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甘肃康县环境地理气候

甘肃康县环境地理气候

发布时间:2021-05-14 05:01:18

1、陇南属于什么气候

陇南,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与岷山山脉、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江河小溪密布,森林覆盖率高,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生态差异明显,又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陇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地域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含南国之灵秀,有具北国之雄奇,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武都万象洞,人称北方第一洞。洞内钟乳石万象林列,琳琅多姿,步移景换,如入仙境,不愧为天然造就的地下园林。文县北部的洋汤天池,九曲十八弯,方圆40里,奇峰竞秀,天水一色,终年水面明清如镜,是国内有名的高山明珠。成县鸡峰山,森林茂密,竹秀花奇,奇峰胜景,美不胜收。徽县三滩的原始自然风貌,为九寨沟风光的绝好延伸。宕昌大河坝及官鹅沟森林公园,古木参天,清泉幽谷,有鬼斧神工之妙。康县阳坝茶林碧绿,棕榈当风,成为陇上江南的缩影。

2、甘肃的气候

甘肃各地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0—15℃,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干旱、半干旱区占总面积的75%。

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沙尘暴和霜冻等。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

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300毫米(40—800毫米之间)。

(2)甘肃康县环境地理气候扩展资料:

甘肃位于祖国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使它支离破碎,尤以定西中部地区成了祖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有着发展农业的广阔前景,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等植被垂直分布明显。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靠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高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具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



3、甘肃陇南康县气候跟哪儿相似

甘肃陇南康县气候跟其附近的县市气候较为相似。
康县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总降水量968.1毫米,年均气温11.8℃,年总日照时数1801.5小时,无霜期213天。

4、甘肃属于那种气候?

甘肃省气候、气温特点
一、气候特点
甘肃省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征。全省干旱缺雨,温差较大,四季气候的特点是:冬季雨雪少,寒冷时间长;春季升温快,冷暖变化大;夏季气温高,降水较集中;秋季降温快,初霜来临早。年平均气温大致为-0.3-14.8℃,略同华北地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方年平均气温在8℃以上,海拔2500米以上的年平均低于4℃。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从西北往东南由-11.9-3.8℃,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从祁连山向白龙江流域由℃。全省无霜期一般在48-228天之间。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00~860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全年日照时间在1975-3300个小时之间。
省内大致可分为8个气候区:(1)陇南南部河谷亚热带湿润区;(2)陇南北部暖温带湿润区;(3)陇中南部温带半湿润区;(4)陇中北部温带半干旱区;(5)河西北部温带干旱区;(6)河西西部暖温带干旱区;(7)河西南部高寒半干旱区;(8)甘南高寒湿润区。
二、气候条件
甘肃省处于我国气候自东南温暖多雨带向西北内陆干旱少雨带逐渐变化的过渡地带,境内由于许多高山和甘南高原的隆起,使气候变化出现复杂的格局。地形狭长,南北和东西地理跨度都很大。处于东南部的陇南石山森林区具有南方湿润区的气候特征;河西干旱区绝大部分地方基本与新疆内陆沙漠区一致,气候干旱少雨;从东西变化看,东部天水、平凉庆阳的气候特征接近我国中部关中平原;西部甘南高原气候特征与青藏高原东部相同。我省的气候变化不但具有东西经向性特征,而且具有南北纬向性变化,同时还具有随海拔增高的垂直性变化。
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间,高空经常维持西风气流,青藏高原北支气流伴有下沉运动,不利于降水形成,构成我省冬春少雨干旱的大环流背景。夏季随着副热带高压北移西伸,西风带动冷性气团东移,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带来的来自太平洋及孟加拉湾的湿热气团交绥,成为我省主要的成雨水汽动力条件。
从空间变化看,乌鞘岭以东具有明显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乌鞘岭以西主要受西风带和青藏高原季风控制。冬春季节蒙古冷高压、青藏高原热源动力作用和西风带对我省影响最大,夏秋季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伸缩变化对我省的雨热组合起主导作用,表现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
夏季降水集中,占年降水的70%左右,造成了干旱缺雨的地理气候大背景。在这种恶劣的地理气候条件下,原本脆弱的低水平水量供需平衡关系因年降水量的变化和季节分配的不均极易遭到破坏,导致旱灾频繁发生。
由于我省有许多山脉隆起,如六盘山、华家岭、马衔山、老虎山等,在干旱地区形成若干湿岛,但这同时又成了山区及中部干旱地区局地暴雨洪水及冰雹频繁发生的策源地。
我国在地理气候区划上以500mm 等雨量线做为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甘肃大部分地区正好处于500mm 等雨量线以下,总的气候特征是干旱。
我省年平均气温在空间分布上变化很大,文县年平均温度14.9度,为全省最高区;乌鞘岭年平均温度-0.2度,为全省最低区。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全省有四个相对高值区,依次为:陇南相对高值区,年气温8.4-14.9度;陇东黄土高原和天水相对高值区,年气温8.3-10.9度;中部黄河河谷相对高值区,年气温8.2-9.2度;安西-敦煌盆地相对高值区,年气温8.8-9.3度。有两个相对低值区,甘南高原年均气温1.1-4.5度;祁连山区年均气温0-4度。其余陇西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地区年均气温5-8度。

5、陇南 西和 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西和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因古西和州而得县名。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区、康县,西与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接礼县、天水秦州区。 面积1861平方公里,人43.4017万人(2010年),辖9镇11乡,384个村委会,10个社区居委会。西和县素有“宝贝的复新地带”之称。先后年被评为“中国半夏之乡”和“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物产有半夏、西和麻纸、花椒等。有仇池山、伏羲崖、晚霞湖等旅游景点。
位置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西秦岭南侧,系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康县,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与礼县、天水秦州区接壤。面积为1861平方公里。
地貌
西和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属梁峁沟壑区,地表起伏平缓,土质肥沃,东南属岭南山林区,峰峦叠障,山岭陡峻。境内平均海拔1692米。

