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与特产 > 巴彦高勒镇特产

巴彦高勒镇特产

发布时间:2021-04-27 06:30:45

1、内蒙古赤峰市周边有什么特色好玩的地方?

赤峰市的旅游:

赤峰市植物园 植物园占地四百亩,有植物五百多种,分为花卉观赏区、树木专类区、珍稀植物区、水上乐园区、森林功能区、盆景观赏区、别有洞天区等多个景观区。

位置:赤峰市红山区红山麓,距市中心3千米。

巴林奇石馆 始建于l995年,是内蒙古唯一的奇石馆,内设三个展厅和一个销售厅。馆内收藏有上万件本地盛产的名石及图章、工艺品和名人字画等。“世界鸡血石之王”是这里的镇馆藏品。

位置:巴林右旗大板镇,北距赤峰180千米。可从赤峰乘汽车前往。

青山岩臼旅游区 1998年开发为冰臼地质公园,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景区由冰臼群和青山峰林组成,青山顶峰就是世界奇观——冰臼群。这种大型冰臼群与以奇险著称的花岗岩峰林融于一体的地质奇观,在国内外尚属首见,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观光价值。

位置:克什克腾旗新井乡。从经棚镇有专线旅游车通达,车程不足1小时。电话:5226464。

红山公园◆ 总面积约32公顷,是市区面积最大的公园。园内有月牙湖、五盘湖、姊妹桥等景点,并有敕勒园一座,内有数座蒙古包。

位置:赤峰城红山区滨河路东段,市区东北2千米处。

红山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中主要景区为红山,山石皆呈红色,怪石嶙峋,赤壁似火,绿树绕红山,巍伟壮观。红山既是赤峰的象征,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位置:赤峰市红山区英金河畔,距市区3千米。

洞山石窟寺 原名灵峰院千佛洞。石窟寺在洞山山腰凿洞而建,距山顶约50米,由主洞和环洞组成,内有石刻佛像与小佛龛。

位置: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洞山村。

辽中京城遗址·大明塔 辽中京城规模宏大,城周长达15千米,由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城墙及城内建筑大多被毁,现仅存砖塔三座,其中以大明塔最为著名。大明塔是我国现存辽塔中最大的一座,高80米,塔面有精美的菩萨浮雕。塔共13层,每层塔檐椽头均挂有铜铃,计1350只,微风吹拂,千铃共鸣。塔身第一层南面存有清咸丰四年重修时的蒙古文题记。

位置:宁城县大明乡。

特布日敦沙漠旅游区◆ 以沙湖自然景观和蒙古族风情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区,闻名中外的“中华第一龙”就在这里出土。旅游区内有草原5万亩,与科尔沁沙地相连。沙漠中有一面积达1.4万亩的湖泊,湖中又有十多座沙岛,形成沙中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草、草中有鸟的奇特沙湖景观。

位置:翁牛特旗朝格温都苏木布日墩嘎查境内。从赤峰坐中巴至乌丹镇,再包车前往。

特勃隆克沙漠旅游区 以观赏自然景观和体验蒙古族风情为主。白色沙海为底色,点缀千姿百态的怪石山峰、万顷湖泊和碧绿草原。有赛马、射箭、滑沙、快艇、游泳、垂钓、沙漠驼队探险等娱乐项目。

位置:翁牛特旗乌丹镇,距赤峰市118千米。开放时间:8:30-17:30。

巴林蒙古部落 赤峰市旅游局示范景区,设有数十顶古朴传统的蒙古包。可尽情享受巴林草原的自然风光,感觉纯朴的蒙古族民俗风情和传统的蒙古族文化。

位置:巴林右旗大板镇。

喀喇沁亲王府◆ 内蒙古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蒙古族亲王府。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喀喇沁旗王爷镇,赤峰市区西南70千米处。

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园区◆ 阿斯哈图蒙语意为“峻峭的岩石”。由冰川融水冲蚀形成,为罕见的花岗岩石林景观。

