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与特产 > 结合绍兴的地理文化风俗特产人文精神等写一句话

结合绍兴的地理文化风俗特产人文精神等写一句话

发布时间:2021-04-24 09:00:25

1、绍兴的安昌古镇有什么特色呢?

“绍兴之美,就在于景如诗画”,小桥流水,乌篷如梭;“绍兴之美,就在于景含文化”,酒香四溢,翰墨飘香。饱览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别致神韵,尽在安昌古镇。

安昌古镇是绍兴6个县区内所有的古镇中年代最久远的一个古镇,距今已有500年历史,古镇内有一条狭长而悠远的长河,连接着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乃是从北京通往钱塘江,从钱塘江到宁波一段就流经安昌古镇,所以说如果想从安昌古镇坐着独具绍兴特色的乌篷船去到北京和杭州,也不是不可以的。

由于交通非常便利,又因为它位于绍兴萧山中间的位置,所以安昌古镇地理位置可以说是绝佳,各种商品的贸易往来也就比较频繁。话说柯桥区有着中国最大的轻纺布艺交易市场,东南亚地区的布料交易都是在绍兴流通,而这其中最古老的交易市场就是在安昌古镇。

安昌古镇的特产

绍兴的特产非常的少,除了黄酒、香榧和茴香豆,再也想不出个啥了,而安昌古镇内却有着绍兴市区里不太常见的各类特产,所以到绍兴旅游,如果想要看绍兴的特产,到安昌古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绍兴的酱油

一进到安昌古镇,首先看到的就是绍兴著名的老字号,仁昌酱油厂。绍兴人喜欢吃酱油,所以几乎每道菜都要放酱油。西红柿炒鸡蛋要放酱油,醋溜土豆丝要放酱油,总之,酱油这个东西在绍兴是非常重要的调料品。只是世易时移,如今的仁昌酱油比黄酒的价格都高了。

绍兴菜

这不免让我想起了在绍兴吃的第一顿饭,可以说是“又咸又臭”,这也是绍兴菜的特点。

绍兴人喜欢吃咸吃臭的历史,跟越王勾践是有关系的。话说当年越国打不过吴国,战败之后,越王勾践被俘虏,在吴王夫差手下做了三年的人质,为工为奴生活清苦。有一次,吴王生病了,也不知从哪里请来个二把刀的赤脚医生,说,需要有一个人品尝吴王的粪便才可以治疗吴王的病,于是勾践就去尝了吴王的粪便,从此就得了口臭。而越国的老百姓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吃点臭的东西才可以表达对越王的拥戴和安慰,从此2000多年,老百姓吃咸吃臭的习惯就流传了下来。

腊肠和腌制品

绍兴人喜欢吃腌制品,比如苋菜梗,比如梅干菜,比如臭豆腐,腌制、发酵、油炸,是绍兴菜最常用的烹制手法。安昌古镇的腊肠和各种腊肉都不错,可以买来尝尝。

古镇古迹

安昌古镇的布局以河道为骨架,传统居住区被河道分隔,中有石桥相连。安昌古镇里面有很多的桥,每一座桥都有它的历史,也有它的故事,每一座桥都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桥边有路,约有2000米长,路边是老百姓的住宅。

如今绍兴为了打造“第二个乌镇”的古镇概念,把这些老宅子都改成了饭店,商铺和客栈。但个人觉得由于安昌古镇没有那么大的名气,所以这里的建筑、桥梁、道路、街市风光、民风民情,还都是比较原汁原味的古镇风情,不像乌镇那么商业化,很适合爱好小众景点的人摄影和浏览。也正因为这里小众,没有那么多游客和嘈杂的声音,所以有很多摄制组录制节目就会来到这里,也有很多名人和明星来到这里。

古镇特色风光

这里有老爷爷在路边上卖手工扯的麦芽糖,是一个“网红打卡糖”;这里有一个“西施馆”,里面的西施像的样子是根据绍兴籍的明星江一燕的样子打造的,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嘴,鹅蛋脸,这是标准的绍兴美女的形象;这里有很多历史悠久的石雕馆,有第一家中国银行的前身,有绍兴最大的钱庄,可以说安昌古镇是绍兴历史的一个缩影。

绍兴师爷

安昌古镇很值得一看的还有师爷馆,绍兴师爷的发源地就是安昌古镇。师爷就是谋士的代称,其中最著名的形象就是少年包青天里的公孙策。明代时期的绍兴出了很多读书人,文风炽盛,那个时候只有考取功名才能光宗耀祖,所以当时的绍兴有很多的读书男子都会进京赶考。而其中有一些天资聪颖却不幸名落孙山的人,回来找工作最多的工种就是师爷了。绍兴有个著名的师爷代表人物,徐文长,绍兴青铜画派的创始人,也是绍兴师爷之祖。

