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朋友们,洪涝,干旱,台风,寒潮,沙尘天气的成因,危害,防治措施分别是什么?详情见图片
旱涝灾害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夏季风来的时间早,退得晚.容易引发旱灾.来得晚,退得早,容易引发洪涝灾害.第二,长江支流多,降水集中,上游来水量大,且来水时间相近就容易引发洪涝灾害.第三,人类的活动,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中下游形成了地上河.大范围的围湖造田导致洞庭湖和鄱阳湖调蓄能力减弱.措施,保持水土,退田还湖.
台风,台风形成于中低纬度宽阔的洋面,属于气旋的一种,复习气旋即可.措施:将强台风的预警和监测,加强防护和保险机制.
寒潮,寒潮是冷锋天气系统导致的灾害之一,以我国北方为例.初春秋季节,容易受到来自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影响,冷气团快速南下,形成冷锋,造成华北,华东地区大范围的降温,农作物易受到影响,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地震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主要是因为地壳断裂释放能量造成.目前没法防治
2、请问 洪涝 洪水 涝渍 雨涝 的含义已及区别是什么?洪涝包括洪水和涝渍还是洪水和雨涝??
旱涝是指干旱和洪涝
洪涝分为洪水和涝渍,洪水是指降水暴增或河湖水绝提形成的灾害,涝渍则是由于大量降水汇集在低洼处对生长在低洼处的植物等产生不利影响
水旱就是 水灾害与旱灾害的总称
3、预防旱灾有哪些措施?
自然界的干旱能否给人类造成灾害,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那么,为了防止自然干旱对人类造成灾害,首先取决于人为措施。所以,人类要做好防旱、抗旱的措施。
1.下列是世界范围内各国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
(1)兴修水利工程,发展农田灌溉业;
(2)根据当地情况改进耕作农事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一些耐旱的品种,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3)加强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
(4)研究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2.防止水土流失具体措施
(1)多种植树,多种草;
(2)沙地不种植农作物,可以种植草和树来防止土地少化;
(3)还要防止土壤板结,因为土壤板结更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4)多用农家肥,尽量少用无机肥;
(5)以年为单位,隔年种植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6)少用含磷类的化肥,因为它们由雨水进入河流会使水富营养化,造成藻类大量繁殖而破坏生态平衡。
3.我国抗旱措施
自1949年以来,我国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进而还发展了排灌事业,大大提高了抗旱能力。1987年底,我国的排灌机械保有量593.5万台、6242.2万kw,配套机电井243万眼,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达7.2亿亩。1978年虽遭遇特大干旱,由于各类水利工程发挥作用,通过引、提、蓄等多种措施,挖掘水源,扩大灌溉面积,从而保证了当年的农业生产。从这一点来看,我国人民积累起来的蓄水保墒、抗旱耕作措施,在战胜干旱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全国不少地区抗旱灾的能力还较低,旱灾威胁依然存在,抗旱任务还很艰巨。2009年2月3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主产区小麦受旱1.43亿亩,其中严重受旱5692万亩,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34亿亩和5610万亩。通过各方面的努力,7省累计浇麦5658.7万亩,占受旱面积的39.6%,其中严重受旱麦田已灌溉44.3%,从而使旱灾大大降低了很多。
4、简述中国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治理措施。
主要原因:淮河流域洪涝多发主要有历史、地形和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由于历史上黄河长期夺淮,致使淮河入海无路、入江不畅,加上特定的气候和下垫面条件,淮河流域历史上“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举世闻名。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近60年的治理,灾情有了明显缓解,但灾害的根源仍未根除。特别是淮河中、下游地区经常出现因洪致涝、洪涝并发现象,危害最大的是大洪水和洪涝组合所造成的灾害。
治理措施:a.在上、中游修建蓄洪水库
b.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5、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自然界的干旱是否造成灾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则取决于人为措施的实施状况。世界各国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是:
1.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生态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可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
2.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制定用水计划,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充分发挥现有水源的最大效益;
3.改进耕作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4.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
5.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6.营造防风林,广种树草,提高绿化面积指数,也是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