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高原地形的气候特点

高原地形的气候特点

发布时间:2020-08-04 02:39:50

1、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哪,有什么特点

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
特点: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寒冷。

在中纬度地区的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自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最重要的有两个:“地形高”、“气温冷”。
高原山地气候是指受高度和山脉地形的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地方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区,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等。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中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差较大。

2、高原山地气候特征

1、大气压力按指数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在晴空条件下,无雪盖的高山白天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和夜间有效辐射强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因坡向不同,阳坡和阴坡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并因此影响气温和气流的分布。

2、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一般气温垂直递减率在一年中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山脉走向和坡向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产生差异,并导致不同的气候现象。

阳坡气温高,变化大,阴坡气温低,变化小。山顶和山坡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相对较小,而且有秋温高于春温的现象,山谷和山间盆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相对较大,而且有春温高于秋温的现象。

3、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随山地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在一定高度以上的山地,由于气流中水汽含量减少,降水量又随高度增加而减少。降水量达到最大值的高度称为最大降水高度。

坡向对降雨的影响表现为迎风坡雨量多于背风坡。特别是高大山脉两侧,雨量的巨大差异造成植被景观的很大变化。

例如,北美西海岸科迪勒拉山系中南部处于温带西风带,迎风的西侧为森林景观,而背风的东侧为荒漠或半荒漠景观。山地地形也影响降雨量的日变化。一般山脉顶部以日雨为多,而山谷盆地则以夜雨为主。

4、风速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大。山顶、山脊以及峡谷风口处风速大,盆地、谷底和背风处风速小。高山上风速一般夜间大,白天小,午后最小,而山麓、山谷则相反。山地还能产生一些局地环流,如山谷风、布拉风、焚风、坡风、冰川风等。

5、在湿度(水汽压和相对湿度)方面,水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多数情况下,山地上部因气温低、云雾多,相对湿度高于下部,但冬季高山区也有相反情况,山顶冬季云雾较少而相对湿度小。山谷和盆地相对湿度日变化大,夜高而昼低,午后最低。山顶相对湿度日变化一般很小。

(2)高原地形的气候特点扩展资料:

代表区域:

青海海拔高而且山地寒漠广布,空气稀薄,形成了青海独特的高原气候特点,即:低温、干燥、多风、缺氧。青海省年平均气温为-5.8摄氏度-8.6摄氏度,各地气温随海拔不同而呈垂直分布。如以气温而论,有人总结青海气候特点为:“夏短冬长、春秋相连”。

干燥是青海气候的又一显著特点,青海年均降水量约300毫米,但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相对多降水区可达500-700毫米,有一部分以雪灾方式出现,而最干旱地区年降水不足20毫米。

青海风多,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大风造成恶劣环境灾害,另一方面也使青海成为风能丰富地区。全省90%地区年平均风速在3米每秒以上,分布趋势为西北部大,东南部小,如柴达木盆地中西部,青南高原西部及祁连山地中西段年平均风速在4米每秒以上,其中阿尼玛卿山区,风速在17米每秒以上的大风,常常连续15天以上。

缺氧是不少到青海来的人首先遇到的问题,由于青海空气稀薄,年平均气压在625毫巴以下,在这种条件下,产生了一个现象:青海的开水不开,因其沸点在80-85度之间。而不少长期在青海居住生活的人到了海南岛反而会出现所谓“氧中毒”症状。

青海省地域广阔,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间在2000~3600小时之间,比同纬度地区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多400~700小时。

全省每平方厘米年辐射总量在586~741千焦耳之间。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光热资源,有利于高原畜牧业发展和瓜果等经济作物生长,利用潜力很大。