三乌文化

在安昌古镇还可以体验到绍兴的“三乌文化”,乌干菜、乌毡帽、乌篷船。

乌干菜可以说是绍兴的每一个饭馆里必有的菜,梅干菜扣肉,也是绍兴菜又臭又咸的代表,但是味道非常地好,很具有代表性,很典型,很经典。

乌毡帽是一种绍兴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纯羊毛制作的,样子很丑的一种帽子。在明代末期的时候,它是绍兴劳动人民的标志性装备,而那个帽子上的帽沿也是为了方便装一些口袋里不好装的东西,比如香烟和零钱,而设计的,它凝结了古老绍兴劳动人民的智慧,那时候如果有人带着这样的帽子走到路上,那么他一定就是正宗的绍兴人。

乌篷船,是绍兴的特色小船,外形简简单单,样子普普通通,每个地方都可以模仿得来,看起来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当看到船夫划起乌篷船的时候就知道,船老大的划船技巧是永远都模仿不了的。绍兴的乌篷船划起来是很讲求技术的,两只脚共踩着船桨,在水域宽阔的地方会手脚并用,快速的让船只前行通过。

这种船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上手是非常难的,所以这门技术很难学,而安昌古镇里面的船老大基本也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已经不太喜欢学习这门手艺,太累太辛苦。有人说也许再过10年20年,乌篷船的技术将会失传,想想还蛮可惜的。

总结

绍兴市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而安昌古镇可以说是绍兴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悠远的历史、美丽的传说、鲁迅笔下那些著名的形象,在这个没太有名气的古镇里都可一一感受。

2、绍兴有什么有名的特产

绍兴特产: 绍兴丝绸 茴香豆 绍兴腐乳 
霉干菜 绍兴香糕 绍兴老酒 绍兴麻鸭
绍兴大菱 绍兴河蟹 绍兴金银箔 绍兴鳜鱼
绍兴乳黄瓜 绍兴母子酱油 绍兴青石 绍兴青鱼
绍兴花边 王星记纸扇 绍兴锡箔 越瓷
越鹅 越鸡 油炠臭豆腐干 绍兴贡瓜 绍兴兰花

柯桥豆腐干 兰亭水蜜桃 绍兴乌毡帽 绍兴河鳗
绍兴滩簧
孟大茂香糕
日铸茶

3、绍兴民间风俗主题班会主持词

给你提供一些资料,我只能做这么多了


挖掘江南水乡文化 开拓语文课程资源作者:邬世军字体: 【大 中 小】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母语教学的传统学科,其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片面追求升学率,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被人为地“赶”上了应试教育道路,缺失了人文性,没有了审美感。好在有一批有历史责任感的语文教育专家,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审美性,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活性。自是,语文教学天地一片宽阔。单从语文教学课程资源来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仅指语文教科书,而且还包括教师(指教师学识素养)、校图书馆、学校人文和自然环境,还有互联网络、社区、城市博物馆、科技馆、少年宫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可见,《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资源还是很丰富的。这就启发了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扩大视野。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从语文教科书中跳出来,迈向生活,放眼现实,紧跟社会前进步伐。
比较于城市,农村学校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显形课程资源可能不丰富。但是,笔者认为,这只是我们语文教师没有关注隐性语文课程资源,不重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而已。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自己所处的小镇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我们西坞街道来说,前身是西坞镇,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积淀的江南水乡小镇,现在正在向生态化、工业化新兴街道迈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挖掘这些乡土文化资源,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个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很重要的问题。那么如何挖掘这些课程资源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查历史,观遗迹,感受乡史久长。

大凡有人聚集的地方,小到村落,大到城镇,总是沿革历史发展而来。在其发展过程中,总会有历史记录,例如,县档案馆保存的县志,村委会保存的村志、族谱等。学生要了解镇、村的历史,可以请有关家长借来这些书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这些草根历史书。在阅读、理解这些乡史的过程中,感受家乡历史久长。另外,散落在小镇古建筑群中的这些弄堂和故居,他们的名字就有很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可以叫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搜罗这些弄堂和故居名称,向乡族遗老探询名称背后的故事,感受家乡历史名人的精神风貌。上面提到古迹话题,使我想起了西坞的居敬桥,这座约有460年历史的三孔石拱桥,可以说是表现这个古镇江南水乡风貌的古建筑之一。“要让学生了解这座桥,知道家乡历史久长”,我心里想。那么怎样来呈现这一课程资源呢?上完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两篇文章《中国石拱桥》《桥之美》之后,我就结合单元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设计了一堂综合性实践课——《家乡居敬桥》。首先,我让一位在街道工作的学生父亲从档案室借来县志书,叫语文兴趣小组同学查阅出有关居敬桥的历史记载,抄录下来,并借助文言工具书,译出这段文字的意思。我打印好这些资料,分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对桥历史有了初步了解。第二步,我在课堂上让全班同学明确了这次综合性实践课学习任务(观察居敬桥特点),掌握了学习方法(观察建筑物方法)。接下来,就让学生亲临这座古桥。学生学习兴趣之浓厚,学习热情之高涨,学习场面之活跃,自然不必用更多语言来描述。回到学校后,学生实践活动作业——作文《居敬桥》写得很成功,他们普遍都抓住了居敬桥的特点,有条理地作了介绍,不少同学文章中出现了赞美家乡,热爱家乡思想感情的语句,教学效果非常好。
像这样的古迹,各个乡镇应该都有,我们语文教师不妨挖掘挖掘,带领语文兴趣小组同学在探古访幽过程中,去感悟家乡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

