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欧盟气候传播

欧盟气候传播

发布时间:2021-07-18 01:31:32

1、欧盟气候政策

欧盟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一直试图担当领袖角色。为进一步证明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决心,欧洲理事会于2007年3月提出了一项能源和气候一体化决议,此项决议在欧盟气候和能源政策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其核心内容是“20-20-20”行动,即:承诺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若能达成新的国际气候协议(其他发达国家相应大幅度减排,先进发展中国家也承担相应义务),则欧盟将承诺减少30%;设定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20%的约束性目标,包括生物质燃料占总燃料消费的比例不低于10%;将能源效率提高20%。
 为达成上述决议,欧盟委员会于2008年1月23日提出了“气候行动和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以下简称一揽子计划)的新立法建议,也被称为欧盟气候变化扩展政策。欧盟气候新政策提出的依据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风险评估报告“与前工业化水平相比,全球温度不能超过2摄氏度”的结论。
 当前,欧盟27国总排放量比其1990年的水平低6%,为实现2020年比1990年水平减少20%的目标,欧盟必须在2005年的水平上减少14%。
 一揽子计划于2008年12月12日在欧盟首脑会议上获得通过。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一揽子计划被认为是全球通过气候和能源一体化政策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目标的重要基础。2008年12月17日,欧盟议会正式批准这项计划。
 欧盟对实施“气候和可再生能 源一揽子计划”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结论是尽管该一揽子计划的实施可能造成某些负面影响,但预期可能会产生更大的收益,包括促进能源安全、增加就业、促进研发和创新等。
 从一揽子计划中,可以看出欧盟气候变化政策出现了如下新动向和特点:
 一是加大温室气体控制范围,扩展欧盟排放交易机制(EUETS)。
 2005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EUETS)是欧盟实现《京都议定书》目标的主要基础和途径。它覆盖了欧盟当时25个成员国,包含近1.2万个排放实体,占欧盟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一半以上。现正处于第二阶段(2008年~2012年)。
 一揽子计划提出了EUETS第三阶段(2013年~2020年)的实施内容,大大扩展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第一,扩大了覆盖范围。目前,ETS包含了以下10个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电站及其他燃烧设施、炼油、炼焦、钢铁、水泥、玻璃、石灰、制砖、陶瓷、纸浆和造纸。扩展后的ETS范围除以上10个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外,还将包括石油化工、氨、铝部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制酸中的氮氧化物(如N2O)排放和制铝中的全氟化碳(PFC)排放。
 第二,基于部门制定欧盟范围的排放上限。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各欧盟成员设定了他们自己的目标水平,而在第三阶段,欧盟委员会提议在ETS下基于部门制定欧盟范围的一个排放上限,具体目标包括2013年比2005年降低9%,2020年在2005年水平上线性下降21%。
 第三,在欧盟层次上分配配额。在EUETS第一和第二阶段,配额由各成员国在国家层面上制定分配计划,为强调欧盟内部协调和统一,第三阶段的ETS将在欧盟层次上而非成员国层次上分配。而且,原来企业免费的配额许可将从2013年开始逐渐由拍卖许可代替,并于2020年实现完全拍卖。
 具体包括:电力部门从2013年开始全部进行拍卖;所有其他部门2013年开始80%免费拍卖,逐渐到2020年实现完全拍卖;各成员国独立执行拍卖。90%的配额按成员国2005年排放水平比例拍卖。剩余10%按成员国较低人均收入重新分配。另外,拍卖所获得的收入,至少拿出20%专门用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具体配额分配规则将基于一份对欧盟能源密集型产业潜在碳泄露的审查报告,此审查报告将于2011年6月提交。
