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海的特产 历史名人 风味小吃 风景名胜
http://user.qzone.qq.com/693753696/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2029
LZ可以到我空间来看下.风味小吃的关于.
临海的古长城,江南八达岭。
江南长城
江南长城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实际上是台州府城的城墙。江南长城(台州府城墙)长6000余米,现存5000米,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势,俯视大江,矫若巨龙,雄伟壮观,尤以北部最峻,与北京八达岭长城形神俱肖,人称“江南八达岭”。
有“江南八达岭”之称的临海古城,在明代抗倭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临海八年,会同台州知府谭纶改造了临海古城墙的结构,将其加高加厚,并创造性地修筑了十三座二层空心敌台,极大地增强了防守能力。戚家军以临海古城为据点,策应闽浙沿海守防,屡败倭寇九战九捷,洗雪国耻,扬眉吐气,大振国威。后来,由于北方长城防务的需要,朝廷特将戚继光、谭纶调到北京委以重任。戚继光在任蓟镇总兵时,将他在临海修筑城防的经验,运用到北方长城的增扩加强上。今存蓟镇、昌镇、宣府、大同、山西等镇的长城,都是按他的规划设计加以改进增筑加强过的。
现在北京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古北口、天津黄崖关、河北山海关附近的老龙头、角山等处长城的雄姿,均是经戚继光改进之后所留下来的。可以说,临海古城墙堪称北京八达岭等处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临海的紫阳古街
紫阳古街位于临海的江南长城景区。紫阳古街因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全长1080米,宽4至5米,为南北走向,贯穿古城区,是目前国内最长、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历史古街区,沿街两侧商铺林立,药铺、染布坊、茶馆、酒楼等百年老店鳞次栉比,热闹繁荣。长期积淀的民俗风情、文化内涵、古老名店,显示出无限的魅力。
位于市区的东湖公园
东湖位于浙江临海市区之东。开凿于北宋,湖面平波十顷,亭台如画,中悬洲渚,堤隔桥连,春风秋月,流光溢萌,芳香四溢,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临海东湖之名,以紧临台州古城墙东侧而得,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此湖的历史也是有些来头了,据说是在宋熙宁四年(1071)时,由郡守钱暄开凿而成。南北长近500米,东西宽约150米。
崇和门,附近就是崇和门广场
还有东南第一高峰的括苍山,苍山又名真隐山、天鼻山,《台州府志》曾引用《五岳图序》云:“登之见沧海,以其色苍苍然接海,故名括苍。”
桃渚古城(相传戚继光抗倭所筑)
桃渚:浙东南沿海璀璨的明珠,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东部,包括桃渚古城、石柱桃江、芙蓉隐秀、武坑峰林、珊瑚奇观、龙湾海滨等景区,总面积150多平方公里。这是一片充满神秘的土地。
巾子山(巾山)
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区东南隅,高百余米,三面临街,南濒灵江,两峰耸立,中垂凹谷。相传皇华真人得道升天时堕下巾帻而成此山,山上石壁仍刻有“遗巾处”。
山形东望如麒麟,西看似伏牛。峰顶双塔差肩屹立千年,称大小“文峰”,建于唐朝。山腰建有南山殿塔,西有多宝塔。一砖一佛,共千余尊,又叫“千佛塔”,一山四塔,实属少见。山顶两峰对峙,峰上各一塔,称“大小文峰塔”,同时建于唐代,e799bee5baa631333330363864皆重建于清代同治四年( 1865 ),西峰西南侧,有建于 明代万历四十三年( 1615 )的南山殿塔,秀挺如笋,与左侧一棵古樟并立,一纤一壮,相映成趣,南山岭北,有一宝塔,为元代大德三年(1299年)所建; 山上林木茂密,风景幽丽,著名的景点有:三元宫、南山殿、巾山寺、天宁寺、茅庵、望江楼、听涛阁、翠微阁、明代摩崖题刻 40 余年。历为道、佛二教名山。
历史名人也很多,例如:王士性,洪颐煊,洪震煊,洪坤煊,宋世荦
临海的特色小吃不用说了,出了临海,其他地方压根就找不到,即使有味道也天差地别
临海小吃主要有:
一、 麦饼
此物算是临海的看家小吃了,麦饼看起来像普通的煎饼,但往往难以做好,关键就在和面的软硬上,那是接近于面糊而又不是面糊的程度,没点功夫是掌握不好的。抓一团面,包入肉馅,擀成饼,上锅煎,然后用筷子在饼上跳出一个洞,倒入打好的鸡蛋,把洞合上,翻面再煎。这里就见和面的功夫了,太软,挑不起来,搞不好就成了面疙瘩炒肉末了;太硬,合不回去,就等着吃豁嘴的饼吧。同时面还要劲到,皮可以做的很薄,加上里面的鸡蛋,整张饼的口感就是滑嫩爽口、葱香四溢。
炎热的夏天,一碗清粥、一碟麦饼、一盆番茄,无疑是顿可口的午餐了。据传,戚继光在临海抗倭的时候,临海百姓家家户户做麦饼给戚家军作军粮。但麦饼薄,不耐饿,又容易坏,于是诞生了麦饼的“改进型”:加厚,中间穿孔,用麻绳串起,一串就顶几天的干粮,战士们吃着这种麦饼打跑了倭寇,这种饼也就被亲切地称为“光饼”。
另外提一句,还有以咸菜冷饭作馅的麦饼,也算是临海一怪吧。
二、 蛋清羊尾
蛋清羊尾是上《中国菜谱》的道地临海菜,在上海一些大饭店也能吃到,是少数上得台面的临海风味小吃之一。
蛋清羊尾在冬天吃最佳,春节前后,街头常见。自己做也可以,只要你不怕麻烦还有一点力气。取蛋清,用力打,打成雪花状,要能“立筷不倒”,这是个力气活。有用这种蛋清直接做菜的,叫做一盆雪,以前很流行,卖相很好。也有往蛋清里加淀粉的,打起来快,这是街头行贩们省力气的做法,牺牲了口感。取豆沙丸子,裹以这种“雪花”,入油锅炸,至三分嫩黄出锅,炸成拳头大小,状如羊尾,因此得名。装盘后略撒些白糖就好吃了,娇嫩令人不忍下箸。
三、 姜汁
外地人来临海,总是对菜市场里一瓶一瓶的黄色液体感到好奇。那可不是你们想象的果汁,那是鲜榨的姜汁。姜,性辛、温,发汗解表,温胃解毒,有驱寒之功效,所以按习俗是该在冬至吃的。姜汁可怎么吃呢,难道捏紧鼻子仰起脖子一咕噜喝下肚啊?那除非你想把胃烧穿。先把姜汁稍加水煮沸,撇去浮沫,加入肉末、蛋糊、黄酒、红糖,有核桃自然更好,隔水蒸熟。耐得姜汁的辣,吃出一身汗,寒气一驱而散,这个冬天也就没病没灾的过了。
另外临海还有祖传的规矩:妇女做月里(坐月子)要吃姜汁。这是有道理的,《本草纲目》生姜条: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 逆上气。正呕吐,去痰下气,去水气满。这姜可是下结实补身体的良药,所以此风俗延续至今。
四、 麦油脂
名字有点怪,是临海话的音译,大街上都这么写,我也实在找不出什么合适的字来代替。不过它还有个名,叫“食饼桶”,天台人都这么叫,挺形象的,就是各色各样菜品用一张薄面饼卷成桶状。这玩意儿估计是早时老百姓们丰收时吃的,吃的东西多了,索性拿张饼卷来吃,也省得一筷子一筷子往嘴里塞假斯文了,席卷天下做不到,卷它一桌子还是方便的嘛。所以,理论上,里面卷的是什么不重要,也没什么定例。通常,豆面(即豆粉做的粉条,临海人喜食)、豆芽、白煮肉片、豆腐干是少不了的,其他的应时选择,多多益善,炒制成菜,少则七八盆,多者十数,只要包的下。菜品越多,味道越好,大杂烩便是如此,菜一定要炒的淡淡的,不然整个就咸了,如果加入一两种小海鲜,味道就更上一层楼了。饼皮是粉浆在平底锅上抹出来的,大扣铜锣薄扣纸,所以熟皮卷熟菜,卷了就好吃。也可以煎来吃,把两面煎黄,脆脆的,这时候,就像个特大号的春卷。