二、看庙会,察民俗,体会民风淳朴。

学生时代读过鲁迅先生《社戏》,真是非常难忘。为什么印象如此深刻?原因之一可能就是鲁迅先生向我们展示了绍兴的地方民俗——社戏文化。可以这么说,文化就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我们语文课就挖掘这种资源,让乡土文化走进我们课程,让语文贴近生活。从历史中走来的小镇,大多保存了许多节日民俗和地方民俗。我们可以让学生访问,调查,做好记录。遇到重大节庆日,鼓励学生随家人参加,让学生来感受淳朴浓厚民风。当然我们要向学生指出有些民俗有封建迷信糟粕特点,预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教育。就拿我们西坞街道来说,就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如盘龙公庙会、舞龙、行稻会、灯会等。如果盘龙公庙会有迷信色彩的话,我们可不提。那么街道舞龙会,力邦社区集体婚礼,则是我们西坞街道文化亮点。怎么让学生接触这些课程资源?我们语文教师可采用“课内自然延伸课外,深入观察现实生活”的教学方法。比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以“民俗”为主题单元。课内学生领略的是作家笔下的风俗美;课外,语文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眼光引导到家乡风俗上来。教师先布置学生向家长询问本地民俗有关情况的作业,结合自己亲眼所见的文化活动,写成一篇民俗散文,然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精心的准备,举行一次以“我家乡的民风民俗”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活动中“文、歌、舞、画”并现,声情并茂,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乡民的生活热情,感受民风的淳厚、古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赏美景,展未来,进行美感教育。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故乡的山水不知哺育了多少子孙后代。“谁不说俺家乡好?”倘若问起长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家乡美在何处?游子们总会噙着泪水,闪着泪光,魂萦梦牵般自语“那山……那水……”,脑中闪出一幅幅色彩神异的图画。可见,每个人心中都有深深的故乡情结。维系故乡情结的是故乡的那些景和情。我们语文教师要用审美的眼光,像摄像机那样,筛选出让学生感兴趣的家乡景色美点来,以家乡美丽的自然山水风光来熏陶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家乡美,在内心深处永远留下家乡的美丽倩影。
每年三月或清明节,学校总会举行类似“游春”、“踏青”等活动。或是金秋十月,秋风送爽的日子里,学校会举行远足活动。我们语文老师可向学校领导建议优选目的地。最好去那些最能反映家乡自然风貌的地方,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如果学校没有类似的活动,我们语文老师可以联系班主任,在班队课安排此类活动。在请示了学校领导,做好了安全教育工作,交代了学习任务后,带学生出来逛逛。在学校邻近处,教师事先选择好地点,师生一起放飞心情,共赏家乡美景。
像今年,我们西坞中学就组织了一次游春活动——登金娥山。金娥山,是西坞街道的最高峰。带领学生登临主峰,俯瞰平原,西坞美景尽收眼底。语文老师此时可以适时作些解说,吟诵一些诗词,学生自然兴趣盎然,纷纷摄影留念。回到学校,待到照片冲印出来,我以语文兴趣小组同学为骨干,发动全体学生,号召学生用“最精美、最形象、最深情”的语言为相片命名。事后,学生挂印出来的相片的解说词让我大为惊叹,这样有创意的语言在学生以往的作文中见所未见。看来,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增添了情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效果。
金娥山是家乡的自然之景,随着街道经济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街道又出现了一个美丽的人文之景——力邦社区。社区不仅风景优美,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更是喜人。如果让学生参观一下现代社区,请社区主任作一个报告,教育效果肯定不错。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带着对课堂已有倦意的学生,来到距西中不远的美丽的力邦社区,学生兴奋不已。当学生听了此处是电影《两只蝴蝶》拍摄地的介绍,观看了“力邦社区集体婚礼”录像后,同学们脸上洋溢着自豪感和幸福感。我想同学们肯定对家乡未来充满了美好憧憬,教育目的也达到了。
我们不仅是课程实施者,而且还是课程开发者,我们的教育工作更富有创造性。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只要我们语文老师热爱自己家乡,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努力钻研新理论,一定会开发出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语文课程,为家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被许多地方政府奉为发展经济的圭臬,地方政府挖空心思、掘地三尺,想方设法寻找具有历史影响与地域声名的文化事项,其中利用最多的当属民俗文化。曾几何时,历史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文化好像“陪侍女郎”,地方政府的任何发展计划都很可能把文化拉来陪衬一把,吃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鬼文化,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不管发掘、包装了何种历史文化或者民俗事项,无非都是经济发展的陪衬品而已,文人们证明文化事项的历史影响与地域性声望,试图通过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的金字招牌扩大地方的影响,足以使地方政府吸引到海内外的资金投资地方经济建设。在仪式表演的背后,地方政府的意识形态则是“让 ╳ ╳ 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 ╳ ╳”,怀抱着通过文化的仪式化表演纳入世界经济秩序格局的理想,想象地方性文化的展示迈向世界的坦途,这种全球化的想象正是中国当下的文化现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症候。对于这一当下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我们还是以2000年9月浙江省绍兴市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绍兴文化周”为个案进行分析。

