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康市旬阳县平均海拔是多少米
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过程区,平均海拔920米。
地理环境
位置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3°58′~109°48′、北纬32°29′~33°13′之间。东以仙河中下游与大南河(郧西县境)分水岭及吕河上游与冷水河(白河县境)分水岭为界,由北向南,依次同湖北省郧西县、陕西省白河县毗邻;南以韩家山——铜钱关一线及大神河与汝河、冠河(平利县境)分水岭为界,由东向西,依次同湖北省竹山县、竹溪县及陕西省平利县接壤;西以王莽山——包家山一线为界,同陕西省安康市相邻;北由西向东,以下茅坪、洛驾河沟口及蜀河与仙河上游(郧西县境)分水岭为界,分别同陕西省镇安县、湖北省郧西县相接。地图似不规则三角形。北宽南窄,南北长82、东西宽79公里(水平距离),周长约390公里,旬阳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约占安康地区总面积的10.91%。
地貌
旬阳县位处秦巴山地,汉江河谷自西向东横贯中部,将县境天然分割为南北两大自然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南北向地形剖面呈“V”形,海拔185~2358.4米。汉江以北属秦岭山脉南坡,是秦岭纬向构造带秦岭亚带的组成部分,除王莽山—包家山为西北—东南走向外,其余山脉均为东西走向,中部高,四周低,面积2281.7平方公里,占旬阳县总面积的64.2%;汉江以南属秦岭纬向构造带大巴山弧形构造的边缘部分,山脉走向多为西东向,地势较汉江以北稍低,东部和南部高,西北部低,面积1272.3平方公里,占旬阳县总面积的35.8%。地貌特征是:以中山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地形。境内重峦叠嶂,沟壑密布。
气候
旬阳地处亚热带北缘,秦岭屏障,阻住南下的冷空气,截挡溯汉江河谷上行的暖温气流,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1989至2009年平均气温上升0.5℃,秋、冬季升温明显,夏季日数增加23天,春、秋季减少7~12天;年平均降水量减少90.6毫米。
春季3~5月,春季天气多变,冷热不均,常有冷空气入侵,使日均气温明显下降。24小时内平均气温降低6℃(或以上)达4次。春季降水较少,占年降水量的22%。少雨之年3月以前常发生干旱。有“春雨贵似油”之说。雨多之年也有为数甚少阴雨。日照总时数仅多于秋季。
夏季6~8月,7、8月是全年炎热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每旬≥35℃的高温持续日数多达10天,极端最高气温43.1℃;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降雨量占年总量的51%。一次暴雨最大降水量:6月为117.1毫米,7月为123.1毫米,8月为105.7毫米。7~8月伏旱明显,严重伏旱期可长达55天。夏季日照时数大于其它各季。
秋季9~11月,入秋气温明显下降,最低气温最早从11月14日起低于0℃。9月是全年第二个降水高峰月,占年总量的24%,也是历年降水变化大的月份。秋季多雨,9月30日至10月7日是阴雨出现最多的时段,时常造成滑坡,秋季晴天少,日照时数减少,总时数略多于冬季。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冬季是全年最冷时期,最低气温从12月2日起低于0℃,至次年3月4日回升到0℃以上,最低气温<0℃的日数达39天。入冬后降雪逐渐增多,降雪期从11月30日至次年3月18日。积雪深度一般2~4厘米,最大积雪厚度为14厘米。南北高山区,一般10月至次年4月为降雪期,积雪厚度可达30厘米,积雪可数月不化。冬季降水少并且不稳定,易发生干旱。一年中冬季日照总时数最少。
境内中、高山区随地势增高,气温降低,夏季日数减少,冬季日数增多。海拔1700米以上的羊山地区基本无夏,冬季长达223天。
2、商洛的地理环境
商洛在陕西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8°34′20″~111°1′25″,北纬33°2′30″~34°24′40″。东与河南省灵宝市、卢氏、西峡、淅川等县交界;东南与湖北省郧县、郧西县相邻;西和西南与安康地区的宁陕县、安康市、旬阳县接壤;北和西北与渭南市的潼关县、华县、华阴县及西安市的蓝田、长安两县毗连。
商洛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商州市,与省会西安市和与所属其他六县人民政府驻地的距离以公路捷径计:距西安110公里;距洛南县48公里;距丹凤县51公里;距商南县117公里;距山阳县62公里;距镇安县174公里;距柞水县146公里。 概况