吃的时候,手臂粗的麦油脂须用双手捧着,做狼吞虎咽之状,吃相极其狼狈,有“绿壳”(临海话,即强盗)相。更有些闹笑话的外地人,不知如何吃法,将菜夹至饼上后左看看右看看前思思后想想,终于下定决心,拎起饼的四角,举过头顶,往那饼肚子上就是一口,于是乎脸上就开了杂货铺了,菜肉蛋面齐全,还油花满面。所以最终麦油脂还是上不了大雅之堂。但麦油脂的的确确数的上是临海的标志性小吃了。
虽是小吃,但在立夏与古历年关是作为节日的主食的,一大家子人围着一大桌子菜包麦油脂,欢声笑语,能不热闹吗?大年初一不动刀不动火,填肚子的就非麦油脂莫数了。
五、 羹
临海人说的羹,是有特指的,是元宵节吃的羹,而诸如银耳羹莲子羹之类都是要加定语的,单一个羹字,就是元宵羹。临海人元宵不吃汤圆,要吃羹,而且元宵不在十五过,在十四,是独一无二的。有来历:临海籍状元秦鸣雷,做得高官,其母信佛,逢初一十五吃斋。秦鸣雷是个孝子,不忍母亲空度佳节,于是将临海的元宵节提前至十四,中秋节推至十六,母亲得以过节。做羹临海人称之为“搅”羹,非常形象,一大堆原料搅成一锅羹,一般都有芥菜叶、冬笋、*肉末、油泡、豆腐干、川豆板、豆面、香菇、木耳、蛏子及其他小海鲜,煮熟后加入山粉,搅和搅和,调味出锅。往往一家人一搅就是一大锅,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的。十五晚上会吃素羹,与十四的咸羹相区别,称为甜羹。
六、 马蹄酥和羊脚蹄
有几百年的历史的马蹄酥,长的一点也不像马蹄,是一块同月饼大小的饼子,只是饼面上有一圈凸出的斜波浪纹,用油酥制成,吃起来酥松香甜,即使受潮,仍别有一番滋味。生产马蹄 酥有专门供烘烤的炉子。还需有传统的工艺。现在不大见的到了。
羊脚蹄也不是真正的羊脚做的,也是一种面食,不过确与羊脚比较相象。把发酵过的甜面粉做成四周圆、底面平、上面分成四瓣的羊蹄形状,面上撒上芝麻,烘干烤成,香甜松脆,清香可口。
七、 火烧饼
临海的火烧饼不同于别处的,更不同于武大郎卖的火烧饼。饼大如杯垫,有咸、甜两种,咸的包碎*肉、大葱;甜的包白糖。面是由*油和小麦粉拌在一起揉成的,包好后撒上白芝麻入烧饼炉用白炭烤制而成,送脆可口。临海城关以白塔桥头的火烧饼做的最好。
八、 大饼
和火烧饼一样,临海的大饼和山东的葱花大饼不一样,和上海的大饼油条也差了十万八千里。临海的大饼包的是霉干菜肉馅,把包好馅的面团擀成饼,两面抹上清水,贴到大饼炉子里壁烤数分钟即可。这样的大饼炉子在临海街头随处可见,味道都不错,有一块的和五毛的两种,一块的有五寸大,五毛的三寸,过去还有一种五毛的,里面的肉用的是肥肉,味道也不赖,现在大家都要健康饮食了,肥肉馅的大饼也就基本绝了迹了。买的时候,摊主会问馅里要不要葱、胡椒、辣椒粉,随你的口味。大饼摊是临海人的麦当劳,有谁家的孩子上学要迟到了,来不及吃饭了,就近找个大饼摊,抓两个大饼就走,就着几口矿泉水,飞奔到校门口,一顿午餐也解决完了。
九、 青团
青团不是临海特有的小吃,南方好多地方都有,青团几乎是南方人心中清明节的象征。但临海的青团也有独到之处,那就是青团子的上色一定用的是一种叫“青”的野菜,而苏州杭州等地,往往用青菜汁、嫩丝瓜叶汁上色。“青”据说也叫鼠鼬草,正因为这个“青”,临海的青团有一种不同于其他地方青团的特殊香味。
在临海,每当清明将近,家人往往举家出游踏青,到了田间地头,便在田埂上寻那长了小圆叶子、略带点毛的“青”,在外玩上一圈,也就满载而归了。回家将摘来的“青”煮熟捣汁,和糯米粉和在一起,粉团的颜色便绿的让人颇有胃口了。陷料有咸、甜两种,甜的是豆沙,咸的包豆腐干丁、笋丁、肉丁、咸菜等,为了能分开甜的和咸的青团,往往甜的包成圆的,而咸的包作大饺子的样子。包好的青团用鲜楮树叶垫到底下上屉蒸,伴着清明时节纷纷的雨,家家户户的青团便在雾气腾腾中出笼了。
上坟祭祖,青团是必不可少的,供完了先祖,青团自然成了野餐的最好主食,热乎乎的青团固然好吃,但冷了的青团吃起来也有格外的香味。伴着淡淡的哀思,临海人在青团的回味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清明。
十、 炒米糖
小时候,每到年边,小孩子家的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着卖炒米糖的师傅把一整块的热气腾腾的炒米糖划开,切成小块,装进大人的口袋中,等到炒米糖冷了,就迫不及待掏出来吃,咬在嘴里嘎崩嘎崩脆,过年的气氛就这样在炒米糖的香甜气味中开始了。
在以前,炒米糖是过年必备的糖果,也是招待客人最重要的一样点心。在以前,过年前准备年货的时候,往往都是自带炒米、芝麻、花生米、糖饮以及柴禾到加工点去加工炒米糖、芝麻糖、花生糖等等。过完年,吃剩下的炒米糖受了潮,不再好吃的时候,就那开水泡泡开,当早饭吃,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最近几年,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年货市场更是极大丰富,炒米糖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糖果了,过年根临海人也只是象征性地买些许炒米糖,但炒米糖师父总是年复一年的执着地让炒米糖的香味飘满临海的大街小巷。
十一、 豆面炒沙蚕
沙蚕,也有叫沙钻的,这里是临海话的音译,我实在找不出它的学名。沙蚕是海滩上的一种软体动物,白色,平时摊在滩涂泥上,像一朵花一般,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钻到身下的洞里去,没有经验的人很难捉到。市场上买的多有拳头那么大,软软的一团,有个收紧的尾巴,但烧熟的沙蚕往往只有手指粗细了。在我看来,沙蚕是一种绝对的美味,无论炖肉、烧汤,都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回味。有的地方把海蜈蚣叫做沙蚕,海蜈蚣也是种极其鲜美的海鲜,不过和我说的不是一种东西。
豆面就是用薯粉做的面条,青绿色半透明的粉干状,临海人爱吃“豆面碎”,顾名思义就是豆面中加入肉末、油泡等煮的碎碎的,咕噜咕噜囫囵喝下,也算是临海的经典小吃了。但我偏要讲讲这个豆面炒沙蚕——一般临海人也不一定知道的小吃,这个是流行于临海靠海的乡下的一种小吃,做法很简单,拿沙蚕洗干净了和豆面炒到一起,炒的好的,沙蚕肚子里风味浓郁的膏汁均匀裹在豆面之上,让人远远闻到就流涎三尺。
豆面炒沙蚕是母亲下放时最喜欢吃的东西之一,最近也不大看的到了。
十二、 麦虾
麦虾是临海名声在外的小吃之一,在杭州我都看到过挂“临海麦虾”的牌子的饭店。在临海,晚上约几位朋友到白塔桥头吃一碗麦虾当夜宵,看看人头攒动,听听高谈阔论,无疑是件惬意的事情。
其实麦虾似乎不是临海土生土长的小吃,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在温州苍南吃到过麦虾,那时临海还没有这样的东西,至于满大街的麦虾店,那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了。
麦虾实际上就是面疙瘩,将麦粉浆调到插筷子不倒的程度,然后用菜刀沿着碗沿把粉浆一刀一刀刮进煮开的牛肉汤里,加入配料煮熟之后,就成了一碗香味浓郁的牛肉麦虾了。因为面疙瘩的形状像虾,故称之麦虾。最近也有炒麦虾等新的做法,自然是别有风味了。
