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塔克拉玛干沙漠全被绿化,对中国气候会有什么影响吗?
如果能把塔克拉玛干沙漠改造成绿洲,对我国的影响无疑很大。首先对沙漠周围地区的气候环境有决定性的影响。沙漠的比热容很小。因为接受一点热量就会导致温度上升,较高的温度会增加蒸发量,太阳下山后温度会再次下降,所以沙漠昼夜温差很大。此外,沙漠的土壤修复、高水能力非常差,即使下大雨,也不会形成河流或湖泊。因此,如果塔克拉玛干沙漠能变成绿洲,就能改善附近的生态环境,增加降雨,当地水土流失、沙尘暴等也将得到明显改善。
促进西部大开发,沙漠压缩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如果塔克拉玛干沙漠变成绿洲,当地人的居住面积也会变大,更多的人可以生活,同时还可以减少当地缺水的问题,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带来经济发展。从长远看,它将对西部开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存在是合理的。沙漠的存在当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例如,沙漠对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其中沙漠尘埃是大气降水所需的凝结核的重要来源,沙漠地带是一些特殊生物物种的栖息地等。因此,沙漠变成绿洲的好处,同时也是未知灾难的到来。
地理位置原因,我国西部干旱、达戈比沙漠东部地区人口集中,工业开发,许多大城市聚集,塔克拉玛干沙漠恰好越过中纬度西风带、西风影响、风沙、灰尘和河西走廊越过黄河“几”字弯,我国在治理沙漠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北京的风向标黄土高原、毛索沙漠和库布基沙漠受到初步统治,正在改变那里的生态环境。京城一带的风沙变得很弱,为了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向世界照亮了中国绿色。
气溶胶是大气中漂浮的物质粒子,是我们熟悉的PM2.5度气溶胶之一,工业燃烧化石燃料、农业燃烧秸秆都产生了气溶胶。但是人类的行为将在大气中只产生10%的气溶胶,其余90%是海洋中的盐雾、火山喷发和重要来源是沙漠中的灰尘,中国西北部沙漠也是重要的气溶胶来源。我们知道水蒸气的凝结有凝结核才能使水蒸气迅速聚集形成降雨云。人工降雨部分物质吸收热量,降低温度,部分是肺结核。沙漠中的灰尘物质是产生降水的最好的凝结核。
2、沙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加剧自然灾害发生,制约经济发展,加深了贫困程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据测算,我国每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五省(区)年财政收入的3倍,沙区每年因风蚀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合2.7亿吨化肥,受风沙危害,全国每年少养5000多万只,每年粮食减产30多亿吨,全国有2.4万多个村庄和城镇经常受风沙危害,有些甚至成为诱发民族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沙漠化还威胁大中城市、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工矿企业。目前全国有1300多公里铁路、3万公里公路、数以千计的水库和5万多公里长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每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就有12亿吨来自沙区。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 董峻)有资料表明,土地沙化正急剧缩减着我们可以有效利用的国土。许多地方因沙漠化趋势导致土地退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养分流失。而土壤肥力的自然恢复需要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时间。如果用人为措施恢复土壤的肥力,需要的投入量难以计算。 沙漠化对农业的危害特别大。每年 4 到 5 月正是春播季节,在沙漠化地区,往往是种子和肥料被吹走,幼苗被连根拔出,土壤水分散失,禾苗被吹干致死或被掩埋。有的地方要反复补救,甚至误了农时。 沙漠化引起的草场退化,使适于牲畜食用的优势草种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牧草变得低矮、稀疏,产量明显降低,草场载畜能力大为下降。 沙漠化造成河流、水库、水渠堵塞。黄河年均输沙 16 亿吨,其中就有 12 亿吨来自沙漠化地区。全国每年大约有 5 万多公里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 沙漠化在一些地区造成铁路路基、桥梁、涵洞损坏,使公路路基、路面积沙,迫使公路交通中断,甚至使公路废弃。沙漠化导致的沙尘天气,影响飞机正常起飞和降落。 风沙活动破坏通讯、输电线路和设施,由此产生的灾害威胁居民安全。
麻烦采纳,谢谢!
3、如果把全世界的沙漠都变成绿洲,那会对气候造成什么影响?
众所周知,我们生存的地球表面有70%是海洋,陆地面积只占了30%,而且在这30%当中,还有着大量难以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沙漠等恶劣地形。目前全世界的沙漠面积达到了惊人的3000万平方千米,占据了地球陆地面积的20%,而且随着人类活动影响,沙漠面积还在逐年扩大中。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提倡植树造林的原因之一,那么如果把地球上所有的沙漠都变成森林,地球会怎么样?
