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梧州泥石流

梧州泥石流

发布时间:2021-07-26 11:01:08

1、广西3市4县洪灾已致多少人受灾?

5月10日以来,受强降雨影响,广西自治区梧州市藤县,玉林市博白县、陆川县,钦州市浦北县等3市4个县出现洪涝灾害。

受高空槽、切变线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5月6日晚上开始,广西自治区大部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据全区气象自动站雨量统计,6日20时至10日20时,全区有15个乡镇雨量超过200毫米,100-200毫米有239个乡镇, 50-100毫米有434个乡镇。降雨量最大为陆川县城268毫米,其中10日6时至16时达228.3毫米,博白县10日5时至15时降雨量达181.9毫米,两地均打破建站以来5月最大日降雨量记录。

据自治区民政厅救灾处5月11日21时统计,此轮降雨造成5.48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6108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692人,因灾死亡3人(博白2人,溺水;浦北1人,滑坡掩埋),失踪2人(博白1人,泥石流掩埋;浦北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460公顷;倒塌房屋88户189间;直接经济损失5692万元。

广西气象台预报,12-13日,桂北、桂西将有新一轮较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的强降雨落区与前期区域重叠,灾害风险加大,需高度重视局地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和城乡内涝等灾害的防御,并加强防范局地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

2、梧州地震危害大不大

7月31日17时18分,广西梧州市苍梧县(东经111.56度,北纬24.08度)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地震发生后,广西民政厅积极应对,迅速组织开展查灾核灾工作,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活,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目前梧州市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暂无人员伤亡。当地共投入人力7000多人次在一线开展灾情收集和抢险救灾工作。

目前,31日下午因地震影响导致停电的梧州市苍梧县沙头镇大平村、参田村、石川村已经恢复通电,震中附近4个受损的移动通讯基站也已全部修复完毕。梧州市民政部门已调运帐篷、三色布、矿泉水、八宝粥、快餐面、棉被等救灾物资送往灾区。

据梧州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消息,据气象部门监测,7月31日晚,梧州市的最大降雨出现在苍梧县石桥镇,累计雨量达55.5毫米;同时梧州市区、藤县、苍梧县石桥镇和梨埠镇等都先后出现了阵风8级的大风天气。受此影响,梧州市区多处道路和部分国道出现路树倾倒、广告牌砸落等情况。

从广西气象部门获悉,今年第4号台风“妮妲”预计未来将往西北方向移动,8月2日白天在广东沿海以台风或者强台风级别登陆,当天下午到晚上以10级左右强度从玉林到贺州一带进入广西,而后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受台风“妮妲”影响,2日至5日广西将受到较大的风雨影响。

梧州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消息称,受台风“妮妲”影响,8月2日至3日,梧州市(含苍梧震区)将有一次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并伴有平均风力7-8级,阵风9-10级的天气;4日雨势减弱,全市有小到中雨。需注意防范强降雨及大风可能引发的灾害,特别是震区台风与地震叠加效应可能加大灾害风险,更加要注意防御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苍梧县长谢善高称,目前没有收到人员伤亡的报告,但安全隐患依旧突出,特别是4号台风即将进入震区,可能会增加次生灾害发生的几率。苍梧县正在对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地方进行拉网式排查。

3、泥石流简易观测措施有哪些?

(1)通过正常洪水水位线来观测泥石流。应该在泥石流调查和危险区划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当地天气预报信息和实际观察沟谷中暴雨形成的水流情况判断洪水水位。可以通过草木生长或蚁穴分布情况确定正常的洪水水位线。当山洪水位线接近正常洪水水位线,而且暴雨还在继续时,必须派人现场值班观

测定泥石流堆积和泥位高度(云南新平,2005)

测,并采取必要的避让措施。如果洪水中夹带的土石增加或出现间歇性断流时,要注意有可能发生泥石流。对于经常暴发泥石流的沟谷,可以通过泥石流泥位线来判断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当山洪泥石流水位线接近平常的泥位线,而且暴雨还在继续时,必须采取人员避让措施。

梧州市金鸡冲泥石流迹线(2006)

(2)暴雨期间要对上游泥石流物源区进行巡查和看守。对村庄、居民点、厂矿上游的滑坡崩塌堆积物、尾矿矿渣排放场、工程弃土,甚至土层比较厚而且植被良好的陡坡进行巡查和看守,发现有较多物质被洪水携带时,要及时采取避灾措施。

雨季是泥石流多发季节(广西金秀县)

4、07年什么地方发生过泥流石

很多地方发生过,你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啥?

