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有关拉普拉塔平原气候有成因

有关拉普拉塔平原气候有成因

发布时间:2021-07-27 08:30:38

1、南美洲阿根廷拉普拉塔平原气候类型

南美洲阿根廷拉普拉塔平原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2、巴西和阿根廷气候不同的主要原因

巴西:低纬度地区;地势高(巴西高原);洋流(巴西暖流)因东部高大的巴西平原的阻挡,暖流无法深入内陆(热带草原气候)!
阿根廷:中纬度地区;以平原为主(拉普拉塔平原);(巴西暖流)因该地地势平坦,故使得该国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季风气候)!

3、拉普拉塔平原的气候忧越性是什么

拉普拉塔平原是南美洲第二大平原,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其西面是安第斯山脉,北面和西南面是巴西高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东南面是大西洋,总面积150万平方千米,自北向南跨越玻利维亚、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四国,其中60%的面积在阿根廷境内。拉普拉塔平原的北部称为大查科平原;南部称为潘帕斯平原。拉普拉塔河流域地区虽然并没有早期征服者所疯狂寻找的金银,但它是拉丁美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尤其是盛产畜产品。这里还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油、天然气和森林,是南美洲的工业区,巴西、阿根廷等国的经济中心集中在这个地区。在拉普拉塔河两岸和巴拉那河及乌拉圭河沿岸,分布着布宜诺斯艾利斯、拉普拉塔、罗萨里奥、圣非、蒙得维的亚、派桑杜等数十个城市和港口。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好空气"。它是南半球最大城市,是大西洋岸具有世界意义的港口。它位于拉普拉塔河南岸,扼守着巴拉那河和乌拉圭河的河口,特别是富庶的潘帕斯草原通向大西洋的咽喉要道上。人口近400万。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包括近17个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始建于1536年,1880年成为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还是南美洲最大铁路枢纽。全国工业企业约1/4集中于此,是炼油、肉类加工、纺织、食品、机械 、化工、制革工业的重要产地。

4、拉普拉塔平原的介绍

拉普拉塔平原是南美洲第二大平原,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其西面是安第斯山脉,东北面和南面是巴西高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东南面是大西洋,总面积150万平方千米,自北向南跨越玻利维亚、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四国,其中60%的面积在阿根廷境内。拉普拉塔平原北部为大查科平原,南部为潘帕斯平原。大查科平原地面平展低洼,雨季排水不良,在沿河地带形成沼泽和湿地;南部潘帕斯平原,地势坦荡平展,略向东倾斜,海拔多在150米以下。

5、南美洲拉普拉塔平原形成沙漠的原因

降雨影响的 拉普拉塔平原南部为潘帕斯平原,潘帕斯草原成为南美洲比较独特的一种植被类型的原因,是草原西边的安迪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丰富的降雨,所以只有该草原的西边靠安迪斯山脉一测狭长地带才有“走廊式”林木,而东部大部分由于雨水的缺...

6、拉普拉塔平原为什么无林

降雨影响的
拉普拉塔平原南部为潘帕斯平原,潘帕斯草原成为南美洲比较独特的一种植被类型的原因,是草原西边的安迪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丰富的降雨,所以只有该草原的西边靠安迪斯山脉一测狭长地带才有“走廊式”林木,而东部大部分由于雨水的缺乏则只能生长草原。
拉普拉塔平原是南美洲第二大平原,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其西面是安第斯山脉,东北面和南面是巴西高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东南面是大西洋,总面积150万平方千米,自北向南跨越玻利维亚、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四国,其中60%的面积在阿根廷境内。拉普拉塔平原北部为大查科平原,南部为潘帕斯平原。大查科平原地面平展低洼,雨季排水不良,在沿河地带形成沼泽和湿地;南部潘帕斯平原,地势坦荡平展,略向东倾斜,海拔多在150米以下。

7、拉普拉塔平原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为什么?

?

8、阿根廷拉普拉塔平原是什么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成因: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夏季受海洋高压西缘流来的潮湿海洋气团的控制。由于所处面积小,未形成季风气候。冬夏温差比季风区小,降水的季节分配比季风区均匀