在植树造林这一方面,我国在世界上可以说是最有话语权的。在2018年,我国就把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总面积高达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基本上全部都变成了森林,其中30%的沙漠覆盖了植物,80%的沙漠得到了成功治理。
而在2020年4月22日,官方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经达到了93.24%,也就是说毛乌素沙漠已经彻底在中国地图上消失了。
除此之外,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齐沙漠,也已经被我们绿化了一半了……这些都证明了中国人民几代人的努力,也证明了中国人民的勤劳。联合国秘书长还曾公开在联合国大会上表扬了中国的沙漠治理手段,并表示其他国家可以借鉴中国沙漠治理的模式。
如果全世界都大力开展沙漠化治理,相信全球的森林面积都会大大增加,地球的温室效应也会得到控制,但是如果真的把全世界上的沙漠全都变成了森林,对地球环境好吗?
沙漠全部变成森林。从表面上来看,沙漠变成森林,除了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之外,还可以净化地球上的空气环境,好处多多,但是仔细想想的话,问题也有很多。首先森林面积的增加直接影响到地球大气层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重,现在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值是恒定的,而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的。
所以森林的增加,直接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减少,氧气含量的上升,届时氧气与二氧化碳两者之间原本的比例平衡局面将会被打破,带来的后果是无法预料的。
其次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但是当二氧化碳减少之后,地球很有可能会出现大幅度的降温,明显的降温会导致各种极端天气的出现,严重影响粮食作物的种植,导致人类粮食作物大幅度减少,甚至会导致大规模的粮食饥荒。
然后巨型动物的出现,节肢动物一般是通过肌体中的气管来进行呼吸的,所以当大气中氧气含量大幅度增加之后,这些节肢动物的体型将会变得非常的庞大。
比如在3亿年前的石炭纪时代,当时的氧气含量就非常高,而那时候的昆虫也非常大,据悉,当时的蜻蜓翼展可以达到1米左右,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昆虫。
这也就是说当氧气含量增加之后,地球也会出现大量的巨型昆虫,“人虫大战”可能也会出现。
氧气虽然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是氧气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也并不是越多越好的,过多的氧气直接会导致我们人类氧中毒。
因为高含量的氧气在进入人体之后会产生氧自由基,这些氧自由基会杀死我们体内的各种细胞,使我们器官出现代谢、功能障碍,导致我们身体机能受损。
沙漠不可能全部变成森林。沙漠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自然原因,其二是人为原因。首先自然因素所导致的主要体现在气候、地形地势等方面的影响,归根结底沙漠的形成还是因为缺水,降水稀少,比如该地所处的纬度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所以降水稀少,又或者是受到山脉的阻挡,阻碍了暖湿气流等等。不难发现由自然原因所形成的沙漠,往往是由多个自然因素共同导致的,所以相对来说,治理起来要比较困难。
其次人为因素主要体现在不合理的人类行为,包括滥牧、滥伐等等,导致了原本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沙化从而形成了沙漠,全球又很多原本属于半荒漠化的地区或草原经过不正当开垦以及人们行为的加剧之后,变成了沙漠。
与自然形成的沙漠不同,这些人为所导致的沙漠,气候条件还是比较有利的,相对于好治理,比如毛乌苏沙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总结。地球的生态链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如果沙漠这一环节缺失的话,那么必然会引起生态链的异常,届时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有这么一句话:存在即合理。地球上任何东西的存在都是合理的,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如果地球上失去了沙漠,自然会对对地球产生巨大的影响。
4、全世界的沙漠全部绿化了,会不会产生不好的气候影响?
