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闽江口气候

闽江口气候

发布时间:2020-02-29 03:31:04

1、闽江口的地里位置属于福建省的北部吗?

闽江口的地理位置不是属于福建省的北部(闽北),而是属于福建省的东部(闽东)。

闽北是指福建省南平市以及三明市的部分地区。

2、闽江口海水与江水分界线

这个不太好说吧,汛期时闽江水量增加,分界线向外海推进;反之枯水期分界线会向陆地推进。

3、福州一年四季的气候是什么样的?

福州的气候属于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相对湿度约77%,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0~25℃,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为33~37℃。极端气温最高42.3℃,最低-2.5℃。

福州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7~9月天气炎热,是台风活动集中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

(3)闽江口气候扩展资料

地理:

福州位于中国大陆东南部,福建东部的闽江口地区,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29’之间,总面积12,154平方公里。福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北部相望,南部与泉州市和莆田市,西部与三明市,北部与南平市和宁德市分别接壤。

全境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的鹫峰山—戴云山脉往东面的台湾海峡,其间地貌类型由中部山陵而至低山而较高的丘陵而至台地平原最后则是大海,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72.68%。

闽江是境内最大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横切山脉形成狭窄幽深的沿江峡谷,自安仁溪口以下河谷逐渐开阔,水流趋缓,并在下游福州盆地形成福州境内最大的福州平原。

文化:

福州有着多种的本土戏剧剧种、曲艺曲种和民间音乐形式,其通行范围基本上在以福州族群为主的福州十邑地区以及海外的福州族群聚居区,而像闽剧这样影响力较大的剧种还扩散到到周边的一些地区。

闽剧是福州最主要的本土戏剧,亦称福州戏,是用福州话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以福州市为中心的闽东地区。

由于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福州的宗族观念较深,祠堂众多,有统计数据认为福州的祠堂有2000多座,而祭祖在福州的社会生活中也相当重要。

4、闽江的水文特征

闽江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变化在500~1900毫米之间,一般是随着流域高程的增加而增大,年径流深高值区都分布在河源地带。全流域大体上有两个高值区:一是闽北高值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大于1100毫米,以光泽、武夷山为中心,主要受武夷山脉影响,在武夷主峰附近,平均年径流深可达1962毫米,为全流域最高值;二是闽中高值区(仅少部分在流域内),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大于1000毫米,以仙游、德化为中心,主要受戴云山脉的影响,在本流域内的最大值为1300~1400毫米。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的分布,呈现两起两伏,与地势相一致。两大山带的迎风坡是本流域径流最丰富的地区;两大山带之间的山间盆谷地是径流的中值区,其多年平均径流深在800~900毫米;河口平原沿海是径流的低值区,其多年平均径流深大部分都小于700毫米。
闽江干流竹岐水文站(控制面积54500平方千米)50年(1936~1985年)实测资料统计,最大年径流量842亿立方米(1937年),最小年径流量268亿立方米(1971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61亿立方米。大樟溪永泰水文站(控制大樟溪流域面积4032平方千米)34年(1951~1985年)实测平均年径流量为48亿立方米。闽江口未控区(面积2460平方千米)平均年径流量约为11亿立方米。因此,闽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20亿立方米。
竹岐站实测最小洪峰流量为9530立方米/秒(1945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30300立方米/秒(1992年),实测最大一日洪量23.4亿立方米,最大三日洪量为58.2亿立方米。竹岐站洪峰流量均值为17800立方米/秒。
竹岐站历年最小年径流量为268亿立方米,平均流量为850立方米/秒。最小日平均流量为200立方米/秒,实测最小流量为196立方米/秒(1971年8月30日)。最小10日平均流量为256立方米/秒。 在全流域同步期年径流量系列中,最大值为1975年的896亿立方米,次大值为1973年的853亿立方米;最小值为1971年的314亿立方米,次小值为1963年的358亿立方米。根据各站实测资料,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之比,一般为2.3~4.0倍。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30,各分区CV值变化在0.26~0.33之间,沙溪流域最大为0.33,大樟溪流域最小,为0.26。
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4~9月)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1%~80%,枯季(10月至翌年3月)多年平均径流量只占年径流量的20%~29%。四季分配情况:春季占35.7%,夏季占40.8%,秋季占13.4%,冬季占10.1%。最大3个月为5~7月,占50.9%,最大水月份为6月,占22.6%,最小水月份为1月,占2.8%,最大月份与最小月份之比为8.07。闽江竹岐站断面来水主要依靠上游三大溪,占全流域71.1%。竹岐站反映情况与上游大体相符。仅是三大溪最大水3个月提前为4~6月,所占比例提高到52%~53%。
闽江下游支流大樟溪流量的季节变化是春水多于秋水,秋水占全年的18.1%(闽江主流和上游支流均在15%以下)。大水月5~7月占48.1%,而春季为29.7%,夏季为44.6%,秋季为18.1%,冬季为7.6%。最大水3个月5~7月占48.1%,最大月份为6月占20.6%,最小月为12月占1.9%,最大水月与最小月份之比为10∶55。
山区河流与沿海河流对比,山区河流春季水量比例大,秋季比例小,冬季又稍大。沿海河流由于受台风雨影响最大,洪峰流量有时出现在9月,最大水3个月出现时间,有从山区逐步向沿海推迟的趋势。 闽江口为半日潮区,属于强潮河口。枯水期大潮的潮区界可抵侯官,一般的只到北港观音亭和南港的科贡,潮流界可抵洪山桥。闽江口潮型为正规半日潮,最大潮差达7.04米,平均潮差大于4米。潮波沿河上溯,潮差不断减少,径流影响增强,落潮历时不断加长。白岩潭(马尾)以上河段历史最高水位是由洪水造成的,白岩潭及以下河段历史最高水位是由台风暴潮造成的。1969年9月27日第8号强台风在晋江登陆。台风引起的增水:梅花1.6米,琯头1.5米,白岩潭1.5米。
枯水期魁岐以下以潮流为主,中水期竹岐流量4060~6990立方米/秒,魁岐已无涨潮流,洪水期竹岐流量大于8000立方米/秒,马江便无涨潮流。闽江口段潮流为往复流,流向大致与河岸平行。平均潮流周期为12小时29分,涨潮流历时5小时20分,落潮流历时7小时9分钟。 闽江水质属于低矿化度地表水,以重碳酸盐类水为主,总硬度低,为极软水区。据《全国河流水化学分区》,本流域属于“潮湿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大于1700毫米,含沙量变化范围在0.05~0.32公斤/立方米,离子总量小于100毫克/升,硬度小于2.5度,pH值为6.0~7.0,水的类型为[CIca]型。
闽江水体污染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和医疗污水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而以工业废水为主,约占废水总量的70%。
闽江口区是咸淡水交汇部位,河口区的盐度随径流、潮流相互消长而变化。洪水期(径流量4942立方米/秒)大潮高潮憩流时,长门以外表层盐度为6.2‰~14.5‰,中、底层盐度15.1‰~27.6‰;长门以内盐度向上游沿程递减,琯头英屿断面以上河段盐度小于2‰。洪水期大潮低潮憩流时从表层到底层均被淡水所占据,各站盐度均小于1.2‰。枯水期(径流量360立方米/秒)高盐度海水从长门水道、梅花水道涌入。大潮高潮憩流时表层盐度熨斗水道最高达28.7‰,亭江断面达8.5‰;中、底层熨斗水道达30‰,亭江断面达11.9‰;涨潮时2‰盐度等值线侵入亭江以上河段,马尾罗星塔断面表层盐度达2.61‰,底层盐度最高达3.2‰(1986年10月20日枯水大潮)。枯水期,大潮低潮憩流受洪水影响,盐度比高潮时低得多,表层及中、底层盐度变化在1.0‰~14.3‰之间,2‰盐度等值线可退到亭江以下河段。

