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清朝龙卷风

清朝龙卷风

发布时间:2021-07-28 02:34:46

1、清朝从哪个地方进到北京城的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刘宗敏亲自统率大军往山海关,另派大将唐通率兵两万从山海关北一片石出长城,夹击吴三桂。随行的有明朝太子朱慈烺和吴三桂父亲吴襄等人。李自成本人则率主力布阵于石河(今秦皇岛燕塞湖水库)。清兵自四月初九出发,四月二十日,清兵抵连山(今葫芦岛市连山区),吴三桂一再催兵,清兵知李自成军迫近山海关,日夜急行,一日夜疾行二百余里,共行军十三日。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于一片石、西罗城进行恶战,甫开战吴军小胜于西罗城,接着李自成军猛攻东罗、北翼二城。大顺军赴山海关的兵马约六万;吴三桂与唐通的关、辽兵约为五万;多尔衮所统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军队大约为七八万人,其中以多尔衮领的满洲铁骑最强,兵马都披着甲胄,非常坚硬,百步之外无法洞穿。

四月二十二日清晨,清军进至离山海关城仅二里,吴三桂率轻骑寥寥数员星夜、透著战场硝烟味清晨微风中慌张飞奔至清军垒,请降于多尔衮。多尔衮当即“赐坐赐茶,面谕关门为第一功”,吴表示:倘若清军不愿助山海关明军,吴也不愿返回山海关督战,李自成大军必在攻陷山海关后,一鼓作气攻向清军!云云;多尔衮、孝庄皇后、范文程、洪承畴于大帐议论片刻后,接受吴三桂跪求派出清军助战!多尔衮令吴三桂按满洲习俗剃发,许诺将皇太极女建宁公主嫁给吴子吴应熊。四月二十三日上午辰时以前,吴三桂军渐难支撑,据守北翼城的一支吴三桂军向大顺军投降,多尔衮在欢喜岭的威远台上观战,下令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进关。

清军在早上辰(龙)时进山海关以后,见大顺军从北山至海边排列成一字长蛇阵,多尔衮即令清军沿近海处鳞次布列,吴三桂军排列于清军的右边。忽然龙卷风(?)突起,扬尘蔽天,不利于不熟悉山海关的大顺军,多尔衮(Dorgon)乘势命八旗骑兵冲锋陷阵,万马奔腾,飞矢如蝗,大顺军虽拼死抵抗,但与吴三桂军已鏖战一昼夜,筋疲力尽,清军等于以逸待劳。未尾申时初(15点后),李自成的大顺军溃败,刘宗敏负伤,大顺军死者数万;牛金星在北京未领军前来支援李自成,也是大顺军败战原因之一。

李自成立马小岗阜上督战,见败局已定,下令撤退。有一僧人跪在他的马前说:“执白旗的骑兵不是关宁兵,必是满洲兵,大王赶快回避。”自成拨马就走。当天,多尔衮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命他作先导,一路追杀,直扑京城。李自成大败,一怒之下,马前斩杀了吴襄,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回师京城后又杀了吴家老少三十八口。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次日,李自成离开北京,向西安撤退。前后仅四十二天。

在清军于1644年六月六日进入北京之后,清朝六岁的福临在北京登基。

2、当龙卷风袭击紫禁城时,在墙壁上出现清朝宫女逃跑的景象,请问是啥子原因?

龙卷风经过时周边环境的建筑会有不同程度的颤抖 从而影响壁画

3、风到底有多大,清代一女子竟然被风吹到90里外的地方?

