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莱州地理气候

莱州地理气候

发布时间:2020-06-17 15:58:56

1、莱州的地理环境

莱州拥山海之利。地势自东南部低山向西北部沿海低地呈台阶式下降。其中低山占10.25%,丘陵占48.12%,平原占41.63%。
境内有云峰山、胡家顶、大泽山、九顶莲花山、大基山、凤凰山、黄山、鹏鹤顶、游优山等主要山峰55座。 2007年莱州市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8枚,其中金牌6枚。有莱州一中,中华武校等知名学校。

2、莱州地理位置优越在哪

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西临渤海莱州湾。东临招远市,东南与莱西市接壤,南连平度市,西南与昌邑市相望,西、北濒临渤海湾,拥有108公里长的优质海岸线。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

3、(一)莱州湾概况

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莱州湾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北、西濒临渤海,东、东南与莱州、招远和莱西市相接,西、西南与昌邑和平度为邻,南北长约53km,东西宽约68km,总面积1878.1km2。区内交通便利,威乌高速公路、大莱龙铁路、烟潍公路纵贯莱州。海岸线总长108.7km。

2.地形地貌

莱州湾地形复杂,有丘陵、平原、滨海洼地和海域滩涂等地貌类型。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阶梯式下降,最高为东南大泽山的胡家顶,海拔高程690.5m。从东南山区至西北沿海,地貌类型分为五种:侵蚀低山、剥蚀丘陵、山前岗地、冲积洪积平原和滨海平原。

3.水文气候

莱州湾地处中纬度,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濒临渤海。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64.8 h,年平均气温12.9℃。1970~2007年平均降水量为589mm。降水量年际变化大,1971年降水量最大,为845.3mm。年降水少于400mm的有5年,最小的1981年,只有304.9mm,是最大值的36%。年内降水量不均,汛期6~9月平均降水为415.9mm,占年平均降水量70.6%,尤其7~8两个月降雨量平均为296mm,占全年降水量的50.3%。

4.河流水系

莱州湾内主要河流有15条。除小沽河向东经莱西注入大沽河流入黄海外,其余均流入渤海。另有胶莱河流经莱州市西南边境,北流莱州湾,为莱州市与昌邑市的界河,接界长度9km。境内河流同属胶东半岛诸河水系,为雨源型河道。全市河道总长313.7km,流域面积1581km2。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条。15条河中除王河、白沙河、小沽河、朱桥河、南阳河、苏郭河有支流外,其余均无支流,地表水直接排入干流入海。河流除王河及朱桥河源于招远境内外,其余均为市内河流,是典型的边缘水系,具有源短流急、峰高量大、陡起陡落、季节性强、排洪受海潮顶托影响等特点。

4、莱州市环境调查报告

自己看把

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西临渤海莱州湾。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3′-120°18′,北纬36°59′-37°28′。东临招远市,东南与莱西市接壤,南连平度市,西南与昌邑市相望,西、北濒临渤海湾。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2008年底,全市总人口9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8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文昌路街道西北隅居委会,邮编:261400。代码:370683。区号:0535。拼音:Laizhou Shi。 莱州市辖5个街道、11个镇:文昌路街道、永安路街道、三山岛街道、城港路街道、文峰路街道、沙河镇、朱桥镇、郭家店镇、金城镇、平里店镇、驿道镇、程郭镇、虎头崖镇、柞村镇、夏邱镇、土山镇。
全市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16个镇(办事处),1018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市总人口8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9万人。男女性别比101∶100。人口出生率4.89‰,死亡率7.23‰,自然增长率-2.34‰。有少数民族17个,290人。 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亿元,增长

5、莱州是那个气候类型

莱州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烟台市西部,西临渤海莱州湾。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3′-120°18′,北纬36°59′-37°28′。东临招远市,东南与莱西市接壤,南连平度市,西南与昌邑市相望,西、北濒临渤海湾。全市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总人口86.02万人(2007年末)。辖6个街道、11个镇。

莱州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部,属胶东丘陵,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主要河流有王河等15条。年均降水量809毫米,年均气温12.5℃。矿产资源有滑石、菱镁、花岗岩、卤水等。工业有化工、建材、机械、纺织、食品等行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盛产苹果、花卉、对虾、梭子蟹、文蛤、大竹蛏,是全国花生出口基地和水果集中产区。烟潍公路过境,莱州港在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611千米(2007年),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8.3千米。主要旅游景点有云峰山、大基山、千佛阁、黄金海岸。文峰山摩崖石刻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纪墓、当利故城址、栾大墓、神仙洞、蒜园子新石器遗址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山东莱州怎么样