 第四,更灵活使用CDM/JI减排信用。如果国际社会未就后京都减排达成一致协议,来自清洁发展机制(CMD)和联合履行(JI)的减排信用将只能使用2012年以前批准的项目产生的剩余信用。
 这些信用将只能用到2014年,并且只能来自所有各成员国同意的项目类型,同时,只有与欧盟签署双边或多边协议的国家产生的额外信用才被接受。
 如果届时能够达成新的国际气候协议,那么额外的CDM/JI信用将被允许使用。为了实现欧盟30%的减排承诺,成员国将被允许利用减排信用实现一般的额外减排(例如,如果需要的额外减排量是1万吨CO2,那么减排信用的使用将增加5000吨CO2)。
 为了提供额外的激励促使各国加入新的协议,只有批准这些协议的国家的减排信用才被接受,就像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发展中国家才能实施CDM一样。
 相对于现有制度,一个重要的改变是允许EUETS未覆盖的部门使用国内补偿信用。这些信用将在共同的欧盟条款下管理,以确保非EUETS的政策不受影响,避免减排量被重复计算。
 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如何实现内部减缓努力与国际交易间的平衡。
 第五,总配额的5%将储备起来用于新加入者(电力部门除外,因为该部门配额全部实行拍卖),在2020年没有用于新加入者的配额储备将被拍卖。新规定将建立严格的监测、报告和核证程序以确保EUETS的完整性。但是,对于某些缺乏竞争力的高耗能部门将给予一定的豁免。
 二是制定并实施责任分担机制
 欧盟为承担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责任,承诺于2012年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8%(相对于1990年排放水平),因此,欧盟在成员国间推行责任分担协议(Burden Sharing Agreement,BSA)机制,要求成员国依据各自的能力与责任,承诺《京都议定书》之外的减排责任,希望借此能成功达到欧盟的整体减排目标。事实证明欧盟所推行的责任分担机制符合公平效率原则,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实现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提高到20%的约束性目标,欧盟仍然借用了这一“责任分担协议”。基本思路是依据成员国的人均GDP,适当参考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潜力、能源结构等指标,将20%的目标分解给各成员国,各成员国承担的责任从10%~49%不等。瑞典最多为49%,马耳他最少为10%。这里的可再生能源部门包括电力、制热制冷、运输。
 各成员国可自行决定从哪一个可再生能源部门开展工作。而且,为成本有效地实现各自可再生能源目标,鼓励各成员国间可以进行“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
 三是制定约束性可再生能源目标,强调推行生物质燃料
 欧盟在其新气候政策中,突出强调了可再生能源,制定了气候、可再生能源一体化政策,设定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20%的约束性目标,包括运输部门中生物质燃料占总燃料消费的比例不低于10%。
 之所以强制推行可再生能源,制定约束性可再生能源目标,除了对减缓气候变化的考虑,欧盟同样认为其具有丰厚的经济收益和重要的社会意义以及可靠安全的能源供给。首先,通过评估,欧盟推行可再生能源可以增加300亿欧元的收入,提供大约35万个工作岗位。
 而且,如此巨大的就业机会既包括低端风电维护技术,也包括高端的光电制造技术;其次,实现欧盟提出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可以每年减少6亿~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每年减少2亿~3亿吨化石燃料消耗,所有这些价值130亿~180亿欧元/年;另外,强调可再生能源还有其他环境效益考虑,除了温室气体减排外,可再生能源也很少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其他污染物。
 四是制定关于碳捕获和封存(CCS)以及环境补贴的新规则
 发展碳捕获和封存的主要原因是成本问题。据评估,碳捕获和封存技术仅仅使欧盟在2013年~2020年间GDP增长率下降0.04%~0.06%。
 为此,欧盟积极寻求促进碳捕获和封存的安全使用和发展,开发一系列技术,允许工业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被捕获并封存到地下。
 欧洲委员会计划2015年鼓励欧洲建造10个~12个大规模的示范厂,并在2020年左右使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商业化运行。同时,修订国家援助环境保护指南,提出作为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使政府能够支持碳捕获和封存示范厂。