商洛地区在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加里东运动、华力西运动、印支运动和新构造活动,以及优地槽的褶皱回返过程,地质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断裂构造、岩浆及热液活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矿产。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60种,已探明矿产储量46种,其中大型矿床15处,中型矿床24处。储量居全省首位的有铁、钒、钛、银、锑、铼、水晶、萤石、白云母和钾长石等20种,其中柞水大西沟铁矿储量3.02亿吨,占全省的46%,居全省第二位的有铜、锌、钼、铅等13种。
黑色金属矿产
铁、钒、铬、锰、钛五个矿种在本区均有分布,以铁、钒、钛三个矿种具一定优势。
铁矿本区各县(市)均有分布,矿床、矿(化)点130余处,探明储量3355.7万吨,占全省储量的49.8%。其中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6处,主要集中在柞水、洛南两县。
矾矿主要分布在山阳、丹凤、商南三县,已发现矿床、矿点8处,探明储量22.43万吨,居全省地(市)前列。
钛矿分布于商南、柞水两县,矿产地3处。探明储量36万吨(TiO2)。有金红石矿和钒钛磁铁矿两种。
锰矿分布于商州、洛南、镇安及商南,小型矿床一处,矿点约4处。提交普查储量12.9万吨。
铬铁矿区内有矿床一处,矿点两处,分布于商南、丹凤两县,均分布于超基性岩中。
有色金属与贵金属
商南也有已发现有色矿种10种,为铜、铅、锌、镁、镍、钨、钼、汞、锑、钴。均有探明储量,以钼、锑、铅、锌、镁矿具较大优势。
铜矿主要分布于丹凤、山阳、柞水和商州,矿床3处,矿(化)点51处,探明储量16.86万吨。成因类型有硅卡岩型、热液型、沉积型和火山岩型,以前三种为主。
铅锌矿主要分布在除丹凤、商南以外的五个县(市)中,共发现矿产地14处,已探明储量铅39.4万吨、锌47.7万吨。
钼矿主要分布于洛南、商州两地,已发现钼矿床3个,矿(化)点8个,探明储量约28万吨,多集中于洛南黄龙铺矿区石家湾矿床和大石沟矿床。
钨矿分布于洛南、商州,矿床一处,矿(化)点三处,探明储量(WO3)4480吨。 植物资源
(1)药材类
商洛又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中草药种类1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达286种。其中年产量50万公斤以上的有连翘、五味子、丹参、苍术、青风藤、淫羊霍、黄姜、桔梗、威灵仙、茵陈等10余种;年产量10~50万公斤的有金银花、柴胡、天麻、白术、山楂、黄芪、猪苓、山萸、柏子仁、远志等10余种。其中连翘、金银花、丹参、山萸、五味子、桔梗年收购量居陕西省之首。木耳、香菇总产分别达到1000多吨和3700多吨。茶叶年产量40多万公斤,连续15年被评为省优产品。
(2)纤维类:有龙须草、棕片、构树皮、葛麻、苎麻、桑树皮、桦树皮、竹子等。其中龙须草是高级造纸原料,全区年产约4~5万吨。
(3)淀粉类:有薯蓣、橡籽、毛栗、葛根、石蒜等。有许多植物淀粉含量高、品质好。如橡籽仁的淀粉含量达50~60%,橡籽年产量约5000吨。
(4)油料类:有核桃、松籽、油桐、乌桕、椿树籽、花椒籽、黄连木籽、八月炸籽等。年产油桐籽约3500吨。
(5)化工原料类:有五倍子、橡碗、薯蓣、刺黄蘖、漆树、黄栌、化香树等。年产橡碗6200吨、生漆6.75吨。
(6)牧草类:据畜牧部门普查,本区牧草植物共85科、480余种。主要有芒、白羊草、荩草、葛藤、野豌豆、鹅冠草、紫花苜蓿、唐松草、胡枝子等。
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近千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羚牛、苏门羚、林麝、锦鸡、金钱豹、大鲵等24种。
(1)兽类
种类较多,分布广泛。主要有羚牛、草兔、松鼠、狐狸、黄鼠、狗熊、水獭、苏门羚、青羊、林麝、盘羊、灵猫、豹猫、金猫、花面狸、小鹿、豹等。其中羚牛、苏门羚、林麝、金猫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柞水西北部以牛背梁为中心的老林、太河等林区是羚牛集中分布区,面积约12万亩,为陕西省牛背梁羚牛保护区的组成部分。
(2)鸟类
据西北大学生物系等单位联合考察,本区鸟类有13目、19科、70属、103种,其中当地繁殖鸟94种,冬候鸟和旅鸟9种。主要有:环颈雉、长尾雉、石鸡、锦鸡、八哥、画眉、杜鹃、灰喜鹊、灰鹭、啄木鸟、山斑鸠、戴胜、三宝鸟、金腰燕、松鸦、三道眉、草鹀等。其中白冠长尾雉、锦鸡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
3、旬阳县的地理环境
<
4、旬阳,旬阳县?
