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北和东北主要分布的植被是什么?
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是我国北方温带地区的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也是华北暖温带的地带性植被。组成这种群落的乔木多数为冬季落叶的阳性阔叶树种,林下灌木也是冬季落叶的种类,草本植物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或以种子过冬,因此冬季整个群落处于休眠状态。春季重新长出新叶,群落季相变化非常明显。
2、东北地区的植被类型
北部是针叶林(主要树种:落叶松)
其他地区是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红松)
3、东北地区森林是什么植被类型
东北地区森林植被类型:
1、森林植被类型是指按照群落的内部特性、外部特征及其动态规律所划分的同质森林地段。
2、东北地区森林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与针叶混交植被类型。这个区域是我国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与针叶林植被类型交织地区,保持了两个植被类型区域特点。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针叶林分布区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
4、为什么长白山地区的植被类型与东北地区其他地方的不一样?
植被类型的分布是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但是受纬度、气候、地形、洋流等因素影响时会非地带性分布。长白山区就是个例,东北平原地区大部分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而长白山区因地处高纬度,海拔高,热量不足等因素影响不仅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还有针阔叶混交林、亚寒带针叶林、高山草甸等植被分布。
5、气候带对应的植被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典型植被是:热带雨林。
2、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巴西中部。典型植被是:热带草原(湿季草原一片葱绿,干季草原一片枯黄)。
3、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典型植被是:热带季雨林(树木旱季有落叶现象)。
4、热带沙漠气候: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或西岸: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部。
5、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大致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地区。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6、地中海气候:大致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除南极洲外各洲都有分布。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7、温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北纬35°~50°之间的亚欧大陆东岸:我国华北和东北、俄罗斯远东、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的北部。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落叶林。
8、温带海洋性气候:大致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欧洲、北美、南美大陆西岸。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9、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部。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荒漠。
10、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大致在极圈以内:南极洲、北冰洋沿岸。典型植被是:寒带苔原、荒漠(冰雪裸地)。
我国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季风气候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分布面积广,都在东部地区;热带季风在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一些地区分布,但面积不大。
(5)东北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是怎样的扩展资料:
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为在地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同样,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由于植物生长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它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6、简述大陆东部气候、植被和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我国东部主要受季风影响,所以国东部有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二者以秦岭—淮河线为界,秦岭-淮河线既是800mm等降水量线,又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由此造成了气温与降水的差异: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同时,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纬度位置影响太阳辐射,因此土壤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为容易。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强度不及低纬地区,植被还有亚寒带针叶林,土壤为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华北地区土壤为较为肥沃的黄土;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为多年人工培育的肥沃的水稻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主要就是酸性且贫瘠的红壤和砖红壤了
7、谁能说说东北地区自然环境是什么样的?
东北地区的范围相当于我国的寒温带和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冷湿的森林和草甸草原景观为主。东北地区的界线,北面与东面以国界为界;西界大致从大兴安岭西侧的根河口开始,沿大兴安岭西麓的丘陵台地边缘,向南延伸至阿尔山附近,然后向东沿洮儿河谷地跨越大兴安岭至乌兰浩特以东,再沿大兴安岭东麓南下,经突泉、至白音胡硕,然后沿松辽分水岭南缘,经瞻榆、保康,以下沿新开河、西辽河至东西辽河汇口处。这条界线相当于干燥度1.25的等值线和黑钙土在平地上分布的西界。界线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南段与西辽河平原属温带半干旱草原景观,划归内蒙古地区。东北地区的南界,即与华北地区的分界,大致从彰武经康平、昌图折向南,再经铁岭、抚顺、宽甸抵鸭绿江畔。它相当于≥10℃活动积温3200℃等值线。界线以南的辽河下游平原和辽东半岛属暖温带夏绿林景观,划入华北地区。
根据上述区界,东北地区南起辽宁省宽甸县境,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长约1300千米;西起大兴安岭西坡阿尔山附近,东至乌苏里江与黑龙江合流点,宽约1000千米。包括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松嫩平原等自然单元。同习惯上所称的东北(辽、吉、黑三省)有不同的范围和含义。
东北地区在自然景观上表现出冷湿的特征,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区域,冬季寒冷,高纬度固然是基本因素,但它的相关位置也有明显作用。它北面与北半球的“寒极”——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所在的东西伯利亚为邻,从北冰洋来的寒潮,经常侵入,致使气温骤降。西面是高达千米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也常以高屋建瓴之势,直袭东北地区。因而本区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陆低10℃以上。东北面与素称“太平洋冰窖”的鄂霍次克海相距不远,春夏季节从这里发源的东北季风常沿黑龙江下游谷地进入东北,使东北地区夏温不高,北部及较高山地甚至无夏。本区是我国经度位置最偏东地区,并显著地向海洋突出。其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从小笠原群岛(高压)发源,向西北伸展的一支东南季风,可以直奔东北。至于经华中、华北而来的变性很深的热带海洋气团,亦可因经渤、黄海补充湿气后进入东北,给东北带来较多雨量和较长的雨季。由于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虽不十分丰富,但湿度仍较高。从而使东北地区在气候上具有冷湿的特征。东北地区有着大面积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草甸草原,肥沃的黑色土壤,广泛分布的冻土和沼泽等自然景观,都与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关。
8、东北地区西部气候植被及农业生产活动的过渡性特征?
是的,东北地来区西部处在东部季风气候和西北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自地带,所以其气候植被及农业生产活动的过渡性特征。这一地带被称为农牧交错带。
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百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度旱生态过渡带称,是农业生产边际地带。是生态脆弱带。
9、东北地区的植被有哪些
东北地区的植被属于亚寒带针叶林
北部是针叶林(主要树种:落叶松) 其他地区是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红松)
主要树种有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白桦、蒙古栎、山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