2、欧盟国家哪几个和我国中部地区地理环境相近呢?

我国中部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欧洲大部分地区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湿润。西部大西洋沿岸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多雨雾,是典型的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部因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东欧平原北部属温带针叶林气候。北冰洋沿岸地区冬季严寒,夏季凉爽而短促,属寒带苔原气候。南部地中海海沿岸地区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所以,只有东欧国家才相近。东欧指欧洲东部地区,在地理上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和俄罗斯西部。
而这七个国家中只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是属于欧盟的。
因此,答案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国家。

东欧地区,在地理上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和俄罗斯欧洲部分,地形以平均海拔1 7 0 米的东欧平原为主体。东部边缘有乌拉尔山脉,平原上多丘陵和冰川地形,北部湖泊众多,东南部草原和沙漠面积较广。北部沿海地区属寒带苔原气候,往南过渡到温带草原气候,东南部属温带沙漠气候。欧洲第一大河伏尔加河向东南注入里海。主要矿物有石油、煤、铁、锰、磷酸盐等。盛产小麦、马铃薯、甜菜、向日葵。养畜业较发达,苏维埃重挽马、奥尔洛夫快步马、顿河马均为马的优良品种。
爱沙尼亚
面积为4.52万平方公里。位于波罗的海东海岸,西北临里加湾、波罗的海和芬兰湾,东南同拉脱维亚接壤,东界俄罗斯,西、北同瑞典、芬兰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794公里。境内地势低平,间有低矮丘陵,平均海拔50米。多湖泊和沼泽。主要河流有纳尔瓦河、派尔努河、埃迈厄吉河。最大的湖是楚德湖和沃尔茨湖。属海洋性气候,冬季最冷的1、2月平均气温-5℃,夏季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500-700毫米。
因为多湖泊和沼泽,所以和中部差异很大.

立陶宛
面积为6.53万平方公里。国境线总长为1846公里,其中陆上边界1747公里,海岸线长99公里。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界拉脱维亚,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地势平坦,东部和西部丘陵起伏,平均海拔200米左右,为灰化土壤。主要河流有涅曼河(内穆纳斯河),境内多湖泊。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气候。1月平均气温-5℃,7月平均气温17℃。
夏季气温过低.和中部不符.

拉脱维亚
面积为6.458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046万平方公里,内水面积2543平方公里。位于东欧平原西部,西临波罗的海(海岸线长307公里),里加湾深入内陆。北邻爱沙尼亚,东界俄罗斯,南接立陶宛,东南与白俄罗斯接壤。全境地势低平,东部和西部为丘陵。边境线总长1841公里,其中海岸线长度496公里。平均海拔87米,地貌为丘陵和平原,以灰化土为主,约一半多为可耕地。森林覆盖率为44%,1. 4万个野生物种。有1. 4万条河流,其中长度10公里以上的有777条。主要河流是道加瓦河和高亚河。境内多湖泊和沼泽。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40个,较大的湖泊有卢班斯湖、拉兹纳湖、埃古列湖和布尔特涅克斯湖。气候属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中间类型。夏季白天平均气温23℃,夜晚平均气温11℃,冬季沿海地区平均气温零下2-3℃,非沿海地区零下6-7℃。平均年降水量633毫米。湿度大,全年约有一半时间为雨雪天气。
因为湿度过大,所以也和中部差异很大.
但夏季白天气温高,平均海拔87米,地貌为丘陵和平原,以灰化土为主,约一半多为可耕地,这是唯一比较像中部的了.

3、欧盟建议对十个国家开放外部边界,分别是哪些国家呢?

根据欧盟理事会当天发布的公告,这十个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加拿大、格鲁吉亚、日本、新西兰、卢旺达、韩国、泰国、突尼斯和乌拉圭。

据报道,欧盟为了缓解这次疫情对旅游业和商业、餐饮业等造成的巨大冲击,正在拟对十个左右的国家开放外部边界。欧盟对拟开放外部边界的国家有一定的条件,根据有关消息可以看出,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这个国家疫情平稳,没有突然激增的大量确诊或疑似病例,新增的病例要至少与欧盟的整体水平持平,不得低于欧盟的整体水平。这个国家新增的病例应处于稳定的明显下降趋势,并且这个国家医疗系统完备,有着较好的医疗水平,治愈的病例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这个国家对疫情防控措施实施到位,对确诊病例负责,严格防控疫情传播,对密切接触者及时隔离观察,及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也没有松懈防控。



