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正式重返《巴黎协定》,《巴黎协定》主要是什么?
2021年2月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美国已经在当天就已经重新加入《巴黎协定》,随后,美国总统拜登当天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线上特别会议中发言说,他将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主持有关气候问题峰会,推动包括美国在内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采取更具雄心的举措。
先前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主张下,2020年11月4号,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这一个做法引得美国境内的很多民众都议论纷纷,有些是赞同,有些是反对,双方各持一词,僵持不下,直到美国现任总统拜登的主张喜爱下,才在2021年2月19日宣布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原本美国是第一批加入《巴黎协定》的国家,不过美国也是第一个退出《巴黎协定》的国家,我国的网友都在调侃说:“特朗普退出的群,拜登一个个加了回来!”我看到这个评论的时候,觉得网友实在是很有梗了。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这个协议是要应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且还要努力做好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工作。我国在2016年4月22日正式在《巴黎协定》上签字,并且在同年9月3日举办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中批准了我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成为完成了批准协定的缔约方之一。
2、美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中国经济导报:请问目前美国温室气体减排情况如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杨丹辉:目前,美国温室气体排放进入较为平缓的阶段,其减排技术更加成熟,具备了调整减排目标和策略的条件。总结起来,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首先,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呈波动下降的态势。
根据2012年美国环保部发布的《美国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清单:1990-2010年》(2012年),不计入LULUCF,2010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6865.5TgCO2-e,比1990年上升11.0%,年均上升0.5%。其中,1990~2000年温室气体排放增长15.0%,2000~2010年下降2.54%。2009年,美国排放量同比下降6.13%,为199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金融危机造成的需求萎缩和经济衰退是导致2009年美国排放大幅下降的直接原因。在经历了2008年和2009年的短暂回调后,随着经济复苏,2010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反弹,同比回升幅度为3.35%,但仍比2007年的水平显著下降5.81%。
其次,美国能源和交通减排压力较大。
能源同样是美国最大的排放源,2010年,能源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达5949.7TgCO2Eq,占美国排放总 量 的 比 重 达 到 86.7%。1990~2010年,能源部门排放增长662.1TgCO2Eq,上升幅度为12.5%。居第二位的排放源是农业部门,排放增长45.0TgCO2Eq(+11.3%),这两个部门排放上升幅度均高出同期排放总量的增幅。相比之下,工业生产过程和废弃物的减排有一定进展。同期美国工业过程排放仅增加0.6%,而废弃物排放则大幅下降了21.0%,是这一时期美国唯一下降的排放源;工业生产过程和废弃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由1990年的4.72%和2.52%降至2010年的4.59和1.93%。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的排放反弹中,美国工业过程排放的回升势头尤为明显。2010年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比2009年上升12.0%,远超排放总量的反弹幅度。尽管这一回升势头能否长期持续还有待观察,但这一方面说明金融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冲击较大,导致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波动加剧;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后危机时期美国“再工业化”进程加快、制造业投资回流的态势。
另外,按照美国环保部的划分标准,电力和交通部门占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六成以上。2010年,这两个部门排放占比分别为33.6%和26.6%,排放量分别比1990年上升23.6%和18.3%,电力和交通对这一时期美国排放总量上升的贡献度合计高达148.0%。工业部门排放居第三位,同时也是过去20年中美国唯一排放总量下降的经济部门,2010年分别比1990年和2005年下降10.5%和3.6%,排放占比由1990年的25.3%降至20.4%。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升级、能源转换以及能效提高是美国工业部门实现减排的主要动因。
美应对气候变化:加大研发力度,开发页岩气
中国经济导报:请问目前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有哪些?