清代一女子被风吹到90里外的地方,这在一般人的世界中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既然出现了这个传言,那我们完全可以分析一下究竟是为什么导致了风把人吹飞的神作。

真的是风力太大?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毕竟在当时,清朝的自然环境并不是很好,每年春天都会有龙卷风出现,龙卷风大家都知道,即便风力很低依旧可以造成很大的影响,关键就是这个女子在什么地方被吹飞的,在宫殿里,集市上被吹飞简直就难以想象,但是如果在郊区被吹飞,那这种情况还是完全有可能的,只不过概率极低。

但是这个情况的发生更大程度上可能是一个神话传说,毕竟当时的清朝还是比较相信玄学的,就和我们当代青年中有很多相信玄学一样,毕竟这种神奇的事件会激起很多人的兴趣,很多人就会把这个事情流传下来,而至于为什么这个问题被遗留到了现在,我认为很大一部分情况还是由于代代相传,形成了一个效应,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归结为神话传说。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需要神话传说呢?毕竟在当时的社会,我们没有权威的数据或者史料支持,我们生活得非常被动,所以我们需要这类玄学的东西来让自己能够更好的生活下去,说白了就是一种心灵鸡汤,能够让自己更好地面对生活,所以嘛,玄学这种东西我们没事还是要相信的。

被风吹到90里外,在现代的很多人看来完全就是顺嘴胡咧咧,但是在清朝,却会有很多人非常虔诚的相信,而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与清朝社会的本质区别罢了。我们不反对清朝社会,但是我们在同时也要对我们的社会充满信心,至少就目前而言,当今社会的牛魔鬼神伦理道德问题还是偏多,这个问题我们还有待解决。

4、清朝人怎么洗头发?

清朝人在还没有洗发水的年代,是把做成水豆腐后的水用坛子装起来,(那些水是做水豆腐的必备品),等第二次做水豆腐成功后,就有了更多的那种水,然后就把那些水煮热来洗头.其实那些水本身就是有一定的碱份,所以能起到止痒的作用.故他们也不用常常洗头.

清朝人洗头发的有皂角或者猪苓。猪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猪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平常人就用皂角洗头发。

5、一个女的在海上被龙卷风带到清朝的电视剧

TVB《九五至尊》?江华,张可颐主演的,不过是男主和女主在船上遇到龙卷风,从清朝穿越到现代

6、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吴三桂及满清部队在山海关一片石发生一场激战,大顺军败退,

一片石(今河北抚宁县北七十里的九门口)在山海关附近,是明代长城中最重要的关隘之一,位于辽宁与河北省的分界处,被誉为“京东首关”;此战之胜利,开启清朝入主中国(1644年──1911年),征服南明政府(1644-1662)与大顺、大西等政权,建立统治。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刘宗敏亲自统率大军往山海关,另派大将唐通率兵两万从山海关北一片石出长城,夹击吴三桂。随行的有明朝太子朱慈烺和吴三桂父亲吴襄等人。李自成本人则率主力布阵于石河(今秦皇岛燕塞湖水库)。清兵自四月初九出发,四月二十日,清兵抵连山(今葫芦岛市连山区),吴三桂一再催兵,清兵知李自成军迫近山海关,日夜急行,一日夜疾行二百余里,共行军十三日。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于一片石、西罗城进行恶战,甫开战吴军小胜于西罗城,接着李自成军猛攻东罗、北翼二城。大顺军赴山海关的兵马约六万;吴三桂与唐通的关、辽兵约为五万;多尔衮所统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军队大约为七八万人,其中以多尔衮领的满洲铁骑最强,兵马都披着甲胄,非常坚硬,百步之外无法洞穿。

 

四月二十二日清晨,清军进至离山海关城仅二里,吴三桂率轻骑寥寥数员星夜、透著战场硝烟味清晨微风中慌张飞奔至清军垒,请降于多尔衮。多尔衮当即“赐坐赐茶,面谕关门为第一功”,吴表示:倘若清军不愿助山海关明军,吴也不愿返回山海关督战,李自成大军必在攻陷山海关后,一鼓作气攻向清军!云云;多尔衮、孝庄皇后、范文程、洪承畴于大帐议论片刻后,接受吴三桂跪求派出清军助战!多尔衮令吴三桂按满洲习俗剃发,许诺将皇太极女建宁公主嫁给吴子吴应熊。四月二十三日上午辰时以前,吴三桂军渐难支撑,据守北翼城的一支吴三桂军向大顺军投降,多尔衮在欢喜岭的威远台上观战,下令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进关。