十三、 白水洋豆腐、白水洋狗肉
就算临海人自己下馆子吃饭,也少不了点一个白水洋豆腐,之所以喜欢白水洋豆腐,是因为白水洋的豆腐都是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真真卤水点成,吃起来颇有怀旧的味道。这让吃惯了没有味道的盒装内脂豆腐的城里人的味蕾为之一振,所以我建议来临海玩的人都尝尝白水洋豆腐,一碗什么佐料都不加的白煮豆腐足以让你对临海味道记忆深刻。
白水洋还有出名的吃食便是狗肉了,俗话说“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但白水洋的经典狗肉做法不是这种红烧狗肉煲,而是白切狗肉,狗肉在烧至半熟时,去掉油汤,因此狗肉不油不腻,唯有诱人香味。秋冬之际,下狗肉馆,切半斤白切狗肉,蘸着细盐,就着白酒,体味纯粹的肉味,颇有一股豪爽的感觉。当然,狗肉的做法绝不止白切一种,要吃一道狗肉宴白水洋师傅也是手到擒来,现在更有加工包装起来的狗肉制品,一个礼品盒里狗肉、狗爪子、狗鞭一应俱全,吃不了完全可以兜着走。
受到西方的影响,很多人已经不吃狗肉了,但狗肉性热,是秋冬食补最佳选择之一,不“忌”狗肉的人不妨尝尝。
十四、 麻糍
炒麻糍是临海人酷爱的一道小吃,许多父辈人把吃热乎乎的炒麻糍当作一种享受。做麻糍先蒸粉,蒸好后倒进捣臼里捣,捣是个力气活,而负责翻粉团的除了要力气外技术也必须是一流的,要把滚烫的几十斤的大粉团翻来覆去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以前村子里负责这个活的都是村里的干活能手。世面上卖的麻糍都是一块一块的,炒麻糍店老板在炒之前会问你要几两,这时候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肚子了,如果胃口好而且不怕把人吓着的话,要一斤也是不碍事的。拿肉片、豆腐干、鸡蛋、大葱炒的麻糍自然是又好吃又填肚子,料的多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定制,丰俭由人。
当然了,不光是炒,炸麻糍、糖麻糍都是很好吃的。
还有一种特殊的麻糍叫乌饭麻糍,农历四月八日,是临海的 “牛生日”,乡下用乌饭麻糍喂牛。做乌饭麻糍需用山上的乌饭树嫩叶浸泡,浸出来的水揉进糯米粉中,蒸熟做成麻糍,卷成筒状,里面包上好的豆沙,外表再滚上一层嫩黄的松花粉。外则细腻爽滑,内则清香扑鼻,色泽乌亮,别有风味。据说牛吃了,能补身,补完了身子好下地耕田。如今是不是还用乌饭麻糍喂牛吃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每年出乌饭麻糍的时候我都会去买来吃,真的很好吃。
十五、 豆腐干煮镬
临海街头往往能看到一些小店或者人家门口,摆一个小炉子,上面坐一口不大不小的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不用怀疑,十有八九那就是卖豆腐干煮镬的了。名字很有意思,叫豆腐干煮镬,实际上是镬里煮着豆腐干,汤是骨头汤,会加些酱油,整天整天的煮,煮得豆腐干都发出小空来,临海人非常爱在逛街之余吃上一碗。
十六、 咸饭
咸饭一般是拿糯米和了料煮的饭(也有炒的),比较好吃的有萝卜丝芋头咸饭,饭里会有咸肉、萝卜丝、芋头、包菜、豌豆、胡萝卜,统统切丁,一碗饭五颜六色,香糯可口,真个色香味俱全。如果不喜欢吃咸肉,也可以换作鲜肉丁,饭仍旧是咸的。
咸饭是标准的家常小吃,要是临海人请你去家里做客,运气好就能吃上家里做的咸饭,不过要小心哦,别吃撑了。
十七、 漾糕、酒盏糕、红糖馒头
“到了六月六,小狗洗洗浴”,临海人六月六要吃漾糕,烊糕有米粉和麦粉做的两种,米粉做的是白的,麦粉做的是红的(加了红糖的缘故)。漾糕是发酵成的,发酵用的糕头是用甜酒酿调一小团麦粉后发酵二十四小时而成,所以炊熟后,其大无朋,松软香甜,拜开来,里头除了孔还是孔。夏日炎炎,没有胃口,上街割一块漾糕,回家就着凉汤或清粥,午饭自然有滋有味。
和白漾糕相似的有酒盏糕,形似酒盏而得名,还略带酒味;和红漾糕相似的有红糖馒头,就是普通馒头的面里揉入红糖。俱是夏日绝佳主食。
十八、 豆腐圆
这东西我自己也没吃过,据说是将豆腐以刀压捻,分成小圆,沾淀粉,加作料汤煮,为临海特色小吃。
嗯,传说中的临海小吃。
十九、 敲梆馄饨
如果在一个雨后的傍晚,你听到“笃、笃、笃”的敲梆声,那么,找个碗冲出家门是最好的选择了,卖馄饨的来了!
馄饨担子上有好多抽屉,一个最大的抽屉是放馄饨的,抽屉打开,划几个馄饨到锅里,煮熟了捞出,从其他抽屉里配好佐料,浇上浇头,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了,解馋,绝对解馋。
这样的馄饨担子现在已经绝迹了,吃不到原汁原味的临海敲梆馄饨了。不过去年在临海看到过一个老头推着车子的敲梆馄饨,不过不是临海的敲梆馄饨,是温州馄饨,那种皮外比皮里肉还多的馄饨。
可惜,昔日的街头风情已成过去。
二十、 糯米圆
在临海,过冬至除了姜汁,还要吃糯米圆子。那是一种比乒乓球略大一些的豆沙糯米圆子,煮好后立即放到豆黄粉里滚上一层,然后趁热吃。由于要放到豆黄粉里滚,所以又称滚圆,有人写作擂圆的,是临海话直接音译来的,温州人也有类似的东西,他们叫滚糕。豆黄粉是用黄豆炒熟后磨成粉,拌进红糖而成,所以滚圆吃起来自然是甜甜蜜蜜的感觉啦。
另外也有种里面包肉的糯米圆子,过年才吃的,个个有拳头大小,吃一个就足以撑死。
二十一、 扁食
就是上海人说的大馄饨,也是蛮家常的啦,通常馅为茭白、豆腐干、炊皮、肉丁、或,白萝卜、咸菜等,俱切成小丁,事先炒熟,扁食皮不同于普通的馄饨皮,馄饨皮往往是正方形的,而扁食皮是略呈梯形的,包的时候,将皮摊在桌上,取一勺馅料放在皮上,从小边向上卷一圈,两边压紧后合到中间即可。扁食一般汤食,也可以蒸可以煎,是家家户户经常吃的主食。
二十二、 类圆
用糯米粉做成盅口大小的团子,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拌滚(这个过程,临海方言叫“类”,故名“类圆”)。豆黄粉是用黄豆炒熟后磨成粉,拌进红糖而成。类圆糯软香甜,配上大鱼大肉等大菜,自然吃得又饱又有味了。
另外也有很多,例如,牛肉碎、大米面、炒面干、灰尘糕、蜜汁番薯、水晶番薯、番薯圆、吉鸿糕、油泡酥、核桃调蛋、桂圆调蛋、糯米油条、锅块、糖糕、厨面、重阳糕、蜂蜜炒栗等等等等
2、浙江临海有什么好吃的特产啊
临海小吃主要有:
一、 麦饼
此物算是临海的看家小吃了,麦饼看起来像普通的煎饼,但往往难以做好,关键就在和面的软硬上,那是接近于面糊而又不是面糊的程度,没点功夫是掌握不好的。抓一团面,包入肉馅,擀成饼,上锅煎,然后用筷子在饼上跳出一个洞,倒入打好的鸡蛋,把洞合上,翻面再煎。这里就见和面的功夫了,太软,挑不起来,搞不好就成了面疙瘩炒肉末了;太硬,合不回去,就等着吃豁嘴的饼吧。同时面还要劲到,皮可以做的很薄,加上里面的鸡蛋,整张饼的口感就是滑嫩爽口、葱香四溢。
二、 蛋清羊尾
蛋清羊尾是上《中国菜谱》的道地临海菜,在上海一些大饭店也能吃到,是少数上得台面的临海风味小吃之一。
蛋清羊尾在冬天吃最佳,春节前后,街头常见。自己做也可以,只要你不怕麻烦还有一点力气。取蛋清,用力打,打成雪花状,要能“立筷不倒”,这是个力气活。有用这种蛋清直接做菜的,叫做一盆雪,以前很流行,卖相很好。也有往蛋清里加淀粉的,打起来快,这是街头行贩们省力气的做法,牺牲了口感。取豆沙丸子,裹以这种“雪花”,入油锅炸,至三分嫩黄出锅,炸成拳头大小,状如羊尾,因此得名。装盘后略撒些白糖就好吃了,娇嫩令人不忍下箸。
性急的人不但吃不得热豆腐,蛋清羊尾也吃不得,蛋清羊尾刚刚上桌,一位老兄迫不及待大口吞入,结果烫个满嘴大泡还吐不出来,没口福啊!
