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云南镇雄近年气候变化

云南镇雄近年气候变化

发布时间:2021-07-12 06:30:33

1、湖南衡阳的气候和云南镇雄的气候有什么差别

湖南衡阳的气候和云南镇雄的气候主要差别在于一个是亚热带季风,一个是暖温带季风,具体差异如下:

湖南衡阳气候:

衡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足。春秋季较为凉爽舒适,春季更加湿润。冬季冷凉微潮,偶有低温雨雪天气。夏季极为炎热,较为潮湿。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均降水量约1352毫米。

云南镇雄气候:

镇雄大多数地方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少数河谷地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1.3℃,日照1341小时,无霜期218.6天,年平均降水量914.6毫米。

2、云南镇雄的情况?越详细越好

那你要问我这个昭通人啊
镇雄是我们昭通十个县中最大的(同时也是最乱的)
镇雄150多万人口,30多个乡镇
人多地杂
交通不是很方便(没火车,路况差,无高速)

镇雄人以打架著称,这在云南都很出名
其南大街打架杀人很多
其农井路红灯著名
总之镇雄在昭通别说昆明了名声不太好

但是这片土地上也有很多很好的地方
镇雄城大,在十个县中算第一
且还是有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一个县
只是地方偏远,人口众多才造成今天的局面
不过现在环境也很好了
毕竟本人也生活在那几年了嘛(很不错)

但是,昭通市最好的还是水富县。。。
个人觉得大关县也不错(小而精)
来镇雄,希望她过得愉快,那里离贵州很近
只要她踏实在镇雄工作
我相信她会快乐的
并慢慢爱上这片神奇的土地

昭通欢迎你们。。。。

网上呀别太相信,镇雄没网上那些八婆说的那么恐怖贫困。。。。相信我没错

3、2019年云南省镇雄县的雨露计划申请表的截止时间是几号?

答: 2019年云南省镇雄县的雨露计划申请表的截止时间是8号
你若喜欢
便是晴天

4、云南昭通镇雄人口及经济状况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云南昭通镇雄全县总人口1097093人.
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历史上与滇西的腾冲共同享有“金腾越、银镇雄”的美称。
1、水土资源。县境内有横江、赤水河、乌江三大水系,含大小河流39条,主要河流有白水江、罗甸河、翟底河等。全县每年降水量33.6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0.38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6万千瓦,实际可开发量22万千瓦,现已开发3.69万千瓦。现有耕地124.3万亩,人均耕地0.98亩。
2、矿产资源。境内矿藏主要有煤炭、硫铁矿、大理石、水晶石、石灰石等30多种。其中,煤炭和硫铁矿分布很广,储量丰富,煤炭远景储量74亿吨,占全省储量28.01%,工业储量45.17亿吨,占全省储量的17.1%。
3、生物资源。有植物资源600多种。有银杏、珙桐等世界珍稀树种及价值极高的濒危古木“红豆杉”。被誉为“涂料之王”的镇雄木漆,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畅销不衰;被誉为“果中珍珠”的镇雄樱桃,年产鲜果45万公斤以上。有筇竹、方竹等竹笋珍品和享誉全国的苦丁茶。有天麻、黄连、半夏、云木香、杜仲等100多种中药材和竹荪、香菌、木耳等菌类植物。有野生动物150多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

5、云南昭通市镇雄县近几年年平均年日照时间是多少天

?

6、云南昭通镇雄天气现状

04月10日(今天)

白天:多云
夜间:阵雨
11℃~23℃
微风
04月11日(星期三)

白天:阵雨
夜间:小雨
8℃~22℃
微风
04月12日(星期四)

白天:小雨
夜间:小雨
7℃~16℃
微风
04月13日(星期五)

白天:小雨
夜间:晴
8℃~15℃
微风

7、什么是大田作物?

1,露地种植,温室大棚里面的蔬菜等不算;
2,直接供给粮食,油料和衣物原料。烟草,中草药不算;
3,草本的玉米,小麦,水稻算,木本的苹果,葡萄不算。

明白没有?