3、描述青藏高原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是:
青藏高原介于北纬26°~39°、东经73°~104°之间,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横断山,北界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除西南边缘部分分属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及缅甸等国外,绝大部分位于中国境内
青藏高原高山大川密布,地势险峻多变,地形复杂,其平均海拔远远超过同纬度周边地区。青藏高原各处高山参差不齐,落差极大,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青海全省面积的60.93%,占西藏全区面积的86.1%。区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也有海拔仅1503米的金沙江;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左右,而雅鲁藏布江河谷平原仅有3000米。总体来说,青藏高原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相对于高原边缘区的起伏不平,高原内部反而存在一个起伏度较低的区域。
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中低纬地区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多年冻土区,占中国冻土面积的70%。其中青南一藏北冻土区又是整个高原分布最为广泛的,约占青藏高原冻土区总面积的57.1%。除去多年冻土之外,青藏高原在海拔较低区域内还分布有季节性冻土,即冻土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冻结、融化交替出现,呈现出一系列融冻地貌类型。另外,青藏高原上冰川及其雕塑的冰川地貌也广泛分布。
青藏高原气候总体特点: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
气候特征是:
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由东南的20℃,向西北递减至-6℃以下。由于南部海洋暖湿气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应由2000毫米递减至50毫米以下。喜马拉雅山脉北翼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而南翼为亚热带及热带北缘山地森林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18~25℃,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而昆仑山中西段南翼属高寒半荒漠和荒漠气候,最暖月平均气温4~6℃,年降水量20~100毫米。日照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140~18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总时数2500~3200小时。冰雹日最多,如那曲年冰雹日20~30天以上。 [

4、高山高原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高原高山气候的总体特点为全年低温,降水较少。

5、三大平原的气候、地形特点?

蒙古高原 绝对高度高 相对高度低,甚至于可以骑摩托放羊!
黄土高原 绝对高度高 相对高度也高,沟壑纵横,利于打游击战,所以红军定都延安
青藏高原 绝对高度极高 ,相对高度极高,空气稀薄

6、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中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气温低、气压低。多露、多风。由于高山上的气候在一曰之间的变化多端,无论是在夏季或冬季,经常雾涌至而将整作山陷入一白茫茫的世界里。将四周的能见度突然间降低,使人易于迷季里遭遇大雾,原已低的温度,再加上雾所带来的潮湿空气,使暴露在外的表皮易于。高山上地形起伏相差悬殊,地面接受太阳辐射热及由于热力分配不平均,所以经常产生空气流动的现象。
又因为高山上对空气流动阻力较风大而多。
冬季降霜雪,夏季多热雷雨。降雨之际多冰雹。高山上的夏季热雷雨多在午后。
非地带性气候
指由海拔高度造成的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高山气候)。该气候区垂直自然带同赤道向两极出现的水平自然带相类似,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海拔高度以及所处的纬度有关。其基带与水平地带性决定的自然带一致,雪线高度与气温称正比,与降水成反比。
山地气候的主要特点:
①大气压力按指数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在晴空条件下,无雪盖的高山白天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和夜间有效辐射强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因坡向不同,阳坡和阴坡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并因此影响气温和气流的分布。
②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一般气温垂直递减率在一年中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山脉走向和坡向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产生差异,并导致不同的气候现象。阳坡气温高,变化大,阴坡气温低,变化小。山顶和山坡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相对较小,而且有秋温高于春温的现象,山谷和山间盆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相对较大,而且有春温高于秋温的现象。
③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随山地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在一定高度以上的山地,由于气流中水汽含量减少,降水量又随高度增加而减少。降水量达到最大值的高度称为最大降水高度。坡向对降雨的影响表现为迎风坡雨量多于背风坡。特别是高大山脉两侧,雨量的巨大差异造成植被景观的很大变化。例如,北美西海岸科迪勒拉山系中南部处于温带西风带,迎风的西侧为森林景观,而背风的东侧为荒漠或半荒漠景观。山地地形也影响降雨量的日变化。一般山脉顶部以日雨为多,而山谷盆地则以夜雨为主。
④风速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大。山顶、山脊以及峡谷风口处风速大,盆地、谷底和背风处风速小。高山上风速一般夜间大,白天小,午后最小,而山麓、山谷则相反。山地还能产生一些局地环流,如山谷风、布拉风、焚风、坡风、冰川风等(见地方性风)。
⑤在湿度(水汽压和相对湿度)方面,水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多数情况下,山地上部因气温低、云雾多,相对湿度高于下部,但冬季高山区也有相反情况,山顶冬季云雾较少而相对湿度小。山谷和盆地相对湿度日变化大,夜高而昼低,午后最低。山顶相对湿度日变化一般很小。