具体如何影响很复杂,以我的地学水准恐怕不足以说得很全面,我就讲个本专业相关的例子吧,这是一个发了Nature的研究。
臭名昭著的沙尘暴起源于地表破碎度高的荒漠地区(如我国西北),可以气溶胶的形式远征数千至上万公里,沉降于远洋。路过城镇时可能为雾霾献出一点爱,顺便吸附城市污染物。然而这个讨厌的东西对海洋生物很重要。因为它携带了大量的铁。
铁是浮游生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也许还是某些海区生物生产力的限制因素(铁限制假设,Martin,1988)。但海洋生物所利用的是何种形态的铁,迄今并无定论。
一般认为只有可溶于水的铁才能为浮游生物吸收。二价铁在水中的可溶性高于三价铁。在中国西部的黄土中,二价铁占总铁量的0.4%;随着气溶胶的远距离传输,三价铁逐渐转变为二价铁,到北太平洋上空时,二价铁占总铁量的55%以上[1]。由此,铁在海洋气溶胶及雨水中的溶解度大增,得以被表层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利用。
由于光合作用,浮游生物的繁盛可促进海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进而与全球温室效应直接相关。
另一方面,海洋生物生产并排放二甲基硫(DMS),在气溶胶及海洋云层大气中,可经由硫铁耦合反应生成硫酸盐气溶胶,同时三价铁被还原成二价铁,导致如下循环变化:
浮游生物增加 => 二甲基硫排放量增加 => 海洋大气中硫酸盐气溶胶增加、二价铁增加 => 浮游生物增加
如此反复,可见下图[2]。
图片
硫酸盐气溶胶可作为凝结核促进成云,从而产生降温效应。浮游生物增加导致海洋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增加,加剧了这一降温效应。因此,该连锁循环可能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影响到底是何种量级的,很难说。它的消失又将引起何种量级的后果,就更难说了。我们对自然女神的追逐尚在裙角的残香中打转。
5、沙漠化的危害
沙漠化
在干旱和亚干旱地区(也包括一部分亚湿润地区),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情况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非砂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地球上受到沙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有380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600万公顷土地发生沙漠化。沙漠化问题涉及的范围之广,已引起全世界关注。产生沙漠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干旱、地表为松散砂质沉积物和大风的吹扬等;人为因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等。沙漠化是环境退化的现象,是一种逐步导致生物性生产力下降的过程,包括发生、发展和形成三个阶段。发生阶段(初期阶段)是潜在性沙漠化,仅存在发生沙漠化的基本条件,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开始被破坏,并形成小面积松散的流沙等;发展阶段,地面植被开始被破坏,出现风蚀,地表粗化、斑点状流沙和低矮灌丛沙堆,随着风沙活动的加剧,进一步出现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形成阶段地表广泛分布着密集的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其面积占土地面积50%以上。沙漠化的危害是破坏土地资源,使可供农牧的土地面积减少,土地滋生能力退化,植物量减少,土地载畜力下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沙漠化已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牧业和人民生活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6、荒漠化会影响气候吗
会的,荒漠化首先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循环系统,进而由于水分的流逝导致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气候的巨变
7、绿洲荒漠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绿洲荒漠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沙尘天气增多、相对湿度下降。
绿洲寓于荒漠、异于荒漠,但在一定条件下两者互向对立面转化。界外区是互相转化的活跃空间。现状绿洲的界外区,从生态系统梯度分析,不是连续的群落环境梯度而是生态裂谷,它动摇绿洲存续的基础,是沙漠化过程的直接动因。
8、沙漠化的危害是什么
土地沙化是环境退化的标志,是环境不稳定的正反馈过程。如不采取根本措施,土地风蚀沙化过程不仅不会自动停止,反而会加剧发展。比如:宁夏中部地区现在土地沙化面积已达74.46万公顷。其发展速度很快。近22年来,土地沙化面积由占该区面积的20%上升到50—60%。问题十分严重。
土地沙漠化沙漠是干旱气候的产物,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地球上就有沙漠。但是,荒凉的沙漠和丰腴的草原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线。有了水,沙漠上可以长起茂盛的植物,成为生机盎然的绿洲;而绿地如果没有了水和植物,也可以很快退化为一片沙砾。
而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不管气候、土地条件如何,随便开荒种地、过度放牧;为了解决燃料问题,不管后果如何,肆意砍树割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本来就缺水多风,现在土地被蹂躏、植被遭破坏,降水量更少了,风却更大更多了,大风强劲地侵蚀表土,沙子越来越多,慢慢地沙丘发育。这就使可耕牧的土地,变成不宜放牧和耕种的沙漠化土地。
(8)去沙漠化对气候的影响扩展资料:
根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
土地的沙化给大风起沙制造了物质源泉。因此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强沙尘暴俗称“黑风”。因为进入沙尘暴之中常伸手不见五指)发生越来越频繁,且强度大,范围广。1993年5月5日新疆、甘肃、宁夏先后发生强沙尘暴,造成116人死亡或失踪,264人受伤,损失牲畜几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33.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
1998年4月15-21日,自西向东发生了一场席卷我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强沙尘暴,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北和山西西部。4月16日飘浮在高空的尘土在京津和长江下游以北地区沉降,形成大面积浮尘天气。其中北京、济南等地因浮尘与降雨云系相遇,于是“泥雨”从天而降。宁夏银川因连续下沙子,飞机停飞,人们连呼吸都觉得困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沙漠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土地沙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