 

清军在早上辰(龙)时进山海关以后,见大顺军从北山至海边排列成一字长蛇阵,多尔衮即令清军沿近海处鳞次布列,吴三桂军排列于清军的右边。忽然龙卷风(?)突起,扬尘蔽天,不利于不熟悉山海关的大顺军,多尔衮(Dorgon)乘势命八旗骑兵冲锋陷阵,万马奔腾,飞矢如蝗,大顺军虽拼死抵抗,但与吴三桂军已鏖战一昼夜,筋疲力尽,清军等于以逸待劳。未尾申时初(15点后),李自成的大顺军溃败,刘宗敏负伤,大顺军死者数万;牛金星在北京未领军前来支援李自成,也是大顺军败战原因之一。

 

李自成立马小岗阜上督战,见败局已定,下令撤退。有一僧人跪在他的马前说:“执白旗的骑兵不是关宁兵,必是满洲兵,大王赶快回避。”自成拨马就走。当天,多尔衮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命他作先导,一路追杀,直扑京城。李自成大败,一怒之下,马前斩杀了吴襄,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回师京城后又杀了吴家老少三十八口。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次日,李自成离开北京,向西安撤退。前后仅四十二天。

 

在清军于1644年六月六日进入北京之后,清朝六岁的福临在北京登基。

7、清朝大灾难,丁戊奇荒是怎么回事?

说起大清朝,出现过康乾盛世是真的,但出现过民不聊生也同样是真的。特别大清末年的一次灾难,几乎让大清朝真正伤筋动骨。原本就已经动荡难安的现实,变得更加风雨飘摇起来。那这是一场什么样的灾难呢?我们将时间返回到光绪时期。


祸不单行的丁戊年,一场大旱没结束,又迎来了蝗灾

1907年,正值光绪年间,大清朝的天不知道怎么了,就是一滴雨也不下。百姓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就这样死去,于是有人提出了借用长江、黄河等水流来浇灌土地。

这本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所谓靠水吃水,依水而居的农家百姓们,就这样为自己的家田找到了继续生长的方法。可是,靠不到水,没办法浇灌的地方呢?人们只好任凭庄稼枯萎、死去,然后叹息人生。

可谁也没有想到,浇灌竟然并不是最终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这场干旱一直持续到第二年,依旧没有结束的样子。而此时的一众河流却先支撑不住了,水流干涸,土地开裂,大地冒着烟炙烤着每一个叹息的人。


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一年的收入没有了,口粮没有了,他们的吃喝成了问题。但对于国家来讲,也同样不是好消息,因为减少的粮食及受饿的民众,都意味着国库空虚无继。

而且,农家早有预言:大旱必有蝗灾。当田地出现长时间的干旱之后,出现蝗灾的概率就非常高了。所以,当这场历时一年多旱灾还没有结束的时候,蝗虫们便扑头盖脸而来,他们如同一扫而过的龙卷风,所过之处便只剩下一片灰黄。


可以想见,面对这样的结果,农民连想要吃个野菜的机会都没有了。但是,朝廷却迟迟不愿作为,毕竟这是一场大考验,国库有多少存货,谁也不知道。当然,可能有人知道,只是他们不敢让外界知道而已。

而且,自古以来的朝代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清也不例外。百姓受苦于他们而言是应该的,当没有收成的时候,他们必须要自己想办法。


所以,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各地迷信之风盛行,他们求雨,求丰收,求好日子……他们将一切希望都寄予了神明。可惜的是,神明并没打算帮他们,相反,干旱依旧继续着。不要说粮食,就是地里可以吃的东西也越来越少。特别是在蝗虫袭击之后,大地就变得更加干净了。

为了活下去,各地先后出现大迁移,人们拖家带口,都想找一个有雨有风有收入的地方去生活。可现实是,大清朝的天下几乎陷入统一干旱之中。背井离乡的人永远找不到适宜生存的地方,他们一边走,身边的亲人一边慢慢减少。