7、青藏高原的地形与气候是怎样的

藏族传统文化对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解说一、对雪域高原的神圣化地球的最高点是青藏高原,它以高亢的地势、寒冷的气候而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总面积290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为4500米,而最高处为8848米。高原地貌的显著特点是边缘高山环绕,峡谷深切,内部纵横着许多巨大的山系,构成了高原地貌的骨架。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喜马拉雅山等高大山系如同一条条巨大的发爪,紧紧抓扣住高原。在山脉之间分布着荒漠、盆地、草原和河谷。山,构成了高原的主体地貌,青藏高原是山的世界。高原山地使土壤发育中物理作用强烈,生物化学作用弱小,高原有3/4的土地是丘陵、山地、荒漠、戈壁和沙漠,只有1%的土地为种植业可耕地。同时,高原具有典型的高原干旱,寒冷气候特征,平均气温低下,具有长冬无夏,春秋相连的气候特征。高原腹地大风天超过100天。因此,高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生物资源极为珍贵。森林覆盖率只有4%,草地生长期短,生物产量低。而且生态环境处于持续退化状态之中,高原地理环境与生态环境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人类往往按照自身文化的标准对天然环境的自然现象和生物现象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所以地理学家认为:"文化产生于自然景观。"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不同,对高原的看法也截然不同。一个生活在东部平原农业区或城镇区的人初到青藏高原,首先感觉大概是"苦";群山连绵,道路难行,满目荒凉,寒风凛冽。高山反应使人气喘吁吁,胸闷头晕。看见高原牧民常年累月居住在简陋的帐篷,漫天风雪守护在牛羊旁边,就觉得苦不堪忍受。古代自东土而来的人们初到高原,唱出了这样的感受:"一阵风来一阵沙,有人行处没人家。"(唐.周朴);"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唐.杜甫);"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唐.柳中庸);"暮天沙漠漠,空碛马萧萧。"(唐.皇甫曾)不过,这些感叹也只是外来人的一种看法。实际上,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人,藏族人将自己居住的这块土地早已神圣化了,他们认定高原是一块神圣宝地。将它命名为"神圣雪域"。这里的"圣地"、"宝地",不是一般的地理概念,而是一种文化概念,它取决于一个民族在一个时代的价值观,他们的生活目标与理想。"圣地"--不管它是高山,是湖泊,是险峻,还是平坦,赋于其神圣的依据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在藏族文化中,青藏高原的高山成为神山,湖泊成为神湖,地下成为龙神领域,蓝天由天神主宰。整个青藏高原上,自然面貌与人文景观和谐地组合为一体,成为相互依存的完美整体。因而,青藏高原不再是纯粹的自然界,而是"人类学的自然界"。下面让我们看看藏族先哲们如何解释这种神圣地域的起源、发展及特征的。在蒙藏高人大师眼里,青藏高原是一方高洁神圣之地。它地处地球最高点,巍巍高山直入蓝天,绵绵白云环绕雪峰,天神以山为阶梯,上下往返于天地间;它是地球东部众水发源地,高原之水将生命带向四方,孕育了包括东方汉地、南方印度及高地原本地的文明生长;它是群山连绵横亘之地,每一山系都有神山矗立,神山净洁寂静,鸟兽众多,草木丰盛,而人烟稀少,故成为众神游历之地,藏族古籍中写道:"最初,世界为空寂无垠之体。后十方风起,形成大海,再后须弥山拔出海面,四周形成四大洲。南部有瞻部洲,其中心是雪地吐蕃,这是因为吐蕃地高、山多、积雪不化,而周围河水都源于此地,并由此向外流出。"在人类产生以前,藏区就有了三部分地区划分,标志似乎主要以地理位置、地形及物产来确定的。这三处大地面是:上部为阿里三围,由雪山与石山环绕,犹如一个池沼;中部乌斯藏四如,是山岩与水流相击之地,犹如一条水渠;下部拉热秀周,为森林草原之区,犹如一块平坦的田地。又说:"上部三界雪山岩石形如池塘,麋鹿和羚羊等动物守护的地方。中部三界岩石草原形如沟渠,猿猴与罗刹岩女居住,下部,三界形如林田,大象鸟兽来此栖息,除此之外,还没有人类在居住……。"