三、 姜汁
外地人来临海,总是对菜市场里一瓶一瓶的黄色液体感到好奇。那可不是你们想象的果汁,那是鲜榨的姜汁。姜,性辛、温,发汗解表,温胃解毒,有驱寒之功效,所以按习俗是该在冬至吃的。姜汁可怎么吃呢,难道捏紧鼻子仰起脖子一咕噜喝下肚啊?那除非你想把胃烧穿。先把姜汁稍加水煮沸,撇去浮沫,加入肉末、蛋糊、黄酒、红糖,有核桃自然更好,隔水蒸熟。耐得姜汁的辣,吃出一身汗,寒气一驱而散,这个冬天也就没病没灾的过了。
另外临海还有祖传的规矩:妇女做月里(坐月子)要吃姜汁。这是有道理的,《本草纲目》生姜条: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 逆上气。正呕吐,去痰下气,去水气满。这姜可是下结实补身体的良药,所以此风俗延续至今。
四、 麦油脂
名字有点怪,是临海话的音译,大街上都这么写,我也实在找不出什么合适的字来代替。不过它还有个名,叫“食饼桶”,天台人都这么叫,挺形象的,就是各色各样菜品用一张薄面饼卷成桶状。这玩意儿估计是早时老百姓们丰收时吃的,吃的东西多了,索性拿张饼卷来吃,也省得一筷子一筷子往嘴里塞假斯文了,席卷天下做不到,卷它一桌子还是方便的嘛。所以,理论上,里面卷的是什么不重要,也没什么定例。通常,豆面(即豆粉做的粉条,临海人喜食)、豆芽、白煮肉片、豆腐干是少不了的,其他的应时选择,多多益善,炒制成菜,少则七八盆,多者十数,只要包的下。菜品越多,味道越好,大杂烩便是如此,菜一定要炒的淡淡的,不然整个就咸了,如果加入一两种小海鲜,味道就更上一层楼了。饼皮是粉浆在平底锅上抹出来的,大扣铜锣薄扣纸,所以熟皮卷熟菜,卷了就好吃。也可以煎来吃,把两面煎黄,脆脆的,这时候,就像个特大号的春卷。
吃的时候,手臂粗的麦油脂须用双手捧着,做狼吞虎咽之状,吃相极其狼狈,有“绿壳”(临海话,即强盗)相。更有些闹笑话的外地人,不知如何吃法,将菜夹至饼上后左看看右看看前思思后想想,终于下定决心,拎起饼的四角,举过头顶,往那饼肚子上就是一口,于是乎脸上就开了杂货铺了,菜肉蛋面齐全,还油花满面。所以最终麦油脂还是上不了大雅之堂。但麦油脂的的确确数的上是临海的标志性小吃了。
虽是小吃,但在立夏与古历年关是作为节日的主食的,一大家子人围着一大桌子菜包麦油脂,欢声笑语,能不热闹吗?大年初一不动刀不动火,填肚子的就非麦油脂莫数了。
五、 羹
临海人说的羹,是有特指的,是元宵节吃的羹,而诸如银耳羹莲子羹之类都是要加定语的,单一个羹字,就是元宵羹。临海人元宵不吃汤圆,要吃羹,而且元宵不在十五过,在十四,是独一无二的。有来历:临海籍状元秦鸣雷,做得高官,其母信佛,逢初一十五吃斋。秦鸣雷是个孝子,不忍母亲空度佳节,于是将临海的元宵节提前至十四,中秋节推至十六,母亲得以过节。做羹临海人称之为“搅”羹,非常形象,一大堆原料搅成一锅羹,一般都有芥菜叶、冬笋、*肉末、油泡、豆腐干、川豆板、豆面、香菇、木耳、蛏子及其他小海鲜,煮熟后加入山粉,搅和搅和,调味出锅。往往一家人一搅就是一大锅,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的。十五晚上会吃素羹,与十四的咸羹相区别,称为甜羹。
我肚子不大,但吃起羹来是一连几大碗的,鲜美无与伦比。羹是自家做的好,舍得放料子,会有较多的海鲜,料多、杂且好,味道自然不差。外面买的就要次一点了。
六、 马蹄酥和羊脚蹄
有几百年的历史的马蹄酥,长的一点也不像马蹄,是一块同月饼大小的饼子,只是饼面上有一圈凸出的斜波浪纹,用油酥制成,吃起来酥松香甜,即使受潮,仍别有一番滋味。生产马蹄 酥有专门供烘烤的炉子。还需有传统的工艺。现在不大见的到了。
羊脚蹄也不是真正的羊脚做的,也是一种面食,不过确与羊脚比较相象。把发酵过的甜面粉做成四周圆、底面平、上面分成四瓣的羊蹄形状,面上撒上芝麻,烘干烤成,香甜松脆,清香可口。
吃以上两种小吃,一定要牙好胃口好,不然……
七、 火烧饼
临海的火烧饼不同于别处的,更不同于武大郎卖的火烧饼。饼大如杯垫,有咸、甜两种,咸的包碎*肉、大葱;甜的包白糖。面是由*油和小麦粉拌在一起揉成的,包好后撒上白芝麻入烧饼炉用白炭烤制而成,送脆可口。临海城关以白塔桥头的火烧饼做的最好。
也有红糖和苔菜做馅的火烧饼,面上掐花,紫云街的安乐天边上就有一家专门卖这种火烧饼的小店,一个白发老头开的,我小时侯经常光顾他的小店,五角钱的火烧饼给我回家的路上添了不少欢乐。
八、 大饼
和火烧饼一样,临海的大饼和山东的葱花大饼不一样,和上海的大饼油条也差了十万八千里。临海的大饼包的是霉干菜肉馅,把包好馅的面团擀成饼,两面抹上清水,贴到大饼炉子里壁烤数分钟即可。这样的大饼炉子在临海街头随处可见,味道都不错,有一块的和五毛的两种,一块的有五寸大,五毛的三寸,过去还有一种五毛的,里面的肉用的是肥肉,味道也不赖,现在大家都要健康饮食了,肥肉馅的大饼也就基本绝了迹了。买的时候,摊主会问馅里要不要葱、胡椒、辣椒粉,随你的口味。大饼摊是临海人的麦当劳,有谁家的孩子上学要迟到了,来不及吃饭了,就近找个大饼摊,抓两个大饼就走,就着几口矿泉水,飞奔到校门口,一顿午餐也解决完了。
在杭州也见到过类似的东西,但杭州的饼薄馅少,与临海的有天壤之别。
九、 青团
青团不是临海特有的小吃,南方好多地方都有,青团几乎是南方人心中清明节的象征。但临海的青团也有独到之处,那就是青团子的上色一定用的是一种叫“青”的野菜,而苏州杭州等地,往往用青菜汁、嫩丝瓜叶汁上色。“青”据说也叫鼠鼬草,正因为这个“青”,临海的青团有一种不同于其他地方青团的特殊香味。
在临海,每当清明将近,家人往往举家出游踏青,到了田间地头,便在田埂上寻那长了小圆叶子、略带点毛的“青”,在外玩上一圈,也就满载而归了。回家将摘来的“青”煮熟捣汁,和糯米粉和在一起,粉团的颜色便绿的让人颇有胃口了。陷料有咸、甜两种,甜的是豆沙,咸的包豆腐干丁、笋丁、肉丁、咸菜等,为了能分开甜的和咸的青团,往往甜的包成圆的,而咸的包作大饺子的样子。包好的青团用鲜楮树叶垫到底下上屉蒸,伴着清明时节纷纷的雨,家家户户的青团便在雾气腾腾中出笼了。
上坟祭祖,青团是必不可少的,供完了先祖,青团自然成了野餐的最好主食,热乎乎的青团固然好吃,但冷了的青团吃起来也有格外的香味。伴着淡淡的哀思,临海人在青团的回味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清明。
十、 炒米糖
小时候,每到年边,小孩子家的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看着卖炒米糖的师傅把一整块的热气腾腾的炒米糖划开,切成小块,装进大人的口袋中,等到炒米糖冷了,就迫不及待掏出来吃,咬在嘴里嘎崩嘎崩脆,过年的气氛就这样在炒米糖的香甜气味中开始了。