5、闽江流域属于什么气候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位于东南沿海夏季易受台风影响,多台风雨。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位于沿海,相对于内陆较湿润。

6、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属于温带气候

福州市不属于温带气候,福州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宜,温暖湿润,四季常青,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夏长冬短,无霜期达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0~25℃,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为33~37℃。极端气温最高42.3℃,最低-2.5℃,2013年福州成为四大火炉之首。年相对湿度约77%。常出现热岛效应,又福州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7~9月天气炎热,是台风活动集中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福州冬季一般无雪。有时在鼓山等海拔较高地区有零星降雪。不过冬季有雨,气候相对较为湿润。
福州位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东临太平洋,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中东部的闽江口,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位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东濒东海,西邻南平、三明,北接宁德,南接莆田,居于亚太经济圈中国东南的黄金海岸。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市总面积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786平方公里。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北部为山地,从西南向东倾斜;西部为中低山地;东部丘陵平原相间。山地、丘陵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2.68%,其中山地占32.41%,丘陵占40.27%。鹫峰、戴云两山脉斜切南北,闽江横贯市区东流入海。

7、福州闽江口湿地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湿地,也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途中重要的一处落脚站、由于水源充沛,自古

(1)、鸟类的嬉戏行为、迁徙行为等都是动物生来就会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2)、鸟类等动物直接或间接以动物为食,是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在维持生态平衡重起着重要作用.
(3)、朱鹮,我国特有的鸟类,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羽毛白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体长约80厘米左右.它平时栖息在高大的乔木上,觅食时才飞到水田、沼泽地和山区溪流处,以捕捉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等为生.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从而宣告在中国重新发现朱鹮野生种群,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个朱鹮野生种群.
(4)、若湿地环境遭破坏,会直接威胁到鸟类的生存,说明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是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
(5)、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兔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种生物,即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所以其实质就是基因多样性.
故答案为:(1)先天性
(2)消费
(3)朱鹮
(4)环境
(5)基因

8、为什么闽江口到厦门湾是福建省降水量最少的地区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积温高,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造成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也较明显。
闽江口 是闽江的下游地区在福州市境内,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中部东端,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北部为山地,从西南向东倾斜;西部为中低山地;东部丘陵平原相间。鹫峰、戴云两山脉斜切南北,闽江横贯市区东流入海。

9、闽江口琅岐岛,有什么特色?

琅岐岛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如:宋兵部尚书王祖道、宋参政林存、明礼部尚书陈文肃、户部郎中江文沛、韶州司马董廷钦、工部员外郎董养河、清兵备道陈燮、民国海军少将任光宇。从宋代到清代,琅岐曾出进士、举人40多名。民革福建主委刘通、中共闽东特委常委、军事部长江涛等均是琅岐岛精英。

琅岐岛上现有古刹四座(白云寺、天竺寺、天安寺、南山寺),有古庙宇、古宗祠、古炮台、名人古墓葬10余处。基督教堂2座,基督教活动点3处,摩崖石刻10余处,宋、明古井10余口,古湖一口,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文物保护点一个。

岛上琅山十景有:白云观日、云龙潮音、双龟把口、五虎守门、天竺听泉、芦洲宿雁、金鸡报晓、白猴镇江、大桥卧波、朴林探幽。其中白云观日最胜。

10、闽江流域属于什么气候区

闽江流域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因此,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水流量特点是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

与闽江口气候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