本以为灾难过去就可以回归正常,可又一场灾难随即而来

就在百姓们纷纷离家寻找有水源的地方时,突然一场大雨浇湿了干渴的百姓。人们本以为这下得救了,他们又可以安顿下来生活了。可是谁能想到呢,这场大雨一下起来就不想停了,大雨冲毁了若干干涸的堤坝、荒芜的房屋。

然后,进入冬天之后,原本就没有粮食,没有住所的百姓,再次遭遇铺天盖地的大雪。雪有几尺厚,房子压塌了,大地被白雪覆盖,无一丝生机。有太多的人没有熬过这场大雪,一时之间死伤者众。


而这种雨灾、雪灾接连之后产生的则是人们更加无法承受的灾难。当天一变暖,雨水一充足,结果河水泛滥,山洪如猛兽一般吞噬着一条又一条的生命。被冲走了多少人,淹死了多少人,根本计算不过来。

就这样干了涝,涝后又雪灾,然后在山洪爆发的日子,百姓们过了一天又一天,熬过一年又来一年。百姓们已经怀疑这样的日子没有尽头了,大自然正用它自己的方式进行着人世间的优胜劣汰。在很多地方,已经不是路有冻死骨,而是冬天冻死,夏天淹死,春秋则饿死。


一年可以坚持,两年能够苦熬,可是三年呢?四年呢?百姓们有田不能种,有屋不能住,他们不停地走着,想要找一处安稳的地方。开始吃自己的积蓄,后来讨饭吃,再后来就只能吃可以看到的一切了,什么野草、树叶、树皮,甚至是树根都要挖出来充饥。


据资料记载,最后人们实在没什么可吃了,他们只能吃黄土,吃土块。因为他们觉得,吃下这样的东西可以不饿。可事实上,不饿不是好现象,而是吃下去肠胃便不能动了,过不了多久,他们便开始死去。

而最让人想不通的,有些人竟然捡了小石子吃下去。而这些小石子因为不能消化,最终变成刺破人们肠道、肚皮的利器。

直到这时,大清政府才挤出一点粮食来准备救济这些可怜的百姓。但是,当人们拥上去抢食物的时候,竟然因为体力不济,抢食过力,直接死在当场。


好在这场灾难总算过去了,历时四年之久,举国死亡一千万有余。大清朝原本已经弱不禁风,在经历了这一场为时四年的天灾之后,变得更孱弱。可以这样说,看似清政府在这场灾难中没有什么太大付出,可却是真的伤了根本。所谓时者命也,这就大清朝的命吧。

8、沙俄为什么要把目光转移到东亚的清朝和朝鲜半岛?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这就是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提出的著名的“蝴蝶效应”,意思是说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又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如果说气象学中蝴蝶扇动翅膀和龙卷风看似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件事情,那么历史中的蝴蝶效应则是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

近代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让俄国再次把目光转移到东亚的清朝和朝鲜半岛,最终割走清朝在外东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之后更是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爆发了日俄战争。

我们从沙俄扩张的历程来分析,看为什么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让沙俄转变了扩张的方向。


起于微末、立足苦寒的俄国

说起俄罗斯,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但很多人不知道,俄罗斯崛起之前,却只是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公国,其实力和面积远不如欧洲的传统大国。

说起俄罗斯的崛起,避不开蒙古的兴衰史。

公元1206年,蒙古高原上的蒙古人,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带领下,统一草原,建立了大蒙古国。之后,铁木真和他的儿孙们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四处征伐之路。

当时,还是东欧平原上不起眼的莫斯科公国的俄国,也被蒙古大军征服,成为铁木真长子术赤系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的藩属国。


15世纪时,强盛一时的金帐汗国分裂为喀山汗国、克里木汗国、阿斯塔拉罕汗国等独立国,1472年,阿合马汗发动了与莫斯科公国的战争,结果阿合马战败,之后的1480年,阿合马被诺盖汗国杀死,蒙古人对罗斯公国的统治结束。

