南部几个支流为丰水年时,北部几个支流是平水年,相反,北部几个水系为丰水年时,南部几个支流都是平水年,例如1963年南系大水,而北系除北运河外,为平水年。
各支流枯水年出现的年份却比较一致。海河流域自民国6年(公元1917年)以来共发生变率小于0.4的特枯水年和变率为0.4~0.6的枯水年11年,其中民国9年、19年(公元1920年、1930年)全流域特枯,民国20年、25年(公元1931年、1936年)全流域枯水,1965年、1968年全流域偏枯,民国30年(公元1941年)南系特枯而北系枯水,民国34年(公元1945年)、1972年、民国16年(公元1927年)全流域枯水,而仅有1~2条河系偏估或特枯。1951年北系枯水,南系偏枯,而1~2条支流特枯。
径流年内分配
海河干支流径流年内分配主要受降水年内分配的制约,总的特点是径流年内分配较集中,全年水量的50~80%集中到7~10月(汛期)四个月内,但各河因径流补给形式,流域调蓄能力以及所处气候区的不同,各河径流年内集中程度有所不同。
发源于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的蓟运、大清、滏阳各河,流域调蓄能力较小。水量集中程度较大,汛期水量约占全年水量的70%~80%。
发源于黄土高原和盆地区,中游穿越山地,流域面积较大,又有相当比重的泉水补给的河流,如永定河、滹沱河、漳河、卫河等。汛期水量一般占全年水量的50%~60%。
平原地区及流经山前严重漏水区的河流,绝大部分属间歇性河流,汛期有水,非汛期干涸,全年水量往往是几次(甚至是一两场)暴雨的结果。
以泉水补给为主的某些河段,如桑干河马邑、绵河地都、滏阳河东武仕水库径流年内分配较均匀,汛期水量一般占全年水量的40%或更少。 海河干支流的含沙量在全国各大河中仅次于黄河,由于各支流流经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含沙量又有差异。
发源于山西高原的支流如永定河、滹沱河、漳河等、流域内黄土分布广泛,加上植被覆盖度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永定河是海河各支流中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永定河官厅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52.2公斤/立方米,上源桑干河石匣里站为25.0公斤/立方米,洋河响水堡站为21.0公斤/立方米,永定河上游侵蚀模数为1000~2000吨/平方公里·年。
滹沱河干支流多流经黄土高原和太行山区,含沙量仅次于永定河,小觉站多年平均含沙量13.9公斤/立方米,侵蚀模数900~1000吨/平方公里·年。
再次为南运河上源漳河,观台站多年平均含沙量9.07公斤/立方米,侵蚀模数700~800吨/平方公里·年。
发源于燕山、太行山的河流,流域内多石质山地,黄土性物质较少,水土流失较黄土高原轻,大清河支流拒马河紫荆关站多年平均含沙量2.92公斤/立方米。大清河新盖房站1.4公斤/立方米,潮白河苏庄站为4.14公斤/立方米,北运河屈家站为2.54公斤/立方米,在海河流域中含沙量都比较小。
海河各支流泥沙的年内分配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各河6~9月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94%以上,其它各月输沙量很小。泥沙的年际变化很大,各河最大年平均含沙量与最小年平均含沙量的比值一般都在10~20倍以上,最高的可达45倍以上。 海河干支流多年平均水温多在11~15℃。由于流域跨纬度较大,南北部河流水温有所不同。流经流域北部山区的潮白河、永定河上游为11~12℃,流径流域南部的南运河为14~15℃.全年以1月份水温最低,为0.1~2.5℃。潮白河、永定河为0.1~0.9%℃,南运河为2.0~2.5℃。7月份水温最高,为42~27℃,北部各河为24~26℃,南部各河为25~27℃,只有少数河流低于24℃。历年最高水温可达31~36℃,历年最低水温为0℃。
海河各支流冬季一般均结冰。平均初冰日期多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终冰日期为3月中、下旬,只有子牙河与南运河可提早至2月下旬。冰期三个月到三个半月。平均封冻日期多在12月中、下旬,解冻日期为3月中、上旬,平均封冻天数为50~80天。 2002年全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53.6亿吨,其中工业排污量占60%,城镇生活排污量占40%。对全流域7151公里河流进行的水质评价结果为:Ⅰ、Ⅱ类水质河长占21%,Ⅲ类水质河长占22%,Ⅳ、V类水质河长占10%,超Ⅴ类水质河长占47%。全流域受污染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水)达4083公里,占评价河长的57%,水体污染严重。

