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湖南与湖北的气候差距

湖南与湖北的气候差距

发布时间:2020-04-08 08:15:38

1、湖北的气候

湖北省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 

1、日照

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100—1400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

2、气温

湖北省年平均气温15℃—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气温多变,秋季气温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 

3、降水

湖北省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最多达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为800—1000毫米。

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强度最大,是梅雨期。

4、水文概况

河流

湖北省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省内各级河流河长5千米以上的有4228条,河流总长5.92万千米,其中河长在100千米以上的河流41条。长江自西向东,流贯省内26个县市,西起巴东县鳊鱼溪河口入境,东至黄梅滨江出境,流程1041千米。

境内的长江支流有汉水、沮水、漳水、清江、东荆河、陆水、滠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富水等。其中汉水为长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省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13个县市,由陕西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省郧西县,至武汉汇入长江,流程858千米。

湖泊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现有湖泊755个,湖泊水面面积合计2706.851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

5、土壤类型

湖北省共有14个土类,32个亚类,138个土属,455个土种。

6、植被条件

按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和系统,湖北省自然植被分为4个植被型组: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水生植被;

12个植被型: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革叶灌丛、常绿落叶阔叶灌丛和水生植被等,30个群系组,124个群系。

(1)湖南与湖北的气候差距扩展资料:

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湖北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丘陵和岗地、平原湖区各占湖北省总面积的56%,24%和20%。

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

湖北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除平原边缘岗地外,海拔多在35米以下,略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湖北

2、湖北省南北气候差异

湖北省
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除高山地区外,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较丰富的特点。但因境内地形复杂,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从日照、气温、降水的分布看,不仅南北差异明显,东西差异和垂直差异也很显著。气候复杂多样,且独具特色。

气温
全省大部分地区有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温下降迅速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5-17℃。鄂西南河谷地区,特别是三峡河谷区由于北部高山的屏障作用,冷空气不易侵入,年平均气温在17℃以上,高山地区则低于15℃。
冬季一月是最冷月,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为2-4℃,三峡河谷和鄂西南河谷区一月平均气温为5-6℃。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也出现在一月,在近三十五年中,大部分地区都曾低于-10℃。日最低气温≤0℃的日数大多介于30-60天,三峡河谷≤0℃日数仅4-6天,而地势较高的山地则在60天以上,绿葱坡多达111天。
夏季七月一般是最热月,平均气温除高山地区外,多为27-29℃。鄂东中部和幕阜山的北侧七月平均气温高于29℃。这一区域日最高气温高于35℃日数平均每年20-30天,是本省夏季最热的区域。位于该区的武汉就素有火炉之称。海拔较高的鄂西山地,七月平均气温在24℃以下,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一般不到5天,气候凉爽宜人。极端最高气温大部地区达40℃以上,大多出现在七月有时也出现在八月。

降水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介于800-1600毫米之间,其分布趋势由南向北递减,鄂西南最多达1400-1600毫米,鄂东南次之为1300-1500毫米,鄂北、鄂西北最少为800-1000毫米,其他地区1000-1300毫米。海拔1884.3米的绿葱坡年降水量多达1828.6毫米,为全省之冠。
各地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各地不一。降水主要降于受夏季风影响比较大的5-9月,5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70%。其中又以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强度最大。是本省的梅雨期。
各地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日数占降水总日数的比例分别为70-80%、15-20%、5-10%、2-5%。反映出各地降水小雨占了很大的比重。各级雨日的地域分布和降水量的分布基本相似,仅暴雨日数略有不同,除鄂西南和鄂东南多暴雨外,大别山区西南侧英山、罗田一带还出现了一个多中心。这是地形影响所致。

3、湖北和湖南的气候有什么不同啊??

精华答案≠歪歪扭扭走2级2009-02-26湖南位于长江以南,纬度偏低,为大陆性特征明显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在冬季,常受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南下的干冷气团控制,比较干冷,在准静止锋面和气旋活动的影响下,可带来一定的雨雪冰霜天气。在夏季,则多为低纬度海洋暖湿气团所盘踞,气候高温多雨。春季,地面南北气流对峙,气旋及锋面活动频繁,雨水较多,天气多变。秋季是从夏入冬的过渡季节,副热带高压势力逐步南撤,偏北气流渐次控制全境,全省呈现出气层垂直结构十分稳定,而湿度又很小的秋高气爽天气。可以用四句话概括湖南的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湖北省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除高山地区外,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较丰富的特点。但因境内地形复杂,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从日照、气温、降水的分布看,不仅南北差异明显,东西差异和垂直差异也很显著。气候复杂多样,且独具特色。

4、为什么湖南和湖北的气候不同?湖南的秋天依旧雨水多?而湖北的秋天晴空万里?

那你是没在长沙,下了两个月的雨了,刚停了三四天,谢谢老天爷。

5、湖南,湖北,江西,哪个地方气候好?

我觉的都差不多,都是南方城市,同属长江中下游,气候都差不多,夏天热,冬天冷。

6、湖北和福建的气候会差很多吗?

呵呵 我是福建龙岩的 08届的。 现在在湖北仙桃这里,告诉你 湖北的天气挺变态的 绝对没有福建好,湖北冬天很冷 襄樊在湖北北部就更不用说了,夏天,简直热死人,我现在在房间里都是不穿上衣的,也一直出汗,干燥也是挺干燥的

7、为什么湖南和湖北的气候不同?湖南的秋天依旧阴雨连绵连绵?而湖北的秋天就晴空万里?

同一座城市,桥这边和桥那边都是一边日出,另一边雨,何况是不同的省份

8、湖北的常年气候

气候
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全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厘米。

日照
湖北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100-1400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
气温
湖北省年平均气温15-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温度多变,秋季温度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
降水
湖北省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最多达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为800-1000毫米。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全省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强度最大,是湖北的梅雨期。

9、湖北的气候和河北的气候差别

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
河北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2303.1小时,年无霜期81~204天;年均降水量484.5毫米,降水量分布特点为东南多西北少;1月平均气温在3℃以下,7月平均气温18℃至27℃,四季分明。

10、广东与湖北的气候相差大吗?

有一些大.广东基本上夏天有6个月左右,其他就是春秋季节了,几乎没有冬天.

与湖南与湖北的气候差距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