在以前,炒米糖是过年必备的糖果,也是招待客人最重要的一样点心。在以前,过年前准备年货的时候,往往都是自带炒米、芝麻、花生米、糖饮以及柴禾到加工点去加工炒米糖、芝麻糖、花生糖等等。过完年,吃剩下的炒米糖受了潮,不再好吃的时候,就那开水泡泡开,当早饭吃,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最近几年,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年货市场更是极大丰富,炒米糖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糖果了,过年根临海人也只是象征性地买些许炒米糖,但炒米糖师父总是年复一年的执着地让炒米糖的香味飘满临海的大街小巷。
十一、 豆面炒沙蚕
沙蚕,也有叫沙钻的,这里是临海话的音译,我实在找不出它的学名。沙蚕是海滩上的一种软体动物,白色,平时摊在滩涂泥上,像一朵花一般,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钻到身下的洞里去,没有经验的人很难捉到。市场上买的多有拳头那么大,软软的一团,有个收紧的尾巴,但烧熟的沙蚕往往只有手指粗细了。在我看来,沙蚕是一种绝对的美味,无论炖肉、烧汤,都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回味。有的地方把海蜈蚣叫做沙蚕,海蜈蚣也是种极其鲜美的海鲜,不过和我说的不是一种东西。
豆面就是用薯粉做的面条,青绿色半透明的粉干状,临海人爱吃“豆面碎”,顾名思义就是豆面中加入肉末、油泡等煮的碎碎的,咕噜咕噜囫囵喝下,也算是临海的经典小吃了。但我偏要讲讲这个豆面炒沙蚕——一般临海人也不一定知道的小吃,这个是流行于临海靠海的乡下的一种小吃,做法很简单,拿沙蚕洗干净了和豆面炒到一起,炒的好的,沙蚕肚子里风味浓郁的膏汁均匀裹在豆面之上,让人远远闻到就流涎三尺。
十二、 麦虾
麦虾是临海名声在外的小吃之一,在杭州我都看到过挂“临海麦虾”的牌子的饭店。在临海,晚上约几位朋友到白塔桥头吃一碗麦虾当夜宵,看看人头攒动,听听高谈阔论,无疑是件惬意的事情。
其实麦虾似乎不是临海土生土长的小吃,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在温州苍南吃到过麦虾,那时临海还没有这样的东西,至于满大街的麦虾店,那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了。
麦虾实际上就是面疙瘩,将麦粉浆调到插筷子不倒的程度,然后用菜刀沿着碗沿把粉浆一刀一刀刮进煮开的牛肉汤里,加入配料煮熟之后,就成了一碗香味浓郁的牛肉麦虾了。因为面疙瘩的形状像虾,故称之麦虾。最近也有炒麦虾等新的做法,自然是别有风味了。
十三、 白水洋豆腐、白水洋狗肉
就算临海人自己下馆子吃饭,也少不了点一个白水洋豆腐,之所以喜欢白水洋豆腐,是因为白水洋的豆腐都是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真真卤水点成,吃起来颇有怀旧的味道。这让吃惯了没有味道的盒装内脂豆腐的城里人的味蕾为之一振,所以我建议来临海玩的人都尝尝白水洋豆腐,一碗什么佐料都不加的白煮豆腐足以让你对临海味道记忆深刻。
白水洋还有出名的吃食便是狗肉了,俗话说“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但白水洋的经典狗肉做法不是这种红烧狗肉煲,而是白切狗肉,狗肉在烧至半熟时,去掉油汤,因此狗肉不油不腻,唯有诱人香味。秋冬之际,下狗肉馆,切半斤白切狗肉,蘸着细盐,就着白酒,体味纯粹的肉味,颇有一股豪爽的感觉。当然,狗肉的做法绝不止白切一种,要吃一道狗肉宴白水洋师傅也是手到擒来,现在更有加工包装起来的狗肉制品,一个礼品盒里狗肉、狗爪子、狗鞭一应俱全,吃不了完全可以兜着走。
十四、 麻糍
炒麻糍是临海人酷爱的一道小吃,许多父辈人把吃热乎乎的炒麻糍当作一种享受。做麻糍先蒸粉,蒸好后倒进捣臼里捣,捣是个力气活,而负责翻粉团的除了要力气外技术也必须是一流的,要把滚烫的几十斤的大粉团翻来覆去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以前村子里负责这个活的都是村里的干活能手。世面上卖的麻糍都是一块一块的,炒麻糍店老板在炒之前会问你要几两,这时候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肚子了,如果胃口好而且不怕把人吓着的话,要一斤也是不碍事的。拿肉片、豆腐干、鸡蛋、大葱炒的麻糍自然是又好吃又填肚子,料的多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定制,丰俭由人。
当然了,不光是炒,炸麻糍、糖麻糍都是很好吃的。
还有一种特殊的麻糍叫乌饭麻糍,农历四月八日,是临海的 “牛生日”,乡下用乌饭麻糍喂牛。做乌饭麻糍需用山上的乌饭树嫩叶浸泡,浸出来的水揉进糯米粉中,蒸熟做成麻糍,卷成筒状,里面包上好的豆沙,外表再滚上一层嫩黄的松花粉。外则细腻爽滑,内则清香扑鼻,色泽乌亮,别有风味。据说牛吃了,能补身,补完了身子好下地耕田。如今是不是还用乌饭麻糍喂牛吃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每年出乌饭麻糍的时候我都会去买来吃,真的很好吃。
十五、 豆腐干煮镬
临海街头往往能看到一些小店或者人家门口,摆一个小炉子,上面坐一口不大不小的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不用怀疑,十有八九那就是卖豆腐干煮镬的了。名字很有意思,叫豆腐干煮镬,实际上是镬里煮着豆腐干,汤是骨头汤,会加些酱油,整天整天的煮,煮得豆腐干都发出小空来,临海人非常爱在逛街之余吃上一碗。
十六、 咸饭
咸饭一般是拿糯米和了料煮的饭(也有炒的),比较好吃的有萝卜丝芋头咸饭,饭里会有咸肉、萝卜丝、芋头、包菜、豌豆、胡萝卜,统统切丁,一碗饭五颜六色,香糯可口,真个色香味俱全。如果不喜欢吃咸肉,也可以换作鲜肉丁,饭仍旧是咸的。
咸饭是标准的家常小吃,要是临海人请你去家里做客,运气好就能吃上家里做的咸饭,不过要小心哦,别吃撑了。
十七、 漾糕、酒盏糕、红糖馒头
“到了六月六,小狗洗洗浴”,临海人六月六要吃漾糕,烊糕有米粉和麦粉做的两种,米粉做的是白的,麦粉做的是红的(加了红糖的缘故)。漾糕是发酵成的,发酵用的糕头是用甜酒酿调一小团麦粉后发酵二十四小时而成,所以炊熟后,其大无朋,松软香甜,拜开来,里头除了孔还是孔。夏日炎炎,没有胃口,上街割一块漾糕,回家就着凉汤或清粥,午饭自然有滋有味。
和白漾糕相似的有酒盏糕,形似酒盏而得名,还略带酒味;和红漾糕相似的有红糖馒头,就是普通馒头的面里揉入红糖。俱是夏日绝佳主食。
十八、 豆腐圆
这东西我自己也没吃过,据说是将豆腐以刀压捻,分成小圆,沾淀粉,加作料汤煮,为临海特色小吃。
嗯,传说中的临海小吃。
十九、 敲梆馄饨
如果在一个雨后的傍晚,你听到“笃、笃、笃”的敲梆声,那么,找个碗冲出家门是最好的选择了,卖馄饨的来了!