7、河北曲阳中、新元古界

(一)中、新元古界基本特征(表2—6)

剖面总厚1851.46m,位于曲阳县城北杨沙侯至孝木一带,由杨沙侯村北水渠依次丈量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然后略东移,沿淌水沟(石片子沟)向北延伸至山梁,丈量了高于庄组-杨庄组,至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白云岩止,平距约2km,倾向北西,雾迷山组和龙山组测于北孝木村公路西侧,地层倾角陡直,甚至倒转,出露较好,便于观察与研究,地层主要北西侧倾(图2—34)。剖面基本特征:

(1)高于庄组以下的长城系各组,在杨沙侯北约1km2范围内自下而上依次可见:常州沟组,以褐红-白色块状沉积石英为主,具波痕、泥裂,厚17.84m.;串岭沟组,以含海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页岩及铁质石英砂岩(图版6—2),厚49m;团山子组主要为紫红色块状含砂粒屑白云岩,含喀什叠层石,厚22.1m;顶有剥蚀,与大红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大红峪组主要为灰白色沉积岩石英岩,厚98.05m;上述各组厚度虽薄,主要岩性、岩相特征均可与蓟县及冀西北对比,故分别建组。

(2)高于庄组厚1045.13m,发育较全,可划分为四个段十个岩性段。主要岩性、岩相特征可与易县对比,但也有相变,其中底和中部的红色泥质白云岩是良好标志层。由杨沙侯经葛条沟至下河,东西约13km范围内可依次见到高于庄组超覆在大红峪组石英岩、古元古界甘陶河群白云母长石-石英片岩和理化白云质大理岩,以及太古宇阜平群片麻岩、片岩之上,除与大红峪组角度关系不甚明显外,其它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杨庄组厚14.2—18.2m,底砂岩不稳定,厚度变化大,为纯石英砂岩,上为浅红色粒屑白云岩,下与高于庄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与雾迷山组为连续沉积。

表2—6 曲阳中、新元古代地层简表

图2—34 河北曲阳杨沙侯—下庄高于庄组剖面

Ptg-甘陶河群;Chc-常州沟组;Chch-串岭沟组;Cht-团山子组;Chd-大红峪组;Chg-高于庄组:第一岩性段(1—17)紫红色富含砂泥陆源物质发育段;第二岩性段(18—45)灰色含锥形藻硅质白云岩发育段;第三岩性段(46—52)灰色(棕黄)含锰、含泥白云岩发育段;第四岩性段(53—56)浅灰色纯白云岩发育段;第五岩性段(57—77)灰白色硅质白云岩发育段;第六岩性段(78—89)灰色纹层藻白云岩发育段;第七岩性段(90—132)浅灰-灰含砂、含屑硅质条带白云岩及纹层藻叠层白云岩发育段;第八岩性段(133—168)泥质白云岩-硅质白云岩韵律发育段;第九岩性段(169—178)灰色厚层-块状硅质白云岩发育段;第十岩性段(179—192)条带状团粒-鲕粒白云质硅质岩发育段。Jxy-杨庄组;Jxw-雾迷山组

(4)雾迷山组发育不全,残厚554.82m,顶剥蚀严重,与涞水对比,所残留的为一、二段和三段之一部分,其上缺失洪水庄组,铁岭组、下马岭组,与龙山组直接接触。

(5)龙山组厚46.32m,厚度变化大,以块状燧石角砾岩、角砾状燧石岩和沉积石英岩为主,含赤铁矿,底面不平整,具红色粘土风化壳,据区测资料底部大型漏斗沉积发育,龙山组燧石角砾岩可填入雾迷山组的漏斗深度达200m以上,其上缺失景儿峪组与寒武系馒头组紫红色砂质泥岩平行不整合接触。