5、汉中南郑和安康旬阳地理位置哪个好?
汉中的南郑和安康的旬阳根本没有可对比性,南郑的人口地理位置,物产和经济总量都远在旬阳上面。南郑已经规划市辖区了。已经开始了城市化进程,而旬阳县在短期内不可能城市化的。
6、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有啥好玩的?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汉江横贯其中,县境地貌以中山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地形,海拔185-2358米,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年均降雨量851毫米,年平均气温15.4℃。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曲水环流,形似太极,被誉为“天然太极城”。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319个村(社区),总人口45万人,是省政府批准的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省级治安模范县。历史悠久,人文景观独特。
旬阳秦时设旬关,西汉置县,受秦、楚、蜀文化和明清移民的影响,形成南北兼容的地域特色文化和民风民俗。境内出土文物不乏稀世国宝,高山草甸、田园风光、溶洞瀑布、蜀河古镇、红军老祖等自然人文景观众多。近代史上,红25军、红3军在旬阳创建革命根据地,贺龙、徐海东、李先念、程子华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旬阳浴血战斗,播下革命的火种。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明显。
著名景区景点有:
一、旬阳文庙孔府家
旬阳文庙建于明成化8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建筑风格独特,古色古香,馆藏文物3000多件,其中以国宝级象牙算筹和北魏独骨信多面体煤精组印为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历史经济的繁荣—黄州会馆
黄州会馆位于蜀河古镇,为清代“黄帮”(即黄州籍客商)所建,其始建年代约为清代中期,现存整个建筑面对蜀河,南靠汉江,背依山坡,自前至后依据地形作台阶式上升,主体建筑皆以中轴线为基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基本保持我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布局,尤能鲜明体现出浓郁的南方建筑特色。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鬼斧神工太极城—天然城池
旬阳县城是目前国内唯一、世界罕见的天然太极城,汉江和旬河在旬阳县城交汇,由于亿万年来旬河河床不断下切浸蚀、沉淀堆积,使河床形成“S”型图案绕城而过,伊然组成一幅天然太极图案。阴鱼岛和阳鱼岛,首尾相逐,对称互抱,惟妙惟肖。最为奇特的是阴阳鱼眼位置分别生长着一棵千年古柏,历经千年依然枝繁叶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神秘、神奇的天然太极城。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诗句描述:“满城灯火列星案,一曲旬水绕太极”,证明太极城的称谓由来已久。民国时期,旬阳太极城亦得到国民党最高阶层的赞叹。民国20年间,旬阳当地大财东张瑞亭之子张飞生,时任国民党陕西省第二司令、综合旅长,其父逝世后,国民党高层蒋介石、于佑任、杨虎城、何应钦、张学良、邹力子、章孝慈等同署名送墓联五幅,书:“灵山刻就天书字,旬水绘成太极图”、“万卷天书悬灵案,一轴太极挂夜台”、“怀抱一座金城,腰缠两条玉带”。其中的“旬水绘成太极图”和“一轴太极挂夜台”量块墓碑,2003年在小河北发现并收藏于县博物馆中。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作诗来描写太极城之美:“仞望俯瞰江河流,太极突现山城秀”、“南望汉江,北镇旬河,江河锁钥旬阳城;东倚灵崖,西依林园,秀丽妖媚太极城”。天然太极城是旬阳旅游的最大“买点”,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旅游资源。
7、旬阳有趣地名和来历
旬阳因旬水得名。秦时设旬关抄,汉以旬关置旬阳县,西魏改旬阳为洵阳,因“洵”字生僻难认,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复改为旬阳县。1981年,甘溪镇红花袭坪出土的古剑齿象牙化石表明,在数十万年前的远古时代,旬阳就具有气候温和、林木茂盛、水源百充足的自然条件,适宜于古人类生活。
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的几次文物普查,度仅县城及城关附近,就发现了龚家梁、陈家坎、李家那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各个遗址出土了内容比较丰富的遗物。这些遗物基本上属于仰韶文化的问范畴,其中个别器物具有江汉流域的屈家岭和大溪文化的特征。这表明,远在六七千年之前答,就有先民在旬阳地区生息。旬阳属于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接触地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