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蚜虫发病的气候条件

蚜虫发病的气候条件

发布时间:2020-11-05 23:03:21

1、蚜虫为害有哪些特点?怎样进行防治?

蚜虫俗称腻虫,是为害草莓的重要害虫,在保护地栽培中全年均有危害。尤以干旱的初夏和初秋为害最为严重。已知为害草莓的蚜虫有数种,但常见的有棉蚜和桃蚜(图55)。棉蚜体为绿色,无光泽,以卵在多种植物上越冬,翌春天气转暖后繁殖为害,主要为害部位为叶、心叶和花。桃蚜虫冬季在草、及蔬菜的作物根部越冬。在草莓保护地栽培中,蚜虫是以成虫在草莓的茎和老叶上越冬或继续繁殖为害。蚜虫群居于幼叶背面,吸吮汁液,造成植株生长衰弱。蚜虫为刺吸式口器,取食时将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内吸食,吸食后使叶卷缩、扭曲变形。蚜虫是一些病毒的传播者,只要吸食过感染病毒的植株,再迁飞到无病毒植株上吸食,即可将病毒传播到另一植株上,使病毒扩散,造成严重危害。

图55 桃蚜

1.有翅胎生雌蚜 2.无翅胎生雌蚜

蚜虫的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在保护地条件下,一年可繁殖20多代。蚜虫的繁殖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孤雌胎生,一种为两性生殖。一头雌虫一年可繁殖几十头小蚜虫,繁殖率高。

防治方法

①及时摘除老叶消毁,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②蚜虫发生初期喷药防治,可喷布40%乐果乳油剂1500倍液,或喷50%敌敌畏1800倍液。喷药次数可根据虫情发生程度决定,一般每隔7天左右喷1次。必须注意的是在果实采收前15天应停止喷药。

2、豆角蚜虫的表现症状和发病规律是什么?

豆角蚜虫的症状表现
蚜虫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回等部位,
发生答虫害时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畸形,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
豆角蚜虫的发病规律
蚜虫繁殖力很强,如果不防治可繁殖几代至数十代,世代交替重叠。
发生原因。干旱天气和通风不良会快速使蚜虫发生 。
供参考

3、三种蚜虫的发生规律是什么?

三种蚜虫一年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世代重叠严重。
常在油菜上混合发生。油回菜苗期主要是桃蚜和萝卜蚜答密集在叶背和心叶上为害,开花结角期主要是萝卜蚜和甘蓝蚜。
三种蚜虫在蚜群密集,寄主体内含氮、含水量少,或气候条件变劣时产生有翅蚜,迁飞为害。有翅蚜对黄色有很强的趋集性,对银灰色有负趋集性。三种蚜虫在不同年份间发生轻重差异取决于天气。春末夏初和秋季10~11月气温偏高、降雨少、较干旱的气候,十分有利于蚜虫的发生、繁殖和为害。

4、草莓蚜虫为害如何识别?发病条件是什

么?如何进行防治?

(1)为害识别。为害草莓的蚜虫主要是棉蚜和桃蚜,另外有草莓胫毛蚜、草莓根蚜等。棉蚜体绿色,无光泽,桃蚜绿色或紫红色。不仅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虫瘿,传布病毒,而且造成花、叶、芽畸形。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草莓叶背面、嫩茎、生长点和花上,用针状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使细胞受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心叶生长受阻,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株萎蔫枯死。蚜虫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上,引起霉菌病发生,使叶片生理功能受到障碍,减少干物质的积累;还可在叶柄和嫩芽上为害。蚜虫不但直接为害草莓,而且使传染病毒的主要媒介,传染病毒所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其自身的为害所造成的损失。

(2)发生规律。棉蚜以卵在花椒、夏至草等植物上越冬,桃蚜以卵在桃树芽腋处越冬,但在大棚中持续为害。蚜虫越冬卵孵化后形成干母。以后卵胎生,即雌蚜虫产下的为小蚜虫,在温度适宜时每周可完成1代。蚜虫生活最适温度为20℃~25℃,空气相对湿度为80%。温度过高,相对湿度较低,均不利其生长、繁殖,短期内会大量死亡。雨后初晴温湿度相宜,十分有利于蚜虫的发生。因此,抓住雨后初晴进行防治,是最有效的防治时机。

