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14℃,山东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全年无霜期由东北沿海向西南递增,鲁北和胶东一般为180天,鲁西南地区可达220天。
(1)气候分区划分山东扩展资料:
山东省四季分明。春季气候多变,多西南大风,地面增温快,蒸发大,降水少,常干旱;夏季炎热湿润,降水集中,时有暴雨冰雹天气出现;秋季云雨较少,秋高气爽,个别年份出现秋雨连绵天气:冬季雨雪稀少,多偏北风,寒冷而干燥。
全省年日照时数为2200-29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0%-65%,太阳年总辐射量在481-540千焦/平方厘米;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1.0-14.2℃,高于0℃的年平均积温在4137-5283℃,高于10℃的年平均积温在3592-4760℃,年平均无霜期为173-250天。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550-95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5%-70%;全省农业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冰雹、大风、干热风、低温霜冻、海潮、病虫害等。
2、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分 各大类气候区的温度范围?
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将中国划分为了7个主气候区,20个子气候区。
气候Ⅰ区:严寒地区,1月平均气温≤-10℃;7月平均气温≤25℃;7月平均相对湿度≥50%。
气候Ⅱ区:寒冷地区,1月平均气温-10~0℃;7月平均气温18~28℃。
气候Ⅲ区:夏热冬冷地区,1月平均气温0~10℃;7月平均气温25~30℃。
气候Ⅳ区:夏热冬暖地区,1月平均气温>10℃;7月平均气温25~29℃。
气候Ⅴ区:温和地区,1月平均气温0~13℃;7月平均气温18~25℃。
气候Ⅵ区:严寒地区,1月平均气温0~-22℃;7月平均气温<18℃。
气候Ⅶ区:严寒地区,1月平均气温-5~-20℃;7月平均气温≥18℃;7月平均相对湿度<50%。
(2)气候分区划分山东扩展资料
各区的建筑基本要求
(1)Ⅰ建筑气候区:包括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等。该区的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可不考虑防热。
(2)Ⅱ建筑气候区: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该区的建筑物应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3)Ⅲ建筑气候区: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武汉、南昌、福州、长沙、成都、重庆等。该区的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降温要求,冬季应适当兼顾防寒。
III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IIIB区北部建筑物的屋面尚应预防冬季积雪危害。
(4)Ⅳ建筑气候区:包括广州、香港、南宁、海口等。该区的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防雨要求,冬季可不考虑防寒、保温。
IV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IVB区内云南的河谷地区建筑物尚应注意屋面及墙身抗裂。
(5)Ⅴ建筑气候区:包括贵阳、昆明。该区的建筑物应满足湿季防雨和通风要求,可不考虑防热。
VA区建筑尚应注意防寒;VB区建筑物应特别注意防雷。
(6)Ⅵ建筑气候区:包括拉萨、西宁。该区的建筑物应充分满足防寒、保温、防冻的要求,夏天不需考虑防热。
ⅥC区和ⅥB区尚应注意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影响,并应特别注意防风沙。VIC区东部建筑物尚应注意防雷击。
(7)Ⅶ建筑气候区:包括银川、乌鲁木齐。该区的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防寒、保温、防冻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3、山东的气候特征
山东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4、93)的规定,我国建筑气候区划分为多少个分区
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我国进行的气候区划分。建筑气候区划包括7个主气候区,20个子气候区。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是基础性区划,主要用于宏观控制, 为了便于应用, 分级不宜过多, 本标准按二级区划系统划分。一级区划为7个一级区, 二级区划为20 个二级区。一级区反映全国建筑气候上大的差异、二级区反映各大区内建筑气候上小的不同。
(4)气候分区划分山东扩展资料:
第Ⅰ类筑气候区
1、建筑气候特征
该区冬季漫长严寒, 夏季短促凉爽; 西部偏于干燥, 东部偏于湿润; 气温年较差很大; 冰冻期长, 冻土深, 积雪厚; 太阳辐射量大, 日照丰富; 冬半年多大风。
2、建筑基本要求
(1)该区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可不考虑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使建筑物满足冬季日照和防御寒风的要求;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合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及大风的不利影响;屋面构造应考虑积雪及冻融危害;施工应考虑冬季漫长严寒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3)IA区和IB区尚应着重考虑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和地下管道的影响,防止冻土融化塌陷及冻胀的危害。
(4)IB、IC和ID区的西部,建筑物尚应注意防冰雹和防风沙。
第Ⅱ建筑气候区
1、建筑气候特征
该区冬季较长且寒冷干燥,平原地区夏季较炎热湿润,高原地区夏季较凉爽,降水量相对集中;气温年较差较大,日照较丰富;春、秋季短促,气温变化剧烈;春季雨雪稀少,多大风风沙天气,夏秋多冰雹和雷暴;
2、建筑基本要求
(1)建筑物应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满足冬季日照并防御寒风的要求,主要房间宜避西晒;应注意防暴雨;
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且兼顾夏季通风和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多大风的不利影响;建筑物宜有防冰雹和防雷措施;施工应考虑冬季寒冷期较长和夏季多暴雨的特点。
(3)IIA区建筑物尚应考虑防热、防潮、防暴雨,沿海地带尚应注意防盐雾侵蚀。
(4)IIB区建筑物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5、我国划分为五个气候区,分别是: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看一下能不能帮到你!!!
6、中国地理的区域划分以及所属省份
中国一般分为七大地理地区:
1、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
3、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
4、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6、西南(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7、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气候分区划分山东扩展资料
中国地理区划可以认为是国家地理区域划分的简称。地理区域划分首先是把全国国土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把一个国家的全部国土区域按照其特点划分成几个大块,以便进行地理、气候、经济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由于中国疆域的宽广,从地形、气候、人文、经济和政治各个角度分析,有各种类型的地理区域,各种地理区域类型可以划分为自然带、亚地带、自然大区、自然区等等亚区。
四大经济分区: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域: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
中部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东部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
西部地区(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7、山东省在沥青气候中是什么分区
属于1-3区。
8、山东省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怎样划分的
山东省,简称“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济南。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山东界于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山东省总面积15.71万平方千米。
(8)气候分区划分山东扩展资料:
一、山东省位置境域:
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山东东西长721.03千米,南北长437.28千米,全省陆域面积15.58万平方千米。
二、山东省地形地貌:
1、境内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
2、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河平原、黄河三角洲等9个基本地貌类型。
三、气候条件:
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14℃,山东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
9、中国分为哪几个气候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它们的主要气候分别是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山地高原气候。
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本区背靠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本区包括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这一区湿润程度较高,温度因纬度变化而变化,由此向南,气候逐渐变暖。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河流、土壤冻结。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此线以南,一年四季水绿山清,变化不明显,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温暖。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等地貌单元。高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地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广泛存在。全区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在平地上产生的地表水几乎全属雨水补给的短暂水流。湖泊较多,大多是咸水湖。山地径流是重要的资源,其补给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
青藏高寒区处于我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有地球的第三极之称,本区高原地势作用超过了纬度的影响。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干燥,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而且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冰川冻土发育,寒冻风化和融冻作用十分普遍。湖泊众多,除少数淡水湖外,大部分是咸水湖和盐湖。气候由东部温暖湿润向西北寒冷干旱递变,植被也相应呈森林带、草甸区、草原区、荒漠带依次更迭。青藏高寒区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原始自然状态,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