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宋神宗旱灾

宋神宗旱灾

发布时间:2021-07-26 15:30:24

1、什么是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到京城,宋神宗叫他单独进宫谈话。神宗一见面就问他说:“你看要治理国家,该从哪儿着手?”
王安石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先从改革旧的法度,建立新的法制开始。”
宋神宗要他回去写个详细的改革意见。王安石回家以后,当天晚上就写了一份意见书,第二天送给神宗。宋神宗认为王安石提出的意见都合他的心意,越加信任王安石。公元1069年,宋神宗把王安石提升为副宰相。那时候,朝廷里名义上有四名宰相,病的病了,老的老了。有的虽然不病不老,但是一听见改革就叫苦连天。王安石知道,跟这批人一起办不了大事,经过宋神宗批准,任用了一批年轻的官员,并且设立了一个专门制定新法的机构,把反变法的全抓了来。这样一来,他就放开手脚进行改革了。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一、青苗法。这个办法是他在鄞县试用过的,现在拿来推广到全国实行。
二、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地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三、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民户按贫富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样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
四、方田均税法。为了防止大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人口,由政府丈量土地,核实土地数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五、保甲法。政府把农民按住户组织起来,每十家是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家里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抽一个当保丁,农闲练兵,战时编入军队打仗。
王安石的变法对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收入,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
有一次,宋神宗把王安石找去,问他说:“外面人都在议论,说我们不怕天变,不听人们的舆论,不守祖宗的规矩,你看怎么办?”
王安石坦然回答说:“陛下认真处理政事,这就可说是防止天变了。陛下征询下面的意见,这就是照顾到舆论了;再说,人们的话也有错误的,只要我们做的合乎道理,又何必怕人议论。至于祖宗老规矩,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
王安石坚持三不怕,但是宋神宗并不像他那么坚决,听到反对的人不少,就动摇起来。
公元1074年,河北闹了一次大旱灾,一连十个月没下雨,农民断了粮食,到处逃荒。宋神宗正为这个发愁,有一个官员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宋神宗,说旱灾是王安石变法造成的,要求神宗把王安石撤职。
宋神宗看了这幅流民图,只是长吁短叹,晚上睡不着觉。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逼神宗停止新法。
王安石眼看新法没法实行下去,气愤得上书辞职。宋神宗也只好让王安石暂时离开东京,到江宁府去休养。
第二年,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回京城当宰相。刚过了几个月,天空上出现了彗星。这本来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在当时却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预兆。宋神宗又慌了,要大臣对朝政提意见。一些保守派又趁机攻击新法。王安石竭力为新法辩护,要宋神宗不要相信这种迷信说法,但宋神宗还是犹豫不定。
王安石没办法继续贯彻自己的主张。到第三年(公元1076年)春天,再一次辞去宰相职位,回江宁府去了。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11599540

2、北宋仁宗时代的时间和各个年号,其中发生了什么事件

天圣 1023年—1032年
明道 1032年—1033年
景佑 1034年—1038年
宝元 1038年—1040年
康定 1040年—1041年
庆历 1041年—1048年
皇佑 1049年—1054年
至和 1054年—1056年
嘉佑 1056年—1063年
宋仁宗在位时改过9次年号,仁宗刚即位时,太后听政,当官的取名字的为了巴结太后,非要取个二人圣的“天圣”,后来估计觉得这个马屁拍得太明显了,于是隐晦点,改了个“明道”,将明字拆为日月并尊之意,说太后与仁宗二人地位相同。结果明道没用多久,发现又犯了契丹的忌讳,只好又改成“景佑”,改了之后天下大旱,无奈改成“宝元”,哪知李元昊叛变,年号里的“元”跟乱臣贼子的名字撞了,没办法再改元,于是又选了“康定”两个字,但选名字的人太没文化了,选了个死后才用的号。还好大家发现的快,第二年又改成“庆历”,这个倒也用了九年,旱灾来了,河北最严重,很多的人都死于这场旱灾。好吧迷信的宋人啊又将年号改成“皇佑”,以为皇天保佑就能无灾无难。皇佑六年,日蚀四月朔,大忌啊。改吧,改成“至和”,三年后,宋仁宗生病了,还病了很久才好,于是又有了“嘉佑”这最后一个年号。

3、他是正直有才华的京官,为何竟然请宋仁宗吃草,这背后有何原因?

