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干荆紫关镇风景旅游的介绍
紫荆关是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紫荆关由五座小城组成: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
紫荆关有三道关门。
第一道门
紫荆关的第一道关门,建在今坡下村的峡谷中。边墙自关门向西两翼伸展,直达两山峰顶。门额上嵌石匾一方,横书"紫荆关"三字。门前有营房、庙宇各一座。
第二道门
门券上嵌着"畿辅第一雄关"的石匾。门之东壁上镶嵌石碑两块;一为荆坡道人所作"重修紫荆关盘道记";二为明参将韩光所作的七律诗。门外西坡上还有清康熙御笔"天子阅武处"碑碣一通。进了南天门是二重门,两侧有八字墙向左右伸展。
第三道门
再内是三重门,又称南门,但坐东朝南,券上嵌有"紫塞金城"四字。上款题"万历十七年岁次乙丑孟秋吉量立",下款为"钦差分守紫荆关参将韩光"。北门有瓮城,里面券紫荆关遗址(12张)上有"表里山河"匾额。北门面东,门额题字共两层,上层题"河山带砺",上款为"万历丁亥夏",下款为"聊城傅光宅书",下层题 "紫荆关"。南天门西侧,有从内城通向黄土岭的关门一座,面南额题"阳和门"。古代文人描述这里是"万里蜿蜒壁,千峰拥塞门。风雄秦上谷,气压赵楼烦"的"紫塞金城"。
2、紫荆关的简介
宋时名金陂关 ,后因山多紫荆树而改名。位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与二关号称内三关。原关门之门券上有“紫塞荆城”4字石刻,现已倾圮。 “紫塞荆城”4字石刻仍在,在紫荆关镇南面。
紫荆关位于易县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关城东为万仞山,千岭耸立,峭壁悬崖;城西有犀牛山,蜿蜒向西,与盘石口相接;城北为拒马河,谷宽坡陡,浪高水急;城南是黄土岭,背千山万壑,层峦叠嶂。紫荆关城就建在这依坡傍水、两山相夹的盆地内。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古人对其地势和军事地位有一段形象描述:“南阻盘道之峻,北负拒马之渊,近似浮图为门户,远以宣大为藩篱。一关雄距于中,群险疵于外,规模壮丽,屹然为畿辅保障。”紫荆关位于居庸、倒马二关之间,号称“内三关”。
3、紫荆关是什么时候存在的?
据县志考证,紫荆关建于战国时期,“燕昭王20年,为燕赵分界”。由于史料的缺乏,现在我们已经无法了解到当时紫荆关的样子。但从地理位置上来分析,紫荆关作为一方险胜,又与当时的燕长城位置相近。为此,它应该是出现在燕赵之地的可能性最大。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王在这里设置“上谷郡”并把此关称为“上谷关”。到了汉代,又改称为“五阮关”。这时的紫荆关,还仅是一座土石混筑的小城。
公元45年,乌恒入犯中原时,马援将军便奉命坚守紫荆关这座小城。马援将军到乌桓大军来势汹汹,便避其锋芒,大胆地放弃了紫荆关,做出弃城逃跑的假象,诱敌深入。
马援把军队埋伏在关南,乘敌方将士自鸣得意准备挥师南下之际,率3000将士突袭,最后取得了胜利。
隋唐时,人们称紫荆关为白壁关。同时,在这一时期,朝廷经常会受到北方民族的侵扰,这时,取名为白壁关的紫荆关也为保卫当时的燕京城起到了防护作用。
北宋初年,紫荆又被叫做“金坡关”,后来,由于紫荆关关城内外遍布紫荆树,盛夏荆花绽开,香飘万里,由此得名“紫荆关”,并一直保存到后来。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看到了紫荆关的军事地位,批准了著名将领华云龙的建议,改筑旧城,新建紫荆关新城。
紫荆关的新、旧两城墙体皆为花岗岩条石砌筑,用青砖封顶并砌筑垛口。洪武年间之后,又经过了永乐、正统、景泰、弘治、嘉靖、万历,直至明代的最后一代崇祯,都在不断地修筑紫荆关。到明王朝灭亡前夕,紫荆关才建成了后来的规模,成为较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从山海关出发,沿着长城先向西北,而后西南,途经慕田峪、居庸关,绵延数百千米,出北京,又到河北易县,这才到达紫荆关。
紫荆关长城
4、河南南阳特色美食有哪些
1 .新野板面
又名张飞板面,在新野一代很有名气,是南阳市的一道传统小吃。新野板面好吃,不仅在于面的劲道爽口,还在于它的臊子与众不同,别有风味。
2 .新野臊子
这新野臊子正是那板面的配料。是以新鲜的牛肉为主料,搭配以花椒,大料,配以特殊的工艺制作而成,味道鲜美,肥而不腻,能够长时间储存,是南阳的一大特色。
3 .博望锅盔
这是博望的一种采用白面烤制而成的特色食品,外形似锅,烤得好的锅盔,外焦里嫩,不焦不糊,吃起来焦脆爽口。
4 .方城烩面
方城烩面是方城的特色之一,方城盛产小麦,而当地的烩面师傅又结合当地回族人民较多的原因,使得羊肉资源充分利用,进而研究出如今的美食。
看起来方城烩面非常简单,很好做,但真的要做出正宗的味道来那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做得好不好那就先看汤,再看面,最后看辣椒油,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提味全靠它。
