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护国寺小吃’的碗豆黄,面茶,驴打,艾我我,都怎么做的,谁知道
豆沙碗豆黄的做法·配料:
碗豆1000克,白糖600克,水1000克,琼脂10克,豆沙馅500克。
·操作:
1.先将碗豆洗净加水,上屉蒸1个小时;下屉冷却后过凉,再放入锅中烧开,加入白糖和化开的琼脂,再烧开后煮半个小时,定在盘中2厘米厚。
2.将豆沙馅擀成5毫米厚待用。
3.把冷却定形的碗豆黄再次取出放在案子上,放上擀好的豆沙馅,豆沙馅上面再放上一层碗豆黄,切去边,再切成菱形块码盘即可。 面茶的做法原料: 小米面或黍子面100克、麻酱30克、香油适量、熟芝麻10克、花椒10粒、盐适量、姜粉5克。(各种材料的用量和成品的稀稠度都可依各人的口味自行调整)做法: 1、花椒和盐放入锅中,干焙出香味,取出用擀面杖擀碎。2、熟芝麻用擀面杖擀碎,与花椒盐和姜粉一起混合待用。3、如果芝麻酱比较稀可直接使用,如果较干,要将适量香油烧热后,倒入芝麻酱搅拌匀。4、小米面+水,调成稀糊状。5、锅中倒入水,烧沸后,倒入调好的小米面糊。6、再次煮沸后,转小火,煮约15分钟,期间需不断搅拌。7、煮至自己喜欢的稀稠度,关火。驴打滚的做法驴打滚用料:糯米粉150克、150克清水、红豆沙馅、熟芝麻、椰蓉适量。驴打滚做法:1、取糯米粉150克放入盆中,再徐徐注入150克清水,其间不停用筷子搅拌,使糯米粉均匀吸收水分;2、将结块的糯米粉用手团和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面团,再放入盆中稍稍压平;3、将盆放入蒸锅中,用大火蒸制20分钟,从蒸锅中取出放至温热;4、取适量椰蓉和熟芝麻备用;5、保鲜膜上涂上一层色拉油,放入面团,在盖上一片涂好色拉油的保鲜膜,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薄片;6、取掉上面的保鲜膜,在面片上面均匀地铺上一层豆沙馅;7、从糯米皮一边卷起,直至完全卷成卷状;8、用刀将卷好的糯米卷从中间切成两份,其中一份裹上一层熟芝麻,另一份裹上一层椰蓉,用刀切成小段即可。喜欢自己做豆馅,豆香更浓也更健康,豆馅的做法见豆馅馒头。以前觉得自己做豆馅很麻烦,其实掌握以关键的几点也很简单。豆馅的做法:1、要用清水泡好放入冰箱泡一晚,熟得快;2、加足量水大火煮开,小火煮一个小时。(至于水量的多少也不一定要按以前在书上看的加三倍的水,只要加足量的水,煮一个小时后豆馅软烂了,可以把多出来的水滤出来,拌入砂糖才炒干就行了,我现在加的水量一般都刚刚合适)。在书上看到日式红豆馅的做法,还要把第一次和第二次煮红豆的水倒出去,为了去涩。不过我就一直煮,觉得豆香更浓更健康。如果想要红豆沙的话,可以用细筛网过筛,加糖的时候可以少加一点盐,可以中和甜味。 艾窝窝的做法做法:1、糯米泡6个小时左右(时间仓促的也要泡两个小时哈~)2、上锅旺火蒸20分钟,开盖,打散,洒水,盖锅盖,再蒸20分钟3、保鲜膜铺碟子上,取一团糯米放中间4、讲豆沙馅放糯米中间5、拎起保鲜膜,将米球收口揉圆(象不象我以前做的米包子,哈哈哈~~)6、将糯米球放在椰蓉上滚一滚
2、北京特产驴打滚
老北京的小吃驴打滚,也叫豆面糕,它是满族的一种小吃,制作时在年糕的表面粘满炒熟的黄豆面,恰似驴在地上滚了一身黄土,由此而得名为“驴打滚”,吃起来既香又糯又甜非常好吃。
现在北京的驴打滚小吃,已是清康熙以后经过改良后的做法,曾有一段时期是宫廷的专享贡点,后来,有些御厨告老还乡出宫便把这种小吃带到了民间。
清朝皇太祖努尔哈赤打天下时,将士们都喜欢吃粘豆包和豆面糕等食物,这两种面食属于黄粘米江米和大豆所制作的食物,黄粘米江米大豆等都是东北的特产,其热量要比一般的粮食高许多,最赢得将士们钟意的是食用后不易饿,腹饱感很强。据说,当年清军中在八旗王爷麾下的那些英勇惯战的巴图鲁们,只需一日饱餐一顿便可提利刃策马上阵,所到之处战无不胜,食过甜粘食物后双臂气力过人可拉硬弓挥重戈在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勇猛彪悍的清军最后打败了大明王朝。可见能量大的食物在冷兵器时代是多么重要,所以传至后来满族人最喜欢吃粘和甜的的食物。
豆面糕的做法虽简单,但需要下工夫把蒸好的面团揉至粘性十足才行,不是像人们想象蒸好面团涂抹上馅料卷好就可以。和面用水也要到位,水多会使面团太软不易成型,水少吃起来口感不好在很短时间里会变硬。一般制作这类小吃水的用量为500克面粉要使用650克的水才行,江米粉或糯米粉是很吃水的,它不同于一般的小麦面粉,只要掌握好了用水的量,再把蒸好的面团揉到位制作起来其实是很简单。
3、驴打滚是哪的特产?