位置:克什克腾旗巴彦高勒苏木北大山上。

门票:50元。

达里诺尔湖 内蒙古第二大湖,与鄱阳湖和巴音布鲁克湖并列为中国三大天鹅湖。湖域辽阔,水产丰富,鸟类众多。湖区盛产鲫鱼和当地俗称“滑子鱼”的瓦氏雅罗鱼。湖四周有砧子山下岩画群、元应昌路遗址和金界壕遗迹等历史文化古迹。

位置: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从赤峰乘长途汽车约6个小时可达。

贡格尔草原 草丰水美,野生动植物繁多。有堪称“活化石”的红皮云杉林3.6万亩,查干突河、贡格尔河绕林而过。云杉林中的白音敖包山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宗教活动祭敖包的圣地,民族风情浓郁古朴。

位置: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

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最高点为敖包山,海拔1498米,在山顶可俯瞰保护区沙地云杉林的全貌。贡格尔河横贯保护区北侧,敖包河由南缘悠然而去,尤如两条白丝带,构成了森林、草原、河流和谐共处的美丽图画。

位置: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

巴林左旗召庙 辽代石窟寺。石窟开凿在谷内南向的陡壁上,分中、南、北三窟,内存有释迦牟尼、菩萨等佛像,均较完整。

位置:巴林左旗杨家营子镇,县城西南25千米的峡谷中。可从林东镇包车前往。

辽上京遗址◆ 辽上京建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的第三年(918年),是契丹族开国之初建立的都城。一直到元代,这里一直是北方草原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座城池,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辽金遗址。遗址周长约6400米,由皇城遗址和汉城遗址两部分组成。皇城在北,略呈方形,现存3座城门,内原有大内、官署、府第、庙宇、作坊区和窑址。汉城在南,是工匠居住之地。如今城内遗迹大多被白音戈洛河冲毁。

位置:巴林左旗林东镇沙里河畔。

曼坨山庄 被誉为塞北第一庄,以古朴秀丽的塞外风光和浓郁的历史人文古迹奇观闻名。兼具现代派和塞北草原民族风情,是集吃、住、行、游乐、购物、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旅游度假乐园。

位置:克什克腾旗达日罕乌拉苏木,达里诺尔湖南岸。

红山湖 原名红山水库,是辽河水系的国家大型水利枢纽。现已开辟为融餐饮、客房、康体健身、休闲旅游、商务会议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位置: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

克什克腾温泉◆ 俗称“热水汤”,是赤峰三大温泉之一,有“东方神泉圣水”之称。

位置:克什克腾旗热水塘镇。

辽祖州城遗址 辽祖州城曾是辽初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祖州城依山而筑,呈不规则的五角形。城墙全为夯土筑,墙宽8米,高近3米。城中后半部筑有内城,内城后面有两大殿址。

位置:巴林左旗哈达英格苏木石房子村。

辽庆陵 圣宗永庆陵、兴宗永兴陵、道宗永福陵由东向西排列组成陵园建筑群,又被称为东陵、中陵、西陵,规模宏大,陵墓内随葬物品丰富。

位置: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北15千米的瓦林乌拉山谷中。

荟福寺 俗称东大庙。清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今仍保持原有规模,有大门、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殿内佛像壁画俱存。

位置:巴林右旗大板镇。

鞍山森林公园 总面积3万余亩,因山形近似马鞍而得名。公园环境幽雅,森林茂密,山内古松、奇峰、云海、清泉堪称四绝,有“塞北小黄山”之美称。马鞍山水库位于森林公园附近,可供游人垂钓划船,还可品尝渔家风味餐。

位置:喀喇沁旗锦山镇东南5千米。

响水玉瀑 老哈河流经此地,直冲峥嵘的石山,然后急泻入深谷,顺着宽约50米、深约30米、长达700多米的山峡奔腾而下,发出擂击万张鼙鼓般的响声,形成“响水玉瀑”的奇观。清乾隆皇帝曾两次挥毫题诗于此。

