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凉山州地理知识
自然地理
简介
凉山彝族自治州
成昆铁路和川云国道纵贯全境,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通道。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错,有海拔最高为5958米的木里县恰朗多吉峰,最低的雷波县大岩洞金沙江谷底305米,相对高差为5653米。 山峰高耸,河谷深切,高差悬殊,不仅构成了特殊的地貌景观,也形成了我国罕见的亚热带干热河谷稀树草原景观。州内构造地貌发育充分,断裂带纵横交错,断块山、断陷盆地、断裂谷众多。断陷盆地内分布着河流冲积平原、洪积扇、丘陵、台地等,盆周为断块山,盆底与山顶相对高差可达1000米。盆周白山冰川地貌保存完好,发育典型,盆地内部冰川谷和岗垄比比皆是,均属难得的科考旅游景观。地貌形态在垂直方向呈层状分布,既有多级剥夷面、多级阶地(如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等宽谷河段可见到4~6级阶地),也存在层状喀斯特溶洞(如雷波马湖溶洞、西昌仙人洞等),以及屡见不鲜的低海拔土壤被抬升到高海拔地区的奇观(如在木里海拔3000~3800米地带的典型的云杉、冷杉树林里随处可见古红壤)。这种多元性地貌的优势,决定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为开展多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捉供了优越条件。
大雪山脉南支
西昌青山机场
境内有属大雪山脉南支的锦屏山、牦牛山、鲁南山、小相岭、黄茅埂等山,多数山峰海拔超过4000米。木里西部与甘孜州稻城交界的恰朗多吉峰海拔为5958米,为全州最高点。雷波县大岩洞金沙江河谷海拔仅为325水,是全州最低点。高山深谷的相对高差达5633米。
气候
由于地形的多样性,凉山州内各地都明显呈现出立体气候。总的说来,凉山州区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干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均气温16℃~17℃。如开展旅游活动,无淡旺季之分。
因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气候的垂直、水平差异很明显,往往山头白雪皑皑,山下绿草茵茵,可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以大小相岭和黄茅埂为界,具有着南干北湿、东润西燥、低热高凉的特点。日照量自北向南递增,北部山地年日照时数约在1600~1800小时,而中南部达到2400~2600小时。与我国同纬度及其邻近地区相比,这是湘、赣、浙南、闽北等地区全年日照时数的1.2~1.5倍;是黔西地区的1.6~2.1倍;是四川盆地的1.6~2.8倍。在我国北纬30o以南地区,除西藏和云南元谋之外,这里的日照时数是最多的,所以开展冬季阳光沐浴度假旅游具有优越条件,是国内开展阳光度假的最佳地之一。
矿产贤源
凉山地处攀西裂谷成矿带,矿产贤源丰富且具有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综合利用价值高等优点,是建设综合性、集团性大型钢铁、有色金属、稀土、贵重金属等原材料基地的最佳地区。现已探明矿种82种,有相当储量的达59种,大型、特大型砂床30处,中型63处。其中钒钛磁铁矿探明储量13.73亿吨,富铁矿保有储量4985.8万吨,铜矿保有金属量135.17万吨,铅矿保有金属量78.85万吨,锌矿保有金属量267.04万吨,锡矿金属储量4万吨,轻稀土保有稀土氧化物总量103.06万吨,分别居全省储量一、二位。此外,岩盐、磷、煤,石灰岩、白云岩、铝土、硅石、金属镁等矿产也具有相当储量。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名目多、分布广。全州各门类生物资源6000余种,其中,植物类4000余种,动物类1200余种,微生物类近千种。尤以木本和草本植物资源占优势。森林面积3000余万亩,占全省的30%;草地面积3000多万亩,而且牧草产量高、草质优,仅草本类优良饲料就有上百种。野生植物资源名目繁多,仅中草药类就达2500余种,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有甘蔗适种地30多万亩,平均亩产达5吨以上,最高可达10吨以上,比国内单产的福建省高2%,含糖量比四川内江老产区高3%。州西南部具有种植烤烟的良好气候生态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茅,国家烟草专家称“凉山优质烟叶,可与世界最好的津巴布韦烟叶媲美”。蚕茧一年可养四季,蚕茧个大质优,茧丝洁白,弹性好,单粒丝长1200米。各类蔬菜具有“早、优、高、稀、特”的优势。石榴、苹果、脐橙、枇杷、桂圆、核桃、葡萄、花卉、花椒等都具有质量好、产量高、发展潜力大等优势。全国著名农学家卢良恕赞誉这里“不是海南、胜似海南”。
水能资源
水能资源富甲天下。全州河流水能总蕴藏量高达3000多万千瓦,占全省20%以上,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在凉山州境内可建100--1000万千瓦大型电站8座,规划装机容量高达2500万千瓦以上。
气候资源
凉山州内各地都明显呈现出立体气候。总的说来,凉山州区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干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均气温16℃~17℃。如开展旅游活动,无淡旺季之分。
因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气候的垂直、水平差异很明显,往往山头白雪皑皑,山下绿草茵茵,可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以大小相岭和黄茅埂为界,具有着南干北湿、东润西燥、低热高凉的特点。日照量自北向南递增,北部山地年日照时数约在1600~1800小时,而中南部达到2400~2600小时。与我国同纬度及其邻近地区相比,这是湘、赣、浙南、闽北等地区全年日照时数的1.2~1.5倍;是黔西地区的1.6~2.1倍;是四川盆地的1.6~2.8倍。在我国北纬30o以南地区,除西藏和云南元谋之外,这里的日照时数是最多的,所以开展冬季阳光沐浴度假旅游具有优越条件,是国内开展阳光度假的最佳地之一。