概括之,曲阳中、新元古界下部有长城系碎屑岩系沉积,上部缺失严重,厚度显著变薄。

(二)高于庄组以下长城系各组

曲阳杨沙侯至下河,这个狭小范围内,可见高于庄组超覆在不同岩系之上。

杨沙侯村北水渠及水库低凹地区,有高于庄组以下,长城系其它各组出露,分布范围约1km2,高于庄组与大红峪组接触,各组特征综合为:

1.常州沟组(Chc)(1—3层)17.48m

主要岩性为褐红-白色厚层-块状细粒沉积石英岩,石英85%以上,少量长石,硅质胶结,次生加大,中部对称波痕及不规则状“泥裂”发育,上部交错层理发育。

2.串岭沟组(Chch)(4—11层)厚49m

下至中部以灰白色厚层—块状沉积石英岩为主,夹中-薄层灰绿色页岩、铁质粉砂岩及透镜状赤矿层,上部以灰绿色页岩及薄层状含海绿石粉-细砂岩为主。

普遍含条带状及分散状海绿石,可与区域上含铁层位对比,微细水平层理、斜层理及交错层理发育,上部对称和不对称波痕较发育;有时显粒度韵律。

底界以出现状赤铁矿与灰绿、紫红色砂质页岩与常州沟组划分,呈整合接触。

3.团子山组(Cht)(第12层)23.10m

主要为紫红色块状砂粒屑白云岩。

粒屑成分为紫红色泥质白云岩,1—3mm,圆一椭圆形,具铁质氧化圈及干裂所致的锯齿状边缘,因交代外形常不完整,微晶白云石(30%)胶结,砂质充填。

顶紫红色微晶白云岩喀什叠层石,与下伏串岭沟组整合接触,与上覆大红峪组接触面不平整,有风化壳,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4.大红峪组(Chd)(13—18层)98.05m

主要为灰白(肉红)中—厚层中-细粒沉积石英岩,底为浅棕色中-薄层泥质砂岩夹白云质粉砂岩,含海绿石,微细水平层理发育。沉积石英岩致密、坚硬、质纯、石英达90%以上,硅质胶结,显清晰次生加大。

(三)高于庄组(Chg)

曲阳高于庄组可划分为四或五个段,为便于井下对比,综合野外、镜下将其划分为十个岩性段(表2—5),与上、下地层接触关系见表2—6,自下而上为:

第一岩性段(1—17层)紫红色富砂、泥陆源物质发育段35.73m。

本段中下部(1—10层)主要是紫红色中-薄层含石英砂泥质白云岩,隐-微晶,底部含砾,成分为长石、石英及石英片岩等,见对称波痕及石膏假晶,上部为灰-浅灰中-薄层含砂、粉砂屑白云岩和含砂砾屑白云岩(图版2—3)。

第二岩性段(18—45层)灰色含锥状藻叠层石硅质白云岩发育段,102.88m。

本段以灰-灰白中-厚层含硅质条带微晶白云岩为主,锥状藻叠层石多以群体出现,条带状分布、硅化明显,具凝块及葡萄状微结构,局部含砂、含屑,以18、26、28、30、32、35、37等层锥状藻叠层石最发育,底界18层为第一含锥藻叠层石标志层。

第三岩性段(46—52层)灰色(棕黄)含锰、泥质白云岩发育段26.31m。

本段下部以灰色中层含锰隐-微晶白云岩为主,风化面棕黄为含锰标志,常呈显微细水平及波状层理,以上浅灰中-薄层页片状泥质白云岩为主,微含锰、含铁质结核,易风化被掩盖,呈缓坡。