馄饨担子上有好多抽屉,一个最大的抽屉是放馄饨的,抽屉打开,划几个馄饨到锅里,煮熟了捞出,从其他抽屉里配好佐料,浇上浇头,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了,解馋,绝对解馋。
这样的馄饨担子现在已经绝迹了,吃不到原汁原味的临海敲梆馄饨了。不过去年在临海看到过一个老头推着车子的敲梆馄饨,不过不是临海的敲梆馄饨,是温州馄饨,那种皮外比皮里肉还多的馄饨。
二十、 糯米圆
在临海,过冬至除了姜汁,还要吃糯米圆子。那是一种比乒乓球略大一些的豆沙糯米圆子,煮好后立即放到豆黄粉里滚上一层,然后趁热吃。由于要放到豆黄粉里滚,所以又称滚圆,有人写作擂圆的,是临海话直接音译来的,温州人也有类似的东西,他们叫滚糕。豆黄粉是用黄豆炒熟后磨成粉,拌进红糖而成,所以滚圆吃起来自然是甜甜蜜蜜的感觉啦。
另外也有种里面包*肉的糯米圆子,过年才吃的,个个有拳头大小,吃一个就足以撑死。
二十一、 扁食
就是上海人说的大馄饨,也是蛮家常的啦,通常馅为茭白、豆腐干、炊皮、肉丁、或,白萝卜、咸菜等,俱切成小丁,事先炒熟,扁食皮不同于普通的馄饨皮,馄饨皮往往是正方形的,而扁食皮是略呈梯形的,包的时候,将皮摊在桌上,取一勺馅料放在皮上,从小边向上卷一圈,两边压紧后合到中间即可。扁食一般汤食,也可以蒸可以煎,是家家户户经常吃的主食。
临海的传统小吃其实还有很多,比如:牛肉碎、大米面、炒面干、灰尘糕、蜜汁番薯、水晶番薯、番薯圆、吉鸿糕、油泡酥、核桃调蛋、桂圆调蛋、糯米油条、锅块、糖糕、厨面、重阳糕、蜂蜜炒栗等等等等,据说有百余种,我也只能列举这些了,余下的,有待大家一起挖掘了。
二十二、 类圆
用糯米粉做成盅口大小的团子,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拌滚(这个过程,临海方言叫“类”,故名“类圆”)。豆黄粉是用黄豆炒熟后磨成粉,拌进红糖而成。类圆糯软香甜,配上大鱼大肉等大菜,自然吃得又饱又有味了。
这些基本是可以携带旅行的,只是别存放太长时间就行了。
3、手抓羊肉是哪里的特产
甘肃手抓羊肉尤以临夏制作最为著名,已有上百年的制作历史。过去由于多在沿街摊点售,吃者向以手抓之,这便是“手抓”一词的来历。现已不用手抓着吃了,但仍用“手抓”这个词。手抓羊肉也可作为大菜上桌。手抓羊肉是青海牧区群众款待宾客的肴馔,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初次吃手抓羊肉,会有近乎原始之感,经多次品味,则越吃越馋,使人经久难忘。“手抓”是青海高原上有独特风韵的吃法,在全国也颇有声誉。手抓羊肉和藏族同胞依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因吃时一手抓肉,一手拿刀,割、挖、芙蓉剔、片,把羊骨头上的肉吃得净光而得名。 藏族少女
羊肉是新疆美食的基础。用新疆人的说法,新疆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走的是金光道。”新疆是全国最大的黄金产区,天山南北水草丰美,高山上冰雪融化,形成条条河流。这里的羊肉,品质之优,自不用说。道的手抓羊肉要在维族人那里才能吃到。很大的招牌,门却很小。进去之后是一个个包间,里面的低炕有多半间屋子大,上面铺着毯子。而毯子上则是高约一尺的大方桌子。围着桌子盘腿而坐,先要一壶滚烫的奶茶,倒进小碗里,立刻便是奶香四溢。其味微咸,带着茶叶淡淡的清香和苦味。一般的店总会附送几样素菜,其中少不了洋葱。在新疆洋葱被称为“皮牙子”,一般都是生吃。随手抓羊肉上来的洋葱,只切成片,不加任何调料,是羊肉最好的搭配。另外皮牙子和西红柿、尖辣椒一起凉拌,被称为“老虎菜”,是新疆的特色。宁夏位于中国的西北部,这里冬季气温比较低,手抓羊肉可以提供人体热量,但又不会含有太多的油脂,不过羊肉的热性大,所以搭配的作料醋和大蒜很恰当,因为可以帮助排出身体多余的内热。 当然,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所以吃羊肉还是要注意控制好量,以免引起上火。
4、你的家乡在哪,有什么特产?
我的家乡在山西。特产有红枣,核桃和小米,特别是山西老陈醋,还有平遥的牛肉,太谷饼。每个人的家乡各有不同,特产也各有不同。再比如青海,特产有青海酿皮,灰豆子汤,青岛老酸奶等。
5、你的家乡都有什么特产?
