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导致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导致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7-15 01:30:17

1、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那么,气候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原来气候的变化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它们分别是天文因素、地文因素和人文因素。

1.天文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太阳辐射可能在10~109年范围内变化。可见光辐射变化范围一般在0.05%~1.0%,最大不超过2.5%。太阳辐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紫外线到X射线以及无线电波辐射部分,当太阳活动激烈时,这部分辐射发生强烈扰动。如果太阳辐射变化1%,气温将变化0.65~2.00℃。

(2)太阳活动的准周期变化:研究表明,太阳活动的准周期变化与气候振动有密切关系。如太阳黑子的活动,其规律为11年、22年和88~90年。但目前人们想根据太阳变化规律来探索气候变化的原因,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3)地球轨道要素的变化:地球轨道要素(地球公转轨道椭圆偏心率、自转轴对黄道面的倾斜度、岁差)的变化使不同纬度在不同季节接受的太阳辐射发生变化,通常用以解释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

2.地文学方面的原因:地质时期中,下垫面的变化对气候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以地极移动(纬度变化)、大陆漂移、造山运动和火山活动影响最大。

据地质学家考察结果发现,在整个地质时期中,气候史上最大的冰川活动时期都发生在地质史上最重要的造山运动之后。如第四纪大冰期发生在从第三纪开始的新阿尔卑斯造山运动之后,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发生在晚古生代的海西造山运动之后。

大气环流的变化也会影响气候变化。如北冰洋极地高压的扩大和加强,势必导致偏北风加强。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近百年来世界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按其重要程度排序为: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城市化、海温变化、森林破坏、气溶胶、荒漠化、太阳活动、O3、火山爆发及人为加热。由此可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以被当作近代气候变化的首要原因。

2、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 气候变化的原因:

据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介绍,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等。

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3、哪些人为因素导致气候变化..??

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制造安装空调冰箱外逸的氟利昂,核电厂核试验的核辐射,破坏植被绿地变沙河流消失,等等,说不完的!人类是地球的害虫,毫无疑问!

4、人为的造成气候变化具体原因和及应对措施

您好!,您的问题回答如下: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占工业化以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0%。即使在今天,发达国家排放量仍然占到45%,虽然他们的人口只占世界的15%。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要等到人均排放量水平和发达国家一样才开始采取措施。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和美国、加拿大公民拥有同样的排放量,那么将需要9个地球的大气,才能避免危险气候变化的发生。如果全世界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我们需要6个地球。发展中国家:1发展中国家的污染严重;2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3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变向污染… 展中国家的人民并不对气候变化负主要责任,但他们却是要付出最高代价的人。希望能帮助您,望采纳!

5、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 气候变化的原因:

据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介绍,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来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等。

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6、对气候变化造成影响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

7、引起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

气候系统所有的能量基本上来自太阳,所以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一种辐射强迫,也就是说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外因。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

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变化的幅度越大,气候状态越不稳定。泛指各种时间尺度气候状态的变化。范围从最长的几十亿年到最短的年际变化。

(7)导致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扩展资料:

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

从全球变暖来看,其第一,导致了冰川消融,不管是南北两极还是各地内陆冰山,都在持续消融。第二是极端气候,如今的地球气候要比过去更加古怪。

第三是粮食短缺,实际上对比于过去,现在的粮食之所以没有出现饥荒等问题,全是因为在农作物方面下了功夫,如果换做是过去的农作物水平,如今可能满世界都在闹饥荒。

第四是海平面上升,科学家曾经就做过预测,于本世纪末,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将会淹没全球90%的海岛,而即使大部分处于大陆的国家也将遭遇海岸线缩短的问题。

第五将是物种灭绝,那些存在于海岛上的动植物将彻底告别这个世界,而那些因为生活在陆地的动物也将因为这四大因素而最终难以适应而灭绝。

8、过去、现在及未来气候变化中的人为因素

全球气候变化是本届大会的重要议题,与之有关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8月8日进行的“每日主题”报告会,二是8月6~7日进行的两个专门讨论会,三是综合讨论会。纵观这些报告内容及其讨论,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的当代地球科学热点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候变化的地质记录

伊斯坦·詹森(Eystein Jansen)讨论了全球变暖及温室气体增加所引起的大时间尺度上气候系统的变更,虽然很难量化和模拟过去的变化,但能清晰地显示普通的气候变化和动力变化(如大气中温室气体容量变化)之间的协调关系。彼德·巴瑞特(Peter Barrett)从板块构造理论的重建角度,论述了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的地理环境的变化证明气候的改变情况及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胡伯特斯·菲斯彻(Hubertus Fischer)指明极地冰核既能提供来自两半球高分辨率的气候数据,也能提供温室气体、悬浮颗粒、太阳活动和其他最重要的气候作用参数的数据。

