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厄尔尼诺今年真的会来吗
“厄尔尼诺,简单来说是一个气候现象,它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郑飞说。
据介绍,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这个名字的起因是秘鲁沿岸渔民在四五百年间发现其捕鱼的时候,有些年份到冬季圣诞节海温会异常变暖,这时打的鱼就会减产,于是根据传说就认为是圣诞节期间“圣婴”到来了,造成了影响。
郑飞指出,从监测公报来看,今年5月份已经进入到一个厄尔尼诺状态,在热带中东太平洋地区,平均海温相比常年平均值,超过了0.5摄氏度,但是这个状态要维持3个月以上,才认定它是真正发生了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如果从5月份开始到7月份,这三个月一直维持在正的0.5度以上的平均海温,可能到7月底的时候会认为发生了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如果7月份海温掉下来、8月份又升上去,又要从8月份重新开始算了,之前5、6月份增加的海温就不算了。”郑飞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院士指出,今年会不会发生厄尔尼诺事件,还要看7月的平均海温,目前认为有80%的可能性厄尔尼诺会继续发生,从大多数模式预测的结果来说,还是比较倾向于7月份基本上能够发生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
2、中国气象局2013气候变化专项 为什么到现在都不进行公示啊
这是个程序性问题,建议不要等了。
一般情况是你先打通通道,然后你再立项申请,再由你来操作。
3、ipcc关于气候变化的最新报告是多久的
2
4、气象局的局长是什么级别的干部?
县气象局:正科级别,地级市:正处级,国家气象局:正部级。
中国气象局是中国国家级别的气象行政管理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
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办公室、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预报与网络司、综合观测司、科技与气候变化司、计划财务司、人事司、政策法规司、国际合作司、直属机关党委、监察室、审计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4)县气象局气候变化监测公报扩展资料:
历史发展:
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它的前身是中央军委气象局,成立于1949年12月。1994年由国务院直属机构改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后,经国务院授权,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
我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开始施行,之后颁布实施了《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施放气球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主要职责:
中国气象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气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制定、发布气象工作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监督实施;承担气象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工作。
(二)组织拟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参与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组织指导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组织编制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气象灾害防御应急管理工作;组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建设,负责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
承担国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负责重大活动、突发公共事件气象保障工作;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联防和重大气象保障;组织气象灾害风险普查、风险区划和风险评估工作;组织对国家重点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城乡建设的气象服务;管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三)对国务院其他部门设有的气象工作机构实施行业管理,统一规划全国陆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气象观测、气象台站网、气象基础设施和大型气象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布局,审订气象信息采集、传输、加工的质量评价方法并监督实施;组织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和质量监督、气象计量监督,审核全国大中型气象项目的立项和方案。
(四)管理全国陆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气象情报预报警报、短期气候预测、空间天气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和气候影响评价的发布;组织论证并审查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五)组织气候变化科学相关工作;组织气候资源的综合调查、区划,指导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组织并审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城乡建设规划的气象条件论证。
(六)组织指导气象部门的科技体制改革、组织气象领域重大科研攻关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协调气象科技开发、技术合作和技术推广;组织宣传、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资源意识。
(七)管理气象外事工作,代表我国政府参与世界气象组织及其他国际气象机构的活动,开展与外国政府(地区)气象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
(八)统一领导全国气象部门的工作;以中国气象局为主管理省级气象部门的计划财务、机构编制、人事劳动、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和业务建设;指导地方气象事业的发展。
(九)协助地方人民政府指导地方气象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十)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气象局
5、气象局是不是国家直属
中国气象局简介
一、部门简介
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它的前身是中央军委气象局,成立于1949年12月。1994年由国务院直属机构改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后,经国务院授权,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我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开始施行,之后颁布实施了《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施放气球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现代化大气综合观测系统;基本组成了由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与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领域涉及工业、农业、渔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海洋、盐业、环保、旅游、航空、邮电、保险、消防等多个行业和部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气成分分析与预警预报、空间天气预警、沙尘暴天气监测与预报、防雷装置检测和工程专业设计、健康和医疗气象、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响应等气象保障业务和服务也迅速发展。目前,气象服务已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各个领域,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投入与产出比达到了1∶40。
