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率先签署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
A
2、面对全球变暖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中国是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参与者,至今已与97个国家签署了103个环保方面的协议,广泛参与环保科研、技术、政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于2007年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抄国家方案》,于2008年10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各国联手zd,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相关条款,提高能源能效,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由于发展中国家受资金、技术制约,抗风险能力较弱,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也较大。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环保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也有着较大优势,因此有必要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帮助。
3、当今世界中国的国际地位和面对的挑战各是什么?
中国在国际局势下的情况和表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逐渐展现出国际视野中的自信与责任,展现国际社会的能力与力量。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加上中国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中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际实力和地位的不断提升,尤其是2008年的成就和应对国际困难问题的表现,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上的能力,当今天下中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神经,中国对世界承担的责任和作用也越来越重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上也将更加自信、成熟、积极。
除了奥运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表现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G20国峰会更是中国在国际地位中的转折,标志着中国真正与世界“接轨”,真正有了自己可以走的道路,也从这一刻开始,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分析中国国际地位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必要性和和必然性,一是中国的作用和责任决定了必须积极介入国际事务,二是国家利益延伸海外需要我国展示能力与力量,三是国际社会需要一个积极、自信的中国。
那么,具体中国在国际中有哪些表现呢?2008年,国际上出现了能源安全、粮食危机、海盗猖狂等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在国际社会面对困难的时刻,中国出兵护航索马里,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充分显示了中国这个逐渐强大的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与力量,而同时,这对国际社会也是巨大的帮助,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真正意义上的存在感。
除此之外,我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令世界耳目一新,中国的努力与付出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在朝核、伊核、达尔富尔等地区热点问题上,我国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在能源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国际金融等问题上,我们的主张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可以这样说,在当今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经历了三十年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逐步登高,中国也必将在国际舞台上继续以负责任的态度发挥积极作用。
不过,在我们看到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国际局势的把握,不断追求更高更远的发展,对我国来说,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评估,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影响。这既涉及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也涉及到对当今世界长远变化大势中一些深层问题的认识。
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给我国发展提供的巨大动力和机遇,是长期性的、可持续的。我们需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接过挑战,利用机遇继续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其次,当前国际矛盾的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调整方向、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没有弱化而且正在强化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义。要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和争取比较有利的地位,对于国家主权在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价值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矛盾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和倡导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多元基础上的共识,共赢基础上的合作。
4、2007年6月4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大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公布。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
(1)国家要履行经济职能,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国家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节能减排,保护全球气候。(3)国家要履行对外职能,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履行有关国际公约。(4)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根据生态文明要求,完善相应的国家机构。
5、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增进国际合作,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的贡献。
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中国积极推进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植树造林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中国在农业、森林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等领域,以及海岸带及沿海地区等脆弱区,积极实施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6、1945.8--1946.6期间,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是怎样?
如何看当前国际形势:“东张西望”是时代特点 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都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著不确定性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著不确定性。 世界上的三个主义都在变革 资本主义在1989年的时候,满以为马上就要一统天下了,美国的新保守主义很狂妄。但是,经过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美国已深感力不从心,选民普遍要求变革,这才选出了奥巴马。现在西方在探讨“仁慈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新版本的资本主义”,等等,希望缓和阶级矛盾,重振当年雄风。但是,当前并不是马克思曾预言过的“资本主义总崩溃”的形势,资本主义在变革中走向何方尚待观察。 社会主义由於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和西方遭遇的某些困境,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感召力在上升,资本主义国家有不少人从《资本论》中获得启示,思考社会主义的合理性。但是,“中国模式”不可能照搬到别的国家。另外,虽然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众多反对资本主义的人士喊出了“世界可以是另一个样子的!”口号,但究竟是什麼样子,如何实现,都不甚了了。所以,要说社会主义已走出低谷还为时尚早。 伊斯兰主义还在苦苦摸索之中。全世界穆斯林超过10亿,分布于很大一片领土。伊斯兰教并没有像基督教那样经过宗教改革而适应现代化,如何在当今世界生存成了一个迫切的课题。