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宁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 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8、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9、舞龙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关于舞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10、舞狮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民间体育活动。又会在春节或庆典活动舞狮。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在我国,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
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妞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
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在春节时舞狮呢?相传明代初年,广东佛山出现一头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有人建议用狮舞来吓唬怪兽,果然奏效,那怪兽逃之夭夭。当地百姓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消灾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2、请问武宁的特产谁有拿货的路
名优特产
橡子粉丝:以野生橡子精制而成,产品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富含大量的钙、铁、锌等营养元素。
石蛙:是一种珍稀的两栖动物,因它大多生活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间溪水的石隙里,故称它为石蛙,又名山鸡(俗称石拐)。个大体肥,四肢发达。一般每只重100-150克,大的可达250克以上。肉质鲜嫩,营养丰富。
石耳:是一种黑色苞菌地衣植物。生长在海拔1000多米的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之上。大者盈尺,小者如掌,外表呈灰黑色,平滑,背面呈黑色茸状,中央有短柄,附着于岩面,体扁平,薄如纸,形如耳,故称石耳。
香菇:香菇按品质不同分为野生菇、木质人工菌和袋栽菇三大类。香菇作菜味美、脆嫩、爽口,人人喜爱。除食用外,还有良好的药用价值。香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植物蛋白等。
板笋:板笋营养丰富,含有氨基酸、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除味道鲜美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猕猴桃:又名猕猴梨、藤梨,俗称阳桃。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而得名。猕猴桃以它的特殊药用价值闻名中外
山栗:山栗,有板栗、锥栗三种。锥栗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功在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生食,治腰脚不遂。疗筋骨断碎,肿痛瘀血,生嚼涂之有效。
竹笋:按品种可分为毛竹笋、小山竹笋和雷竹笋。分季节可分为冬笋和春笋。
棍子鱼:1971年,自柘林建坝蓄水后,庐山西海棍子鱼逐年增多,从2001年起年产量达千吨。其肉鲜味美,风味独特。
银鱼:近几年,县水产局在庐山西海、盘溪水库多次投放试养银鱼卵近千万元。2001年开始采点试捕,已获成功,根据材点试捕科学计算,年产量可达千吨以上,高峰期产量更高。已与2002年开始捕捞,产量500吨。银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白金”。
3、武宁县山水土特产食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武宁县山水土特产食品有限公司是2009-07-01在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城朝阳路83-1号。
武宁县山水土特产食品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6042369095904X3,企业法人李学新,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武宁县山水土特产食品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罐头、副食品、饮料、烟草、农副产品、文具用品批发、销售(以上项目国家有专项规定的凭许可证经营)。在江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77255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670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武宁县山水土特产食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4、江西武宁哪里有特产罗溪
武宁地处赣西北,在幕阜、九岭两大山脉夹峙南北,修江横贯东西,山峻水丰,构成独特的地理环境。富饶的物产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又为酒、菜特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家乡菜虽土,可烧制独特,风味特殊;酒虽家酿,可甘爽甜美,质地纯净;点心果腹,咸甜适宜,独具魅力。它起源于山里农家,由独享而推及到社会大众普尝,有民间传说,有历史源流。经悠久岁月的检验,至今仍能博得众口同赞,成为家庭饭桌或民间筵席上的珍品。现向大家介绍最有特色的武宁“八宝什锦汤(图一)”(另有几种食品只有图名,不详细介绍,请谅): 凡是到过武宁作客,吃过武宁家乡筵席的人,莫不赞赏这具有独特的、浓厚山乡风味的菜肴。它并不讲究大鱼大肉、全鸡全鸭等浓滋厚味的高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它全由山区的土特产品所组成,如黄花豆腐丝、糖炒麻糍粑、糯米雪花丸、腊肉碱水粑、木耳米粉皮等等。特别是席上第一道菜--八宝什锦汤和下酒的最后一道菜--玲珑珍珠丸,其色香味更使人齿舌留香,久久难忘。 “八宝什锦汤”名带“八宝”,实际上它的组成并不止八样。它的制法是把筵席上的菜,每样生取少许,斩成丁丁或末末,按它的耐火程度先后下锅翻炒至七成熟后加高汤、煮开,起锅时加入熟花生米末、油渣末、荸荠丁、鸡蛋花、淀粉、葱花和佐料等。不用说它的味道,就是瞧着这碗里的色彩,红黄青白黑,五色俱全,就能使人食欲顿开,馋涎欲滴。看似普通一汤,难于掌握有三:一是选料,要求荤素、软硬、色调三搭配;二是烹调,油炒者宜香而不枯,水籴者宜嫩而不生,根据原料确定下锅先后顺序;三是下芡起锅,芡少则成清汤,渣沉底而不浮,既不爽口,又缺美观。芡多则成糊糊,进口难咽,浓而无味。它的煮制得当与否,全凭实践多而产生微妙感觉。 传说在九宫山下的锦鸡坡前,住着一家农户。老俩口心地善良、勤劳检朴,有四个儿子,父子五人耕种着几亩山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起早摸黑,顶风冒雨,勤耕苦种,但应付不完的官差徭役,缴纳不尽的地租田赋,终岁劳碌,难得温饱。这天,老俩口把四个儿子叫到面前说:“与其一家人守在一起冻饿而死,不如各奔东西,自找生路,能闯出一个,也就算老天爷开眼了!”老头说完,交给每个儿子一件耕种工具和一袋干粮,含泪挥手,再三交待说:“你们去吧!要是有出息,三年后的除夕夜回来,切记!切记!”四个儿子洒泪拜别年老的父母,各找生计去了。 光荫荏苒,转眼三年过去。这天,正是除夕,富户门第,云蒸霞蔚,满屋生辉;贫穷人家,锅空灶冷,儿啼娘悲。老头家里的粮食早就光了,只剩下一点薯粉,就加点南瓜干,煮了一锅糊糊,算作年夜饭。老俩口坐在地炉前,正准备吃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阵嘻嘻哈哈的笑声,四个儿子推门面进,他们身后跟着四个身强力壮,衣着朴素的山里姑娘。走到老人面前,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爹”、“娘”,双膝跪了下去。老人又惊又喜,一家人含泪欢庆团圆。 四个儿子相继禀告了出外谋生经过之后,老人叹口气说:“家徒四壁,一无所有,只有一锅薯粉糊,大家将就吃一点,明天再说吧!”四个儿子听说后,连忙示意媳妇,只见她们从提篮里,取出了萝卜、大蒜、豆腐、鸡蛋、磨菇、地耳、黄花、玉米面、荞麦粉,还有野鸡、野兔等。儿媳妇说每人炒一样菜出来孝敬父母,一来庆贺新春佳节,二来祝贺全家团聚,并请爹娘品评菜的滋味。老俩口望着儿子、媳妇,笑得合不拢嘴。不一会,八大盘热腾腾、香喷喷的菜摆上了桌。老头为了避免品评菜味而引起兄弟妯娌之间的不和,就把八盘菜全倒在薯粉糊里,说:“穷人家不讲究什么几盘几碗,干脆,来个一锅烩。”说罢,他用锅铲又把菜肴全个搅碎,边搅边说:“这叫做八味调和,一锅美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饱口福,又能充饥,贫穷人家,皆大欢喜,叫它'八宝什锦汤'吧!
5、在哪可以找到武宁县的特产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