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11 11:09:20

1、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但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就光热条件而言,我国从南到北可分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六个温度带;按照雨水条件的不同,从东到西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等四个干湿区,许多山地因高差较大,由山麓到山顶可能出现从热带到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渐变,呈现出“山下百花盛开,山上飞雪满天”的奇特景观,从而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天不同”的垂直变化。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气候干冷,盛行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气候湿热,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高温多雨;春季气温上升快,大气层不稳定,多大风;秋季气温下降快,大气层稳定,秋高气爽。季风给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业和森林植被带来雨露的惠泽,使大自然显现无限生机。季风气候的季节性和多变性,让我国许多旅游资源呈现明显的季相变化,多姿多彩,但同时也带来气候的不稳定性甚至灾变性。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处内陆,又受高山阻隔,海洋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且干旱少雨。而平均海拔在4500m以上的青藏高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气候单元,形成了极为独特的高寒气候,紫外线强,终年低温少雨。我国气候的这些特点,使我国的自然景观也呈现相应特色。受光热条件的影响,东部广大地区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针叶林景观、中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景观、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景观等。受湿度条件的影响,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又相继出现森林景观、森林草原景观、草原景观、荒漠草原景观、荒漠景观。一些高大山体从山麓到山顶,则在相对高差数千米之内出现对应于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自然景观递变现象。由于呈纬度地带性分布的温度带和略呈经度地带性分布的干湿地区组合,加上垂直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地形因素影响,形成了中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中国气候的这一特点,不仅孕育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而且形成多种多样的旅游气候环境,使旅游者在我国的不同地域、不同季节可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获得各种适宜度假的气候环境。

2、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夏季,太平洋海面温度低,气流下沉,地面附近气压高,而亚洲大陆温度高,气流上升,地面附近气压低,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东南季风
冬季,太平洋海面温度高于陆地,所以海面气压低于陆地,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西北季风。

积极影响;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消极影响;夏季风带来大量的局部降水可造成洪涝。夏季风来得晚,退得早可造成旱灾。冬季风带来寒潮,沙尘暴,降温天气。下雪等灾害天气。

3、夏季风和冬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有哪些,要简略

中国的气候: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中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冬季风寒冷干燥,是中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中国的雨季。

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中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中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 

4、季风气候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为中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因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优越,这使许多对热量条件需求较高的农作物在中国种植范围的纬度远比世界上其他同纬度国家的偏高,例如水稻可在北纬52°的黑龙江省呼玛县种植。夏季多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例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物产富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与之同纬度的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等地却多呈干旱、半干旱的荒漠景观。

5、中国季风气候的成因

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由于位于最大大陆和最大大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形成了强大的冬季风和东南季风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热带季风气候的夏季风(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发生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

6、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有什么影响

我国冬季盛行冬季风(西北风),冬季风寒冷干燥。冬季风盛行时(或被冬季风控制的地区) 气候 寒冷干燥、降水少。
夏季盛行(东南、西南风),夏季风温暖湿润,夏季风盛行时(或受夏季风控制的地区)高温多雨多雨。
我国雨热同期的特点便是季风 气候 的结果。夏热是我国 气候 资源的一大优势,有利于 植物生长 ,“鱼米之乡”就受惠于雨热同期。

7、季风气候对我国气温有什么影响?

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来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季风使我国温差增大。

8、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雨热同期,降水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不利影响是降水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或降水不及时,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进一步影响农业的产量过低。

9、冬夏季风对我国冬夏季气候有怎样的影响

我国夏季吹东南季风,不是东季风;再者,我国冬季吹西北风.
北半球夏季,高压带在海洋上,主要是夏威夷高压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形成东南风.
若这一年中夏威夷高压势力强,来得早去的晚,则会出现洪涝.
冬季高压转向内陆,有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势力强且温度低,会给东南部带来寒潮灾害,因为东南部地势较低,多平原丘陵.

10、中国季风气候特点

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夏风向更替明显。冬季气流主要来自高纬大陆,盛行偏北风,夏季气流来自低纬海洋,多吹偏南风。冬季受冬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夏季东部广大地区主要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湿热、多雨。春、秋季节为冬、夏季风控制的气流相互作用,天气冷暖,晴雨多变。我国东南部广大地区具有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的特点。

中国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雨季起迄规律性明显。雨季开始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雨季结束北方早、南方迟,西部早、东部迟。中国东南部广大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以季风雨为主,降水的地区分布也不均匀,东部近海多雨,西部干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

中国东南部受季风气候影响,北部冬季干冷、夏季湿热,温度年变化与日变化比南方大,具有南北各地温度和湿度相差大,冬季比夏季相差更大的特点。

中国东部广大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大,与同纬度世界各地相比,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较高(不如冬季差距大)。

我国气候有三大特点:显著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

显著的季风特色: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一年中风向发生着规律性的季节更替,这是由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主要是海陆的配置所决定的。由于大陆和海洋热力特性的差异,冬季严寒的亚洲内陆形成一个冷性高气压,东方和南方的海洋上相对成为一个热性低气压,高气压区的空气要流向低气压区,就形成我国冬季多偏北和西北风;相反夏季大陆热于海洋,高温的大陆成为低气压区,凉爽的海洋成为高气压区,因此,我国夏季盛行从海洋向大陆的东南风或西南风。由于大陆来的风带来干燥气流,海洋来的风带来湿润空气,所以我国的降水多发生在偏南风盛行的夏半年5~9月。可见,我国的季风特色不仅反映在风向的转换,也反映在干湿的变化上。形成我国季风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冬干夏雨。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冬季作物已收割或停止生长,一般并不需要太多水分,夏季作物生长旺盛,正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季节。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与同纬度地带相比,在副热带范围内和美国东部、印度相似,但与同纬度的北非相比,那里是极端干燥的沙漠气候,年雨量仅110毫米,而我国华南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撒哈拉沙漠北部地区降水只有200毫米,而我国长江流域年雨量可达1200毫米,黄河流域年雨量600多毫米,比同纬度的地中海多1/3,而且地中海地区雨水集中在秋冬。由此可见,我国东部地区的繁荣和发达与季风给我们带来的优越性不无关系。

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由于陆地的热容量较海洋为小,所以当太阳辐射减弱或消失时,大陆又比海洋容易降温,因此,大陆温差比海洋大,这种特性我们称之为大陆性。

我国大陆性气候表现在: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我国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冷的国家,一月平均气温东北地区比同纬度平均要偏低15~20℃,黄淮流域偏低10~15℃,长江以南偏低6~10℃,华南沿海也偏低5℃;夏季则是世界上同纬度平均最暖的国家(沙漠除外)。七月平均气温东北比同纬度平均偏高4℃,华北偏高2.5℃,长江中下游 偏高1.5~2℃。

多样的气候类型:我国幅员辽阔,最长的漠河位于53°N以北,属寒温带,最南的南沙群岛位于3°N,属赤道气候,而且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众多,青藏高原4500米以上的地区四季常冬,南海诸岛终年皆夏,云南中部四季如春,其余绝大部分四季 分明。

与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