(1)稻谷。稻谷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长,苗期生长要求10-12℃以上,开花授粉要求18-20℃以上的温度,同时, 还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供给。大部分民族地区难以满足这两种条件。目前适合生产要求的地区有:海南产区。地处低韦热带北缘,又是一个海岛,为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度高,热量足,作物全年可生长;日照多,辐射强,作物光合潜力大;雨量充沛,可满足作物的水分需要,是我国作物一年三熟的主要产区,但常有风害威胁。全岛可分为八片粮食基地,即北部台地、东北部台地、东部平原台地、东南部平原台地、南部沿海平原、西南部沿海平原、中部五指山以北丘陵盆地、中部五指山以南低山盆地等。全岛600 万亩耕地中有水田269万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44%。岛上有一种特殊的粮食作物——山兰坡稻(即旱稻)是少数民族的重要粮食。一般产量低,平均亩产约 142斤,最低只有47斤,最高亦不过189斤。建国以来, 海南粮食有了很大发展,但因播种面积不稳定,产量增长速度不快,加上人口增长快,粮食还不能自给,每年还需从大陆调进一定数量的粮食。
广西产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生长期长。全区各地都种植稻谷,是全国重要稻谷产区之一,是以籼稻生产为主的双季稻产区。在桂南一部分地区积极发展稻稻豆、稻稻烟、稻稻肥(冬绿肥)以及稻稻菜等一年三熟制;在桂北一些地区和高寒地区则改种单季稻。普遍重视推广杂交水稻品种,以提高粮食产量。1988年全区稻谷播种面积为3694万亩,占全国稻谷播种面积7.7%,点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52%。同年产量为939.3万吨,占全国稻谷产量5.55%,占全区粮食作物总产量89.89%。属于自给型区(省) ,好年成,还可调出一部分粮食。水稻分布主要有三个稻作区:即桂东南、桂中双季稻区;桂东北单双季稻混作区;桂西、桂北高原山区单季稻区。广西是个人多耕地少的地方,随着农业内部结构的继续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将会适当减少,因此,粮食种植在空间上的横向扩展受到限制,向纵深方向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扩大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
云贵产区。地形复杂,山地垂直气候变化显著,稻谷品种也出现高粳低籼的垂直分布。过去以单季稻为主,近年来在河谷平坝地区发展了双季稻的生产。
北方一季粳稻区。主要是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它是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朝鲜族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而著称。他们最早在通化县大甸子等地试种成功,后来在延边开始种植,1906年朝鲜族农民在和龙县勇智乡大教洞开掘了长达1308米的渠道,灌溉了33顷水稻田,并获得较高产量,从此延边地区的稻田面积逐年增加,成为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水稻区。出产的大米,白如雪,油性大,营养丰富,与闻名京津的小站稻驰名于世。另外,在内蒙古东部西辽河平原、兴安盟南部等地也有一定面积的早熟品种稻谷。
西北旱稻作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后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西部以及新疆乌鲁木齐、玛纳斯、阿克苏喀什、库车、莎车等绿州地带。属绿洲灌溉农业,全靠人工灌溉,种植抗旱早熟品种。
青藏高原一季中粳稻区。主要是在藏东南海拔2300米以下的地区。目前在察隅县上、下察隅区和墨脱县的河谷中种植水稻,以一季中粳稻为主。近年来也在1800米以下地区引种了部分籼稻品种,在墨脱、下察隅以南海拔1500米以下地带,10℃以上,积温在4900-5000℃以上地区,开始试种双季稻。西藏稻田的水源多为山沟冰雪水,水温低,对水稻生长发育不利。 当地群众提高水温的办法是:兴修晒水设施;改良灌溉方式;在禾苗拔节抽穗前适当晒田或浅灌;延长水渠、错开进出水口位置、采用迂回渠道。