5 .白土岗辣子鸡
小小的白土岗镇因为这一道菜名扬全国。产自南召,作为一种地方品牌名吃,已经被列为豫菜菜系名录之一。
6 .淅川酸菜
这是淅川县一种蔬菜经过特殊发酵的菜品,原料一般有红薯叶,芝麻叶,蒲公英,小油菜,莴苣叶等。有研究人员专门研究过淅川酸菜的好吃原因,就在于淅川丹江水中有有益的矿物质。
7 .唐河凉粉
这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小吃,四百多年前,有老人们就用豌豆粉,薯干等做凉粉,后来经过不断改良,有人发现用绿豆制成的凉粉更加美味可口。
8 .王店火烧
起于清初,里面有葱花,盐,香油,辣子等,一个大概有一寸厚,放到炭火炉里烤制,香味诱人。
9 .油馍头
类似油馍又不是油馍,口感外酥里嫩,北方人一大清早,在早餐店里喜欢点上一盘油馍头,配上豆浆或者胡辣汤,美美地喝上一碗,吃上一盘,心里身上都是暖烘烘的,可带劲了。
10 .紫荆关神仙凉粉
这是南阳淅川紫荆关镇的特色名吃,是用境内猴山上的一种野生灌木树叶加上淀粉制作而成,夏季吃可清热解毒。
5、紫荆关十八盘的介绍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北45公里处,因关城居于紫荆岭上而得名。关东依万仞山,西据犀牛山,拒马河宽阔的河床横列于长城之北,其形势极为险要。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关于紫荆关的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当时称为“五阮关”,是著名的天下九塞之一。
6、易县紫荆关在哪?有去过的朋友介绍下那里好不好玩?
紫荆关位于易县紫荆岭上。东汉时名五阮关。因其崖壁峭直,状如列屏,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宋时名金陂关,后因山多紫荆树而改名,金元以来皆名紫荆关。明初进行大规模改筑和新建,是内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位于居庸、倒马二关之间,与二关号称内三关。现存多为明代建筑。原关有4门,以南北二门为交通要道。北门有“紫荆关”、“河山带砺”,南门有“紫塞金城”匾额,皆明万历年书、刻。关城东西南三侧外有墙,北墙下临拒马河,依山面水,形势险要,为军事要地。其北城门、北城墙均以大块料石垒砌,建筑水平高超,为中国同类建筑中罕见。
从内地通向紫荆关的第一道关门,建在今坡下村的峡谷中。边墙自关门向西两翼伸展,直达两山峰顶。门额上嵌石匾一方,横书“紫荆关”三字。门前有营房、庙宇各一座。这些建筑虽已塌毁,但遗址尚清晰可辨。石匾亦在民间妥存。关门内是通向关城的十八盘。全程10公里,纵深2.5公里余,均系羊肠路。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
紫荆关
年),荆坡道人在重修紫荆关盘道记中云:“南有石径十八(盘),由底升巅,崎岖若羊肠之险,东倚于岩旁,后天之畔,西临乎洞壑,蟠地之绝崖。然则南城两都,北极边陲,迁客骚人多游于此。我朝所以设关,凭此险……。”可见,古十八盘既是内地联系北方各族人民的必经之路,又是抵御外族南犯的自然天险。盘道顶端是南天门,亦建在两山间的峡谷中。城墙东起万仞之巅,经南天门至奇峰岭山顶。门券上嵌着“畿辅第一雄关”的石匾。门之东壁上镶嵌石碑两块;一为荆坡道人所作“重修紫荆关盘道记”;二为明参将韩光所作的七律诗。门外西坡上还有清康熙御笔“天子阅武处”碑碣一通。进了南天门是二重门,两侧有八字墙向左右伸展。再内是三重门,又称南门,但座东朝南,券上嵌有“紫塞金城”四字。上款题“万历十七年岁次乙丑孟秋吉量立”,下款为“钦差分守紫荆关参将韩光”。北门有瓮城,里面券上有“表里山河”匾额。北门面东,门额题字共两层,上题“河山带砺”,下题 “紫荆关”。南天门西侧,有从内城通向黄土岭的关门一座,面南额题“阳和门”。紫荆关主城分东西两部分,中间以墙相隔,东城设文武衙门,西城为屯兵之所。关城东、西、南、墙外有墙,形成环抱于主城外的三座小城池。阳和门外有黄土岭城。拒马河北岸有小新城,与主城之西城隔河相望,有铁索相连,为关城的前哨。紫荆关的关墙总长18160.5米,共有城门9座、水门4座、战台19处。雄关壮丽,地势险要。古代文人描述这里是“万里蜿蜒壁,千峰拥塞门。风雄秦上谷,气压赵楼烦”的“紫塞金城”。紫荆关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古代军用水井、碾盘,仍保存完好;古栈道至今清晰可辨;古印鉴、古货币、古代服装饰品等都多次发现。
7、清西陵简介~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陵镇,是清朝的三大皇家陵园之一。
该陵园筹建于雍正七年(1729年),至1924年瑾妃入葬正式修建完毕,陵区共葬有4位皇帝、9位皇后,以及多名妃嫔、亲王和公主。清西陵在清朝存续期间一直都有专门的机构主持祭祀和日常维护,也有专门的部队对陵寝及其周边进行护卫。