据主办单位介绍,本次“中国·绍兴文化周”以“让上海更了解绍兴,让绍兴更走近上海”为主题,集中展示绍兴的文化精品,汇集绍兴的名优新特农产品,利用绍兴建筑、旅游业的影响,以展览、展演、展销、洽谈等形式,充分展示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杰出的名人群体和良好的经济基础,进一步提高绍兴知名度和影响力。整个文化周分为“文化活动”和“经贸活动”两大部分。其中“文化活动”包括戏曲展演、书法展览、 文化名品图展、电视精品展播。经贸活动包括农副产品展销、农业科技招商 建筑业恳谈会、 旅游业恳谈会。此次“中国·绍兴文化周”活动的效果如何,我们可以看一下当地报纸《绍兴日报》的说法:

整个上海滩弥漫着“绍兴文化”气息,绍兴的桥、水、酒、戏曲及历史名人,使前来参观的上海人陶醉忘归,赞叹不已。绍兴文化周展览”充分体现了“文化切入,雅俗共赏”的布局精神。第一部分“文化名品图片展览”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了绍兴丰厚的历史文化、人文文化和乡土文化,不少人看完图片展后就表示“有空一定要去绍兴白相”;第二部分“翰墨渊薮”展出了历代绍兴书法名家的经典之作,其中“少儿书法作品展”部分令参观者刮目,赞不绝口;第三部分是农副产品展销,各种绍兴的名优新特农产品让参观者既领略了乡土风俗,又能满载而归。蔡元培的侄曾孙蔡健国先生在看完展览后说:“整个布局既有高雅文化,又有乡土文化,豪华的展馆里卖1元多一瓶的腐乳而并不显得突兀,这就是绍兴乡土文化。”最能吸引人的展厅是充满绍兴乡土味和民俗风味的农产品展厅,其中的咸亨酒店场景,让不少上海人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嚼一颗茴香豆,喝一口热老酒,咽下一缕绍兴风情。而霉豆腐、霉干菜等风味食品也不断诱使上海市民打开钱袋。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晋也参观了“绍兴文化周”的展览,他在上虞的有关展点前对记者说,绍兴的人文景观并不输杭州、苏州,而独特的民俗风情更让人回味良久。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绍兴,这种以文化为主题的宣传形式效果不错,另外还可以拍摄一些纪录片,在上海的媒体中陆续播放,介绍一些绍兴人文文化的渊源。一位从事过多次类似宣传报道的上海台记者说:“来上海作各种宣传的省、市挺多,但拉出‘文化’大旗的还是头一家。”[1]

从记者的介绍来看,“中国·绍兴文化周”可谓非常成功,而它的成功可以说是完全以绍兴的自然山水以及人文景观取胜。绍兴这块土地,仅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就孕育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更不用说它所拥有的悠久历史,这些都使它具有足够的文化资本向外界展示其诱人的自然与人文魅力。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不是这一文化策划取得成功的奥妙,毋宁是“中国·绍兴文化周”中权力话语的展示,正是这一系列的权力话语,将绍兴本土的各种资源浓缩在一个有限的场景之中,构成一出社会戏剧。表面看来,在这出社会戏剧之中,扮演主角的是绍兴地区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其实,当这些所有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浓缩在一个有限的场景之中的时候,整个自然与文化资源就已经被彻底的戏剧化了,换言之,作为政治权力代表的地方政府在这一戏剧化的过程中,充当着导演者的身份,这些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只是实现政府政治意图与经济目的的木偶,在整个社会戏剧中,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展示依据的是程式化、仪式化的套路,文化资源的展示演化成了政治权力意图的展示,在这一意义上而言,“中国·绍兴文化周”实际上是一种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仪式。在“文化周”期间,促使文化资源实现意识形态功能转换的恰恰是文化资源的空间位移,绍兴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以展览、表演的方式展现在昔日十里洋场,今日改革开放最具活力的大上海,绍兴市政府的这一文化策划可谓意味深长。如果我们解构这一权力话语的展示过程,则可以发现,权力话语的展示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时间和空间的想象来完成的,在这一展示过程中,权力政治与资本之间的共谋,驱动着大众观看这场文化资源展示(权力话语展示)的欲望。