第四岩性段(53—56层)浅灰色纯白岩发育段,51m。

本段以浅灰厚层-块状微晶白云岩为主,贫硅,质纯,仅顶见硅质团块,镜下显凝块结构,见小型柱状藻,风化呈羊群状,通称羊群地貌。

第五岩性段(57—77层)灰白色中-薄层硅质白云岩发育段。138.78m。

中下部(51—71层)以中-薄层夹中-厚层硅质白云岩(图版2—6)为主,硅质灰白、致密,呈条带及结核状;中部(63—64层)主要为大波纹藻团块及结核,风化面棕黄。

第六岩性段(78—89层)灰色纹层藻叠层石白云岩发育段,32.78m。

以灰-深灰厚层-块状纹层及大波纹藻叠层石白云岩为主,硅质条带集中在下部,风化面棕黄,亮暗层清晰,普遍见藻屑及葡萄状微结构。

第七岩性段(90—132层)浅灰-灰含砂,含屑硅质条带白云岩及纹层藻叠层石白云岩韵律层发育段,108.03m。

以中-厚层硅质条带白云岩及纹层藻叠层石白云岩为主,显底部含砂、含屑,向上过渡为硅质条带白云岩或纹层藻叠层石白云岩的韵律层,下以含砂、藻屑及纹层藻叠层石白云岩发育为特点,上以含鲕、团粒及泥质的硅质条带白云岩发育为特点。

第八岩性段(133—168层)泥质白云岩-硅质白云岩的韵律发育段,228.22m。

本段特点:普遍含砂、含屑、富泥、色红、性软、韵律发育,硅质形态多样,韵律多以浅灰-灰黄中层泥质白云岩为底,含砂、含屑、韵律上多为灰色中-厚层含硅质微晶白云岩或纹层藻叠层石白云岩。

135—137层和161—162层为两套浅紫色红色泥质白云岩标志层;139、158、161等层见锥状藻叠层石。

第九岩性段(169—178层)灰色厚层-块硅质白云岩发育段,129.55m。

中下部以灰色厚、块状硅质隐-微晶白云岩为主,硅质为短条带,团块及结核,上以灰色中厚层硅质纹层藻叠层石白云岩为主,硅质显纹层,部分为条带及团块状,见鲕粒-团粒结构,藻亮暗层较清晰,暗层显凝块状、丝状、线状,同生硅质层纹含浅黄色残余沥青质。

第十岩性段(179—192层)条带状团粒-粒白云质硅质岩发育段,191.85m。

以浅灰中层含硅质隐-微晶白云岩为主,夹多层团粒-鲕粒白云质硅质岩条带,硅质形态多样,以短条带和团块为主,其中团粒-鲕粒硅质条带风化面似砂状,镜下可见清晰藻鲕结构(186、189、191层),常显斜层理及交错层理,具高能沉积特点,隐-微晶白云岩有时具纹层藻叠层石结构。亮暗层较清晰。

192层顶为厚约30—40m棕黄色(风化面)团粒-鲕粒白云质硅质岩,地貌突出较稳定。

上覆杨庄组(193—195m),厚14.2m。

(四)雾迷山组顶底划分标志

1.底界:雾迷山组(Jxw)与高于庄组(Chg)的划分标志:

曲阳北孝木村西雾迷山组剖面以2.85m的赤绿色-浅红色石英砂岩及浅灰色硅质白云岩与浅紫红色页片状泥质白云岩组成的互层为底界。其理由如下:

(1)浅灰绿色细粒石英砂岩,质纯,石英颗粒占85%,粒径为0.25—0.1mm,圆度及分选均较好,白云质胶结,紫红色页片状白云岩,泥质较重,本套岩性特征清晰,分布稳定,并可与区域蓟县雾迷山组底对比,如山西繁寺茶房村北四道沟以南剖面是以6.2m的紫红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底,辉源县下里沟之西沟剖面是以1m的灰白色石英砂岩为底;曲阳县灵山镇剖面是以10m左右的红色砂岩夹页岩为底,唐县灌城剖面Jxw之底部岩性均为灰白色巨厚层中晶白云质石英砂岩,向上渐变为砂质白云岩含砂白云岩,厚5.67%。