可以看出的是,美国不在这次开放外部边界的国家名单中,根据有关人员介绍,美国的疫情没有达到上述的条件,并且目前来看疫情仍然刻不容缓,因此暂时不考虑对美国开放外部边界。美国的疫情防控能力正在受到世界各地的质疑,很多人在网络上发声,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对疫情防控加强重视,集中精神先让自己的国家不再如此严重的遭受疫情的打击,这样做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别的国家和地区的负责。


这次疫情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可以理解有些国家急切地想要恢复经济,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态度还是谨慎小心的。虽然我国大多数的地区已经长时间零新增,但是我国防疫部门依旧没有懈怠防控工作,这足以体现出我国对人民负责、关爱人民,一切以人民为主的大国形象。

4、简述欧盟成立的过程及其作用

1、欧盟建立过程:

1951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又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1965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成立。

2、欧盟作用:

1)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2)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3)对中国:欧盟的关税、规则、壁垒,包括手续都是统一的,中国如进入其中一国,也就进入了欧盟各国,减少了入关和流通成本。同时,欧盟各领域都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4)欧盟气候传播扩展资料:

欧盟出现的原因:

①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同感,各国冲突和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和痛苦。

②二站后欧洲实力大为下降。

③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使欧洲人民意识到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

④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⑤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资料:

网络--经济一体化(欧盟)

网络--欧盟-欧盟的诞生

5、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欧盟的态度

“如果奥巴马总统飞越大西洋(600558,股吧)来到哥本哈根,却只是把美国之前宣布的减排目标重复一遍的话,那将会令人感到相当意外。”这是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代表欧盟进行谈判的瑞典环境大臣安德烈亚斯·卡尔格伦,在会议首日(12月7日)进行发言时的表态。

在会议东道国丹麦首相拉尔斯·L·拉斯穆森高调声称“达成协议完全可能”后,卡尔格伦的上述说法,立即将未来两周谈判桌上剑拔弩张的情形揭示了出来。

卡尔格伦还声称,欧盟已准备好将自身的减排目标从20%提高到30%,但这将需要与会其他各方同样做出进一步努力。

默克尔场外“助威”

对于欧盟利用10%的浮动减排规模向其他与会国家施压的举动,卡尔格伦表示,将压力保持到整个哥本哈根会议结束之前“是必须的”,因为“如果欧盟提前承诺执行最高减排目标,使得其他国家做出新让步的压力就会减弱很多,那么会议最终可能达成的协议效力,也就会相应地减弱”。卡尔格伦强调,向与会其他国家施压,是因为欧盟希望推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此前,欧盟各国已经同意,到2020年时在1990年的排放水平上减排20%;如果其它国家能够提出“可比的”承诺,欧盟将把减排目标提高到30%。不过,欧盟目前并未说明其他国家的承诺怎样才算是“可比的”。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欧盟着眼的应是联合国所支持的应对全球变暖科学建议,即进行足量减排,以保证全球气温在本世纪中叶时较工业革命前水平的升幅不超过2摄氏度。

定于17日才会出席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德国总理安杰拉·默克尔,也将关注的目标放在了2摄氏度的全球温度升幅限度上。她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包括奥巴马在内的各国领导人的出席,表明全球已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这让我对哥本哈根会议的前景感到乐观”,但为了实现防止温度上升2摄氏度以上的目标,各方必须作出进一步承诺。

“吵架”实为西欧企业利益

在会场外为欧盟立场呐喊助威的绝非默克尔一人,德国外交部长韦斯特韦勒7日表示,德国希望欧盟成为全球减排的先锋,并愿意为欧盟践诺大规模减排作出贡献,“但不想因此让其他国家不去担负其应有的责任”。

韦斯特韦勒的上述表态某种承诺上反映了欧盟在减排问题上的一大“私虑”,也就是一旦欧盟在其他国家未作进一步减排承诺的情况下,独立执行最高减排目标,那么欧洲相关行业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便会遭到相对削弱。