杨丹辉:近年来,金融危机以及页岩气规模化开采使美国温室气体总量减排难度有所下降,美国应对气候变化也随之出现新的动向。总结起来有以下两点:
首先,美国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研发的投入力度。
相比进展迟缓的气候及新能源法案,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研究方面却投入了大量力量。由于制度建设长期滞后于欧盟,当美国尚未完全准备好或不足以在全球气候应对方面担当领导地位之时,势必在国际气候谈判中采取消极拖延策略以换取其在研究创新方面所必需的时间。一旦核心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美国则势必要调整其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并对其他国家施加更大的谈判压力。
其次,页岩气大规模开发对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景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以页岩气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开采技术成熟、进入量产阶段是美国温室气体减排压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关键技术的突破使美国页岩气已具备商业化开采能力,产量急剧扩大。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达1379亿立方米,占其天然气总产量比重由2006年的1%大幅上升到23%,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到204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将占其天然气总产量的40%以上。
随着页岩气产量快速增长,美国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天然气价格持续走低使美国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天然气替代煤炭导致发电用能的成本下降,排放减少。同时,美国石油巨头纷纷加入页岩气资源的争夺,并开始将液化天然气纳入汽车燃料的销售网络。随着价格进一步下降,美国货车开始使用液化天然气作燃料,陆路交通部门也将减少对汽油的依赖,进而有助于交通部门的减排。鉴于天然气价格持续走低,一些美国公司正在试图控制页岩气勘探和生产的进程,以维系一定的价格水平。
作为低排放能源,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增长将对美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前景产生深远影响。
温室气体减排:地方政府态度分化
中国经济导报:请问目前美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杨丹辉: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美国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阻力同样也很大。金融危机对美国超前消费模式造成了一定冲击,国内回归“储蓄社会”和“理性消费”的呼声较高,但美国物质消费总量仍很大,居民、交通、建筑用能浪费严重,这些部门节能减排的潜力很大。尽管汽油价格大幅攀升,但目前美国汽油零售价格与中国相近,甚至略低于中国,美国不少州的电力价格也比中国低。以美国的收入水平支撑这样的能源价格,势必导致节能动力不足。同时,由于大石油公司和汽车公司掌控着美国的输油管道和加油站体系,这些大公司不断质疑气候变化的影响,极力阻挠地方政府改善公共交通等减排行动。因此,综合考虑其资源储备、基础设施条件、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利益集团博弈以及国内政治格局,美国节能减排仍面临很多阻力。
二是应对气候变化,联邦政府难有突破,各级地方政府态度有分化。
美国独特的政治体制决定了联邦政府很难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有大的作为。力度大的减排目标和方案,一旦进入国内立法程序,难以突破石油、电力等寡头企业以及钢铁、汽车等行业利益集团设置的重重阻挠,这也是导致《美国清洁能源法案》难产、国家层面全局性综合性减排方案缺失的重要原因。
与联邦政府的裹足不前形成反差的是,美国部分地方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表现得更加积极活跃,成为推动美国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代表的一些州、市政府纷纷制定目标明确的减排方案,并不断推出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管措施。美国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当地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压力。
当然,美国并不是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对应对气候变化持积极态度。金融危机后,一些传统产业比较集中的州和城市受冲击较大。迫于当地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压力,这些地区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出现反复,如亚利桑那州、新泽西州、芝加哥市等地相继宣布停止碳交易或退出区域温室气体减排倡议,致使地方层面的减排行动陷入倒退局面。
3、美国什么时候签署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气候大会开的比较不愉快的几届主要是09年哥本哈根的COP15、10年的坎昆COP16、11年的德班COP17、12年多哈的COP18,这几年主要是因为《京都议定书》的续约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愿意在经济发展问题上进行妥协,在关键的减排问题上置全球人民的健康和福祉于不顾,互相扯皮、攻讦、推诿,相继以退出为要挟,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以遏制气候灾难为目标的气候大会上大打政治牌的丑陋表演。扯皮主要在美国、日本、加拿大、中国、印度等几个碳排放大国之间进行。
2015年巴黎的COP21开得还算相对成功的,来自195个国家的代表终于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巴黎协定》。协定在总体目标、责任区分、资金技术等多个核心问题上取得进展,被认为是气候谈判过程中历史性的转折点。
4、美国为什么将退出巴黎协定?
当地时间周四(6月1日)下午3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下文简称《巴黎协定》),立即停止执行所有协定条款。
特朗普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一直颇为鲜明。早在2012年,他就曾在推特上发布帖子声称气候变化是美国的对手们编造出来的“骗局”,目的是让美国制造业缺乏竞争力。
在竞选时期,特朗普一再重复了这一立场,多次主张退出《巴黎协定》,声称将在上任100天之内将其取消;他还声称将采取行动帮助美国的石油和煤炭工业,并停止向联合国气候变化部门捐款。
特朗普当选后的一系列人事任免就充分证明了他的立场。他任命前任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克斯·蒂勒森为国务卿,任命同能源行业关系深厚的斯科特·普鲁伊特担任美国国家环保局局长,还任命在美国石油重地德克萨斯州担任了15年州长、一度呼吁废除美国能源部的里克·佩里担任能源部长。
此前,特朗普已经对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行动。3月28日,他在美国国家环保局签署行政命令,撤销奥巴马任内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政策“清洁电力计划(Clean Power Plan)” ,声称这有助于重振煤炭行业;在其不久前正式提交的2018财年联邦政府预算中,环保局的预算更是被削减30%,为所有部门中最多;“全球气候变化倡议”预算也被削减了13亿美元。
此次退出《巴黎协定》,并非临时起意。不久前特朗普出席七国集团峰会时,就在各国元首的竭力劝说下仍然拒绝为《巴黎协定》背书;罗马教皇对他的劝说同样无效。5月27日,特朗普通过推特表示,他将在下周做出是否支持《巴黎协定》的决定;据媒体报道,此时他已经向多名亲信表示,将退出《巴黎协定》。
5、()率先签署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A.俄罗斯 B. 中国 C.法国
中国。
中国倡议二十国集团发表了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率先签署了《巴黎协定》。中国向联合国交存批准文书是中国政府作出的新的庄严承诺。
6、《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什么时候签署的 有哪些国家?
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截至2009年12月7日到19日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回根举行为止,目答前加入该公约的缔约国增加至192个。
详见网络 http://ke.baidu.com/view/89815.htm?fromenter=UNFCCC
7、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分别签订什么协定
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性协定分别签署了三个: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京都议定书》,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议定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1997年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 ,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虽然在议定书上签字但并未核准之,之后首先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是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