我国形成了气象科学技术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体系。中国气象局拥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等9个国家级科研院所。2004年科技部批准中国气象局成立了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是我国首批开展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部门之一,并通过了国家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验收,初步形成了新型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中国气象局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国内牵头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气候变化科学、影响与对策的研究。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外交战略,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多边和双边气象科技合作,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双边气象科技合作与交流,与21个国家签署了气象科技合作协议,向7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设备和技术援助。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位气象局长及高级官员来华考察。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成员国。1973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局长一直为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成员。1983年中国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当选为WMO第二副主席,1987年当选为主席,1991年连任主席; 2001年我国官员在WMO秘书处任助理秘书长,2004年任WMO副秘书长。我国国家气象中心是WMO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之一,承担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气象预报服务,我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是WMO全球气象电信系统区域通信枢纽之一,参加全球气象探测资料的交换。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的国际活动,中国科学家长期担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的联合主席,为推动气候变化研究和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科学家还积极参与WMO和台风委员会各领域的活动及有关国际研究计划。
二、机构设置与主要职责
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办公室、监测网络司、预测减灾司、科技发展司、计划财务司、人事教育司、政策法规司、国际合作司、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办公室和监察室、审计室。
中国气象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气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制定、发布气象工作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监督实施;承担有关的行政复议工作。
(二)参与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联防,组织指导防御雷电、大雾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归口管理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工作。
(三)对国务院其他部门设有的气象工作机构进行行业管理,统一规划全国陆地及海上气象探测与信息网络、气象台站网、气象基础设施和大型气象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布局,审核全国大中型气象项目的立项和方案。
(四)管理全国天气预报警报、短期气候预测、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和气候影响评价的发布;组织指导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组织并审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城乡建设规划的气象条件论证。
(五)组织气象科技领域重大科研攻关和成果的推广应用,指导协调气象教育工作,组织宣传、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资源意识。
(六)管理气象外事工作,代表我国政府参与世界气象组织及其他国际气象机构的活动,开展与外国政府(地区)气象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
(七)统一领导全国气象部门的工作;以中国气象局为主管理省级气象部门的计划财务、机构编制、人事劳动、科研教育和业务建设;指导地方气象事业的发展。
(八)协助地方人民政府指导地方气象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九)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国气象局主要直属事业单位: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中国气象局行政管理局、中国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影视宣传中心、中国气象报社、气象出版社。
全国气象部门(不含港、澳、台地区)设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14个副省级市气象局(含4个计划单列市气象局,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气象局),318个地(市)气象局和2300个县(市)气象局(站)。
全国气象部门现有正式职工52988人,有两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26人,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4415人。
三、领导人简介
中国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秦大河,男,汉族,1947年1月出生,山东泰安人,1987年10月入党,1970年7月参加工作,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自然地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多次组织南、北极、亚洲腹地和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积极参与IPCC评估活动,主持了我国气候变化和西部环境演变评估及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郑国光,男,汉族,1959年11月出生,江苏涟水人,1981年3月入党,1976年12月参加工作,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大气物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员。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许小峰,男,汉族,1957年1月出生,江苏淮安人,1975年4月入党,1975年3月参加工作,南京气象学院气象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王守荣,男,汉族,1950年9月出生,江苏江都人,1969年10月入党,1969年2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天气动力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男,汉族,1962年3月出生,安徽全椒人,无党派,1979年9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文建,男,汉族。1955年8月出生,河南开封市人。1978年7月入党,1971年3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员。
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中国气象局纪检组组长孙先健,男,汉族,1949年1月出生,湖北荆沙人,1979年3月入党,1967年9月参加工作,南京大学气象学专业毕业,大学普通班学历,高级工程师。
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兼人事教育司司长沈晓农,男,汉族,1961年6月出生,浙江绍兴人,1988年2月入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系农业气象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理学学士,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