荷兰化工公司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首席执行官(CEO)谢白曼表示,如果其他国家不提高减排目标,那么即使欧盟只执行20%的最低减排承诺,欧洲企业还是无法与全球竞争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表示,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各国的减排任务“是不平衡的”,“欧洲企业愿意参与减排,但不想付出竞争力被削弱的代价”。他因此判断,欧盟最终执行最高减排目标的可能性并不存在,因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另一方面,欧盟与其他与会国家拉开阵势“吵架”,由于维护更多的是西欧企业利益,这使得其可能执行减排30%目标的态度遭到了中东欧国家的集体反对。波兰是中东欧一些依赖煤炭的欧盟成员国的领头羊,该国欧盟事务部长米科拉伊·多夫盖莱维奇表示,“提高目标的条件目前根本不存在。”他表示,在对各方最终提议进行技术审议、并进行针对欧洲工业的影响评估前,不能作出执行最高目标的决定;而这些工作在明年3月前是完不成的。

美国欧盟相互“踢皮球”

由于同样作为发达经济体,以及美国前任政府单方面撕毁《京都议定书》的经历,欧盟对美国进行进一步减排的要求最为强烈。

此前在11月25日,美国联邦政府宣布,该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但据欧盟专家推算,这一目标仅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3%,这与欧盟及发展中经济体的要求相距甚远。

尽管美国的减排承诺还包括2025年30%、2030年42%和2050年83%等阶段性目标,但这些承诺却遭到了广泛的质疑。对此,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发展研究室主任陈迎表示,由于此前曾单方面撕毁《京都议定书》,美国当前的排放规模使得其2050年减排83%的目标极具操作难度。此外,美国的减排承诺与《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中的规定别无二致,因此,即使美国作出新的承诺,也存在着回国后无法得到美国国会批准的可能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即使凭借着上述广受质疑的中长期减排承诺,美国也想对欧盟的减排目标指手画脚。美国出席哥本哈根会议的首席谈判代表潘兴表示,“美国依照科学的数据制定了长期的减排目标,也希望欧盟能够出台相似的目标”。

6、巴黎气候协定对欧盟有那么重要吗

《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7、欧盟的形成与发展对世界和欧洲的影响

经济上:强化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增强了欧盟对外的经济竞争力,提高国际经济合作水平,使国际经济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政治上:增强了欧盟各国在世界中的影响了,强化了世界多样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图谋。
文化上: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经济联系的密切使得欧盟各国文化上相互交融,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安全上:强化了欧洲各国经济联系,使欧洲各国经济相互融合和渗透,总体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可能同时也可能增加了各国经济的风险。

8、欧盟气候和能源出台了哪些计划

欧洲理事会于2007年3月提出了一项能源和气候一揽子计划,该计划在欧盟气候变化和能源政策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为达成上述计划,欧盟委员会于2008年1月23日提出了“气候行动和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以下简称气候和能源一揽子计划)的新立法建议,也被称为欧盟气候变化扩展政策。该计划于2008年12月12日在欧盟首脑会议上获得通过。欧盟委员会提出的气候和能源一揽子计划被认为是全球通过气候和能源一体化政策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目标的重要基础。2008年12月17日,欧洲议会正式批准这项计划。欧盟气候和能源一揽子计划是一整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规,其目的在于确保欧盟实现2020年的气候和能源目标。

9、我国中部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和欧盟哪个国家最为接近啊?

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波兰等比较相似。上述几国全是欧盟成员国,而且这几国几乎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受西风影响,这几国在秋冬时为雨季。和我国中西部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气候极为类似,只不过和我国的雨季正好相反,我国上述地区的雨季为夏秋季。

10、欧盟为何倡议将气温变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牛津大学的马克·纽等人则提醒说,全球水资源正在承受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现在的人口预测是到2050年突破90亿,随后可能缓慢下降,如果全球变暖过快,在升幅4摄氏度的预测图中,人口峰值与变暖峰值将出现重叠,使水资源使用不堪重负。首先,如果能在本世纪内将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那么还有一定余地进行错峰调节。
另外,在升温2摄氏度的预测中,主要是沿海地区和小岛国会因海平面上升而出现人口迁徙,但在升温4摄氏度的预测中,人口迁徙的规模和性质都会发生更严重的变化。

与欧盟气候传播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