关于时间的想象,表现在将绍兴的历史发展脉络实物化,在“文化名品图片展”中,将代表绍兴悠久文化历史的古代文物一一展示,而所谓名人、名馆、名舍、名景等的展示更将一个地域悠久的历史与可视、可感的人文景观联系在一起,而当代文化的成就展示则向观众表明:在今天,这一悠久的文化灿烂依然,形成一幅流动的辉煌历史画轴。无论是现代史上的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等历史人物,还是古代历史人物曾经流连驻足的名山胜水,它们象征的是一个地域的历史流程,却被现代的光电设备、包装技术整合到一个空间之中,无非是为了论证绍兴悠久的历史以及鼎盛的人文,而论证的目的又是为了向观众展示“中国·绍兴文化周”活动策划的历史与文化合法性,也就是说,绍兴拥有足够多的文化资本吸引外来者的眼光,使更多的外来资金注入绍兴的经济建设。关于绍兴风土人情的介绍,特意将鲁迅先生笔下的“咸亨酒店”以图片的形式在“文化周”宣传的互联网网页上予以展示,却无须描述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关于一代知识分子命运的杰出思考与批判,在这里,思想已经被视听时代的图片形式过滤与化约了,历史已经失去了其自身应有的厚重与深沉,在这种平面化的展示中,人们无须了解到历史现象背后的真实存在,因为权力在这场历史与文化展示的社会戏剧中,已经预设了历史与文化的陪衬作用,真正支持着历史与文化展示的是一种权力与经济合谋的目的。在当下的文化境遇中,历史往往不是被尊重的事实,反而是戏拟、反讽、不断被“修正”的对象,一如所谓的历史事实自身掩盖了现象背后的权力与意识形态,当下的文化对于历史的态度也同样表明了人们运用历史的潜在意识形态。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众多的“人造节日”中看到这种对于历史与文化的“非历史化”的倾向,历史与文化往往成了权力资本与经济资本玩弄的对象。有鉴于此,我们可能更应该揭示的是这种历史的生产方式是如何生产与再生产的?它又是如何从当下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错综复杂的语境中脱胎而出?它是如何被意识形态生产出来?又是如何参与到中国当下的新型意识形态的建构之中?[2]

同样耐人寻味的是,“中国·绍兴文化周”的口号是“让上海更了解绍兴,让绍兴更走近上海”,而不采用人们常见的“让世界了解绍兴 ,让绍兴走向世界”的宣传话语,这一口号表述的实际上是一种空间想象,即“绍兴—上海—世界”的空间序列想象。其实,主办单位对“文化周”命名尽管煞费苦心,“中国·绍兴文化周”将主办单位更广阔的空间想象却暴露无遗,当然,这是一种潜在的空间想象。在上海展示绍兴的历史与文化,绍兴与上海的空间距离之近,稍有历史与文化知识的上海人应该不会不知道绍兴这个地方,如果主办单位仅仅局限于上海的市场,没有必要在绍兴前面冠以“中国”二字。自从90年代以来,上海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心,旧上海的十里洋场浸淫着欧风美雨,引领数十年中国社会关于现代文明的想象,今日的上海滩又一次领导着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潮流,即便在计划经济时代,“上海货”依然是工业文明的象征,自从近代以来,上海似乎从来没有失去其作为东部中国中心的地位。现在,巨大的城市广场、西式快餐的连锁店、夜晚星河般闪烁的霓虹灯、国际化的城市建筑等等以其奢华而虚假的繁荣景象编织了一个现代化的迷梦,使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获得了替代性和想象性的满足。上海拥有的现代文明的先进色彩,与周边地区之间形成了先进/落后、现代/传统之间的时间意义上的二元对立,无形之中获得了地缘政治的意义,在广大的东部地区,上海与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无疑是一种“中心与边缘”的关系,中心是现代化的象征,边缘则是次发达或者待发展地区。另外,在边缘地区看来,上海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之间的距离无疑要比边缘地区小得多,在某种意义上,上海的城市文明拉近了边缘地区与西方文明之间的距离,因为,在大上海可以感受到全球化的气息,经济、文化、生活的潮流几乎与世界同步。据此,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理解,向往上海的城市文明,试图开拓上海市场的努力,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则是全球化的想象。在上海展示绍兴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优特产,绍兴以一种经济弱者的姿态明显地希望能够得到上海——现代都市文明的象征——的认同,它必须采取的策略只有在经济强者面前展示自己的文化优势,将自己包装成为一个文化强者的形象,以深邃的历史感填补空间想象所带来的距离,以此更靠近现代都市文明的中心,希望能够纳入由上海引领潮流的经济秩序之中,进而通过上海迈上经济全球化的道路,用一句俗语形容,就是“借船出海”,用国家话语表述则是“与世界接轨”。

4、绍兴(名人、风景、风俗、习惯、特产)

绍兴特产:
绍兴兰花
绍兴丝绸 绍兴茴香豆 绍兴腐乳 
霉干菜 绍兴香糕 绍兴老酒 绍兴麻鸭
绍兴大菱 绍兴河蟹 绍兴金银箔 绍兴鳜鱼
绍兴乳黄瓜 绍兴母子酱油 绍兴青石 绍兴青鱼
绍兴花边 王星记纸扇 绍兴锡箔 越瓷
越鹅 越鸡 油炠臭豆腐干 绍兴贡瓜
柯桥豆腐干 兰亭水蜜桃 绍兴乌毡帽 绍兴河鳗
绍兴滩簧
孟大茂香糕
日铸茶 绍兴平水珠茶 绍兴糟鸡 绍兴乌蓬船

