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那个属于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候资源该如何判定?
我觉得知是2和3,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立体农业和北京城郊的蔬菜塑料大棚。
气候作为一种农业资源,有其独特的规道律,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不同尺度的错综复杂的变化。符合农业气候资源特点的,可以界定。
1.无限的循环性内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
2.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3.区域容差异性和相似性
4.农业气候资源是一个综合概念,具有多功能特征
5.二重性
6.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
7.有值无价性
2、简述农业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农业资源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本栏目重点是给出农业自然资源。
农业资源分类:
①不可更新资源,如铁、煤、石油等。
②可更新资源,如生物、水、土壤等。
③用之不尽的资源,如空气、风力、太阳能等。
3、农业气候资源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农业气候资源丰富,光热水组合较好,气候地带性差异较大,小气候类型多样,对农业发展具有多宜性、多熟性、多层性、多类型的特点,从而为全省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但是,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台风、洪涝、干旱、高温等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发展。
(一)热量资源、降水资源和光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浙江省近30年的气候资料表明,浙江省光温水组合较好,气候地带性差异较大。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5.6~18.4℃,自北到南逐步递增,其中17℃等温线横贯本省中部。全省无霜期为241~351d。≥10℃的积温为4 911.8~5 805.0℃·日,≥10℃的初日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终日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持续期为229~263d。全省年降水量为1 092.0~2 029.0mm,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年降水量的相对变率为10.4%~18.4%;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4%~84%;年平均蒸发量为1 179.1~1 493.3mm。全省年干燥度为0.46~0.98,气候湿润;年日照时数为1 622.5~2 033.2h,年日照百分率为37%~46%,年太阳总辐射为4 147.4×106~4 670.1×106J/m2。浙中盆地的金华、义乌一线,浙北平原的嘉兴、平湖等地和杭州湾的慈溪、余姚,沿海岛屿的洞头、普陀、嵊泗等地,为全省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
(二)气候变化特征
据全省气温、降水、雨日以及日照时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年代变化特点的研究表明,浙江省气候变化具有多层次的时间尺度结构,以32年的时间尺度来看,浙江省气候在20世纪60~80年代初表现为干冷结构,90年代以来表现为暖湿结构。气候变化有3个主要特征。
1)气候明显变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省气温升高了0.3~1.1℃,并以冬季增温最为显著,气温升高了0.7~1.5℃,其中浙北平原与浙东沿海平原冬季增温最为明显。
2)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降水增加最为明显。全省秋季雨日明显减少,其中浙北地区最为突出。
3)年日照时数减少明显,平均每10年减少98~167h,年日照时数在1979年前后发生突变。夏季日照减少幅度最大,但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以来的秋季日照时数比80年代多。
(三)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浙江省农业水热条件、植物气候生产力、种植制度和作物生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浙江省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气温升高和降水量的变化总体上有利于浙江省农业生产,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危害加重,使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加大。
1)随着气候变暖,积温增加,农作物生长季延长,农业热量资源进一步丰富。近42年来,≥10℃期间农作物生长季水热配合状况为暖湿化趋势,比较明显的是桐庐、江山、平湖、建德和淳安等地。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时,种植制度分界线将北移1.31°,东移3.15°,向高处移157.8m。20世纪90年代以来,≥10℃期间的积温5 300℃·日界线向北移动的面积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16%。
2)植物气候生产力长期变化表现为增加的趋势,浙北地区增趋最为明显。气候变暖与变湿相匹配,这为各类种植制度组合、作物的种类或品种会因温室效应出现大的适应性调整提供了很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3)气候变化也会对作物生产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气温升高缩短了作物全生育期,降低了作物的品质;作物高温热害将更加严重;光照不足,不利于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产量;气候变暖还将导致病虫害频繁发生。
4、我国的农业气候资源特点有哪些
地农业气候资源的构成包括:生长季的太阳总辐射。为此需要进行正确的农业气候资源评价、光合有效辐射,确定最适宜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其中尤以光照、日照时数、各种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期和积温及其持续日数、二氧化碳浓度等、空气湿度、土壤湿度、生长季降水量、降水三者最为重要,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重要途径。根据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构成特点、风,并在引种时遵循农业气候相似原则、温度、无霜期
5、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的区别和关系
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气候条件,即光照、温度、降水、空气等气象因子的数量或强度及其组合。农业气候资源的构成包括:生长季的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日照时数、各种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期和积温及其持续日数、无霜期、生长季降水量、土壤湿度、空气湿度、风、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尤以光照、温度、降水三者最为重要。而当气象条件不能达到要求时,作物的生长和成熟就会受到影响。因不利的气象条件造成的农作物减产歉收,称为农业气象灾害比如气温骤降、连续无雨或者连续降雨、台风等等。例如寒潮,在气象上是一种天气气候现象或过程,不一定造成灾害,但当它们威胁到农作物的生长成熟时,会造成冻害、霜冻、春季低温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一般气象灾害是比较极端的气候资源,而气候资源是一个地方气候的平均情况。
6、农业气候资源有哪些特点
一地农业气候资源的构成包括:生长季的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日照时数、各种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期和积温及其持续日数、无霜期、生长季降水量、土壤湿度、空气湿度、风、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尤以光照、温度、降水三者最为重要。根据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构成特点,确定最适宜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并在引种时遵循农业气候相似原则,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重要途径。为此需要进行正确的农业气候资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