(2)本剖面之1—5层,浅灰白色厚层-块状隐-微晶白云岩夹两层厚约10cm之团粒白云岩,底部为红色细角砾岩,角砾成分为燧石及白云岩,棱角状,红色铁质及白云质胶结,厚24.29m,本段岩性特征可与保定幅地质图综合剖面高于庄组第四段相对比,其厚21—28m,厚度亦大致相当。

(3)从藻叠层石白云岩的特征上,下部第一岩性段可大致与蓟县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对比,石英砂岩之上6—12层依次出现之密波纹状藻叠层石白云岩-大型波纹藻叠层石白云岩,与蓟县雾迷山组第一段岩性特征大致相似。

根据系统观察南孝木至北孝木公路西侧之雾迷山组以下高于庄组剖面,自下而上其大套岩性特征,下部浅灰白色-浅红色中-粗晶含锰白云岩段,不含或少含燧石团块,晶粒粗大,铁锰元素经风化后显浅红色,分布不均,地貌呈圆包状。中部:浅灰白色中-薄层隐-微晶白云岩段,其下见断续分布之燧石条带及结核,其上夹泥质页片状白云岩,含砂,并见对称波痕和大型波纹藻叠层石,性脆,裂隙发育,至上部相当为灰白色厚层-块状微晶白云岩。本套地层目估厚度700—800m。

下伏以断层与浅红色石英岩(轻变质)及云母片岩组成之间互层接触。

归纳之,本剖面之雾迷山组与下伏高于庄组的区别为:

(1)颜色,高于庄组色浅,以浅灰白色为主,而雾迷山组以浅灰-灰色为主;

(2)燧石含量,高于庄组燧石含量显著少于雾迷山组,且多为不规则状;

(3)高于庄组藻叠层石较少,且单一,也不同于雾迷山组;

(4)高于庄组含锰。

高于庄组上述特征,亦可与太行山地区其它剖面对比,本区缺失杨庄组,高于庄组与雾迷山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2.顶界:雾迷山组与景儿峪组划分依据

(1)本区雾迷山组顶面不平整,上覆有厚约20—30cm厚之红色粘土质风化壳,且广泛见于太行山中-北段各地(图2—35)。

图2—35 太行山中-北段雾迷山组与景儿峪组界线

(2)岩性突变,上覆景儿峪组(Qnj)为一套燧石角砾岩,角砾主要由纹层状燧石组成,含量及分布不均,呈棱角状,大小悬殊,大者达20cm左右,一般为2—5cm,燧石质胶结,砂质充填,横向及纵向均可见变为沉积石英岩,石英岩主要由石英颗粒组成,占80%以上,硅质次生加大胶结,特殊者,在燧石角砾岩中普遍可见藻结核和藻丛,形态多样,大小不一,故反映此套岩性系一种特定环境产物,有别于下伏雾迷山组,故Jxw顶界在本区易于划分和识别。

(3)根据在研究区小范围内勘查,景儿峪组燧石角砾岩及其上下层位,多断裂,故使得产状零乱,变化大,主要由于其岩性脆,受力后易破裂所致。虽然如此,其层位及层序还是清楚的,燧石角砾岩厚约30—40m,石英砂岩约20—30m,大部分出露点,二者为上、下层位关系,石英岩之上为下寒武统馒头组,紫红色砂质泥岩及浅黄色白云岩,含石盐假晶。

雾迷山组七个岩性段和四个标志层:

本剖面总厚554.82m,根据岩性特征,藻叠层石特征,韵律性质以及其它沉积特征,将曲阳雾迷山组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七个岩性段,其中又有四个较为突出的标志层或层组,自下而上介绍于下。