5、写绍兴特产的作文

一、绍兴臭豆腐的历史
臭豆腐是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民间休闲小吃,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其最风光的时代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一日在吃了王致和臭豆腐后豪情大发,挥笔题下“青方”二 字,使得臭豆腐立即名扬天下,据历史考证慈禧太后也有吃臭豆腐的嗜好,还将其列为御膳小菜。 臭豆腐好吃,究其原因还是那一坛好卤,卤的制作方法极其复杂,不仅仅是用新鲜蔬菜腌制让其自然发酵,而是在其腌制和发酵过程中不断加入各种香料精心调制,没有几年的时间不敢称老卤或好卤,只能称为清卤,一坛好的卤水常常有二十以上的年头。卤在香料的配方上极其讲究,常人一般只是加入黑芝麻、桂皮、八角等,真正的好卤加入的香料有十几种之多,其比例也十分严格,俗话说:有一千个豆腐郎,就有一千种臭豆腐。其含义就是其卤水的配制和年代不同,做出来的臭豆腐味道也就各异了。
一提到绍兴的吃食,好像总是离不开臭的霉的腌的,和清冽明净的鉴湖水,超凡脱俗的西施美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绍兴人,对于这一点,我总是以鲁迅徐文长为榜样,解释为吃的是臭豆腐霉豆腐,出来的却是锦心绣口的好文章。
二、绍兴臭豆腐的特色
臭豆腐是绍兴美食的必修课,但对大多数外地人来说也是最难过的关,它是用苋菜梗汁浸制的,有蒸的也有炸的,炸的比较多见,因为吃起来方便,蒸的就有更多的家常的味道,细品品其实鲜味无穷。爱吃的是闻臭而动,不爱吃的是避之惟恐不及。个中高手吃起来是不用加任何调料,要的就是原汁原味的“臭”。现在杭州也有臭豆腐,偶尔也可以解解相思,不过总觉得不如绍兴小弄堂里的够味,笑眯眯的老人守着暖烘烘的炉子,窄窄的巷子里是年长日久的安宁的味道。
三、绍兴臭豆腐的代表
绍兴的臭豆腐,在鲁迅的笔下名扬海内外,绍兴的臭豆腐代表要数咸亨酒店的臭豆腐和鲁迅纪念观的三味臭豆腐,据说三味臭豆腐是绍兴臭豆腐比赛第一名的得主,绍兴吴字坊的臭豆腐也很不错,全国开了很多连锁店。欢迎各位有时间到绍兴好好的品尝绍兴的特色小吃吧
绍兴臭豆腐的几种做法:
臭豆腐制成
原料及配方:
黄豆5kg、辣椒油250g、茶油1kg、麻油150g、酱油500g 卤水15kg、粗盐100g 、熟石膏300g
生产工艺:
(1)制豆腐 将黄豆用水泡发,泡好后用清水洗净,换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与稀糊同样多的温水拌匀,装入布袋内,用力把浆汁挤出,再在豆渣内对入沸水拌匀后再挤,如此连续豆渣不沾手,豆浆已挤完时,撇去泡沫,将浆汁入锅用大火烧开,倒入缸内,加进石膏汁,边加边用木棍搅动,约搅15~20转后,可滴上少许水,如与浆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够,须再加进一些石膏汁再搅。如所滴入的水没有同浆混合,约过20min后即成为豆腐脑。将豆腐脑舀入木盒内,盖上木板,压上重石块,压去水分,即成豆腐。
(2)油炸臭豆腐 将青矾放入桶内,倒入沸水用棍子搅开,放入豆腐浸泡2h左右,捞出豆腐冷却。然后将豆腐放入卤水内浸泡,春、秋季约需3~5个h,夏季约浸泡2h左右,冬季约需6~10个h,泡好后取出,用冷开水略洗,沥干水分,再将茶油全部倒入锅内烧红,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约5min,一待焦黄,即捞出放入盘内,用筷子在豆腐中间钻一个洞,将辣椒油、酱油、麻油倒在一起调匀,放在豆腐洞里即成。
(3)卤水制法 以用豆豉2.5kg为标准计算,须加清水15kg烧开,过滤后,在汁水内加碱1500g浸泡半个月左右,每天搅动1次,发酵后即成卤水。
香辣臭豆腐
原料:
臭豆腐4片、青蒜1根、蒜末1大匙、酒1大匙、辣豆瓣3大匙、糖半大匙、酱油半大匙、清水1杯
做法:
1.臭豆腐洗净,用1碗油炸至酥黄时捞出。
2.另用2大匙油炒香蒜末,再加入所有调味料烧开,放入臭豆腐和切斜段的青蒜一同烧入味。
3.小火焖煮至汤汁稍干时,盛入煲内即可食用。
一种是灰白的嫩豆腐,一种是瓦灰的豆腐干。嫩臭豆腐下到油锅里炸至金黄色,就可以起锅,吃的时候浇上一些辣椒酱、芝麻酱、蒜汁、香菜、小葱、姜末,吃起来外脆内酥软,味道香浓;灰色的臭豆腐干子,在油里炸的时间需稍久一些,才能炸得透,随着诱人的臭味弥漫开来,豆腐干的表面就会起小泡泡,待色转变成灰黑色,就可以吃了。这样的臭豆腐干子一般切成小块,串在竹签上,炸熟后直接刷上摊主备下的调味酱,趁热食之,香脆可口,颇有嚼头。

6、绍兴有什么有名的特产?