(2)小麦。小麦含蛋白质较高,它与稻谷同称“细粮”,是主要商品粮之一。小麦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大类。民族地区多属春小麦产区。
春小麦区。春小麦喜冷凉气候,比较耐寒,适应性强,分布广,日平均气温 0℃左右;即“顶凌”可播种,4-5℃时种了即可发芽出苗,苗期可耐-6℃左右低温。因早、中、晚熟品种不同,全生长期需要≥ 0℃,积温在1600-2100℃之间,生长期为85天- 105天。而北部、西北部干冷以及西南高寒的民族地区均可满足春小麦的生长条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甘肃临夏甘南自治州、河西走廊、新疆、青海、西藏从海拔2500米以上河谷坡地到4500米左右的湖宾平原,从湿润、半湿润地区到半干旱、干旱地区均有种植。近十几年业,民族地区的春小麦种植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培育了一批抗逆性强,适应面广,丰产性高的春小麦良种,并已在各地得到推广。如内蒙古地处阴山丘陵的察右中旗、卓资县、固阳县等地春小麦曾突破千斤关,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农场创造了亩产1585斤世界最高纪录。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近年来春小麦有由北向南扩展的趋势。
冬小麦区。在民族地区主要有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区(省)。这些区(省)大多以水稻为主,冬小麦作为冬种作物在旱地种植,种植面积虽少,但它的种植可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总产量。由于这些地区的群众以稻谷为主粮,小麦商品率较高。冬小麦在种植地域上已跨上新高度,在海拔4100米的青藏高原上试种成功,在高原3000-3800米地带,可获得高产,也不易发生锈病。1959年培育了“肥麦”良种,1972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很快就成为西藏第二大栽培作物,超过了春小麦,仅次于青稞。“肥麦”适应强、耐水肥,具有分蘖力强、有效分蘖率高、抗逆性好、茎杆粗壮坚韧和抗倒伏的特点。1979年在拉萨彭波农场的11.6亩试验地曾生产出亩产1339斤的高纪录。
(3)玉米。喜温作物,少数民族群众主要粮食之一, 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玉米苗期要求8-10℃,开花授粉要求16-18℃的温度, 幼苗期抗旱能力较强,生长期间月降水量在100毫米为宜,年降雨量低于350毫米的地区则需要灌溉。对土质条件要求不严格,但以中性壤和砂壤土最适宜。玉米主要分布在热量和水分条件较好的内蒙古、宁夏、广西、云南、贵州及西藏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2500米以下和藏东南一带海拔3200米以下地区。鄂西、湘西、延边等自治州和海南七个自治县也有分布。玉米是高产作物,从1988年产量看,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区(省)有云南、内蒙古,500 万吨以上的有广西、贵州、新疆等。
(4)高梁。喜温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栽培高梁最早的国家。 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的特征,所以在干旱地区、涝洼和盐碱地区均可种植。因高梁根系发达,吸收水及养分能力强,与浅根或豆科作物轮作、间作最为适应。多种植于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北方民族聚居区。高梁由于单产低(亩产100多斤),以致播种面积连年下降。例如, 内蒙古自治区解放初(1949年)高梁种植面积占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0.4%,到70 年代末80年代初已下降到4.3%。