(3)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尽量避免连作、实行轮作。草莓收获后,一要及时翻耕晒畦、清除田间杂物和杂草,并及时摘除被害叶片深埋,减少虫源;二要根据有翅蚜的迁飞趋光性,可用涂有胶黏物质或机油的黄色板诱蚜捕杀,也可在空地覆盖银灰色地膜进行避蚜;三要合理施肥,蚜虫喜食碳水化合物,在蔬菜栽培过程中,要多用腐熟的农家肥,尽量少用化肥,尤其不能一次性施肥过多,避免蔬菜叶片深绿、徒长、组织柔嫩,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骤增,蚜虫在短时间内暴发成灾。

②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主要天敌有食蚜蝇、异色瓢虫、草青蛉及蚜茧蜂等都能捕食或寄生大量蚜虫。当田间蚜虫不多、而天敌有一定数量时,不要使用农药,以免伤害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反而招致蚜虫为害。

③药剂防治。在开花前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或27.5%油酸烟碱500倍液,花后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用1∶1∶40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的溶液喷洒。对桃粉蚜一类本身披有蜡粉的蚜虫,施用任何药剂时,均应加1‰中性肥皂水或洗衣粉。蚜虫具有繁殖快、发生代数多的特点,长期使用一种农药,极易产生抗药性。任何一种治蚜农药品种,一般只能在同一地方连用2次,应轮换使用,这样可避免蚜虫产生抗药性,达到用药少、药效好的目的。

5、玉米有哪些主要病虫害?

(1)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又称条斑病、枯叶病、叶斑病等。在整个生长期都可以感染,主要在中后期形成危害,特别是抽穗后逐渐加重。此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受害植株严重时会全株枯死。
防治办法:发病初期,喷洒20%菌灭克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锰锌·霜脲800倍液加配广大特效王。
(2)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发病后的植株严重矮化,一般仅有健株高度的1/2或1/3。叶片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叶背侧脉上常出现蜡白色突起物,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玉米5叶期易感染。
防治办法:①播种前后用18%广大阿啄净1500倍液对玉米田及周边杂草喷雾,杀灭灰飞虱;②苗期可用15%病毒必克600倍喷雾。
(3)青枯病。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症状识别: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
影响发病的因素:青枯病的病因尚有争论,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其一,是镰刀菌引起的;其二,是腐霉菌引起的;其三,是腐霉菌和镰刀菌的复合侵染引起的。但是,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但品种间抗性差异极为显著,可选用抗病品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豫玉4号、辽单18、陕单9号等。在栽培措施上应促进全苗,注意排水。
(4)玉米丝黑穗病。本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雄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危害相当严重。
症状识别: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
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的一种能够抵抗不良环境的特种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蔓延至果穗和雄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
土壤和粪肥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对本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中单2号、中单14、中单12、辽单18、丹玉13、陕单9号、豫玉2号、豫玉11等。②实行轮作、深耕。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实行3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源菌的危害。另外,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倒播种层以下,以减少菌源,减轻发病。③早期拔出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5)亚洲玉米螟。玉米螟又称钻心虫,属鳞翅目。主要危害玉米心叶和穗、茎秆。
防治方法:①苗期每亩可用3%呋喃丹1~2千克加入1倍的细土或细沙,均匀撒入心叶中。②抽雄前用高效生物杀虫剂苏维士或18%广大阿啄净1500倍加广大特效王喷雾。
(6)黏虫。又称夜盗虫、五色虫等。属鳞翅目,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如在低龄段不加防治,进入6龄阶段的幼虫可在3~5天内将整株玉米苗、叶片食光,造成严重损失。该虫昼伏夜出,傍晚开始活动,黄昏时觅食。有假死性,怕光。
防治办法:田间百株玉米害虫数达30头左右时,应立即进行防治,每亩可用50%辛硫磷1500倍夜喷雾;大龄期可用0.1%苏维士或18%阿啄净1500倍液加配广大特效王喷雾。
(7)玉米蚜。又名腻虫。属同翅目,蚜科。以刺吸叶片汁液危害,分泌蜜露并产生霉状物,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同时玉米蚜还可传播玉米病毒病。
防治办法:玉米大喇叭口期,用10%轰蚜1000倍液喷雾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或8%大功臣1500倍加广大特效王喷雾。
玉米吨田宝不是杀虫剂和杀菌剂,但是叶面喷施玉米吨田宝可以增强玉米对病虫害的抗性。叶面喷施玉米吨田宝可以抗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可以减轻玉米螟、蚜虫和黏虫的危害。

6、花生初期蚜虫的防止方法?