绍兴有名的特产绍兴黄酒、绍兴腐乳、同康竹笋、平水日铸茶等等。

7、比较苏州,绍兴的地理与历史文化特点

比较苏州绍兴的地理历史文化特点

水贯穿了苏州和绍兴的历史,她们都因水之丰盛,理水之得体,规划之杰出,成为诗之国,画之乡,秀之城。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苏州和绍兴都面临着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发展的问题。

苏州和绍兴被誉为姐妹城市,两城建城历史相近,同为都城,区域相近,同处长江三角洲,同处水网地区,同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都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市。建城思想类似,城市的发展时期也大体一致,同为2500年的城址至今未变。然而两城自然地理环境和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别,各有自己的个性。近年来绍兴从自己的实际和个性出发,在历史名城保护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在规划建设中取得了卓著成绩。下面谈谈学习绍兴的感想:

1.绍兴地区,水网密布,也是个出色的水乡城市。北部湖塘较多,鉴湖水系环绕城市四周,城内河道纵横。古城内有府山、蕺山、塔山三座山,成鼎足之势,并有古塔一座。“山形错落,城郭弯环。城市错落如图画”,是绍兴山水文化最精彩的一页。苏州城内只是平地,所以,城市空间构图,绍兴有山有水独具优势,是真正的山水城市。苏州古城内虽河多水稠,却无山,总是缺憾。从城市自然山水环境比较,有很多城市是有水无山,或有山无水,甚至无山无水,都是缺憾。明代吴门画派首领、著名画家、文学家文徵明,在《淮安西湖》诗中说:“何必钱塘生远梦,淮南亦自有西湖。春水夷然青雀舫,斜桥宛转绿杨湾。分明一段江南意,只欠青青四面山。”文徵明又在《游洞庭将归再赋》中说“名山更倚湖增胜”,说明优美的风景须山水互相映衬,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绍兴城有山有水是十分优越于苏州的,绍兴青山秀水就处于古城之中,完全有可能利用这优势进一步做好山水城市的文章。可喜的是绍兴对古城河路相依的水城街巷和三山一塔的空间视廊已做起了“串”和“连”的文章,如对三山一塔周边实施拆围复绿,以显山露水,控制新建筑高度,保护和恢复古城竖向轮廓线,并重视府山、塔山和蕺山的靓姿,为再现古城整体格局和水城风貌打下了坚实基础。

2.绍兴古城历史悠久,千年传承,有着丰富的城市文化积淀,包括越文化、水文化、酒文化、桥文化、戏曲文化、书法文化、茶文化等,在全国名城中独领风骚,尤其是越文化鼎盛,表现在绍兴文风之长盛不衰,历史上出了那么多的政治家、书画家、教育家、科学家等,绍兴先贤,前仆后继,忠魂辈出,功垂千秋。这些杰出人物折射出来的历史光芒,给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罩上了一层刚韧的豪杰之气,是后人生命之旅中永恒的路标,也显示了绍兴历史名城的性格和特色。
绍兴可传承发扬的文化很多,我们建议设立专项规划进一步深入研究予以弘扬,例如书法文化、桥文化。此外,鲁迅留下各种文化遗产之多是绍兴独一,宣传、发扬鲁迅精神也是绍兴历史文化名城规划重要的一项文化工程。我相信绍兴的规划可能已纳入其中。

3.绍兴在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提出“显山露水”和“让城市重新回到水边”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绍兴本来就是座河道稠密,尺度小巧,空间灵活疏朗,风格朴实,城市与水密切相融相拥的城市。规划“构建起以水巷为主的街河走廊,实现不同文化生态群落之间通达开朗的空间廊道,把原先被现代化马路和楼群割裂成孤立分散的历史街区和文化区域连成一体”,这种以“整体性理念为指导,追求城市整体文化价值和可持续性发展,以实现全城保护的目的”的规划决策无疑也是十分科学和明智的。

让城市重新回到水边,就意味着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水脉”将得以在水城中全面复兴,这必将使绍兴古城重新恢复灵气、秀气和文气,并更加是座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的城市。

苏州和绍兴一样都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城,传承并发展好城市文化和名城特色,以及处理好历史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是城市规划工作一个永恒的主题,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中国名城的保护和发展再创辉煌!

8、绍兴的特产有哪些?

绍兴的特产主要有以下:

绍兴黄酒;绍兴腐乳; 绍兴老酒;嵊州香榧 ;新昌白术 ;嵊州珠茶 ;大佛茶 ;绍兴醉鱼;平水日铸茶 ;新昌小京生 等。

9、关于绍兴的传统文化

绍兴传统文百化

越剧

【越剧】绍兴地方剧种。发源于嵊县(今嵊州市)农村,因嵊县归属绍兴府,故早期称绍兴戏。起源于"落地唱书"的农村民间小调,称为"小歌班",只用尺板、笃鼓伴奏,继而度逐步增添丝弦和打击乐器,由鼓板指挥,演出时"的笃"之声不绝,俗称"的笃班"。20世纪20年代,以绍兴文戏进入上知海,30年代后期改称越剧。在唱腔、表演、音乐和剧目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成为全国性一大剧种。它善于表现细腻的思想感情,道剧目以爱情和家庭题材为多。不少著名越剧演员,按各自嗓音特点,创造了各版具特色的流派,并为青年演员继承发扬。胡琴板式多样,有慢板、权中板、快板、清板、倒板以及十字调、呤嗄调、哭调等,唱腔清丽柔和,委婉动听,富于抒情。