再加上巴以问题久拖不决,基督教、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明争暗斗,以及西方生活方式对穆斯林传统的威胁,逼迫一些穆斯林走上了极端主义道路。但是,事实证明原教旨主义是没有出路的。出路在哪?究竟是温和的变革,还是激烈的变革,谁也说不清。 不要低估美国的实力和纠错能力 美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仍是首屈一指的国家,美元的霸权地位仍然存在。有利的创业环境、一流的大学和对人才的巨大吸引力带来的优势,至少还可保持二三十年。更应该看到,美国有自己的纠错机制。回顾以往50年,在蘇联放卫星、越南战争、1980年代日本的挑战和多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美国衰落论”都唱得很响,但美国还是站住了。奥巴马的上台,说明基层民众借助互联网和投票可以影响政局,美国的权势集团不可能一手操纵。一些国家反对的是美国借推行“民主”强行干涉别国内政,但不反对美国在国内已实行了200多年的政体。事实证明这种政体具有相当的纠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走向极端和社会动乱。 美国向何处去?奥巴马执政一年的“改变”之路走得很艰难。新保守主义已在集结,图谋反攻。美国的前途充满著不确定性,但世界上其他大国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取代美国的地位。 对於中美关系,中方的思路不应是从“搞好关系”出发,因为中国内部从来就不缺乏良好的愿望,而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处理中美关系”。在关系较好时不盲目乐观,在有争端时冷静对待,从长计议。观测美国要认识到它立国的两个基本点:一是以基督教普世主义为基础的价值观;二是为追求国家利益和霸权而奉行的实用主义。 摆正“效率”与“公正”的关系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对西方的两大经济学派进行反思。以弗裏德曼为代表的信奉自由市场的芝加哥学派遭到质疑;而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也有不少人表示怀疑。其实在这两种理论裏,在“效率”与“公正”方面,都有可资借鉴的合理成分。2009年10月美国“新经济思想研究院”宣告成立,标志著在“效率”与“公正”的关系上进行新的探索。 纵观全球历史,要发展经济,首先要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实际就是赚钱的冲动,这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但是,如果这种冲动以损害别人、损害社会甚至损害世界为代价,就会造成危机。各国政府的职责就是既要大力鼓励这种积极性,同时又在倡导诚信、保证法制公正、尊重产权、稳定货币、合理收税、方便创业和保持社会安定等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民主与集中不可偏废 在战场上吃了苦头的美国转向了“巧实力”。虽然奥巴马口头上承认各国实行民主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坚持“普世价值观”仍是当前西方对付中国的主要手段。前美国驻华大使洛德最近在电视上说,互联网是改变中国的最大武器。 西方凭藉经济与军事优势,掌握著话语权,把自己的民主奉为样板,凡不按他做的都是“不民主”、“专制”。实际上,民主与集中是对立的统一,只讲民主不讲集中是虚伪的。决不能离开集中谈民主,也不能离开民主谈集中。中国的民主集中制已经表现出独有的政治优势,而西方敌对势力其实是色厉内荏。他们不是没有看到自身的致命弱点:黑金政治、议案久拖不决、选民偏向眼前利益、忙於竞选无暇理政,等等,都令他们头疼。西方现在已有人开始讲起“一党制”的好话,例如《纽约时报》的托马斯·弗裏德曼最近说,在必须快速决策或需要巨大投资的问题(如气候变化问题)上,“相对於彼此阻挠的两党制,一党制其实是一大优势”(法国《世界报》2009年12月31日文章)。 另外,人们可以预见到,今後几十年很可能是个多事之秋,虽然大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因民族、宗教、恐怖主义、陆海边界、能源、水、粮食、新病毒、互联网骇客纠纷、气候、地震以及核扩散等引起的灾难,会考验每一个国家政府的应变能力、引导能力和执行力。民主集中制在这些方面具有相应的优势。老百姓在实践中会明白:究竟是乱糟糟的街头民主好还是安定有序的协商民主好? 需要应对三个“气候问题” 第一个气候问题是气候本身的问题,虽然各国科学家对地球变暖的原因各有说法,但因“征服自然”的工业化而造成的环境恶化是不争的事实。各国在这方面面临的形势都一样严峻。现在老百姓已普遍懂得“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道理。因此,重视气候问题本来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要做的事情,而且要做好。 第二个气候问题是经济问题。美国已经从硬顶著不承担减排责任转向开发绿色能源和节约能源。他们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有专家说,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还没有醒来。电脑革命的时候中国刚刚甦醒。现在绿色能源革命的时候,中国已同西方同步。西方已看到,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绿色能源的先天优势,再加上政府的倾斜政策和科技实力,已使中国有可能在这第三次革命中脱颖而出。《华尔街日报》文章就说,中国“渐成绿色技术领导者”。 第三个气候问题是政治问题。气候问题是欧洲最早倡导的,表示“道德高尚”和制约不发达国家是其中重要的考量。收取“碳关税”是对付别国的重型武器。对此,中国自然旗帜鲜明地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要逼迫西方偿付排放欠债和提供先进技术,同时中国也可以给发展中国家力所能及的帮助。 “东张西望”是时代特点 由於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美国的相对衰落,许多国家便在两者之间左顾右盼,既为中国的强大高兴同时又不无担心。既对美国的相对衰落暗暗高兴,又怕失去美国即失去了对中国的制约。 日本现在在考虑“疏美近亚”;东盟表示欢迎美国“回归亚洲”;澳大利亚在中美间搞平衡;印度借重美国但已发现并不能从美国得到想要的一切;俄罗斯从内心裏欢迎俄美关系“重启”。美国曾一心想搞“民主联盟”,结果发现它认为的民主的印度、巴西和南非在气候问题上同中国“联盟”。凡此种种,说明当今世界的外交博弈即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讲究平衡,应予理解。不当头,不结盟,不纠缠小矛盾,广结善缘,高瞻远瞩,应是中国的行事原则。 要看到,今天的人民是天天看电视、上网的人民。布热津斯基2009年10月在一篇文章中说:“20世纪的三场政治竞争(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加速了人类的政治觉醒。20世纪的扫盲运动的普及和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的广泛影响,则加剧了这一全球范围的群众政治觉醒。”觉醒了的人民一定会争取自己的权利,对各国领导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文章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7、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理应承担什么样的责
中国一zd直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力度,争取到2020年实现碳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
中国还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顶层设计。11月12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2020年后各自应对变化的行动目标。同时,双方还确定了在低碳、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一批合作项目。中国政府的这些行动,彰显了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负责任的态度。
中国在加大国内减排力度的同时,还大力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2011年以来中国已累计筹措了2.7亿元人民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培训了近2000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官员内和技术人员。今年9月23日,容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表示,从明年开始,中国出资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
可以说,中国在坚定不移地本着对本国人民及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承担了与中国发展阶段、能力和应负责任相符的国际义务,为保护全球气候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8、从地理角度分析,我国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了哪些措施?
中国是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参与者,至今已与97个国家签署了103个环保方面的协议,广泛参与环保科研、技术、政策等领域的国际合知作。中国于2007年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道国家方案》,于2008年10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各国联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相关条款,提高能源能效回,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由于发展中国家受资金、技术制约,抗风险能力较弱,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也较大。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环保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也有着较大优势,因此有必答要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帮助。
9、从20世纪( )开始,中国面对的国际大气候呈现以缓和为主流的态势?
90年代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中国面对的国际大气候呈现以缓和为主流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