每个地方都有字迹的特长和特色,我家在南方,是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坐落在四川省宜宾市,这里是三江汇合的地方,真的挺美的,特长也特别的多。
我现在在黑龙江读书,每回回家总是会带很多特产,而且四川这个地方最不缺的就是特长。四川有太多的好吃的,我每回来到学校都好想念家乡的特长。四川宜宾不仅有吃的东西,还有喝的东西。
我想大家不知道宜宾,但是你肯定听说过五粮液,这可是我们地方的骄傲。每年逢年过节的,很多人都会喝五粮液。这个酒是宜宾很重要的一个代表性特长,很多人知道宜宾这个地方的都是五粮液。我也去过五粮液厂,这个厂应该算是宜宾相当大的厂了,虽然我没有喝过,但是很多人认识宜宾都是因为五粮液。
宜宾除了酒出名外,还有一样是宜宾的招牌,那就是宜宾燃面,这个可谓是宜宾的又一大特色。以前,我没有发现燃面有多好吃,但是当真是要离开了,才会知道以前的生活是多么的好呀。当你们家乡的东西你在别的城市看见的时候,是一种莫名的骄傲。我在北京就看到过一家面馆,它的店名就叫做宜宾燃面,顿时亲切感就出来了。
还有一种饮料也是宜宾的特产,珍晶果。这个只有宜宾才有卖的,以前我不知道这个饮料也是。有一回,我无意间听见同学说要带两箱珍晶果去成都,我一想难道成都超市没有么。这还当真了,是真的没有,只有宜宾才有。
宜宾还有一个特产上过电视,舌尖上的中国。宜宾三白,白酒、白肉、白糕。我们那里有一个古镇,叫做李庄古镇,这里就是白肉的起源地。那个白肉是真的好吃呀,而且将就蘸水,白肉讲求刀功,吃的时候呢主要就是调料了。
还有其他很多的东西都是特产,例如,像黄粑、猪儿粑这些都是宜宾的特长。还有一个全国各地都在卖的一种吃的,名字叫做酸弟,你们很多人也应该在超市买过来吃,类似于一种山楂的感觉。这个我以前也不知道是宜宾的,有一次在超市买东西,她推荐的时候听见说是宜宾的,我才知道的。
宜宾芽菜也是出了名的,我以前吃饭的时候,就喜欢用芽菜下饭,特别的香。这也芽菜就如同咸菜一样的东西,芽菜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就是早上吃面条的时候可以用做调料。还有一个特产可谓是夏天人人都爱的,那就是凉糕,这个可真的是夏天特别受欢迎的饮品。
6、西平土特产是什么
商贸兴旺、交通便利、农产抄品资源丰富的西平汇集了中原地区的各种风味小吃。最具本地特色的是咸豆腐脑,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早点类:胡辣汤、水煎包、小笼包 、 咸豆腐脑、油馍、豆浆; 小吃类:热豆腐、咸豆腐脑、热干面、凉皮,米皮,米线、凉粉; 面食类:粉浆面条、芝麻叶面条、捞面条、牛肉饸饹知面、河南卤面、河南拉面、河南烩面、烙菜馍、烙馍、发面饼、芝麻焦馍、馓子; 清真类:馓子、罐饺子道、(卤 ) 羊肝羊肺、羊肉汤; 肉食类:大盘鸡、卤牛肉、卤兔肉、卤狗肉、卤羊蹄 ; 特产:豫坡老基酒、老棠河
7、台州什么地方能学卤菜技术
卤菜的做法:
一、卤水制作:
将卤料装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如果没有老卤水、则需先用鸡骨、猪骨煮出骨头汤。其方法为:取5斤
筒子骨加10斤水(筒子骨需先漂洗1个小时,以去血腥,清洗干净,敲断)用小火熬5-8小时后捞出骨
头放入卤料包,加水至50斤,加竦椒、花椒、生姜适量,烧开后用小火熬1.5小时左右,香味溢出为宜。
用糖色(制法见下)调好卤汁色泽,再加入料酒250克,盐、糖、味精适量,即可。
糖色制法:将色拉油1.5两放入锅中用小火加热,加入白糖2两炒化至呈深红色刚起白泡时立即加入清水
0.5斤即成糖色。以上配制卤料加水30-50斤,可卤生原料70-80斤,就应重新换卤料包。
二、腌制:需腌制的原料:
大件的腌制办法,鸡、鸭、牛肉、鸭颈、口条、兔肉、鹌鹑、蹄膀等等统称为大件。首先将以上原料洗
净备用。取20斤水,加入花椒10克,千里香5克,料酒250克,盐750克(如温度过低,花椒、千里香需
加水煮出香味后倒入腌制缸中),加入洗净的原料进行腌制。腌制时间:冬天0-20度时,腌制24小时
左右,春天20-30度,腌制12个小时左右,夏天30-40度时,腌制5-6小时左右。蹄花、五花肉等新鲜
料直接卤制即可。
8、有谁能帮忙提供临海特产羊角蹄的制作过程图片吗?万分感谢
?
9、临海特产
涌泉蜜桔,虽然没有黄岩的有名气,但是真的很好吃,真心认为比黄岩的甜
大石东魁杨梅,又大又甜
还有很多水果的,
另外小吃方面的话蛋清羊尾是最有名的了,紫阳街那边都有卖,那里的双平什么的麦虾店也很有名
10、沿淮菜的经典菜系
主料辅料
桂鱼………1条约500克香菜……………5克
羊腰窝肉………250克绍酒……………25克
小葱段…………10克大料………………2克
姜未……………15克胡椒粉……………12克
酱油……………75克 鸡清汤…………750克
精盐……………5克 熟猪油…………100克
白糖……………12克
烹制方法
1.将桂鱼去鳞,鳃,以脊背正中剖一刀口,取出大骨及内脏,用水洗净.
2.羊肉切成3厘米长,3厘米宽的正方块,放在开水锅里略烫一下,捞出沥干水。
3.炒锅放在中火上,放人熟猪油15克,烧至五成热后,下羊肉煽炒几下, 加水500克,酱油10克,绍酒10克,葱二段,姜二片,大料一个,白糖5克,精盐1克,烧至八成烂时,拣去葱,姜,大料,将羊肉取出装人桂鱼腹内,用麻线捆住刀口,不使羊肉露出。
4.炒锅放在旺火上,放入熟猪油,烧至六成热后,放人桂鱼(鱼身两面抹一点酱油)煎成两面金黄色时取出,去掉麻线,放人砂锅,加白糖,精盐, 鸡清汤和烧羊肉的原汤,用旺火烧开,再移到微火上嫁半小时,待汤浓,鱼酥肉烂时,拣去葱段,姜片,大料,撒上白胡椒粉,香菜即成。
工艺关键
1.除去桂鱼内脏,用一双筷子同时从鱼嘴两侧插入鱼腹中,鳃和内脏要一并绞出,不可破坏鱼体完整。
2.选用新鲜的腰窝肉,其膻味较小,先烫一下,除去异味,保持羊肉本身的鲜味.羊肉烧烂后,再装人鱼腹中,鱼,肉才能同熟。
3.淮北地区民俗喜食羊肉,原为羊肉汤中永鲫鱼,是奶汤菜,后改用桂鱼.因桂鱼膛较大,可由口中绞出内脏,灌人羊肉,小火红烧,成莱鱼体完整,腹中有羊肉,奇特的是这种烹调方法鱼不腥,羊不膻,鲜美无比。
风味特点
鱼腹藏羊肉大火烧小火焖,汤汁黏稠,加之辣椒香菜相辅成味,辣裹着香,香蕴着辣,有南方人香口感觉,亦有北方人辣味痛快;羊肉性味甘热,含丰富磷钾钙,鱼肉性味温平,含大量维生素ABD和尼克酸,两者同烹,相得益彰,不腥不膻,鱼酥羊肉烂,风味别样,汤鲜味美,有入口难忘感觉。
来历传说
一、淮北地区食羊成俗,尤喜食夏季伏羊。传说在牧人牧羊途中,有只羊过桥不慎落水而溺,众鱼围食,恰被渔人捕之,鱼腹中有未来得及消化的碎羊肉,渔人乃羊肉未弃,连鱼一同烹之,谁知鱼味特鲜羊肉特美,于是流传开来。
二、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周游列国时,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到处碰壁,甚至弄到断粮的处境。他的学生讨来一小块羊肉和几条小鱼,因饥饿难忍,只好应急将羊肉和小鱼同煮。出乎预料,羊肉烩鱼汤,十分鲜美。传说圣人创造鲜字,由'鱼羊二字配合,由鱼和羊合烹的鱼咬羊又称鲜炖鲜,也流传至今。 主料辅料
羊蹄……………16只小葱……………10克
姜片……………10克精盐……………25克
酱油……………50克冰糖……………10克
味精…………0.5克绍酒……………30克
八角…………1.5克黑胡椒…………1克
香菜……………10克羊肉汤………500克
烹制方法
1.将羊蹄放在温水中浸泡半小时后,去掉爪壳刮净毛,洗净后放入锅内, 加清水没过羊蹄3厘米左右,用旺火烧开,再转移到小火上细炖,并经常翻动,以免粘结锅底.待炖至八成烂时取出,趁热剔去骨头。
2.锅放在旺火上,放入羊蹄加羊肉汤,再加绍酒,酱油,冰糖,黑胡椒, 用旺火烧至上色。
3.取大碗1只,放入葱,姜,八角,将羊蹄捞起码入碗内,倒入原汁, 加味精,上笼用旺火蒸20分钟左右,取出翻扣在碗里,拣去葱,姜,八角即成。
工艺关键
1.羊蹄要选新鲜的,膻味小的.