2、凉山州气候
总的说来,凉山州区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干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均气温16℃~17℃。
由于地形的多样性,凉山州内各地都明显呈现出立体气候。因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气候的垂直、水平差异很明显,往往山头白雪皑皑,山下绿草茵茵,可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3、中国各个地区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
中国的气候类型及特征(按照特征和分布来区分)
1高原山地气候一般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山、高原地区【中国:青藏高寒区】特点:全年低温,降水量少
2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度附近大陆东岸【中国:大体上以秦淮为界的秦淮以南地区,西至横断山脉】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温带季风(只出现在亚洲)分布在亚洲东部秦岭淮河以北【中国:西面对界限大体和大西安岭、阴山贺兰山一致即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限】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4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中国:除青藏高寒区和季风区以外的地方】特点:冬季温差大,全年降水少各地气候也受海陆影响,沿海地区降水比内陆要多
4、西昌的气候特征
西昌属于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素有小“春城”之称,蕴藏着丰富的气候资源,具有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雨量充沛、降雨集中,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等特点。白天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西昌简介如下:
西昌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安宁河谷地区,幅员面积2651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8个镇、29个乡(其中12个彝族乡,2个回族乡),常住人口77.5万人,城镇化率57.57%。西昌是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是川滇结合处的重要城市。
地形地貌:
西昌市全境海拔在1500米以上。地形以中山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78.9%,高山、低山分别占1.1%和3.4%;河谷平坝面积占16.4%,是四川省第二大河谷平原。山地分布在安宁河东西两侧:西部牦牛山,是市境内山地的主体,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
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构成安宁河与雅砻江的分水岭。其北段许多山峰海拔超过3500米,向南逐渐降低。整个山体,大部分界于2000—3000米之间;安宁河东侧属螺髻山山脉,其北段主脊线在喜德县境,南段主脊线在西昌与普格的分界线上。
5、地理十大气候类型及特征
法国
自然地理:面积为551602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法意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卢瓦尔河(1010公里)、罗讷河(812公里)、塞纳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边境线总长度为5695公里,其中海岸线为2700公里,陆地线为2800公里,内河线为195公里。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往东南由600毫米递增至1000毫米以上。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亚热带由于受季风和青藏高原的影响,是世界同纬度大陆东岸气候最为优越的地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季节分配比较调匀。
亚热带各地年均温多在16°—20℃之间。冬季在东经110°以东的东部亚热带地区,最冷月均温为2°—16℃,等温线的分布基本与纬线平行,南北相差10多度。特别是南襄盆地、江汉平原,冬季是冷空气南下的信道,1月等温线在这一地区呈舌状向南突出。而在西部亚热带地区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北侧有山岭阻挡,冷空气不易侵入,气温比邻近地区为高。强寒潮过境,亚热带东部地区温度下降迅速,极端最低气温,在长江以北为-10°—-20℃;长江以南地区在-7°--10℃之间;南岭以南可降到-5℃。