9、影响南美气候的主要因素

南美洲气候特征的形成主要是由地理位置、地形、洋流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地理位置和大陆形状。这是形成南美洲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
第一,海陆位置。南美洲濒临大西洋、太平洋。受海洋影响比较显著,干旱气候区的范围较小。
第二,纬度位置。南美洲大致在北纬12°-南纬56°之间,赤道横贯北部,约2/3面积位于热带地区,在南回归线以南全属亚热带与温带地区,除山区外,无寒带气候。
第三,大陆轮廓呈三角形。北宽南窄,即低纬度地区宽,中纬度地区窄,这是形成南美洲热带、亚热带气候面积大,温带气候面积小和大陆南部易受海洋影响的重要原因。
第四,地形。地形对南美洲气候的影响首推安第斯山。安第斯山是南美洲气候的重大障壁,对东、西两大洋气团进入内陆有一定阻滞作用。亚马孙平原西缘、哥伦比亚西岸和南纬40°以南的智利西岸都多地形雨,形成南美洲的多雨地带。而处于背风坡的巴塔哥尼亚高原,由于西来气流产生焚风效应,水汽消失,很难致雨,则形成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安斯山以东,面积广阔,平原和高原极利于大西洋气团向西深入内陆和南北自运行,致使安第斯山东坡的广大地区形成多雨气候。而在赤道南北形成南北对称和按纬向延伸呈东西排列的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类型。再次,安第斯山脉地势高峻,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南安第斯山脉纬度较高,降水丰富,容易形成冰川。
第五,洋流。南美大陆的东、西两岸分别受巴西暖流和秘鲁寒流的影响。
东岸北支的圭亚那暖流沿海岸向西北而流,使亚马孙河口附近、圭亚那和委内瑞拉沿海地区天气湿热;东岸南支的巴西暖流向南流至拉普拉塔河口附近,使沿岸气温增高,降水丰富。
西岸有强盛的秘鲁寒流向北流,几达赤道附近。使沿岸气温下降,出现逆温,低空多云雾,不易形成对流雨,故缺少降水,在南纬20°-30°之间形成干旱的阿塔卡马沙漠。在南纬6°以北的西海岸受暖湿的赤道逆流影响,水温较高,这股高温暖水流与南来秘鲁寒流相遇时,则易引起气流辐合,形成西北沿海湿热多雨气候。此外,西风漂流绕行大陆南端,使智利南部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六,大气环流。南美洲的天气和气候主要受北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南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低压四个大气活动中心所控制。它们的位置随季节的更替而作南北移动,这就影响着大陆各部分的风向和气团的活动,形成不同的气候。
7月赤道低压北移到北纬10°附近,这时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两副热带高压势力范围扩大,能在阿根廷内陆北部相连,南美洲内陆少雨;1月南美大陆普遍增温,赤道低压槽跟随南移到赤道以南,使南大西洋、南太平洋两高压分隔,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成为赤道低压中心,受不稳定的赤道海洋气团控制,造成巴西、巴拉圭一带内陆多雨。
在南美洲东部的广大北部地区,因常年盛行东北风和东南风,主要受热带北大西洋气团和热带南大西洋气团控制。热带北大西洋气团以东北风到达南美洲,已呈不稳定状态,性暖而湿,带来丰富的降水。7月,它主要盛行于赤道以北。1月,越过赤道,以西北风抵达巴拉那河流域,使内际湿热多雨。热带南大西洋气秉性暖湿而不稳定。7月,该气团随东南信风侵入大陆,影响范围扩及赤道以南,安第斯山以东广大地区。在南纬20°以南,该气团随东北信风吹向巴西东南海岸,并深入内陆,直抵安第斯山东坡,常与北侵的极地气相遇形成极锋降水。1月,热带南大西洋气团的影响仅限于巴西高原东部沿海一带。南美大陆东部赤道南北广大地区的热季多雨,主要是上述南、北热带气团随季节南北进退联系在一起的。
南美洲西部,在南纬3°-30°的西岸,主要受热带南大平洋气团的影响。该气团源于热带高压区,气流下沉作用显著,又经寒流洋面,凉而干燥。这里盛行的东南风为离岸风,故不易降雨而形成热带干旱气候,成为南美最少雨的地带。热带南太平洋气团向北运行至赤道附近,变性为湿热而不稳定的赤道太平洋气团,以西南风进入赤道以北沿海地区,并通过地形抬升作用,产生丰沛降水。在南纬30°-37°的西岸,夏季高压中心南移,受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很少降水;冬季高压中心北移,吹西北风,带来湿热不稳定的海洋气团,形成冬季温和多雨和夏季凉爽干燥的地中海气候。在南纬37°以南的西海岸,全年盛行西风,热带海洋气团与极地海洋气交绥产生极锋,锋面上多气旋雨,使智利南部的安第斯山西坡多云雨雪。当极地海洋气越过安第斯山到达巴塔哥尼亚高原时出现焚风现象,形成干旱少雨气候。

与有关拉普拉塔平原气候有成因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