因为范仲淹与宋仁宗产生了争端,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品格,所以就用请宋仁宗吃草。

4、王安石是如何失去宋神宗信任的?

【严谨的态度客观地分析历史,敬畏之心评价过去的人和事】

王安石一直不情愿做文职之官,“嘉祐四年五月诏令直集贤院 ,累辞乃拜”,同年发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和《上时政书》,提出改革弊政,但仁宗对此并不感冒,没有采纳他的变法主张;在文职位上熬了几年,嘉祐八年母亲去世,王安石就辞官回江宁守丧。

直到“锐意求治”的神宗赵顼于1067年即位,《宋史》说他“动止皆有法度,而天生好学”,长大后经常与大臣韩维“论天下事,语及功名”,但无奈即位时江山已是千疮百孔,要有志同道合的能臣辅佐;王安石是神宗心目中能臣的重要人选。

“独留维 (韩维 ),问王安石今在甚处?维对在金陵,上曰:联召之肯来乎?”

如果说王安石是千里马,神宗就是伯乐,并对王安石以“师臣”相称,坚定支持王安石推行新法,于熙宁二年(1069年)成立专门主持变法的官署——制置三司条例司,并先后安排与王安石有很好私交的陈升之、韩绛二人,与安石同领条例司,变法大幕正式拉开;王安石次年拜相,有了更大的权力,于是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等新法先后昭告天下,变法进入高潮;变法进度之快,可见神宗对他的信任和器重,“介甫熙宁初首被选擢,得君之专,千古未有。”,也看得出神宗急于改变积贫积弱的决心。

但不要以为有了皇帝的官方加持,变法就一定会顺利,富国强兵的愿望就能实现,理论再正确,套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也是无法履行的;由于两人地位差别和认识水平的不同,导致变法的目的有很大差异,前者重点要强兵,对外抵御西夏、契丹,后者要富国,对内改革吏制,让老百姓富起来,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分歧有很多,隔阂也逐渐显现;那么,“一切屈己听之”的神宗为什么允许王安石两次罢相?

第一罢相

熙宁六年末至七年初,发生大规模旱灾。神宗忧虑旱灾,担心变乱,对新法态度有所动摇。“人主苟无失计,徒以旱故隧大乱,既无此理。”,王安石劝说神宗坚持变法,罢黜保守派,社会就一定不会因为旱灾而乱,但辩驳苍白无力,难以缓解神宗的焦虑与疑惑;尤其是郑侠呈上的《流民图》让神宗“是夕,夜不能寐”,“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此次天灾有可能威胁到朝廷稳定统治,这也使得神宗的变法意志发生动摇;同时,韩维攻击青苗法,鼓动神宗下罪己诏:“意者朕之听纳不得于理欤?......并许实封言朝政阙失,朕将亲览,考求其当,以辅政理。”,神宗站在保守派立场上对王安石进行了批评;矛盾的结果就是,王安石无奈多次请求后终于罢相。

第二罢相

熙宁八年(1075)二月,宋神宗恢复王安石相位。此时,思想成熟、有主见的宋神宗已不是那个“辄改容为之欣纳”的皇帝了,在用兵西夏的问题上又一次产生了隔阂,神宗不想继续用兵,息事宁人的态度,对王安石的方案避而不谈,王安石最终感到自己政治抱负已再也无力实现,再加上改革派内部分裂,儿子王雱病逝的事情,暮年的王安石彻底心灰意冷,向朝廷递上辞呈,第二次罢相。

即使罢相退居金陵,神宗依然对王安石十分照顾,派使者送去黄金,“神宗眷待之厚,十倍诸公”;神宗死后,王安石作诗哭悼,“老臣他日泪,湖海想遗衣”,“讴歌归子启,钦念禹功修”。

在熙宁变法过程中,宋神宗和的王安石有矛盾,变法也最终失败,当时社会原因造成的,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君权和相权的矛盾,锐意求治和祖宗之法的矛盾很难调和;王安石的感慨说明一切:“人才诚是少,然亦多观望不尽力.缘尽力则犯众,众怨则伤以法,而朝廷或不能察,不能察则反得罪,不如因循守惰之可自安。”

神宗和王安石两人相识十六年,一路走来,同舟共济的友谊可谓封建社会君臣关系的典范,值得后世称颂。

感谢关注,留言请移步下方评论区哦~

5、帮忙分析王安石变法为何失败?