藏传佛教史上说:人类产生以前,"雪域吐蕃乃是南瞻部洲五个或九个大地面中最坏的一个地方,佛陀未曾到过,佛语之光未曾照到,没有佛法,众生还够不上教化的对象充满了无边的黑暗。"又说:"雪域吐蕃,如仰卧之女魔,岩谷险峻,鬼妖众多,山黑而粗,诚属蒙昧昏暗之洲。"后来,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根据无量光佛的教导,来到吐蕃,站在布达拉山顶,面向北方观看,静思引导雪域有情众生的方略。最后,菩萨确定派遣一名猴子前往吐蕃地域去修定。这位猴子奉命到吐蕃中部大山崖底下修定,后与一岩魔女结合,生了既不像猴子又不属母亲类的儿子即人类。菩萨又取出青棵、小麦、豆、荞、大麦播种于大地,其地即充满不种自生之香谷。雪域人种,其性格亦来自父亲猕猴与母亲岩魔女。由于佛光渐照,众生皈佛,从此以后,雪域吐蕃便成神圣之地,藏族史籍中说:神圣藏区也称雪域之地,这是"观世音菩萨广行净化之土,是吉祥雪山环绕的地区"。"由于观世音菩萨掌管了整个雪域,使高处形成雪山,低地形成湖海"。所谓雪域之地,乃由于"雪山犹如水晶之宝塔,低湖犹如碧玉之曼遮(曼陀罗,有坛城、聚集之意)"。雪山尤指从冈底斯山到玛沁雪山的护佑藏区的八大雪峰,它们是:雅拉香波雪山、念青唐古拉雪山、玛沁雪山、交钦董热雪山、冈波拉杰雪山、肖拉纠波雪山,觉沃余嘉雪山和协伍喀热雪山。低湖乃指西藏山南地区的拉木措神湖、青海湖和东方诸海。在这诸多雄伟的雪山和美丽的湖水中,映现出种种神奇的迹象,有的显现五百罗汉,有的显现自然文字,有的如同菩萨形象,真是"山高地洁净,历神绕雪峰。"在藏族史书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当年,唐朝皇帝准备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王,文成公主心中不愿,她说:藏疆是愚昧黑暗的边荒、下贱种姓的隐藏地;是严寒袭人的雪疆,饥饿人的边疆。唐朝皇帝开导她说:"亲爱的女儿啊!有名的雪域是藏土,它是圣地真特殊!雪山好比自然现出的奇妙塔,四海好比供设的松石曼荼罗,四原如同陈设的供物,四河是天然的四泉1水,再配上那高山、净地、雪岭、险隘等地,俨然是一幅吉祥悦意3的字图画。"那儿"山高地洁,风光秀丽,是险峻雪山的脖项;气候温暖、大地清凉,好比快乐的天堂。.....这里藏族大师借中原皇帝的口来赞颂高原。由于热爱雪域圣地,热爱自己的故乡,于是雪山纯净秀丽,严寒也是清凉快乐.这就是藏传佛教大师对雪域藏区的看法,当我们聆听了他们的教诲后发现,将青藏高原藏族居住区域命名为"雪域吐蕃"、"雪域西藏"、"神圣雪域",这是藏族人对自己居住的这块高寒之地神圣化、纯洁化的称呼。他们珍爱自己的家园,借助佛光使之神圣。所谓雪域藏区乃是一种文化人类学上的概念。它是指拥有藏族文化的藏族人居住的地域。至于将藏区划分不同区域,即古代称上、中、下三部,当今又称卫藏(西藏大部)、康巴(川西、藏东地区)、安多(青海与甘肃藏区)三部,则是一种地域的划分,同时也有文化上的区别。详细见/wenku/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40

8、高山高原气候特征

高原高山气候的总体特点为全年低温,降水较少。
在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在中纬度地区的高原高原地区,如中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由于气候的垂直分布明显,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异常显著,它受地形地势的影响特别是海拔高度的影响特别明显。
高山高原气候表现出气温低、气压低。//自海平面起,每升高1000公尺,温度则下降大约6度。因此,虽在度热达摄氏30度,高达4000公尺的高山,如玉山,却只有摄氏10度左右。气压则反比。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在标准状况下,每升高100公尺,气压降低10毫巴。为750毫巴时,4000公尺高山顶约460毫巴。而
多露、多风是其又一明显特征。//高山上的气候在一曰之间的变化多端,无论是在夏季或冬季,经常雾涌至而将整作山陷入一白茫茫的世界里。将四周的能见度突然间降低。高山多风是因为高山上地形起伏相差悬殊,地面接受太阳辐射热及由於热力分配不平均,所以经常产生空气流动的现象。又因为高山上对空气流动阻力较风大而多。

9、高原地形的特点

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面起伏不大,面积广大开阔,四周较陡的高地。

与高原地形的气候特点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