摆脱蒙古人统治后的莫斯科公国,开始了四处征伐,16世纪50年代,莫斯科公国在沙皇伊凡四世统治时期,先后占领了喀山、阿斯特拉罕和克里木,原本金帐汗国的领土全部并入莫斯科公国,原来小小的公国,已经扩张成东欧大国。


沙俄起于微末,地处寒冷之地,向往着温暖的地方和海洋,这也成为沙俄对外扩张的方向和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沙俄不断扩张,向西打败立陶宛、瑞典等大国,奔向波罗的海;向南不断挑战奥斯曼土耳其,夺取黑海地区;向东沿着当年蒙古人西征的道路逆行,一路向东直达太平洋,甚至越过大洋,占领阿拉斯加。

不过,东方太过遥远,再加上清朝康熙皇帝两次抗击,沙俄在东方的扩张脚步止住,沙俄把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离自己更近的欧洲。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暂时止住了沙俄向西南欧发展的脚步

沙俄不断扩张,向往着温暖的地方和海洋,而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不希望任何国家威胁到自己的海洋霸权,四处围堵潜在的威胁。

英国人喜欢搞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法国在拿破仑时期崛起后,每一次的反法同盟几乎都有英国人的身影;俄罗斯把拿破仑打败后,法国遭到削弱,俄国再次成为欧洲大陆最强的国家,被称为欧洲警察,到处“煽风点火”。

于是,英国开始把矛头转向沙俄,结交沙俄对手,防止沙俄冲出大陆,威胁自己的海洋霸权地位。

沙俄成为欧洲大陆老大,更加热衷于扩张,向温暖海洋迈进的步伐继续前进,于是,扼守黑海出海口的奥斯曼土耳其,再次成为沙俄扩张的目标。

谈判桌上,有英国暗中支持的奥斯曼土耳其,拒绝了沙俄的领土和其他特权要求。根据以往对土战争的经验,沙俄认为如果不能在谈判桌上得到,那么就诉诸战争。


于是,第九次俄土战争爆发,由于后来主要战争都在克里米亚进行,这场战争又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

其实,英法和沙俄都有瓜分奥斯曼土耳其的企图,但是,当沙俄马上就要冲出黑海、走向大洋的时候,英国人看到了沙俄对自己的威胁,如果让沙俄打败奥斯曼土耳其逐步控制黑海出海口,将会威胁英国在地中海的利益,威胁英国的全球海洋霸权地位。

于是,英国放弃前嫌,和法国一起,出兵支持奥斯曼土耳其,参加克里米亚战争。之后,撒丁王国(意大利)也参加进来。本来是俄土双方的第九次战争,最终成了英、法、撒丁、土耳其联合对抗沙皇俄国的国际战争。

在战争中,沙俄不管是兵力、兵器,还是战略战术上,都处于不利的地位,结果显而易见,沙俄惨遭失败,俄军损失52.2万余人,耗资达8亿卢布。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沙俄认识到英法的强大和自己的落后,沙俄一时无法战胜英法,暂时放弃了向黑海地区寻求出海口的扩张。

沙俄会就此放弃向温暖土地和海洋扩张的目的吗?当然不会,既然在西南欧遇阻,那就只好换个方向,别的国家将会倒霉。

沙俄扩张方向转移到东北亚

克里米亚战争后,沙俄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一方面放弃了在欧洲方向同英法等国的争端,在国内发动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改变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将扩张方向转向了东方。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仅仅两年(1958年),沙俄就趁清朝内外交困之际(内有太平天国,外有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逼迫清朝签订了《瑷珲条约》,割走黑龙江以北土地,沙俄控制了黑龙江出海口,实现了舰队在黑龙江航行的目的。


紧接着两年后(1960年),沙俄进一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走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土地,获得了优良港口海参崴,改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成为沙皇俄国太平洋舰队的驻地。

在获得外东北后,沙俄并没有停止在东北亚扩张的步伐,不断向东三省和朝鲜半岛渗透,后来强行租借旅顺和大连

沙俄在东北亚的扩张和日本的扩张方向发生冲突,双方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爆发了日俄战争,沙俄的战败,暂时停止了沙俄在东北亚的扩张。


可以说,正是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才使得沙俄把通向海洋的方向放在了东方,内忧外患的清朝,再也不能像康熙抗击沙俄时抵挡来自北方的威胁,被迫割让了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丧失了第一大岛和在东北的出海口。

9、历史上中国北方有什么自然灾害么?