(5)青稞。是大麦的一种,称稞料大麦,在青海、 西藏一带通称青稞。它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用来制作糌粑,也可酿造青稞酒。青稞具有独特的耐高寒特点,在日平均气温稳定的0℃,耕作层土解冻时, 即可播种,不管是早春还是临冬播种,只要能发芽生长,苗期就不易受低温影响,在最暖月均温不足10℃,日均温≥5℃延续日数100天的高寒地区尚能正常生长。从海拔2500米以上河谷坡地到4500米左右湖滨平原,分布上限可达4750米。从湿润,半湿润地区到半干旱、干旱地区的均有种植。由于青稞有耐寒特点,在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的比重随着海拔逐渐升高而增大。青稞在西藏高原中南部和西部农区,海拔4500米以上地区成为当地的单一作物;海拔4100-4500米之间,占当地总播种面积70-90%;海拔4100 米以下(藏东三江流域3900米以下),占当地总面积的30-50%。
(6)豆类。豆科作物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绿豆、扁豆、蔓豆、巴山豆、鸡头豆、小豆等品种。豆科既是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副食品原料。这里着重介绍大豆、蚕豆、豌豆三种。
大豆。目前大豆品种约有100多种。根据种皮颜色可分为黄豆、青豆、黑豆、褐豆四种类型。在栽培制度上则有单作、间作、混种、套种或两熟大豆之分。大豆分布广泛,民族地区主要有东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蒙古、宁夏、新疆、广西等区(省),尤以延边生产的大豆质优商品率高,属于东北大豆产区。内蒙古产量最多,1990年生产大豆达47.6万吨。广西大豆生产有南北之分,北部多在稻田种植秋大豆,南部一年种两次大豆。
蚕豆。是藏族人民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蚕豆有根瘤固氮作用,能补偿地力,是青藏高原春小麦和青稞的优良前茬作物。由于对热量和水、肥条件要求较高,目前可在3800米以下的局部地区种植。主要分布在西藏曲水、尼木、达孜、拉萨城郊、堆龙、德庆南部及山南的乃东、贡噶,青海的高位水浇地、中位山旱地,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州等地。尤以青海的蚕豆粒大、质优、产量高,蛋白质含量达22-29%,淀粉含量为43-57%,脂肪0.67-1.7%,经济价值高,是重要的出口物资。
豌豆。是藏族群众主要食用豆类食物。主要集中在青海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近年来也出现一些高产典型。
(二)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商品作物”或“工业原料作物”,是除粮食、饲料、绿肥等作物之外的各种作物的通称。包括纤维原料、油料、糖料、饮料以及水果、烟草、热带特种经济作物等等。从作业技艺上可分为农艺、园艺、树艺等作物三大体系。狭义的经济作物仅指棉、麻、油、糖、烟、蔬菜等大田经济作物,即指农艺作物体系。
1.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1)糖料作物,某蔗和甜菜是我国两大主要糖料作物, 也是国家重点的经济作物之一。因所需自然条件不同,分布上呈现“南蔗北菜”的特点。
甘蔗。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短的特点。甘蔗种植在民族地区已有千余年历史,多属农村副业性质,一家一户小块种植,土法制糖,分散分布。建国后,随着机制糖工业的发展,蔗糖业得到迅速地发展。据资料统计,1990年民族自治地方甘蔗产量为2141.48万吨。比1952年109.36万吨增长18.6倍。 在地区分布上也逐步由分散转向集中。主要集中在海南岛的乐东三亚两个自治县(市);在广西境内梧州—来滨—东兰—田桂一线以南的邕江—浔江流域和左、右江流域与桂南沿海等地;在云南多集中南部和西南部海拔1000—1100米以下的河谷台地和山间盆地。