二、气候变化预测预报

勒纳特·本特森(Lennart Bengtsson)通过对过去50年的数据资料分析,发现温度的增加是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而导致的。考虑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长久地存在于地球上,并且无法排除,所以我们就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在今后的数百年内如何预测地球的气候变化趋势,如何平衡人类导致的气候失常问题。从更长的观测数据来看,气候的变化与之前数万年至数十万年时间尺度的地球气候变化类似。

伊斯坦·詹森通过已知的气候变化确认监测仪器的真实灵敏度,充分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估测报告提出了全新的观点,气候系统的背景状态可能对急剧突然的变化发生重要的作用。看上去像是区域的或整个半球范围的急剧变化,也能将气候系统转为不确定的系统,通常在冰期的冷暖中间状态形势下触发。

乔治内森(Johannessen)指出全球变暖在北极地区被放大了。气温在过去100年间已经增加到全球平均温度的2倍,冰覆盖量以每10年3%~5%的速度下降,而多年厚冰覆盖量以每年7%~10%的速率下降。在过去几年,格陵兰冰原已经损失了巨大的边缘,远远超过内部的增加积累量。乔治内森还指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模型并没有考虑到来自格陵兰冰原增加的淡水的融化和排泄所带来的潜在影响,这就给预测增加了不确定性。另一个没有考虑的重要问题是,北冰洋二氧化碳的潜在增加量。因此,在今后的模型预测中,要考虑这方面的影响因素,加入修正的结果。

三、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彼德·巴瑞特在报告中指出在过去65万年间,二氧化碳和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已经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水平,超出该时期应有的水平,而这会导致气候和海平面日益增加的极端波动。从地质学的方法看,在本世纪末确实存在地球气候转为暖期状态的风险。

彼得·斯洛瑟(Peter Schlosser)给出了来自北极圈的观测结论,并认为人类作用已经严重影响气候的变化,同时在合理的假定条件下,不久的将来甚至是较长时间的未来,气候将发生严重的改变。在北极圈海洋、海冰、大气系统中,气候变化的最新观测已经显示有人类存在的北极生物圈及其他领域内存在着内在的相互联系。北极圈系统本身已观测到放大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体现在内部气候的可变性和温室气体(包括悬浮颗粒)的作用与气候系统对这种作用力之间的联系。

豪格(G.A.Haug)指出来自中国东南沿海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的比较资料和结果显示,公元700~900年间东亚和美国全新世热带辐合带数据竟惊人的相似,这可能与中国唐朝的衰亡和中美洲玛雅的兴起原因相一致。此外,通过对比国外与中国各朝代历史记录,发现干旱在过去4000年间对各朝代的更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气候变化的外空间因素

亨里克·斯文马克(Henrik Svensmark)报告了宇宙射线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认为银河系剧烈的宇宙射线变化致使云层发生变化。通过最近的试验表明,宇宙射线所释放的电子能帮助产生悬浮颗粒,从而建立起大量浓缩的云核。在南极洲不规则的气候变化趋势表明了云层在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威利·苏恩(Willie Soon)将太阳磁力内在的可变性、天气—气候的连续性及气候的可变性来替代地质资料,介绍了对应大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的经验性证据和解释。

伊斯坦·詹森指出气候的变化既受气候系统内部过程的驱动影响,也受巨大的外力影响,如大气中示踪气体的容量、太阳可变性、火山作用、地球轨道变更以及更长时间尺度上的构造变形和造山运动。

五、如何快速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

奥拉弗·卡斯塔德(Olav K arstad)提出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转变能源系统以减轻二氧化碳的排放。虽然在中短期内,从大范围化石能源的转变到其他能源看上去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也看到了转变技术工艺来调整能源结构和需求的必要。国际能源局能源预测表明今后几十年,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地球贮存将在气候变化和最终使用效率及其他方面的对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勒纳特·本特森(Lennart Bengtsson)指出尽管有很多政策关注二氧化碳问题,但是臭氧问题的解决也尤为重要。产品的加工过程不仅要考虑到二氧化碳的减少问题,同时也要考虑一氧化氮,有些生产过程产生的一氧化氮已成为二氧化碳的替代品,例如酒产品的加工过程。这些对气候造成影响的温室气体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何庆成执笔)

9、人为因素造成气候变迁的原因有哪些?