王安石到京城,宋神宗叫他单独进宫谈话。神宗一见面就问他说:“你看要治理国家,该从哪儿着手?”
王安石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先从改革旧的法度,建立新的法制开始。”
宋神宗要他回去写个详细的改革意见。王安石回家以后,当天晚上就写了一份意见书,第二天送给神宗。宋神宗认为王安石提出的意见都合他的心意,越加信任王安石。公元1069年,宋神宗把王安石提升为副宰相。那时候,朝廷里名义上有四名宰相,病的病了,老的老了。有的虽然不病不老,但是一听见改革就叫苦连天。王安石知道,跟这批人一起办不了大事,经过宋神宗批准,任用了一批年轻的官员,并且设立了一个专门制定新法的机构,把反变法的全抓了来。这样一来,他就放开手脚进行改革了。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一、青苗法。这个办法是他在鄞县试用过的,现在拿来推广到全国实行。
二、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地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三、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民户按贫富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样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
四、方田均税法。为了防止大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人口,由政府丈量土地,核实土地数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五、保甲法。政府把农民按住户组织起来,每十家是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家里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抽一个当保丁,农闲练兵,战时编入军队打仗。
王安石的变法对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收入,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
有一次,宋神宗把王安石找去,问他说:“外面人都在议论,说我们不怕天变,不听人们的舆论,不守祖宗的规矩,你看怎么办?”
王安石坦然回答说:“陛下认真处理政事,这就可说是防止天变了。陛下征询下面的意见,这就是照顾到舆论了;再说,人们的话也有错误的,只要我们做的合乎道理,又何必怕人议论。至于祖宗老规矩,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
王安石坚持三不怕,但是宋神宗并不像他那么坚决,听到反对的人不少,就动摇起来。
公元1074年,河北闹了一次大旱灾,一连十个月没下雨,农民断了粮食,到处逃荒。宋神宗正为这个发愁,有一个官员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宋神宗,说旱灾是王安石变法造成的,要求神宗把王安石撤职。
宋神宗看了这幅流民图,只是长吁短叹,晚上睡不着觉。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逼神宗停止新法。
王安石眼看新法没法实行下去,气愤得上书辞职。宋神宗也只好让王安石暂时离开东京,到江宁府去休养。
第二年,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回京城当宰相。刚过了几个月,天空上出现了彗星。这本来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在当时却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预兆。宋神宗又慌了,要大臣对朝政提意见。一些保守派又趁机攻击新法。王安石竭力为新法辩护,要宋神宗不要相信这种迷信说法,但宋神宗还是犹豫不定。
王安石没办法继续贯彻自己的主张。到第三年(公元1076年)春天,再一次辞去宰相职位,回江宁府去了。

6、宋朝或明朝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大型的旱灾,水灾或瘟疫

哪个时代未朝时期都有旱灾水灾也是历史转则,用什么办洗解决就是生孩子(孩子是风水他能改变一切)有了人有了一切,不能再强调计划生育了把历史推上无路可走的地步(有了孩子国家在开发资源方面有计划的不能无止境乱开发).由其农业问题、驳乱反正问题都是社会根本问题,天灾人祸也是来自社会不谐和表现.(农村灌溉有问题、阴阳势力配备失调缺水)

7、。第二天宋神宗终废新法。废除新法三天后,憋了十个月的大雨瓢泼,“远近沾洽”!