北方的自然灾害很多,有沙尘暴,蝗灾,旱灾,水灾(主要是黄河),地震,等等。
例如:

1556年1月23日,华县发生8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在我国历史记载中是灾害极端严重的一次,死亡人口之多,为古今中外罕见。101个县遭受了地震的破坏,分布于陕、甘、宁、晋、豫5省约28万平方公里。地震有感范围为5省227个县。震中区为西安市以东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朝邑至山西省永济县等,约2700平方公里。震灾损失极其严重。民房、官署、庙宇、书院荡为废墟;较坚固的高大建筑物城楼、宝塔、宫殿全部倒塌。地震造成华阴县城西驻马桥断裂,城北大员村地裂数丈,水涌数尺。大荔县南的紫微观和朝邑西南的太白池在震后干涸。黄河南岸的大庆关和蒲州河堤尽数崩塌。华县凤谷山石泉废为干泉。根据各县州府志记载,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83万人。

光绪初年的华北大旱灾

这次大旱的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大、后果特别严重。从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灾地区有山西、河南、陕西、直隶(今河北)、山东等北方五省,并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大早旱不仅使农产绝收,田园荒芜,而且。饿殍载途,白骨盈野”,饿死的人竟达一千万以上!由于这次大旱以1877年、1878年为主,而这两年的阴历干支纪年属丁丑、戊寅、所以人们称之为“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重,又称“晋豫奇荒’、“晋豫大饥”。 随著旱情的发展,可食之物的罄尽,“人食人”的惨剧发生了。大旱的第三年(1877年)冬天,重灾区山西,到处都有人食人现象。吃人肉、卖人肉者,比比皆是。有活人吃死人肉的,还有将老人或孩子活杀吃的……无情旱魔,把灾区变成了人间地狱! 从1876年到1878年,仅山东、山西、直隶、河南、陕西等北方五省遭受旱灾的州县分别为222、402和331个.共955个。而整个灾区受到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居民人数,估计在一亿六千万到二亿左右,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直接死于饥荒和瘟疫的人数.在一干万人左右;从重灾区逃亡在外的灾民不少于二千万人(参见李文梅等《中国近代十大灾荒》)

1761年8月17、18日(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十八、十九日)在黄河中游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经多年的历史资料查证,这次洪水主要来自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的伊河、洛河、沁河和直接汇入黄河的小支流,黄河下游多处决口。1761年洪水花园口断面洪峰流量为32000立方米 /秒。伊洛河、沁河下游沿河城市备受水患之苦。伊洛河从洛阳至偃师整个夹滩地带,水深都在一丈以上。偃师、巩义、沁阳、武陟、修武也都是大水灌城,水深在五六尺至丈余不等。据当时河南巡抚奏折,总计河南省被水冲十州县,另有十六州县禾苗被淹。”
人在大自然的面前都是脆弱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一切

10、剪刀,龙卷风,孙悟空,游泳是什么成语?

见风使舵 

【拼音】: jiàn fēng shǐ ò

【解释】: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举例造句】: 他们也就见风使舵,凡事一混了之。 ★朱自清《闻一多全集编后记》

【拼音代码】: jfsd

【近义词】: 顺水推舟、见机行事

【反义词】: 一成不变

【歇后语】: 木船下水;浪头里撑船

【灯谜】: 老船翁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见机行事

【英文】: trim one's sails

【故事】: 清朝时期,浙江刘中丞被御史告状,朝廷派钦差大臣去查办,该大臣到了浙江后采取“只拉弓,不放箭”的办法,想叫刘中丞贿赂他,于是让学生拉达对过道台说要二百万两银子就能过关,过道台写了字据给拉达,禀告刘中丞,刘中丞叫他见风使舵。

与清朝龙卷风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