第一岩性段(6—16层)为灰色波纹藻叠层石白云岩段,本段特征:底部第六层以2.85m的浅紫红色-灰绿色石英砂岩,含砾白云质砂岩,及中-薄层砂质白云岩与紫红色页片状泥质白云岩组成的互层、横向稳定,陆源碎屑含量高为特征,中下部以灰色含砂(砾)白云岩、白云质砂岩、砂质白云岩或鲕粒-团块白云岩为底,上为大型波纹藻叠层石白云岩组成的6—7个间断韵律层,上部鲕粒、团粒、藻屑及藻结核发育,本段厚119.48m。

第二岩性段(17—26层)为浅灰色-灰色燧石条带白云岩段,本段特征,燧石较富集,底部由第18层燧石岩、燧石岩质砂岩、砂质白云岩,白云岩组成4—5个间断正韵律层,韵律层之间常见冲刷,岩性致密,坚硬,厚23m左右,为良好之标志层。

下部以纹层状燧石条带白云岩为主,夹波纹藻叠层石白云岩,上部含燧石结核,结核呈饼状链条状,大小不一,大者长2—3m,小者数厘米,具同心环,中部第23层,其顶界有1.5m浅灰白色微晶白云岩,质纯、性软、风化后呈土状,可为标志层。本段厚103.22m,本段下部微裂缝十分发育。

第三岩性段(27—33层)为浅灰白色中-厚层白云岩段,本段特征以浅灰白色微晶白云岩为主,下部含少量燧石条带及结核,全段可划分6—7个间断正韵律,韵律底部是含砂、含砾白云岩向上过渡为纯白云岩,中下部夹两层大约厚20cm左右的放射状藻叠层石白云岩,形态特殊,可为标志层,本段厚56.04m。

31—33层纯白云岩中微裂缝及穿层裂缝发育,较小的溶洞也发育。

第四岩性段(34—36)为含“藻礁”之燧石条带白云岩段。本段特征为灰-灰白色含砾含砂白云燧石条带白云岩组成4—5个韵律层,在34和36层灰色的白云岩中含“藻礁”,“礁体”由黑色密波纹藻叠层石白云岩组成,“礁体”呈透镜状产出,长7—8m,高2—3m,顺层断续分布,本段厚60.75m。

第五岩性段(37—42层)为灰色含花斑状藻团燧石白云岩段,本段以灰色燧石条带白云岩为主,夹4—5层花斑状藻团燧石岩,由树枝状硅化藻组成(图版5—3)。第40层上部有1.5m厚的藻团白云质燧石岩,岩性突变,横向稳定,藻团呈不规则状,富有机质,具纹层,大部分硅化,可为主要标志层。本段厚83.28m。

第六岩性段(43—45层),灰-紫红色白云岩段。

本段特征以灰-紫红色微晶白云岩为主,含少量不规则状燧石条带白云岩带段,本段共夹有4—5层紫红色微晶白云岩,第43层中上部夹二层,厚度依次为0.3和1.2m,第44层上部夹一层,厚约0.3m。尤其是第45层自底向上4m,为一套特殊岩性段,鲕粒-团粒白云岩-紫红色含红色燧石结核白云岩-花斑状藻团白云岩,其中夹有微晶白云岩,岩性组合突出,横向稳定,为主要标志层,本段厚45.59m,本段下部有发育的大型穿层裂缝。

第七岩性段(45—46层),浅灰色厚层-块状白云岩段,本段特征以浅灰色厚层-块状微-细晶白云岩为主,风化而略显红色,性脆,不规则状构造微裂缝十分发育,下部含燧石结核,中上部含柱状及锥状藻叠层石,本段顶面不平整,上为红色粘土质风化壳。本段厚85.46m。