清朝灭亡后,清西陵的保护机构已经无力守卫整座陵园,这导致在1954年清西陵文物保管所成立之前,清西陵屡遭盗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清西陵得到妥善保护。
1980年,崇陵地宫在清理完毕后对外开放。2000年,清西陵被列为世界遗产。
清西陵这是一个山水组成的梦幻之地,无论山形地貌抑或气脉云势,都达到了风水学上要求的美好与吉祥。而镶嵌其中的营造了近两个世纪的四百多个陵寝建筑,则最大限度的融入了人的精神,表达了崇高永恒又恢宏精美的皇权意象。这就是坐落于河北保定市易县境内的清代皇家陵墓群-- 清西陵。
清西陵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完工于1915年,历时185年,占地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14座陵寝中,葬有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2位公主,6位阿哥,共计80人。
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距今最近,保存最原始,集清代皇家建筑之大成的帝王陵墓群。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陵区古松参天,四季常青,碧水长流,如此山水风光为清西陵增添了几分悠美 ,大自然把陵区周围山川河流也都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灵气。
(7)是紫荆关的土特产简介扩展资料:
历史价值
清西陵四座帝陵附属陵寝的建筑无论在规模和形制上,都反映 了清王朝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泰陵、昌陵完整宏伟的陵寝规模,反映了清王朝鼎盛时期的辉煌。
慕陵建筑的裁减(清朝陵寝中第一个裁去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明楼、宝城等)、崇陵陵寝规模的减小,真实地记录了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亡,由封建社会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轨迹。
而葬在清西陵崇陵及其纪园寝的清朝末期人物光绪皇帝和珍纪的命运,更记录了慈禧皇太后独霸朝廷、丧权辱国、祸国殃民的历史。
而末代皇帝爱新觉罗·博仪的寝宫工程由于清王朝的被推翻而终止,更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结束的实物例证。就保存状况而言,清西陵是中国陵寝建筑群中保存最完整的陵寝之一。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整体布局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的永宁山下,西侧为紫荆关,东侧为燕下都,最南端为大雁桥,与狼牙山隔易水河对望,最北端达奇峰岭,陵区最外侧边界达100余公里。陵区外围由大片林木主要建筑均为“样式雷”主持建造,共计有10座主要陵寝
由西至东依次为慕陵、慕东陵、昌西陵、昌陵妃园寝、昌陵、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崇陵和崇陵妃园寝,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其中泰陵为整个清西陵的建筑中轴线。
泰陵的大红门为整座陵区的总大门。此外在昌西陵和慕东陵之间还有一座怀王园寝,而在慕东陵和崇陵之间还有阿哥园寝、公主园寝和端王园寝。
陵区内还修建有与清西陵中帝后陵寝相配套的机构建筑,包括东西府、行宫、永福寺、衙署、营房等建筑,这些建筑中的机构主要负责陵区的日常管理和祭祀服务。
出土文物
1980年,保定地区文物管理所和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对清崇陵地宫进行了发掘清理。考古人员发现清德宗的随身饰品除左手内握有的一件翡翠套环和一个莲花玉石之外几乎全部被盗。
棺椁外发现一件作镇墓兽用的兽头。隆裕皇太后棺内发现了一枚腐烂的小荷包,内有275件各类腐朽的珠饰,其中包括4颗大珍珠、112颗小珍珠、9颗大玛瑙球、2个玛瑙吊坠、3个红坠花、113个小玛瑙片。
从金井中,考古人员清理出了1块金壳怀表、3块银壳表、1块珐琅壳表、2个铁球、1个表钥匙、7个金丝圈、1个白玉小人、7个玉件、5个玉别子、1件雕龙玉佩;
2个青玉手摸、3个翡翠背鱼、7个小翠珠、2个翡翠喜字、4个翡翠结石、18个翡翠手串、2个碧玺坠、2个碧玺佛塔、16个碧玺小件、一串共20个碧玺珠、1个沉香手串、5个碧玺结石、13个珊瑚珠、2个珊瑚鱼、5个珊瑚佛头、1个蓝宝石佛头、2个勒子、18个沉香手串等。
参考资料:网络-清西陵
8、紫荆关在哪个省?哪个县?具体位置是哪里?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40公里的紫荆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