花生蚜,属同翅目,蚜虫科,也称豆蚜、槐蚜、苜蓿等。

在花生“顶盖”尚未出土时,蚜虫就能钻入土内在幼茎芽上为害;花生出土后,成虫和若虫就会群集在花生顶端心叶及嫩叶背面吸取汁液,开花后就聚集在花萼管及果针上危害,使花生植株矮小,叶片卷缩,影响花芽形成,同时也影响开花下针和荚果正常发育。发生严重时,蚜虫能排出大量蜜露,从而引起霉菌寄生,使茎叶发黑,甚至整株枯死。蚜虫还是花生病毒病的传播媒介之一,会造成花生病毒病的迅速蔓延,使花生严重减产。

花生蚜年发生世代多,世代重叠。花生蚜年发生30代以上,可终年发生危害,并无明显越冬期。花生蚜的繁殖快慢和危害轻重每受天气、天敌和栽培管理等因素的明显影响。由于花生蚜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24℃、适宜相对湿度为60%~70%,通常春末夏初天气温暖(16~25℃)、雨量适中(RH≤70%~80%)有利其发生危害,7~8月如气温高(>28℃)、雨水多湿度大(RH>80%)则不利其繁殖,虫口急剧下降。一般旱地、坡地和生长密茂的地块发生较重;露地早播、长势好,或靠近“三槐”的植地较生势差的坡地虫口密度大,受害重;用地膜覆盖的比不用地膜覆盖的地块虫口密度小,受害轻。天敌有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蜂、寄生菌等。可惜除寄生菌外,这些天敌在自然条件下其发生比花生蚜为晚,未能充分显示其抑制威力。花生蚜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由于花生蚜世代多,繁殖快,危害隐蔽,故现阶段应以药剂防治为主。花生初期蚜虫具体应抓好下述环节:
1)在常发地区结合防其他地下害虫于播种时沟穴施毒土防蚜:用10%辛拌磷粉粒剂7.5千克/公顷加适量细土配成毒土,施入沟穴内,可起防蚜和兼治地下害虫作用。
2)在常发地区有条件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减轻蚜害。
3)加强调查,掌握虫情,及时施药,把蚜虫消灭在点片发生阶段。

防治方法:可使用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常用杀虫剂有lO%吡虫啉可湿粉2000倍;乐果或氧化乐果1500倍;马拉硫磷1000倍;杀螟松1000倍;辉丰快克25~35毫升;菊杀乳油30~50毫升;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8克喷雾。

7、小麦蚜虫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有哪些

吡虫啉防止小麦蚜虫好。
吡虫啉

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
产品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噻虫嗪
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
其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效。
麦蚜的越冬虫态及场所均依各地气候条件而不同,南方无越冬期,北方麦区、黄河流域麦区以无翅胎生雌蚜在麦株基部叶丛或土缝内越冬,北部较寒冷的麦区,多以卵在麦苗枯叶上、杂草上、茬管中、土缝内越冬,而且越向北,以卵越冬率越高。从发生时间上看,麦二叉蚜早于麦长管蚜,麦长管蚜一般到小麦拔节后才逐渐加重。
小麦蚜虫为害叶片麦蚜为间歇性猖獗发生,这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麦长管蚜喜中温不耐高温,要求湿度为40%~80%,而麦二叉蚜则耐30℃的高温,喜干怕湿,湿度35%~67%为适宜。一般早播麦田,蚜虫迁入早,繁殖快,为害重;夏秋作物的种类和面积直接关系麦蚜的越夏和繁殖。前期多雨气温低,后期一旦气温升高,常会造成小麦蚜虫的大爆发。

8、大豆蚜虫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大豆蚜虫以卵在鼠李枝条的芽侧或缝隙里越冬,5月中下旬迁入大豆田为害幼苗,版形成点片发生,7月上中旬发生权盛期,正值大豆开花盛期,也是造成大豆减产的主要时期。
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大豆蚜虫盛发前期,此期内如平均气温达20°C〜24°C,相对湿度在78%以下,极有利于蚜虫繁殖,使大豆受害成灾。花期高温高湿对大豆蚜发生不利,如连续平均气温25°C以上,蚜虫数量则迅速下降。所以蚜虫越冬虫源多,气候条件适宜,是大豆蚜大发生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供参考!中秋节快乐🍇

与蚜虫发病的气候条件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