上覆地层景儿峪组:燧石角砾岩和石英岩。

8、狼牙山五壮士课文读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使我深受感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连队主力和群众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将敌人引上了绝路棋盘陀,他们牺牲了自己,保护了他人。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几千年来,我国涌更多相关范文>>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使我深受感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连队主力和群众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将敌人引上了绝路————棋盘陀,他们牺牲了自己,保护了他人。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几千年来,我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人物,他们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从来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们。他们不论身处多大的险境中,都在发扬着那舍己为人的精神,这难道不让人震撼吗? 忆昔日,几年前的夏天。东北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灾,霎时间,半个松花江流域已被洪水淹没。在无数紧急关头,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在滔滔洪水中,人们用自己的肩膀打起了一条条拦洪大坝,和洪水做着殊死的搏斗;有多少人累到病倒在大堤上,有多少人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一个英雄倒下去,一万个英雄站起来,广大军民迎着困难和危险前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洪峰。始终牢牢的挺立在滔滔洪水中,洪水高一尺,斗志高一丈,这种不屈不挠,誓死如归,牺牲自己,保护他人的大无畏气概,他们是新时代的狼牙山五壮士。保护着我们全中国的人们。 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学习五壮士不怕牺牲,时刻想着人们的高尚品质。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也要不怕困难,勇于钻研,一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世纪

9、河北易县北易水河现58年最大洪水,对周围的建筑是否造成了影响?

 今年可以说是各地的洪灾呀,高温天气都达到了一个最高点,所以各个地方的出现的洪水都特别的巨大,也导致了很多房屋人员受到伤害。

 就在河北易县,因为接连的强降雨导致了洪水的爆发,波涛汹涌的洪水直接冲垮了12座桥梁,还有一些山体也出现了坍塌的情况,这一次的洪水非常巨大,是河北58年来发生的最大一次的洪水了,因为桥梁全部被冲垮,洪水全部蔓延到的路上,导致河北县很多道路都受到了损害,可以说为人民带来非常大的不便,而这个现状也是在迅速的展开救灾的工作,现在呢房屋也是遭到了受损的情况,庆幸的是在目前暂时没有发现人员伤亡的情况。

洪水真的太可怕了,这些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我们真的是没有地方可躲避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的预防,并且推到安全的地带。

这一次非常大的洪水呢,也让这个县启动了防汛4级的应急响应了,大家已经在全力的做好防范的工作,并且把有危险的群众们都将转移到安全地区。

这一次呀可以说是让遭受洪灾的居民们许多房屋都遭受到了坍塌的现象,而且这么多座桥梁全部都被冲毁,也是对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还有许许多多的农田呢,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一些损坏,对于可能会再次出现山洪灾害的村庄,也要及时的进行防洪措施。

这一次的超级大洪水呢,也是让河北县的景区都受到了关闭的情况,不过在这些抢险人员的全力努力之下,相信会雨过天晴的,现在就是需要居民和官员们一起来战胜这一次的洪水,尽量把伤害降到最低。

10、河北一地现1963以来最大洪水,当地采取了哪些应对举措?

在洪水来临之时,当地的相关部门也是组织了群众提前转移,据悉总共有1875户,合计3765名群众进行了转移。由于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充分,相关部门的应对也是比较的及时,所以这次的洪水并没有造成任何的人员伤亡,这应该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其实河北多地都迎来了强降雨,在7月18日的上午,石家庄的平均降雨量达到了52.7毫米,而保定的平均降水量则是达到了164.3毫米。在保定易县,此次的降水量更是自196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全县有很多道路全部受损,而且有一些桥梁也是出现了坍塌,其次部分的农田也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可以说此次的洪水给当地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大的,幸好没有出现人员的伤亡。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洪水是如何形成的,其实自然界当中的一些海洋或者是湖泊水体上涨超过了水位之后,就会威胁到当地的安全,这时候就很容易出现灾难性的水流,而这个通常就被人们称之为洪水。一般在暴雨之后,或者是集聚融冰化雪之后,湖泊里面的水位会急剧上涨,这个时候就会超出安全的水位,从而形成洪流。

洪水自然也是有级别的,你比如说一般的洪水重现期应该是在10年之内,如果是较大的洪水重现期大概是在10年到20年之间,如果是大型洪水的话,重现期是20年到50年之间,假如说是特大级别的洪水,重现期一般都是要超过50年的。当然洪水来临之时,我们也是有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说需要根据相关媒体提供的一些信息冷静地选择合适的撤退路线,必须要准备充足的食品,千万不要惊慌,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竹排。

与易县洪水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