夏季,中国亚热带进入高温季节,除云贵高原和山地区域外,7月平均气温普遍升高至27°—30℃。长江沿岸,上自四川盆地,下到镇江,南及鄱阳湖、洞庭湖周围是一片范围很广的夏热区。热中心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及其支流的河谷平原与湖盆地区,衡阳、长沙、南昌、九江、安庆等城市夏热程度甚至高于被称为“三大火炉”的重庆、武汉和南京。极端高温,除云贵高原外,一般超过40℃。如修水44.9℃,重庆42.2℃,武汉41.3℃,南京40.7℃,浙江金华、江西玉山、湖南安化等地也都有41℃以上的极端最高温记录。盛夏时节,亚热带沿江及河谷盆地不仅日最高温最大可达40℃以上,早晨最低温常在26°—30℃,日较差很小,显得格外闷热。同世界同纬度地区比较,中国亚热带夏季温度明显偏高。
中国亚热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亚热带中部一般是春季始于3月中旬,夏季始于5月下旬,秋季起于9月中旬,冬季起于11月中旬。北部冬季稍长,约125天;秋季最短,约60天。南部夏季稍长,约120—170天,秋季约3个月。
中国亚热带也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800—1600毫米之间,比华北地区多1—2倍。北部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长江两岸为1000—1400毫米;湘、赣、浙、闽和皖南山地丘陵为1400—1600毫米,广东沿海及台湾可达1800—2000毫米,云贵高原及四川盆地是相对少雨区,年雨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整个亚热带降水分布具有明显规律:(1)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等雨量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2)山地多于低地,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如安徽屯溪和黄山,两地相距很近,屯溪的降水量就比黄山少700毫米;武夷山向风坡,是全区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3)气旋经过地带,雨量有所增加,南岭山地、闽浙山地雨水较多,北部湾气流通道处雨量也相对增多。在湿润程度上,亚热带降水量超过蒸发力,干燥度小于1.0。
亚热带降水的年内分配,从总体上讲,夏季多雨,冬季不干,比较调匀,但内部差异比较明显。以江南丘陵为中心,包括东经100°以东,北纬32°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的春雨区。江南丘陵春季降水多,雨期长,大部分地区春雨从4月上旬开始,5月下旬结束,雨期长达60天,春雨可超过秋雨。北纬25°以北,35°以南的长江、淮河流域及川黔部分地区,梅雨是重要的降水来源。梅雨平均占各站6、7月份降水总量的70%,正常年景梅雨降水可占全年总量的40%左右。梅雨降水过程的发生,随夏季风自南而北推进,雨带相应由南向北移动。
一般说来,南岭山地5月下旬就进入梅雨期,6月下旬结束,为期40天;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大致从6月上旬开始,6月下旬结束,为期约1个月;长江下游如南京、芜湖一带,6月下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雨期也是一个月左右;九江、安庆一带,从6月上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雨期长达50天。7月下旬至8月中旬,在东经108°以东的长江流域以及南岭山地的广大地区出现伏旱。8月下旬后,受台风影响,特别是东部沿海一带,可以形成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秋雨期,雨期至9月中旬结束。上海、温州等地秋雨比率可达20%以上。在川黔地区,华西秋雨,降水也相对较多。云南高原受西南季风影响,干湿季分明,雨季自6月上旬开始,10月初结束。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在35°~50°N的亚洲和北美洲大陆中心地带。因深居大陆腹地,距海远或有高山屏峙,受不到海洋调节,终年在大陆性气团控制之下。气候的基本特征:①冬季寒冷,夏季温热。气温年较差大,气温日较差亦大。最冷月出现在1月,最热月在月,春温高于秋温。②降水量少,而且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凉冬暖,年温差较小.
形成原因:南北纬40度~60度的大陆西岸,因受大洋的盛行西风与温暖洋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
分布范围
纬度40度~60度的大陆西岸.
由西班牙北部至挪威的北大西洋沿岸,北美西北部的太平洋沿岸,南美的智利南部海岸和纽西兰等.
气候特徵
雨量:年雨量约500~2000公厘,迎风坡(西坡)比背风坡多.
雨季:全年有雨,秋冬较多,春夏略少.
土壤:均有淀积土,温带大陆性气候上有广大的软黑土.
典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景观
终年湿润,受西风与暖流双重影响,水汽颇多,故天空云朵颇多,成为欧洲风景画的主要题材.
略带大陆性质的湿润气候
秋天部分植物叶子转黄,有黄有绿,大地呈现多采多姿面貌.
葡萄园,牧草轮作.
温带海洋性气候国家因受西风影响而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观
挪威
纽西兰
温带大陆型气候
夏雨为主,夏暖冬寒,年温差大,这种气候类型分布在纬度40度到60度附近大陆中部到东岸的广大地区,如北美洛矶山以东到大西洋岸,中欧以东到西伯利亚等地,由於距海遥远或位在背风地区,气候受海洋影响甚微,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一,纬度和位置:
纬度30°~60°的大陆中部至东岸.
一,纬度和位置:
纬度30°~60°的大陆中部至东岸.
二,分布地区:
北美洛杉矶以东的广大内陆,到东北部大西洋岸.中欧以东经东欧,到西伯利亚南部.
※南半球的南美,非,澳三洲,因温带面积小,缺乏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形成原因:
冬季时:在冬季时因高气压盘据,气温低寒.
夏季时:夏季则因为气温回升而形成低压中心,海洋气流向内陆输送,再加上热力对流作用,雨季集中夏季.