从有人类活动以来,人类就开始影响气候。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影响气候的规模和深度也不断发展。

在人类历史初期,人类还完全是气候的奴隶,人类活动完全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只能生活在温暖湿润的热带森林中。大约在进入石器时代之前,人类还处在自生自灭状态。进入石器时代以后,人类掌握了火,才开始增强对气候的适应能力。这个痛苦的过程,至少经历了100多万年。

以后,人类开始对周围的气候实行局部地有限地改造,衣着和房屋就是一个标志。往后,人们在农业和其他生产活动中,也开始局部地改变着气候。产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不但能在各种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下采取措施,取得人类适应的气候;而且能够在规模越来越大的局部范围内改造气候。人工控制天气也在发展着。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技术能力的增长,人类主动规划环境、改造气候,把气候环境引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已构成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从历史事实来看,人类有对气候有目的地主动积极地改造的方面,也有盲目地、消极被动地使气候恶化的方面。

运用衣着、房屋改造气候,是人类为了适应气候条件,而建立适合自己生存与生活环境的一种技术行为。共同的特点是:在大气候的背景条件下,建立起一种适合人类生存与生活的人工小气候环境,从而达到保温、御寒、防风的目的。不同点在于衣着是包装人体的气候壳,能够随着人体移动;能够随着天气气候变化增减衣服的厚度和层次;能够随着经济水平的差异使用不同的衣着材料,从而控制并调节小气候。房屋则不能移动:不能随意增减厚度和层次;不能随意变更建筑材料。房屋是固定的,只能依靠门窗局部调节,材料的选用,建筑结构和形式的设计,平面布局的安排,都是为了适应气候环境的一种优化选择。

改变地球表面形态,如植树造林、灌溉农田、干化沼泽、建造水库,也能够改变局部气候环境。植树造林可以挡风挡沙,保持土壤水分,改变空气湿度和温度。建造水库和进行灌溉虽然并不是直接为了改造气候,但是却起到减小气温年、日较差,提高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增加湿度和降水量的作用。

从消极方面看,人类取得了自身的利益的同时,盲目垦荒、刀耕火种、破坏森林,造成水土流失,使气候恶化。因为森林是地球表面的重要保护层,它对地面水分和热量的保存、交换都有很大作用。据估计,500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于1亿立方米的水库。在干旱地区的护田林带,能使空气相对湿度提高10%~15%,能使土壤含水量增加22~27毫米。这就是人们呼吁保护森林的气候意义。

人类活动的盲目性还表现在工业污染物的增加。工业发展的一个结果,就是废物、废水、废气和余热的大量排放,使土壤、水体和大气遭到严重污染。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大气成分,大气混浊度和热性质,从而导致气温和降水量等气候要素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主要是工业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表现在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利昂气体以及六氟化硫和硫化物气溶胶等。另一方面,还包括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化的影响。它们可能引起急剧的气候变化,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会造成全球变暖,进而使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暴雨、洪涝等极端气候灾害事件层出不穷;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形成酸雨;氯氟碳化物气体能破坏大气臭氧层,造成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的破坏;同时,氯氟碳化物类物质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从而使全球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会影响环境,有时人类活动对气候有着直接和不容质疑的影响,例如:灌溉就会改变当地的湿度,有时的影响则不那么明显。现代科学研究倾向于认为在最近几十年内,人类的活动致使全球气温迅速上升。因此人类应该尽量减少对气候影响的活动并设法消除已经造成的恶果。

其中人类对气候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因为燃烧化石燃料,制造水泥,排放了大量的CO2和飘尘,此外还有土地利用、臭氧层破坏、畜牧业和农业活动、森林砍伐等,都会对气候有不同范围的影响,并成为气候变迁的因素。

地球气候史中多次暖期发生时,温室气体含量也较高。在未受到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大自然自有其一定的规律,地球上的生物想躲也躲不掉。然而,现代人类面临的问题是,过多的人造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否已经或即将破坏大自然的韵律,留给后代子孙一个毁灭的未来。

如果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持续升高(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科学家估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比1990年高出0.9~3.5℃。其中,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大约占70%,其他温室气体约占30%。由于海洋热容量大,比较不容易增温,陆地的气温上升幅度将大于海洋,其中又以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上升幅度最大,因为北半球陆地较多。但是,北大西洋的气温不但不上升,反而下降。依据推估,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使全球平均降水增加,尤其以冬季的高纬度地区最为明显。在低纬度地区,原本降水量就比较大的地区的降水量普遍增加,尤其是南亚与东南亚。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海水温度也上升,体积膨胀加上极区冰雪溶化,使得全球平均海平面逐渐上升,在2100年时将比1990年高出38~56厘米。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海水体积膨胀,格陵兰及南极洲冰川溶化的影响较小。海平面上升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我国的所有海滨地带,都在遭受灾害的范围内,主要受灾地区可能是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后怎么办呢?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

与导致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