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西临渤海莱州湾。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3′-120°18′,北纬36°59′-37°28′。东临招远市,东南与莱西知市接壤,南连平度市,西南与昌邑市相望,西、北濒临渤海湾,拥有108公里长的优质道海岸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2008年底,全市总人口9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8万人。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莱州市辖5个街道、11个镇:文昌路街道、永安路街道、三山岛街道、城港路街道、文峰路街道、沙河镇、朱桥镇、郭家店镇、金城镇、平里店镇、驿道镇、程郭镇、虎头崖镇、柞村镇、夏邱镇、土山镇。 全市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回。辖16个镇(办事处),1018个行政村(居委会)。男女性别比101∶100。人口出生率8.62‰,死亡率7.47‰,自然增长率1.15‰。有少数民族17个,290人。
经济战略地位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答态经济区的墙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重要组成部分。

7、莱州的地理概况?

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西临渤海莱州湾。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3′-120°18′,北纬36°59′-37°28′。东临招远市,东南与莱西市接壤,南连平度市,西南与昌邑市相望,西、北濒临渤海湾。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8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9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文昌路街道西北隅居委会,邮编:261400。代码:370683。区号:0535。拼音:Laizhou Shi。 莱州地域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证明,早在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夏代寒浞封子浇建立过国(过城在今过西村东),是当时胶东半岛最早的封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这里就是胶东半岛与内陆的商品交换中心。从那时到现在,已有2200多年。在此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这里以其发达的经济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始终是胶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为东莱郡 、东莱国、光州、莱州、莱州府的治所。东莱郡辖区,几乎占有整个胶东半岛;莱州府,辖平(度)胶二州和掖、潍、昌(邑)、高(密)、即(墨)五县。这里物阜民丰,许多年前就有“南有苏杭、北有掖黄”(意为南方有苏州杭州,北方有掖县、黄县——现在的莱州、龙口)之美誉。 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被称为楷隶之极的魏碑——云峰山摩崖石刻蜚声海内外,大基山、寒同山神仙洞道教文化遗存源远流长,清代清廉自重的莱州太守杨震,忠贞不屈、甘为一城人献身的莱州知府朱万年,清忠耿亮的大学士毛纪……汇成莱州市历史文化的绚丽篇章。 莱州民居向以牢固著称。历代形成多为“四合房”或“四合院”。北面房称正房或上房,一般三至五间。上房高于厢房(东西两旁的房子),且东房高于西房。门楼建筑多为砖瓦古式,家境富裕的门楼,有雕刻的梁、檩、揪和搭椽、靴头、砖刻、翘头、花脊、彩塑等漂亮的装饰。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步改为能进出车辆、简易大方的新式门楼,且两侧和门额镶以石刻对联和匾额。房屋的脊檩、椽、八字木、挂柱上都贴着红纸墨字的吉语。数百年仍字迹清晰。脊檩上贴着“上梁大吉”,挂着“红搭稍”(红线拴着一小块红布)和“太平钱”;八字木(梁上承重椽子的斜木)上贴着“上梁欣逢黄道日”,“立柱正遇紫薇星”一类的吉利话。独具特色是浅海的海带(一种生长在海水里浅滩上的扁长叶子的水草)屋——海带房。 海带房 一般为砖、石、木、草或土坯、草结构,贫富都可以建,差别在砖、石、木的有无和质量,由于海带层厚,冬暖夏凉,是最佳民居。在海带屋内手机无法通话,说明它对于微波有阻断、屏蔽作用,在现代深受微波辐射之苦的人来说,可称为是绿色环保、生态民居、世外桃园。 近年来,莱州市地名主管部门和规划建设部门联合组成专门班子,正在编制莱州市地名规划,依据城区和市区、镇街驻地建设规划,以“弘扬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展现独特的地理文化”为主题,为城区和镇街驻地街巷进行系统地命名、更名设计,将对提升莱州市城区和市区的文化品位,展现 “千年古县”的风采画出更新、更美的蓝图。 莱州市古迹很多。古时候,秦始皇、韩信、汉武帝、宋太祖、宗泽……,都曾经到过莱州,并留下祭祀阴主、会神祈雨等优美故事。苏东坡路过莱州,游山观水,见景生情,留下多个诗篇。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的《金石录》,也是在这里装订成册。 莱州市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文化底蕴丰厚的区域,有新石器遗址3处,故城遗址8处,古墓4处。为山东省文物大县之一,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 莱州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她独特的地理文化。 (一)区域地理特征 1、地形 莱州拥山海之利。地势自东南部低山向西北部沿海低地呈台阶式下降。其中低山占10.25%,丘陵占48.12%,平原占41.63%。 2、山脉 境内有云峰山、胡家顶、大泽山、九顶莲花山、大基山、凤凰山、黄山、鹏鹤顶、游优山等主要山峰55座。 3、水文 有南阳河、王河、朱桥河、龙泉河、苏郭河、龙王河、沙河、胶莱河等河流16条,除胶莱河外,其余河流皆发源于本市的东南山区,源近流短,属季节性河流。海岸线长108公里,百里海岸沙滩连绵,海水澄净。有三山岛、石虎嘴、刁龙嘴、海庙后、虎头崖、太平湾等自然港湾,皆为人间佳境、旅游胜地。莱州湾浅海水域离岸6公里,有一面积为0.35平方公里的芙蓉岛。 4、气候 莱州属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莱州自然资源丰富,堪称藏金埋玉之地。已发现矿产资源30多种。现已探明可供开采的有黄金、莱州玉、滑石、菱镁石、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磷灰石、钾长石、萤石、铁、银、铜、铅、锌、钼等。其中,黄金储量居全国首位,滑石、菱镁石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卤水储量居山东省首位。农副产品有粮、油、肉、蛋、蔬菜、水果、葡萄、大葱、月季花等等,以品种优、产量高闻名遐迩。故莱州有“山东粮仓”和“月季之乡”的美誉。海产品有蟹、鱼、虾、贝、藻等300余种。其中对虾、梭子蟹、文蛤、大竹蛏被称为莱州“四大名鲜”,举世闻名。
满意请采纳