10、绍兴社科人文讲堂.绍兴人文图书.绍兴人文特色,绍兴人文古迹景点_绍兴人文古迹旅游景点绍兴人文地理

文化要让老百姓共享
——代表委员谈绍兴怎样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绍兴网  2012年04月25日 07:24:09 手机看新闻

在昨天举行的绍兴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市长钱建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也是任何一次绍兴两会上无法绕开的话题。今年9月,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在我市举行,这座呼吸着的历史古城又将迎来一大全国性文化盛事。绍兴文化发展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怎样促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昨天,本报邀请了几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记者“面对面”,就这些“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畅所欲言。

现状:建了很多,做得很多

周一农(市政协委员,绍兴文理学院教授):这些年来,绍兴的文化场馆、景点建了很多,而且做得很好。比如新建的绍兴博物馆、黄酒博物馆,还将建设兰亭书法博物馆,节会方面如世合赛、全国残运会,以及即将举办的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可以说亮点很多。而无论是场馆,还是节会,都是文化繁荣标志性的东西,对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城市知名度美誉度非常有好处。

刘玲美(市人大代表,浙江供销超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绍兴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名人辈出,知名度非常高。走到哪里,基本都有人知道我们这个城市。现在正在征集电影节有关徽标,其实是对城市知名度的再一次推广,为绍兴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宋金才(市人大代表,绍兴咸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过去5年,是绍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文化强市”建设口号,专门制定了《绍兴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成功举办了建城2500年庆典、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第七届中国曲艺节、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等重大节会活动,今年下半年还将举办金鸡百花电影节。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文化产业门类和群体,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绍兴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思考:传统文化如何现代化

宋金才: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着力点在什么地方,抓手是什么,如何形成有绍兴自己特色的核心文化产业,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周一农:绍兴的文化发展亮点很多,但欠历史的账也不少,如何将传统文化转为现代文明这一块做得还不够,比如吕府到现在还没开发出来。绍兴文化产业做得可以,但产业文化还没做好。白酒品牌蓝色经典去年销售150个亿,我们3个黄酒品牌可能加起来还不到150亿,其卖的就是产业文化。另外,我们建了很多场馆,但使用率比较低,尤其是老百姓普惠的程度比较低。比如黄酒博物馆,到底有多少老百姓进去过、感受过?比如兰亭将建书法博物馆,有关方面是否考虑过怎么用好它?

刘玲美:我特别想指出一点,就是绍兴在文化创意发展方面还是不够大胆,还是有些瓶颈存在。主要表现就是怕投入后不一定有回报,投入信心不是很足,因此发展速度也受影响。

建言:文化要让老百姓共享

周一农: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脉把得非常准,也很及时,对全国都是机会。就绍兴来说,首先,要做好核心价值观的讨论和构建,因为价值观的引领是感受文化幸福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要做好文化产品的普惠力度,也就是说文化要让老百姓共享,从而让老百姓普遍感受到文化带来的幸福;第三,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世界性、国际性工作,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比如让绍兴的传统故事大片化国际化,引进国际制作团队,拍摄属于绍兴和绍兴人的大片;最后,建议政府提升产业和企业的文化水准,让绍兴的地方品牌学会制定规则,学会讲故事。比如葡萄酒有酒道,我们的绍兴黄酒能不能也讲一些自己的道。

刘玲美:我提几个小的建议:举办重大节会时,如下半年将要举办的电影节,宣传一定要到位,首先要让绍兴的市民群众有全面了解,并让他们参与进来,既让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又让不断提升的市民文明素养得以展现。让学生参与也很必要,有利于孩子们了解古城,热爱家乡。文化设施改造要跟进,包括旅游景区布置也要跟上时代发展变化。管理人员应加强学习了解绍兴历史文化。建议政府及部门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引导,出台一系列包括资金在内的扶持政策。

宋金才:我个人认为,绍兴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应放在这样几方面:第一,应进一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去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187万多人次,我认为绍兴文化旅游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绍兴仅名人文化就大有文章可做。第二,应做好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嫁接”。绍兴许多传统产业如黄酒、纺织、食品加工等都有通过文化提升附价值的潜力。第三,应做好文化产业的延伸产品。绍兴的文化产业总体还处在“粗加工”时期,文化产业延伸有两种路径——由文化产品延伸出非文化产品和由传统产业向文化产业延伸,在这两方面,绍兴都前景广阔。

链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2012年文化工作目标:

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绍兴精神,提升文明素质。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培育发展演艺、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支持文化精品创作,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开展第二轮地方志修编。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精心办好祭禹、金鸡百花电影节等文化节会。启动建设中国兰亭书法博物馆,申请成为中国书法兰亭奖永久承办地。

来源: 绍兴网-绍兴日报 作者: 记者 周国勇 编辑: 寿鸥迎

与结合绍兴的地理文化风俗特产人文精神等写一句话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