位置:敖汉旗敖洞苏莫苏木。

打虎石水库 打虎石塞外度假旅游区的中心。水库南岩山下有一巨石,相传唐名将李存孝曾在此打死猛虎,至今石头上的四个虎爪印清晰可见,因此得名。拦河大坝建于两山之间,约千米长,大坝两端用白色石条铺砌级台阶供游人攀援。库区设有游泳场和钓鱼台。

位置:宁城县西泉乡。

释迦佛舍利塔 通称辽庆州白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约高70米。塔外表嵌有佛、菩萨等像及乐舞、宴饮等画面。塔上镶嵌有铜镜数百面,日光下灿烂夺目,与白垩土粉饰的塔身相辉映。塔内存有辽代小塔、经卷及建塔石碑等重要文物。

位置: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辽庆州城遗址内西北角。

耶律羽之墓群 规模宏大的辽代前期墓葬,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位置: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朝格图山南麓。

赤峰市应该算是旅游的大市吧,不知道是根据什么标准了,可以肯定的是赤峰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2、赤峰特色旅游有哪些?特产有哪些?

赤峰市的旅游:

赤峰市植物园 植物园占地四百亩,有植物五百多种,分为花卉观赏区、树木专类区、珍稀植物区、水上乐园区、森林功能区、盆景观赏区、别有洞天区等多个景观区。

位置:赤峰市红山区红山麓,距市中心3千米。

巴林奇石馆 始建于l995年,是内蒙古唯一的奇石馆,内设三个展厅和一个销售厅。馆内收藏有上万件本地盛产的名石及图章、工艺品和名人字画等。“世界鸡血石之王”是这里的镇馆藏品。

位置:巴林右旗大板镇,北距赤峰180千米。可从赤峰乘汽车前往。

青山岩臼旅游区 1998年开发为冰臼地质公园,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景区由冰臼群和青山峰林组成,青山顶峰就是世界奇观——冰臼群。这种大型冰臼群与以奇险著称的花岗岩峰林融于一体的地质奇观,在国内外尚属首见,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观光价值。

位置:克什克腾旗新井乡。从经棚镇有专线旅游车通达,车程不足1小时。电话:5226464。

红山公园◆ 总面积约32公顷,是市区面积最大的公园。园内有月牙湖、五盘湖、姊妹桥等景点,并有敕勒园一座,内有数座蒙古包。

位置:赤峰城红山区滨河路东段,市区东北2千米处。

红山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中主要景区为红山,山石皆呈红色,怪石嶙峋,赤壁似火,绿树绕红山,巍伟壮观。红山既是赤峰的象征,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位置:赤峰市红山区英金河畔,距市区3千米。

洞山石窟寺 原名灵峰院千佛洞。石窟寺在洞山山腰凿洞而建,距山顶约50米,由主洞和环洞组成,内有石刻佛像与小佛龛。

位置: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洞山村。

辽中京城遗址·大明塔 辽中京城规模宏大,城周长达15千米,由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城墙及城内建筑大多被毁,现仅存砖塔三座,其中以大明塔最为著名。大明塔是我国现存辽塔中最大的一座,高80米,塔面有精美的菩萨浮雕。塔共13层,每层塔檐椽头均挂有铜铃,计1350只,微风吹拂,千铃共鸣。塔身第一层南面存有清咸丰四年重修时的蒙古文题记。

位置:宁城县大明乡。

特布日敦沙漠旅游区◆ 以沙湖自然景观和蒙古族风情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区,闻名中外的“中华第一龙”就在这里出土。旅游区内有草原5万亩,与科尔沁沙地相连。沙漠中有一面积达1.4万亩的湖泊,湖中又有十多座沙岛,形成沙中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草、草中有鸟的奇特沙湖景观。