8、山东烟台的地理环境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东经119°34′~121°57′,北纬36°16′~38°23′。烟台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濒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并与大连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卫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最大横距214公里,最大纵距130公里,全市土地面积13745.9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643.60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线曲长702.5公里,海岛曲长206.62公里。
烟台市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内以及东亚地区国际性港城、商城、旅游城。烟台市辖芝罘、福山区、牟平、莱山4个区,一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长岛县,代管龙口、莱阳、莱州、蓬莱、招远、栖霞、海阳7个县级市。

9、寿光的地理及气候条件、土壤植被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跨东经118°32′~119°10′,北纬36°41′~37°19′。东邻潍坊市寒亭区,西界广饶县,南接青州市和昌乐县,北濒渤海。纵长60公里,横宽48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面积207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43%。
城区位于境西南部,处北纬36°52′,东经118°44′。有公路、铁路通中国各地,交通便利。直线距离:至北京市400公里,至济南市165公里,至潍坊市37.5公里,至青州市区31公里,至广铙县城35.5公里,至昌乐县城20.5公里。正东达寒亭区界24.4公里,正西达青州市界9.2公里,正南达昌乐和青州市交界处16.8公里,正北达广饶县界42.48公里,东北达寒亭区界40公里,西北达广饶县界20.8公里,西南达青州市界12.4公里,东南达昌乐县界16公里。
寿光地处中纬度带,北濒渤海,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受冷暖气流的交替影响,形成了“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爽凉有旱,冬季干冷少雪”的气候特点。
境内除第四系地层广布外,主要为新生界下第三系地层,次为分布在寿光凸起区的古生界寒武系地层,县境东南部有新生界上第三系地层分布。其主要岩性:第四系顶部为黄土层,黄褐色及灰白色含砾亚粘土层;下部为砂砾层。厚层50~300米不等。 上第三系为紫灰、黑绿色玄武岩,棕褐色粘土岩及粘土质、砂岩,底部为红色砾岩,厚度大于200米。寒武系上部为灰绿色细沙岩,下部为砖红色粘土岩、砂岩,底部为红色砾岩,厚度大于200米。寒武系为灰色石灰岩,夹黄绿色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

10、莱州的地理位置

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西临渤海莱州湾。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3′-120°18′,北纬36°59′-37°28′。东临招远市,东南与莱西市接壤,南连平度市,西南与昌邑市相望,西、北濒临渤海湾,拥有108公里长的优质海岸线。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2008年底,全市总人口9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8万人。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与莱州地理气候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