驴打滚是老北京和天津卫传统小吃之一,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驴打滚”的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版、青红丝和瓜仁。它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权,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豆馅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黄豆面入嘴后可以不嚼,细细品为最佳,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4、北京的著名小吃“驴打滚”,跟驴有关系吗?
小吃,作为一方水土一方风情的缩影,总是能将食客穿向各种不一样的时空隧道。作为老北京、天津卫和东北地区的传统小吃,驴打滚也是如此。不过这道小吃,可和驴肉没什么关系。
之所以是叫驴打滚这个名字,是因为在小吃制成的最后一步,是将黄豆面撒在膏体上,看起来就像野驴在老北京的郊外撒欢打滚时扬起的滚滚黄尘一般,故而获得此名。
驴打滚口味香甜,咬起来有嚼劲,带有独特的豆香味儿,爱吃糕类的北京人可谓是相当买账,时至今日,驴打滚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的代名词。
驴打滚究竟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慈禧太后有一日吃腻了皇宫里的山珍海味,日复一日的看着都没了胃口,便吩咐下去做点不一样的、新鲜的。这可就难住了御膳房的大厨,绞尽脑汁,决定用红豆沙做一份新式糕点。
没想的是,新做好的糕点却被急急忙忙来取餐的小太监碰掉在装着黄豆面儿的盆里。两人大惊却无可奈何,此时要再重新做一份也来不及了。大厨只能硬着头皮让这小太监把沾了黄豆面儿的糕点呈了上去。没想好的是,慈溪太后一吃,却满意得不得了,问大厨此糕点名称,想到这小太监叫小驴儿,便叫做是“驴打滚”,从此便有了这道小吃。
而另一种说则和大名鼎鼎的香妃有关了。香妃被乾隆带回朝后便因为思念故土、思念自己原本的丈夫而茶饭不思。乾隆因为美人如此可谓是心急如焚,下令到御膳房,谁做出的食物诺诗能让香妃多吃几口,不仅升官,还重赏。御膳房的大厨们一听,个个使出了浑身解数,做了一大堆,然而香妃依然不为所动。乾隆深知香妃心病还是要心药医,无奈之下只好让白帽营送些香妃家乡的美食到宫中来。
其实关于驴打滚这道糕点的名字争议是不少的,虽说人们普遍认为就时一个比喻,撒黄豆面儿时像郊外的野驴在打滚,但仍然是难以服众的。清代的《燕都小食品杂咏》中便如此说到:“红糖水馅巧安排,黄米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若是细纠起来,便是谁也不服谁的。其实我们不必太过于纠结于此,驴打滚直至今日都广受好评,重要的是它给人们给味蕾带来的美味与满足。
5、北京特产驴打滚是什么?
“驴打滚”是用黄米夹馅卷成的长卷,因卷下铺黄豆面,吃时将长卷滚上豆面,样抄子颇似驴儿打滚,因此得名。“驴打滚”的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它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百、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度 详情请参考网络http://ke.baidu.com/view/1117.htm
6、北京特产驴打滚对老年人有什么好处?
驴打滚是老北京和天津卫传统小吃之一,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copy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驴打滚”的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它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zd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7、驴(打一物品)
驴宝,属结石类,有清热解毒、泻火之效,其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中药大字典》中均有介绍。
驴砂也称驴宝,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收藏价值,平原地带极为罕见,最初形成于毛驴胃中,因为消化不良、食物残渣凝结形成,主要含有蛋白质、钙、磷、铁、食物残渣等无机元素,常见于四川、内蒙等地,平原地带很少见。因资源稀缺,所以一般医院并不常用。一般驴宝的重量多在0.25至0.5公斤左右,重1.5公斤的驴宝极为罕见,其形成应在10年以上。这块驴宝之所以在毛驴的大肠中出现,是因为太重从胃滑落至大肠,又因毛驴的臀部高于腹部无法排出而滞留其中。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的郑金生教授说:“动物体内有一些病理产物,有的是以结石的形式出现,这在中国《本草》里记载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牛黄。除此以外, 还有一些在胃肠内形成的结石,比如说最著名的就是马宝,狗宝。驴宝在古书里没有记载。但是骡宝在《四川中药志》有记载,那么马和驴杂交形成骡,既然马有马 宝,骡有骡宝,那么驴身上出现驴宝,这也是很顺理成章的事。
马宝按照中医的理论讲,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很强的疗效。但是在民间的验方和传说当中, 马宝的疗效被无限扩大,包治百病,甚至是恶性的肿瘤。所以一度市面上马宝的价格到了每千克六万元这样一个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