气候
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4℃,平均无霜期183天,平均日照期为1842小时,年均降水量为533毫米。

水文
西和县境内有西汉水、漾水河等有大小河流8条,年径流量12亿立方米。

6、甘肃陇南气候分区

陇南市气候在横向分布上分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大类型。
(一)北亚热带包括康县南部、武都南部、文县东部,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浅山地区。在这一带
有全市两个热量高值区,一个是白龙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浅山区,年平均气温在2~14℃,≥10℃的积温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
耕地面积约30万亩,占全市地总面积的6.7%,属一年两热农业区。另一个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气温10—12℃,≥10℃积温3500—
4000℃,耕地面积约为17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7.8%,为两年三熟农业区。

(二)暖温带包括全市的中部、东部及南部的广大地区,海拔在1100--2000米之间,≥10℃的积温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间,
耕地曲积约15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3.3%,为二年四熟农业区。
(三)中温带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区,主要是宕昌、西和县大部,武都区的金厂、马
营、池坝,礼县的下四区等区域。这一区域诲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积温小于2100℃,年最低气温在-20℃以下,耕地面积约100万亩左右,
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22.2%,为一年一熟、三年两熟农业区。

陇南,甘肃省辖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接陕西,南通四川,扼陕甘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辖武都1区和宕昌、文县、康县、成县、徽县、礼县、西和、两当8县,共4个街道办事处、104个镇、91个乡(含4个民族乡),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5.76万人(2015年)。

7、甘肃陇南市康县和礼县,礼县比康县好多少。康县的环境怎么样?经济状况和生活状况如何。有钱途没有?

要看你打算投资哪个领域了,礼县主要以矿业为主,有金矿、铅锌矿等等。礼县的大堡子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从城市规划上礼县要比康县好:1、城区面积大,人口多;2、512大地震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城区整体规划上了一个台阶;3、从地理位置上,礼县与天水相连,交通便利,到天水不到100公里。

8、谁能详细介绍下甘肃陇南康县的情况?

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境内无山不青,无水不秀,气候湿润,山川秀美,风光崎旎,自然、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堪称甘肃的“西双版纳”,世界名茶之乡。
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交界地带。境内气候属典型亚热带向暖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温带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境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邹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207天,日照时数1433.7小时,年降水量742mm。县辖8镇13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9.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78万人。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万亩。 所辖:城关镇、平洛镇、大堡镇、岸门口镇、两河镇、长坝镇、云台镇、阳坝镇、望关乡、寺台乡、大南峪乡、迷坝乡、王坝乡、碾坝乡、豆坝乡、店子乡、豆坪乡、白杨乡、太石乡、铜钱乡、三河坝乡。
康县分置前为武都县之一部,其区域仅从设置白马关分州起记述。清乾隆元年(1736年)白马关设立阶州直隶州分州。是时,辖境西北以平洛河为界,只含望关、平洛两乡镇河南部分;北以 康县白马关
五郎坪为界,含今成县黄陈乡全部及两河、9河两乡各一小部,东北插花交错,含迷坝乡一部;东以窑坪河为象含大南峪乡一部,东南以两河口下街为界,含两河镇大部及陇西省宁强县与两河镇零星插花地;南以南天门为界,含阳坝镇全部;西南以馒馒山为界,含三河乡全部;西以大草川、小草川、松林坝、老柏树为界,含豆坝、碾坝乡全部。 分州下辖安宁黑、大平里和南坪里(半里),共二里半。里下设甲,大平里下辖7甲,安宁里辖19甲,南坪里辖13甲。民国3年(1914年),白马关分州改为白马关**所,其辖境与分州辖境相同。1929年1月29日,废**所,始置康县。是时,全县区域在原二里半基础上,新划入下四旗、后佛堂各半里,共三里半。东以窑坪河为界,与陕西省略阳县木瓜园相邻,东南以两河口下街逛东为界,与宁强县光明乡接壤;西以高石嘴及松林坝选西为界,与武都县甘泉、琵琶两乡毗连,北以五郎坪为界,与成县嵋洛乡相邻,又以西汉水为界,与镡河乡相望。东西70公里。南北175公里,总面积2924.82平方公里。 1949年12月7日康县解放以后,区域依旧。1956年I月31日,将康县篙川子划归武都县,将武都县赵家坝划入康县。是年11月14日,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武都县洛塘区解板乡32个村、杨坝区草规乡的孟家庄、范塄干、袁家里划入康县。 1957年3月,将陕西省略阳县的大南峪乡全部和木瓜园乡的大草坝、贺家沟地区(共7个农业合作社)划入康县,将康县云台区的窑坪乡上、下庆阳和郑湾乡的史家河等地划入陕西省略阳县。同年10月29日,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武都县太平乡全部和裕河乡冷家砭以下12个村划入康县。是时,全县总面积2691平方公里。 1958年11月,国务院决定撤销武都专区,并入夭水专区,康县并入武都县,徽县、成县合并徽成县。与此同时,将原康县所辖犀牛江以北的将利、郑山、黄陈、陆家沟、石榴、毕河等地域划归徽成县,而将原成县所辖犀牛江以南的马连、四方、刘河、迷坝等地域及纸坊公社的雍坝、水口、甘柏树沟等地划入武都县,归康宁片管理。1961年12月15日国务院决定,恢复康县建置。除将赵坝、唐规二乡留归武都县外,原武都县康宁片全境为康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县人民委员会置咀台,迄今未变。

与甘肃康县环境地理气候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