四,气温特徵:
夏热冬冷,年温差特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十分严寒
莫斯科气候图
60°N冬季气温的地区差异
五,雨量:
年雨量约500~1000公厘.
六,雨季:
夏雨冬乾.
七,土壤:
淀积土和广大的软黑土.
八,各地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九,温带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的比较: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各大陆西岸的40至60°纬度地区.冬季受西风和暖流的影响,特别温和,约高於同纬度其他地区15~20℃.夏季在海洋调节下,气温并不高,因此年温差通常小於15℃.此外,盛行西风终年将水汽向沿岸输送,尤其在迎风坡地带造成丰沛降水.秋,冬期间,海面气流较为冷湿,稍有抬升,即易成雨,故雨量又较春,夏稍多.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亦为本气候的特色.由於气候温和,宜於居住,属於本型的西欧地区终於成为世界文化发达和产业兴盛的区域.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於各洲内陆,缺少海洋的调剂,因而夏热冬寒,年温差皆在30℃以上.年雨量一般少於海洋性气候,罕有超过1OO0公厘者,而且集中夏季.冬季虽然偶有大雪纷飞,但积雪下方在地热影响下反而保持土温,而害虫虫卵则被积雪消灭,使草木和作物可以在来春融雪时大量发芽茁壮,这就是「瑞雪非丰年」的意思.
风大沙多,干旱少雨
6、12种气候类型分布区域及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3.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4.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5.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6.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7.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8.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集中于7.8月
9.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0.寒带气候——长夏无冬,中年寒冷干燥
11.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终年低温
12.热带海洋气候——湿润,集结分配均匀
7、十三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地区(要详细)
热带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 12℃。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成层。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干湿季气候(也称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干季和湿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带荒漠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干燥。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热带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降水极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其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旱季和雨季。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气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温季。
亚热带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即少雨)。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较多,但无明显干季。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较高,年降水量增多.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
温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稀少。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这种气候在气温、降水的变化上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明显。冬季由于气旋活动影响,降水稍多;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也很大。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温带阔叶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西欧、东亚和北美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也称温带森林气候。
温带草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等地。亚洲和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深入内陆,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一般而言,干旱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为250mm以下,半干旱气候则为250~500mm。南美的此类气候区地处西风带的大陆东岸,是西风带的雨影区域,且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西风过山以后下沉,绝热增温,干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降水稀少。
其他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也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 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极地苔原气候 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极地冰原气候 极地冰原气候。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系、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结构。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出气候带结构,即或是同一个山地或高原,由于其内部坡向、高度与位置等的差异,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
8、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1、沙漠气候:全年高温,炎热干燥,极少下雨。
2、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4、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5、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6、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8、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9、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干旱少雨,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11、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严寒,夏短而低温,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热的月份。
12、极地冰原气候:全年酷寒,降水极少,大部分不足100毫米。
13、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加而减,随海拔减而加。(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全年低温,年气温差较小,日较差大。
14、温带,亚热带与热带的分界:一月份平均气温0℃以下为温带和寒带,0℃以上,15℃以下为亚热带,15℃以上为热带,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15℃以下。
(8)凉山所属的气候类型及特征扩展资料:
气候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因子、下垫面因子、大气环流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太阳辐射因子是气候的根本动力来源。这类因子有:纬度因素等。下垫面因子对气候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类因子有:洋流、地面植被、地形地质等。
大气环流因子本身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对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直接性的影响。主要因子有:气团的平均状况、气流的平均状况等。
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气流、洋流等上,而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终究还是可以主要归结到辐射因素上。
9、各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及特征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炎热干燥,极少下雨。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干旱少雨,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严寒,夏短而低温,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热的月份。
极地冰原气候:全年酷寒,降水极少,大部分不足100毫米。
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加而减,随海拔减而加。(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全年低温,年气温差较小,日较差大。
温带,亚热带与热带的分界:一月份平均气温0℃以下为温带和寒带,0℃以上,15℃以下为亚热带,15℃以上为热带,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15℃以下。
(9)凉山所属的气候类型及特征扩展资料:
气候分类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可分实验分类法和成因分类法两大类。实验分类法是根据大量观测记录,以某些气候要素的长期统计平均值及其季节变化,并与自然界的植物分布、土壤水分平衡、水文情况及自然景观等相对照来划分气候类型。柯本、桑斯威特、沃耶伊柯夫和杜库恰耶夫等分别为这一分类法的代表。
成因分类法是根据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和下垫面因子来划分气候类型。一般是先从辐射和环流来划分气候带,然后再就大陆东西岸位置、海陆影响、地形等因子与环流相结合来确定气候型。其代表主要有阿里索夫气候分类法、弗隆气候分类法、斯查勒气候分类法等。
10、八达岭长城的地理位置及所属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八达岭长城的地理位置及所属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地理位置: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