5、广西自然灾害史

1)据记载,从公元107~1912年的1805a中,广西有335a发生洪涝灾害,平均5.4a就有一年发生洪灾;从民国元年到38年中,共发生水灾327次,平均每年发生8.6次;1949年后45a中发生水灾1381次,年均30.7次,可见广西水灾十分严重,有逐渐加剧的趋势。其中最严重的是1915年洪灾,梧州水位27.07m,全市80%的城区被淹,为百年一遇洪水。柳州市1902年洪水位91.47m,1924年洪水位90.49m,1949年洪水位89.31m,1988年洪水位89.04m,1994年洪水位89.25m,1996年洪水位92.43m,都是造成损失惨重的特大洪水。南宁市最高水位为1881年79.l0m,1908年76.13m,1913年78.10m,1937年77.58m, 1968年76.39m,2001年77.47m,其中1968年受淹面积达83.83km2,损失3500万元。

广西洪灾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两岸及山间盆地与山前地带。其中,以柳江流域和浔江河段最为严重,其次是郁江、桂江、南流江、左江、右江等。山间盆地和山前地区河流虽短小,但坡降大、支流多,因此,虽然洪水过程短,但水位暴涨暴落,亦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如蒙山盆地、象州中平—罗秀的大瑶山山前平原等洪灾灾损都很严重。

2)广西洪灾严重的原因主要是季风气候造成的降雨年内、年际分布不均。集中在夏季的降水占年雨量的 40%~60%,桂北春季雨量占该地区全年雨量的 40%左右,夏季占37%左右。另一个原因是地形影响,造成雨量的地域性差异,山地迎风坡(东南坡)雨量多。广西有3个多雨区,分别是:①十万大山东南侧的东兴至钦州一带,如防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822mm,那梭为3700mm,长歧站1990年降水量多达5005.8mm。②大瑶山东侧以昭平为中心的金秀、蒙山一带。如昭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2047mm。③越城岭至大苗山东南侧以永福为中心的兴安、灵川、桂林、临桂、融安、融水等地,如永福多年平均降水量 2002mm。虽然河流中上游地区河岸陡高,但洪水位也高,所以地势稍低平的地方很容易被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洪涝灾害的因素也在增多。广西涝灾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是大江、大河堤防高,排涝设备少,支流洪水无法及时排干而成涝。这是防洪工程措施的致命弱点,尤其在上游洪水与区间洪水同时暴发时最为严重;二是广西石灰岩地区洼地和谷地地形封闭,地表水通过落水洞排走。暴雨时,地表汇流过多,地下管道排水不及,造成洼地和谷地受涝,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工程特别是水利工程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河坡降变小,使洼谷地积水排泄疏干速度下降,造成涝灾。如20世纪90年代大化、岩滩两电站造成东兰、大化上万亩谷洼地耕地受涝,长达2~3个月,直到2012年排涝隧道建成涝灾才有所缓解。

3)广西虽然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年雨量充沛,但降雨的年内、年际分配极不均匀,因此少雨年份旱灾亦十分严重。从公元714~1912年的1198a中,受旱371a,平均每3.2a就有一年干旱;从民国元年到38年发生旱灾273次,1949年后到1992年发生旱灾1981次,平均每年发生46.1次。俗话说:“洪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每次旱灾发生往往有数县甚至数十县遭受损失。如1949年后一年中受灾县数达21~44个县的重灾年就有24个年次,受灾45个县市以上的特大灾年有10个年次,其中1963年有79个市县遭受干旱灾害。

受季风影响,广西冬半年易旱,春季和秋季是季风转换时期,季风进、退的早晚可影响两季开始和结束的早晚,常导致春旱和秋旱。夏旱有时也有发生,冬旱发生较为普遍。春旱主要发生在百色地区、南宁地区和钦州地区的西部,河池地区等,桂林地区很少春旱;秋旱地区的分布恰好与春旱相反,其中以全州、兴安为中心的桂东北,柳州为中心的桂中,扶绥、上思为中心的桂南地区秋旱最为严重。

广西干旱的第二个原因是地形影响,山脉背风坡雨量偏少。广西有3个少雨区:①以田阳为中心的右江河谷及上游“三林”(田林、隆林、西林三县)一带;②以宁明为中心的明江河谷、左江河谷至邕宁一带;③以武宣为中心的黔江河谷。

广西干旱的第三个原因是地质地貌原因。广西石灰岩分布面积广大,共9.7万km2,约占广西总面积的41%。石灰岩地区地表缺乏土被与植被,降雨虽然不少,但水分大多漏到地下而无法保持在地表,地下水埋藏很深,一般-20~-50m 及以上。同时,桂西山地河谷深切,岸高水低。这两种地区的水都难于提取利用,因此生活生产用水都十分困难。

4)冷害,包括早稻烂秧天气、寒露风和霜冻等。冷害多是寒潮入侵造成的,因此,地形朝北开放的谷地及山地北坡的冷害要比背风坡(南坡)严重,高海拔山地比低海拔丘陵平原严重。如湘桂走廊、浔江河谷、桂北高寒山地等冷害较严重,向东南开口的右江河谷则较少冷害。如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广西出现了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各地平均气温1.2~11.7℃,比常年同期低3.7~5.7℃,偏低程度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第一位。全广西有230个站日出现结冰,104个站日出现冻雨,冻雨最长持续天数长达21d。全区108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1676.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0.5万人,电力、交通运输、农业、林业等遭受重创,直接经济损失321.75亿元。