甜菜。是喜凉、喜光、耐盐碱、需要一定水份的长日照作物。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征。按其用途可分为糖用、饲用和油用三种类型。糖用甜菜经济价值高,块根一般含糖17-19%,叶子、青头、 尾根以及制糖后的丝,是牲畜的良好多汁饲料。近十年来,甜菜生产发展很快,1980年民族地区开始突破百万吨大关,到1990年产量达到532. 3 万多吨, 与1952年24.48万吨相比,增长20.8倍。甜菜分布较广, 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的黄灌区、土默特、阴山前山地区以及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新疆的玛纳斯河流域,现又扩种到南疆;宁夏平原,青海湟水河谷及甘肃河西走廊也有种植。
(2)烟茶作物。烟草属嗜好作物,茶属饮料作物, 这两种作物一直受到各族人民的喜好,特别是牧区生活的民族,离不开茶叶。远在汉唐时代,在北方和西北即设有“茶马互市”。所以烟茶在作物生产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烟草。从调制上可分为烤烟、晒烟和晾烟。民族地区以生产烤烟为主,晒烟和晾烟产量很少。烟草具有喜温、喜光、好肥、怕旱、怕涝、易染病害等特征。生长期间对热、水、土、肥等条件要求较高。近年来,烟叶生产发展很快,1990年民族自治地方烟叶总产量达48.76万吨,比1981年17.32万吨增长2.81倍。云南、贵州的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三位。 云贵烟区,自然条件优越,栽培技术较先进,烟草质量优良,目前是全国高级香烟的重要产区。云南的曲靖玉溪、昭通、楚雄,贵州的遵义、贵定、瓮安、福泉、黔西、毕节等是主要产地。另外,广西的玉林、桂平,内蒙古的河套灌区也有烤烟生产。
晒烟主要是当地农民的自用烟,所以分布极为分散,绝大部分自产自销。但湘西风凰、龙山的晾、晒烟却在国内享有声誉;鄂西利川县种植的白肋烟,叶宽而厚、质地易燃而专利香,为湖北特产,是当今混合型滤咀
烟不可缺少的原料。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树是热带、亚热带多年生常绿树种,要求温暖多雨的气候环境,酸性土壤的土地条件。南方民族地区多山的晾山区云雾大,散射光多,日照短,昼夜温差大,气候阴凉,对形成茶叶优良品种非常有利,因而可以高产。仅云南一省1988年产量达42846吨, 居全国第六位。在地区分布上,云南有思茅、勐海、景东、文山普洱等产茶地,以“普洱”茶最著名,建有普洱茶、砖茶、砣茶等茶场;广西有灵山、柳江、钦州、横县、玉林、苍梧等产茶地,以“红碎茶”著名;海南省有琼中、通什、南方和白沙等四大茶场,已建立 高山茶基地;贵州以都匀毛尖为上品茶,宜建立红茶基地;湘西北武陵山区以“古丈毛尖”、“吕洞岗针”、“青岩茗翠”著名,宜扩建大茶园,建立高香茶基地。
(3)油料作物。油料作物种类较多,用途也很广泛。 民族地区主要油料作物有油菜籽、花生、胡麻、向日葵等品种。近年来油料作物发展较快,1990年民族自治地方油料产量达208.13万吨,比1952年21.47 万吨增长9.7倍。油菜籽, 是民族地区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一种油料作物。油菜是喜凉作物,对热量要求不高,对土壤要求不严,酸、碱、中性土壤 均能种植。按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分为冬油茶和春油菜两大产区。
冬油菜产区,主要分布在贵州中部和西北部、云南中部和东部、广西中部和北部等冲积平原、山间盆地(小平坝)及附近低山丘陵地区,以及西藏林芝、波密等地,作为稻田和部分旱地越冬作物。其中以贵州菜籽产量最大。
春油菜产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新疆和甘肃的河西走廊、甘南夏河、临潭、卓尼等县,青海海北、海南及东部湟水谷地、柴达木盆地,西藏山南的泽当一带和拉萨、日喀则的一部分县及昌都西北部的丁青、类乌齐、洛隆、边坝等地。西藏油菜株高一般在60-80厘米,而且籽粒大,产量高、品质好,千粒重达4.5-6.7克,比内地平原区重一倍左右,平均亩产96斤,大大超过68斤的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全国三个含油率达 50%以上的品种(即甘兰型、白菜型、芥菜型)都分布在西藏,以隆子白菜型油菜居首,含油率达51.6%。