郑侠(1041年~1119年),北宋诗人。字介夫。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年少时由于学习刻 郑侠雕塑
苦被王安石所器重。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神宗时任光州司法参军,任满后进京城,监安上门。他不赞同王安石新法,旱灾时冒死绘流民困苦图献给神宗,还写了一份奏章,向神宗奏疏论新法过失,历数王安石变法之种种弊端。并言:陛下您如停止了新法,十日之内,必然下雨。否则我自愿领欺君之罪,请把微臣斩首于宣德门外。第二天宋神宗终废新法。废除新法三天后,憋了十个月的大雨瓢泼,“远近沾洽”!

8、王安石变法失败,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呢?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是宋神宗时期一场大改革的策划人。“王安石变法”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可惜的是,这场变法最终失败了。

(图为王安石剧照)

变法的本意虽好,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太多失误,为保守派留下众多口实,最后只得停止。但令人奇怪的是,当时提出取消变法的理由居然是“天灾”,说是因这场变法使老天爷震怒,因而不降甘霖,使人民饱受旱灾之苦。这种理由当然不足为信。之所以会有这么荒唐的结论,都是因为一个叫郑侠的人。

(图为王安石雕像)

郑侠是当时的光册司法参军,曾受王安石提拔,因而心存感激,一心要尽忠报国,回报王安石的知遇之恩。任满入京述职,王安石问他在地方上的见闻,他道:“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市场法,以及边疆的军事状况,都不大妙,使在下心不能安。”王安石很不高兴,改任郑侠为监安上门。因此郑侠便与王安石结怨。

监安上门是守门的官。那几年大旱成灾,四方饥民每日涌入京城谋食的不计其数。饥民个个面黄肌瘦,衣不蔽体。郑侠将看到的惨相画了一幅图画,再加上一道表章加以说明,说这些都是新法造成的。表章中还说:“若能按照臣的请求,废除新法,治新党诸人之罪,十天之内,若天不降大雨,请斩臣之头,挂在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这一亡命之徒与新法作赌,结果使得宋神宗甚为震惊,次日便采取各种措施追究新法失误。

(图为王安石变法)

其实,这也不过是皇帝老子的一个借口而已,他要以此事平息旱灾之年老百姓的不满情绪。那种年头,遇上这样的大灾荒,什么法也免不了百姓流离。不过,新法因此成为众矢之的,新法的推行者便成了替罪羔羊。这就是变法因为“天灾”而失败的原因了。

9、范仲淹竟然请宋仁宗吃草,让西夏主吃尘,这背后有什么原因?

因为范仲淹是出了名的心直口快,不畏强权之人。不论你是多显赫的达官贵人,不论你有多大权力地位,在范仲淹眼里,只要你做的是不正之事,行的是不义之举,那么,他都会来插上两句嘴,以此来表达表达自己的看法。

而这第一件事,请宋仁宗吃草。具体是怎么回事呢?那是在范仲淹就任京官的第七年,正值久旱时期,旱期一过,就是大量的蝗虫袭来吞噬百姓的庄稼粮食,百姓们颗粒无收,只得食野草野菜饱腹。

而这件事,被当时为官的范仲淹知晓,范仲淹是个心系百姓之人,当即便上奏书给宋仁宗,请求宋仁宗解决百姓的果腹问题。可宋仁宗却不以为意,范仲淹便嘲讽道:“如若百姓们皆没有吃食,那么长久下去宫中也会无食物的来源,到时候大家都没有吃的,一并饿着罢了。”

宋仁宗听后,觉得甚是有理,便派了范仲淹前去救济灾民。百姓的饥荒得到妥善解决,回朝的范仲淹居然从当地抓了一把草带回来,并且还在朝堂上将这把草献给了宋仁宗,请求宋仁宗也品一品这野草之味。宋仁宗虽觉尴尬,但也知晓范仲淹这是为自己不重视百姓而抱不平,所以并未对他有何惩戒。

而这第二件事,让西夏主吃尘土,是因为当时不满臣服于大宋的西夏主想要造反叛乱,宋仁宗便派出了范仲淹前去解决。范仲淹一是修固城门,防止西夏的骑兵越进城门进攻;二是在战场不远处种植粮食,以保证长久的供应士兵们的体力,三是对附近别的族群报以善意,给予食物,让他们不要与西夏一道。

范仲淹的种种举动,不仅大大减少了战事的需求,还同时保证了有足够物资能够长久的跟西夏耗下去。而反观西夏却并没有范仲淹准备的如此充足,因此老是被范仲淹所率领的军士打得灰头土脸,最终粮食耗尽的西夏迫不得已降了大宋,并且还与大宋签订了十年的和平条约。

10、王安石的变法在哪一年举行的哪一年失败?变法的名字叫什么?