2.煮时旺火烧开转小火细炖,可使部分膻味随蒸气挥发,并可使原料中的香鲜物质溶于肠中,增加菜肴风味。
风味特点
羊蹄经过一道道工序加工取筋烹制,成为淮北筵席上的大菜.此菜筋胶有滋阴,补肝,强筋,益气之功效.成菜色泽银红,筋香质烂,而略带韧劲. 胡椒去膻,八角增香,咸鲜中后味甘美,如佐以香菜,更为清香爽口。 (主料辅料)
羊里脊肉……250克葱末……………5克
苔干……………50克姜末……………5克
鸡蛋清…………1个绍酒……………5克
酱油……………15克湿淀粉…………15克
味精…………0.3克白胡椒粉………1克
鸡汤……………50克芝麻油…………10克
熟猪油…………75克
[烹制方法]
1.将羊肉剔去筋膜,片成0.2厘米厚的薄片,再顺着肉纹路切成5厘米 长的肉丝,放在碗里,加绍酒,盐1克,白胡椒粉0.5克,湿淀粉10克和鸡蛋清调匀浆好。苔干用热水浸泡30分钟左右,捞出沥干水分直剖成两半,每半再切成两半,然后理齐切成3厘米长的段。
2.锅置旺火上放人熟猪油,烧至五成热时,浆好的羊肉丝下锅,用手勺翻炒至七成熟时,随后将苔干下锅略炒,再放葱,姜末,酱油,盐1.5克,味精,鸡汤,湿淀粉0.5克调稀勾芡,淋上芝麻油出锅装盘,撒上白胡椒粉
即成。
[工艺关键]
1.羊里脊为羊全身最嫩的部位,易碎,切丝时必须顺其纹路下刀。
2.上浆时不能乱抓,要轻抖,用手背轻按。
3.炒时用手勺推动勿使勺背压,以保其整体状态。
[风味特点]
1.苔干菜是一种高级脱水蔬菜。状如小楷毛笔粗细,长约1米左右,色翠绿,质地脆嫩,清香,是我国特产,主要产于安徽涡阳一带。
2.苔干羊肉丝是淮北地方名菜。此菜羊肉鲜美不膻,苔干碧绿,脆嫩爽口,风味独特。 〔主料辅料〕
羊肉…………300克葱末……………10克
水发冬菇………35克姜末……………10克
菠菜叶…………35克白糖……………2克
熟笋……………35克绍酒……………15克
鸡蛋黄糕………10克精盐……………5克
蛋白糕…………10克味精…………1克
鲜红椒…………半个香菜…………0.5克
鸡蛋清…………2个胡椒粉………0.5克
甜面酱…………5克五香粉………0.5克
湿淀粉…………5克羊肉汤………150克
三合油…………15克芝麻油…………15克
〔烹制方法〕
1.羊肉洗净剁成泥,放在小盆内,加精盐3克,绍酒,鸡蛋清,甜面酱,五香粉,葱末,姜末,白糖,味精0.5克,芝麻油和羊肉汤50克,搅拌上劲。冬菇,笋,红辣椒,菠菜叶,蛋白糕,蛋黄糕均切成细丝。
2.羊肉泥做成12个肉球,滚粘上各丝放在盘内,上笼蒸10分钟左右取出。
3.锅置旺火,倒入羊肉汤,三合油,精盐,烧开后加味精,用湿淀粉调稀勾芡,浇在肉球上,撒上香菜即成。
[工艺关键]
淮北三合油,用葱末,姜末,花椒末,加香油浸制而成。
[风味特点]
淮北地区有魏晋遗风,食羊成俗,夏季尤甚。此菜以羊肉为丸,滚粘五彩细丝,蓬松如绣球,故名”绣球羊肉”。浇汁的羊汤中,伴有三合油,散发异香,汤鲜肉嫩,系淮北名肴。 【主料辅料】
虾仁…………175克 猪肥膘肉………35克
鸡脯肉…………75克冬菇丝…………5克
熟笋丝…………50克鸡蛋清…………3个
精盐……………5克 味精……………1克
绍酒……………10克 湿淀粉…………30克
面粉……………10克 熟猪油………500克
芝麻油…………15克凤尾虾…………20克
【烹制方法】
1.虾仁,猪肥膘肉,鸡脯肉斩成茸,加蛋清1个,湿淀粉20克,精盐,胡椒粉,绍酒搅拌上劲,笋丝,冬菇丝倒人搅匀制成虾馅.取汤匙20个,抹少许熟猪油,把凤尾虾拍一拍放人汤匙里,虾尾露出匙把外,装上虾馅抹平, 人笼旺火蒸5分钟取出晾凉,脱出汤匙,放在盘中。
2,蛋清,面粉,湿淀粉,芝麻油调制成酥糊.将蒸好的琵琶虾蘸上糊, 粘上芝麻油.锅置旺火上放人熟猪油,烧到七成热时,将琵琶虾放人,炸至外皮酥脆捞起装盘即成。
【工艺关键】
虾肉,肥猪膘肉,鸡脯肉分别放在案板上(最好在案板上铺一块刮洗干净的肉皮,棕眼向下.如无肉皮可用白色洁布代替,这样制成的茸泥色白无渣屑),用刀背剁,然后挑筋再剁,直到剁成茸泥状为止。
【风味特点】
1.香炸琵琶虾是淮北传统名菜,以虾馅先蒸定型,再裹酥糊沾上芝麻仁炸制,菜品形似琵琶,虾尾弯曲如琴轴,外层酥脆,虾馅鲜咸滑.以花椒盐,甜面酱相佐,味道更美。
2.唐王翰诗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萧县盛产葡萄酒,淮北名菜琵琶虾,可谓美酒配佳肴。 【主料辅料】
青鱼肉………125克小葱结…………3克
猪五花肉……125克 八角……………1个
姜块……………5克精盐……………5克
鸡腿肉………125克白糖……………7克
香菜……………2克 熟猪油………125克
酱油……………50克 鸡清汤………750克
湿淀粉…………25克
【烹制方法】
1.将猪肉和鸡腿肉下开水锅里煮至再开捞起,洗去血沫。
2.炒锅置旺火上,放人熟猪油,烧至五成热,将鱼肉蘸一下湿淀粉,下锅煎至两面呈黄色时出锅。
3.将猪肉,鸡腿肉置砂锅中,加葱,姜(拍松),八角,酱油,鸡清汤和煎鱼剩下的猪油,盖上锅盖,用旺火烧开后,加精盐移至微火上至鸡肉将烂时,放人鱼块,再用中火熬30分钟起锅.拣出葱,姜,八角,加香菜即成。
【工艺关键】
此为人功菜,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小火慢,保持汤汁微沸,需时1 小时以上,酥烂人味,油润汁配。
【风味特点】
1.三鲜是沿淮传统风味.沿淮淮北地区所谓熬,是先以旺火烧开,再以微火烧焖成熟的一种烹调方法,在徽菜烹饪中,这种技法与炖 有异曲同工之妙。
2.此菜青鱼,鸡腿,猪肉三味融合,汤粘肉烂,鲜醇可口。 主料辅料
猪肚一个……750克 鸡蛋……………6个
虾仁……………30克 水发木耳………15克
瘦火腿…………25克青菜心…………50克
小葱……………50克 姜………………40克
醋………………25克 精盐……………8克
白糖……………10克 味精……………1克
大料……………10克桂皮……………10克
花椒……………8克 芝麻油…………15克
矾………………5克 酱油…………125克
烹制方法
1.将猪肚用矾,醋搓洗几次,去除内壁臊味,再翻回原样,控净水备用。
2.瘦火腿,小葱25克,姜15克,花椒3克分别剁成细未,青菜心切成1厘米长的段,木耳大片切成两半,小的不切.鸡蛋打匀,虾仁用毛巾拈干水分.将以上原料调和在一起,加盐3克.味精1克拌匀,灌人猪肚内,用针线缝牢肚口,不要使浆水漏出。
3.炒锅放旺火上,注人清水1000克,加酱油,大料,桂皮,花椒5克,姜片25克,葱段25克,白糖,然后下入猪肚,烧开后改用小火,加锅盖焖煮,肚烂捞出,时间约40分钟.将热肚刷上香油,用重物压扁.待冷却后, 取下重物,拆去线头,从中间一破两半,切成5厘米长,3厘米宽,1厘米厚的片,分三行整齐地摆在盘内,淋上芝麻油即可上桌。
工艺关键
1.肚口要缝平缝牢,以免煮时胀破.肚要冷水下锅,否则外皮巨烈收缩, 内部浆液依然是冷的,导致肚皮破裂,影响成品的外观,质量及口味。
2.焖肚时要用小火,才能人味熟透.猪肚熟烂时,用手指一掐即破。
〔风味特点〕
1.此菜因切开后,其中的鸡蛋,木耳,青菜构成桂花图案,十分美观, 因而得名,为冷菜佳品.
2.此菜口味醇香,食之微脆,色,味,形俱佳,淮北地区常用此菜制做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