花生。分布较广,含油率高(一般在30-50%,仅次于芝麻), 其生态条件对热量要求较高,而对土壤适应能力较强,除盐碱地外,各种土壤均可种植,以排水良好的沙质为最适宜,能够利用较瘠薄的沙质土和红黄壤种植,不与粮、棉争地。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南部地区。广西地处亚热带南部,适宜花生种植,特别是小花生一年可种2次, 是全国花生的重要产区之一,1988年花生产量达16.6万吨,占整个民族地区同期总量的73.4%。据广西全区土壤普查资料,适种花生的沙壤土、冲积沙土面积达600-800万亩,发展潜力还很大。另外,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天山南北山麓少数县,内蒙古以及西藏的易贡、察隅等地也有花生零星分散种植。
向日葵。是我国一种新兴的油料作物。具有耐寒、抗旱、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点。含油率在23-45%,为半干性油,属高产油料作物。 既可食用,又可用于工业。因其含有亚麻油二烯酸成分,长期食用有降低胆固 醇的作用,油饼可制酱油、味精、亦可作牲畜精饲料。全国可普遍种植。民族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是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岭南、兴安盟、昭乌达盟宁城、敖汉、赤峰和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平原、伊克昭盟的达拉特旗、土默特右旗和新疆的塔城。这些地区适宜建立葵油商品生产基地。
胡麻。胡麻是亚麻的一种,亚麻可分为纤维亚麻、油用亚麻和油纤兼用三种。油用和油纤类以榨油为主,一般出油率为30-35%。胡麻油味香、质优,是北方各族人民的主要食用植物油。胡麻是耐寒、耐旱、耐瘠薄作物,喜冷凉、温润的气候条件,对热量要求不高,生长期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境内中部和前、后套灌区,宁夏南部和黄灌区,青海东部湟水流域,新疆天山南北麓、伊宁、拜城等地。其中内蒙古种植面积及产量都居全国首位。
(4)纤维作物。纤维作物是编织工业的原料,包括棉花、麻类等。
棉花。是喜温、好光的作物。整个生长期要求10℃以上积温达3000℃,长绒棉要求4000℃以上,光照要求第天在8-12小时之间。棉花是深根作物,主根可深入土层2米左右, 以微带碱性富含有机质的壤土和砂壤土最适宜。民族地区棉花可分为北、南两类棉区。
西北棉区。包括新疆和河西走廊。该区日照充足、温差大、气候干燥、需灌溉,自然环境适合棉花生态条件,所以全为灌溉棉田。蕾铃脱落率低,棉花品质居全国首位。新疆主要集中在东疆的吐鲁番盆地—哈密一带和南疆的喀什、阿克苏、巴音郭楞州叶尔羌河流域及北疆的玛纳斯河流域等地,其中东疆和南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长绒棉基地,其经济产量系数高。河西走廊集中在酒泉地区部分县,目前棉田面积较小,约占全国3%多,但光照条件是全国最好地区,可垦荒地也较多,只要注意改善灌溉条件,采用耐旱棉种,加上适当开垦植棉土地面积,今后不仅是民族地区,也是全国具有很大潜力的一个长绒绵产区。
南方棉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和海南等区(省),该区热量条件好,雨水充沛,但日照条件差,土壤贫瘠、气候炎热过湿,病虫杂草危害严重,棉田少而分散,单产较低,主要为自给性生产,自种、自纺、自织、自染、自用的小农经济,至今在一部分边远山区还可见到。根据南方的自然条件,还可以适当种植一部分木棉。
麻类。包括黄麻(络麻)、红麻(洋麻)大麻、苎麻、亚麻、剑麻等。由于不同麻类的生态条件要求的差异,黄、红、苎麻喜温喜湿,主要分布在广西、贵族、云南以及湘西、鄂西。特别是在山高多雾、多漫射光条件下可高产。其中以贵州产量较多。由于红麻适应性广、抗旱耐涝、产量和纤维拉力均高于黄麻,目前,南方的民族区(省)都迅速发展红麻,基本上已为红麻所取代。苎麻在古代是我国衣着的主要原料,在现代仍然是高级织物的原料。广西苎麻良种黑皮蔸的纤维与涤纶混纺,可产生100-120支纱麻涤,出口价值很高。湘西、鹗西是苎麻的重要基地。舌龙兰麻是剑麻、番麻、菠萝麻等品种的统称,是热带作物,纤维强韧、抗盐、碱性强,耐腐蚀,可作航海、渔业、运输等绳索之用。广西、海南岛是剑麻的主要产地。大麻,主要产于新疆、宁夏和内蒙古等地。
(三)土特产