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川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就做了几任地方官。他在鄞县(今浙江鄞县,鄞音yìn)当县官的时候,正逢到那里灾情严重,百姓生活十分困难。王安石兴修水利,改善交通,治理得井井有条。每逢青黄不接的季节,穷人的口粮接不上,他就打开官仓,把粮食借给农民,到秋收以后,要他们加上官定的利息偿还。这样做,农民可以不再受大地主豪强的重利盘剥,日子比较好过一些。

王安石做了二十年地方官,名声越来越大。后来,宋仁宗调他到京城当管理财政的官,他一到京城,就向仁宗上了一份万言书(约一万字的奏章)提出他对改革财政的主张。宋仁宗刚刚废除范仲淹的新政,一听到要改革就头疼,把王安石的奏章搁在一边。王安石知道朝廷没有改革的决心,跟一些大臣又合不来,他就趁母亲去世的时机,辞职回家。

这一回,他接到宋神宗召见的命令,又听说神宗正在物色人才,就高高兴兴应召上京。

王安石一到京城,宋神宗就叫他单独进宫谈话。神宗一见面就问他说:“你看要治理国家,该从哪儿着手?”

王安石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先从改革旧的法度,建立新的法制开始。”

宋神宗要他回去写个详细的改革意见。王安石回家以后,当天晚上就写了一份意见书,第二天送给神宗。宋神宗认为王安石提出的意见都合他的心意,越加信任王安石。公元1069年,宋神宗把王安石提升为副宰相。那时候,朝廷里名义上有四名宰相,病的病了,老的老了。有的虽然不病不老,但是一听见改革就叫苦连天。王安石知道,跟这批人一起办不了大事,经过宋神宗批准,任用了一批年轻的官员,并且设立了一个专门制定新法的机构,把变法的权抓了来。这样一来,他就放开手脚进行改革了。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一、青苗法。这个办法是他在鄞县试用过的,现在拿来推广到全国实行。

二、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地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三、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民户按贫富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样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

四、方田均税法。为了防止大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人口,由政府丈量土地,核实土地数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五、保甲法。政府把农民按住户组织起来,每十家是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家里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抽一个当保丁,农闲练兵,战时编入军队打仗。

王安石的变法对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收入,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

有一次,宋神宗把王安石找去,问他说:“外面人都在议论,说我们不怕天变,不听人们的舆论,不守祖宗的规矩,你看怎么办?”

王安石坦然回答说:“陛下认真处理政事,这就可说是防止天变了。陛下征询下面的意见,这就是照顾到舆论了;再说,人们的话也有错误的,只要我们做的合乎道理,又何必怕人议论。至于祖宗老规矩,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

王安石坚持三不怕,但是宋神宗并不像他那么坚决,听到反对的人不少,就动摇起来。

公元1074年,河北闹了一次大旱灾,一连十个月没下雨,农民断了粮食,到处逃荒。宋神宗正为这个发愁,有一个官员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宋神宗,说旱灾是王安石变法造成的,要求神宗把王安石撤职。

宋神宗看了这幅流民图,只是长吁短叹,晚上睡不着觉。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逼神宗停止新法。

王安石眼看新法没法实行下去,气愤得上书辞职。宋神宗也只好让王安石暂时离开东京,到江宁府去休养。

第二年,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回京城当宰相。刚过了几个月,天空上出现了彗星。这本来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在当时却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预兆。宋神宗又慌了,要大臣对朝政提意见。一些保守派又趁机攻击新法。王安石竭力为新法辩护,要宋神宗不要相信这种迷信说法,但宋神宗还是犹豫不定。

王安石没办法继续贯彻自己的主张。到第三年(公元1076年)春天,再一次辞去宰相职位,回江宁府去了。

与宋神宗旱灾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