早稻烂秧天气指2~4月早稻育秧期间有强冷空气影响广西,低温阴雨天气导致秧苗烂死,造成大量种子损失,补秧又会使早稻成熟期推迟,也使晚稻插秧时间贻误,抽穗扬花期易受寒露风影响,致使全年粮食产量减少。现在随着育秧技术的不断提高,烂秧天气对育秧的影响已逐渐减少。

寒露风发生在寒露前后,强冷空气南下,气温明显下降,晚稻抽穗开花时受大风影响无法授粉,结不成饱满的稻谷,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霜冻是由于寒潮入侵带来的低温使水汽在作物表层易形成霜,冻伤冻死热带和亚热带作物,最易受害的是橡胶树和香蕉树。1952年以来,在广西东兴、龙州一带大面积种植的橡胶树,历受11次冻害后,现仅存活25%,割胶量很少。终霜(春季最后出现的霜)对春作物和果树开花也很不利。

5)大风主要有3种:寒潮大风、台风和雷雨大风。大风以夏季最多,占全年风日的41%,春季其次占32%,秋季占15%,冬季占13%。大风的地区分布受地形影响,沿海及狭长低平地带——南北向谷地最多最强。年均大风日,北海、涠洲多达39d,合浦、桂林、永福、梧州10d以上;最少是德保、天峨、凭祥和浦北等地,不足1d;湘桂走廊是寒潮南下广西的主要通道,梧州地区是东路寒潮入侵路径,也是台风西进的通道,所以,和沿海地区一样风灾比较严重。

极大风速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畜伤亡,广西内陆最高纪录是百色地区1972年5月2日的大风,风速达40m/s以上。极大风速还有北海站38.1m/s(1971年6月28日)、玉林站37.8m/s(1973年4月24日)等。

6)重力地貌灾害。崩塌,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其次是砂岩和花岗岩地区。原因是这些岩性的岩层岩体厚度大,垂直节理发育,岩块易于分离,在坡面上多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暴雨、地震或人为开挖的触发之下岩块崩塌到坡脚,造成坡脚房屋及道路、农作物受到破坏。广西一般峰林和坡度较大的峰丛坡脚都有倒石堆积。

滑坡,广西山地丘陵相对高度不大,滑坡规模一般也不大,多在10万m3以下,但多具有群发性,有时在暴雨覆盖范围内通常有数十、数百处小滑坡同时发生。如 1994年6月,因暴雨造成都安下坳乡板庆村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约有40处小滑坡,每处数千立方米不等。滑坡通常发生在花岗岩、硅质灰岩和三叠系百逢组页岩等组成的山地。如2008年5月上旬西林县火亮山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后期治理费用估算超过500万元。

又如1984年6月22日和1986年7月21日,防城区叶园村花岗岩山地分别发生了两次滑坡泥石流。据现场测量,滑坡体宽170多米,滑动的土石体超过20万m3,形成长约2.5km的水石流,造成1人死亡,毁房18间,掩埋耕地3.33hm2,冲毁公路涵洞2座,路面100多米。

7)泥石流。广西泥石流报道不多,但还是有一定的数量,只不过是因为泥石流多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山区,造成的损失不大。同时,广西泥石流规模较小,流域面积一般不超过1km2,所以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泥石流一般发生在花岗岩、硅质灰岩等地区。泥石流的危害在于泥石流堆积覆盖农作物和房屋,甚至埋葬人畜。如1983年6月资源县城暴发泥石流,造成11人死亡,伤6人,为广西见报最惨重的一次泥石流灾害。

8)水土流失。发生水土流失的原因中人为因素往往占主导地位,但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通常是特定的自然区域,具有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因此,也可作为自然灾害开展深入的讨论。据 1988年统计,广西水土流失轻度侵蚀面积 15719.88km2,中度侵蚀9668.9km2,强度侵蚀3796.4km2,极强度侵蚀812.2km2,剧烈侵蚀588.4km2。广西石灰岩地区9.1万km2,目前已有18341km2变成裸岩荒漠。其中,石灰岩地区的石灰岩溶解流失是一种化学溶蚀过程,也是一种必然的流失,对人类生活包括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有些部门也把这种自然溶蚀流失过程划为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在于土壤流失,尤其是在石灰岩地区土被本来就稀少,土壤流失后是很难再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广西的水土流失尤其是石灰岩地区的表土流失是一种致命的创伤,其后果远比黄土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

石灰岩地区水分最易流失。除石灰岩地区外,花岗岩、硅质灰岩、泥页岩(尤其是三叠系百逢组)地区表土及风化壳最易流失。

思考题

1.我国自然灾害有何特点?

2.我国阶梯状地形对自然灾害的形成有何影响?

3.参考广西的自然灾害成因,分析家乡的自然灾害形成条件。

与梧州泥石流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