土特产是土产和特产的合称,系指一些具有独特风格的农、林、牧业及手工业产品,在地区上形成了一地独有,别地所无或在质量上一处独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分散性、季节性和商品性等特征。民族地区幅员辽阔,地形错综复杂,气候、土壤多种多样,生态环境随地而异,因而土特产资源十分丰富,在我国土特产品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目前,仅商业系统经营的土特产品约3000多种,其中2/3的品类出产于民族地区。 主要可分为油漆、干菜、调味、药材、畜产和水果类土特产。
1.油漆类
(1)桐油。是我国特产,也是传统出口商品,它与茶叶、蚕丝并列为我国三大著名的出口物资。桐油为干性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有光泽、不传电、耐热、耐酸碱、抗水防腐、防锈等优良特性。在机械、车船、印刷、医药、日用等工业方面有较大用途。民族地区种植桐油树集中地有贵州的铜仁、思南、遵义,桂西北,湘西,鄂西的利川、鹤峰、咸丰、来凤等地。贵州松桐油是全国油质最佳品种之一。贵州、湘西均建成桐油商品基地。
(2)生漆。具有抗热、耐腐蚀、耐磨擦、绝缘、防水、能保护所涂物的清洁和颜色等特性。是民用工业和国防工业的主要原料和外贸物资。我国是世界上生产生漆最早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生漆分布广泛,在民族地区主要产于云南、贵州和湘西、鄂西等地,这些地区都有“生漆之乡”之称。
2.干菜类
(1)木耳。木耳有黑、白木耳两种。黑木耳营养价值很高,植物蛋白质含量多,具有清肺、祛痰的作用。食用上是乘佳菜。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吉林延边等地。广西百色的黑木耳朵大无尾,肉厚细滑,质量上等,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白木耳又称银耳,是一种珍贵的胶体蛋白质补品,产品朵大、肉厚、胶重、色纯。贵州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主要产地分布于遵义、湄潭。
(2)菇类。又称食用菇。种类繁多,资源极为丰富,产地遍布南北。 常见的主要有:蘑菇、香菇、平菇、草蘑、猴头蘑、元蘑、白蘑、口蘑等品种。口蘑、猴头蘑、元蘑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以及大兴安岭一带,肉质鲜,富营养,除作菜肴食用外,还可供药用及工业用;香菇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尔泰、玛纳斯湖滨和西藏察隅、云南、贵州、广西等地,香菇营养丰富,具有多种维生素及氨基酸,香气诱人,味道鲜美,是名贵的配菜,并有药用价值,少部分供鲜食、制作罐头,大部分干制,国际市场上销量很大。
(3)发菜。是野生藻类,因其形状似人发而得名,是山珍之一。发菜 营养丰富,并有一定的医用价值,对高血压、痢疾、妇女病等均有疗效。主要产于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等地,其中以内蒙古的年收购量最多。如今,因挖掘发菜破坏植被而引起土地沙漠化,政府已颁布相关法规:我国禁止挖掘发菜。
3.调味类
(1)八角。八角是南亚热带树种,是制造香料的原料,为上等调味品,并有医疗之作用。主要产于广西钦州、南宁、玉林、百色等地区,其中防城、德保两县有“八角之乡”之称。云南的富宁也种植八角树。
(2)肉桂。肉桂是南亚热带常绿乔木,即从树皮中剥取,也称桂皮。桂皮是上等调味品,也是医药、芳香工业的重要原料。以广西产量最多、质量最好,浔江流域和十万大山一带为中心产区,其中以防城、上思、藤县、苍梧、岭溪、容县、平南、桂平、博白等九个县为重点发展地区,平南县罗定的肉桂皮厚薄均匀,甜辣适度,颇受市场欢迎。
(3)胡椒。胡椒是热带香料植物,有黑、白两种,是重要的调味香料。因其含有挥发油和胡椒碱,所以也是重要的药材,有健胃、利尿、驱寒之功效。其经济价值很高。目前,民族地区以海南岛胡椒产量最多;白胡椒,以云南西双版纳的质量最好。
4.药材类
(1)人参。原系野生宿根植物,现在人工栽培已成功, 并得到迅速发展,因而有野参(又称山珍)、家参(又称园参)之分。人参有镇静心脏、兴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在植物性药材中极为名贵。民族地区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著名人参产区。
(2)鹿茸。是公鹿头上初生的嫩角。有镇心脏、兴奋精神、 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与人参的作用大同小异,是一种强身剂和补血剂。在产地分布上,民族地区东北有延边自治州,西南有西藏和川西等地区。
(3)麝香。是我国名贵药材。有獐麝、鹿麝和马麝等品类, 獐麝和鹿麝主要产于川西和西藏昌都、那曲、拉萨东部林区等地,马麝主要产于内蒙古。
(4)肉苁蓉。是一种名贵滋补中药。素有“沙漠人参”之称, 俗称“不老草”。主要产于内蒙古。
(5)冬虫夏草。简称虫草或冬虫草,藏语称作“雅杂滚卜”。 是我国名贵的滋补药,可与人参、鹿茸齐名。虫草为真菌类植物,是虫与菌的复合体。虫体含7%虫草酸,能补肺益肾,化痰止血,并有滋补功效。产地主要有西藏那曲、昌都等海拔3500米以上的阴湿地带和青海地区。西藏虫草产量居全国第一。
(6)三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的块根是一种驰名中外的名贵药材,有止血、散血、补血、益气的功效。主要产于云南岘山、文山、西畴、马关,西藏聂拉木,广西百色、那坡等地。著名的“云南白药”主要成分就是三七。
(7)天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呈长椭圆形或椭形, 有治晕眩、头痛、神经衰弱的功效。主要产于云南的昭通、镇雄,贵州的遵义、毕节、织金等地。
(8)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近于球形,能润肺化燥, 祛痰止咳。主要产于西藏昌都、那曲等海拔3500-4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坡。
(9)枸杞。是一种名贵药材,有补精气强阴、明目安神、 令人长寿之功效。为宁夏红黄兰白黑五宝之首。主产地在中宁、中卫县及七星灌区。所产枸杞粒大皮薄、红润甘甜、营养丰富,质优于全国各地。
(10)甘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味香甜,有补脾、润肺祛痰、健胃、清热、解毒以及调和众药之功效。是一种矫味缓和剂,一般处方所不离,誉为“百药之王”。主要产于内蒙古、宁夏和甘肃等区(省),其中内蒙古产量最大,宁夏甘草,是该区“五大宝”中的“黄宝”。
5.畜产品类
(1)皮张。用途极广泛,不但是制革工业的主要原料, 而且是国防军需不可缺少的物资,是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民族地区以羊皮、细杂皮为多。
(2)绵羊皮。是制裘的原料皮,品种较多,分布广泛,质量最著的有:宁夏的滩羊皮,它的产品“二毛皮”,具有保暖、美观、轻便、耐用的特点,是宁夏“五大宝”之一;新疆的库车紫羔羊,被国家正式命名为“三北羔皮羊”,历来有“黑珍珠”之誉。皮毛美丽,质轻毛柔,保暖性能极

8、云南镇雄平均温度是多少度

冬天10度,夏天23度全年15度左右

9、镇雄县的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镇雄位于云南省东北,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地跨东经104°18′至105°19′,北纬27°17′至27°50′。东以赤水河为界与四川叙永相邻,南连贵州毕节、赫章,西毗彝良,北抵威信。
县属坡头乡德隆村,即“鸡鸣三省”之地。县境从东至西99公里,从南到北54公里,总面积3696平方公里。县城驻地乌峰镇,距省城昆明598公里,距贵阳326公里,距重庆505公里,距成都618公里,距昭通265公里。县城与毗邻市(县)城距离,距叙永182公里,距威信87公里,距赫章76公里,距毕节73公里,距彝良220公里。
地貌 镇雄位处云贵高原北部斜坡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全县无坝区,只有半山区、山区和高寒山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和南部稍平缓。最高点是安尔乡麦车村的戛么山,海拔2416米;最低处为罗坎镇桐坪村大滩,海拔630米。
气候
镇雄大多数地方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少数河谷地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1.3℃,日照1341小时,无霜期218.6天,年平均降水量914.6毫米。

与云南镇雄近年气候变化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