位置:翁牛特旗朝格温都苏木布日墩嘎查境内。从赤峰坐中巴至乌丹镇,再包车前往。

特勃隆克沙漠旅游区 以观赏自然景观和体验蒙古族风情为主。白色沙海为底色,点缀千姿百态的怪石山峰、万顷湖泊和碧绿草原。有赛马、射箭、滑沙、快艇、游泳、垂钓、沙漠驼队探险等娱乐项目。

位置:翁牛特旗乌丹镇,距赤峰市118千米。开放时间:8:30-17:30。

巴林蒙古部落 赤峰市旅游局示范景区,设有数十顶古朴传统的蒙古包。可尽情享受巴林草原的自然风光,感觉纯朴的蒙古族民俗风情和传统的蒙古族文化。

位置:巴林右旗大板镇。

喀喇沁亲王府◆ 内蒙古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蒙古族亲王府。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喀喇沁旗王爷镇,赤峰市区西南70千米处。

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园区◆ 阿斯哈图蒙语意为“峻峭的岩石”。由冰川融水冲蚀形成,为罕见的花岗岩石林景观。

位置:克什克腾旗巴彦高勒苏木北大山上。

门票:50元。

达里诺尔湖 内蒙古第二大湖,与鄱阳湖和巴音布鲁克湖并列为中国三大天鹅湖。湖域辽阔,水产丰富,鸟类众多。湖区盛产鲫鱼和当地俗称“滑子鱼”的瓦氏雅罗鱼。湖四周有砧子山下岩画群、元应昌路遗址和金界壕遗迹等历史文化古迹。

位置: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从赤峰乘长途汽车约6个小时可达。

贡格尔草原 草丰水美,野生动植物繁多。有堪称“活化石”的红皮云杉林3.6万亩,查干突河、贡格尔河绕林而过。云杉林中的白音敖包山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宗教活动祭敖包的圣地,民族风情浓郁古朴。

位置: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

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最高点为敖包山,海拔1498米,在山顶可俯瞰保护区沙地云杉林的全貌。贡格尔河横贯保护区北侧,敖包河由南缘悠然而去,尤如两条白丝带,构成了森林、草原、河流和谐共处的美丽图画。

位置: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

巴林左旗召庙 辽代石窟寺。石窟开凿在谷内南向的陡壁上,分中、南、北三窟,内存有释迦牟尼、菩萨等佛像,均较完整。

位置:巴林左旗杨家营子镇,县城西南25千米的峡谷中。可从林东镇包车前往。

辽上京遗址◆ 辽上京建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的第三年(918年),是契丹族开国之初建立的都城。一直到元代,这里一直是北方草原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座城池,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辽金遗址。遗址周长约6400米,由皇城遗址和汉城遗址两部分组成。皇城在北,略呈方形,现存3座城门,内原有大内、官署、府第、庙宇、作坊区和窑址。汉城在南,是工匠居住之地。如今城内遗迹大多被白音戈洛河冲毁。

位置:巴林左旗林东镇沙里河畔。

曼坨山庄 被誉为塞北第一庄,以古朴秀丽的塞外风光和浓郁的历史人文古迹奇观闻名。兼具现代派和塞北草原民族风情,是集吃、住、行、游乐、购物、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旅游度假乐园。

位置:克什克腾旗达日罕乌拉苏木,达里诺尔湖南岸。

红山湖 原名红山水库,是辽河水系的国家大型水利枢纽。现已开辟为融餐饮、客房、康体健身、休闲旅游、商务会议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位置: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

克什克腾温泉◆ 俗称“热水汤”,是赤峰三大温泉之一,有“东方神泉圣水”之称。

位置:克什克腾旗热水塘镇。

辽祖州城遗址 辽祖州城曾是辽初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祖州城依山而筑,呈不规则的五角形。城墙全为夯土筑,墙宽8米,高近3米。城中后半部筑有内城,内城后面有两大殿址。

位置:巴林左旗哈达英格苏木石房子村。

辽庆陵 圣宗永庆陵、兴宗永兴陵、道宗永福陵由东向西排列组成陵园建筑群,又被称为东陵、中陵、西陵,规模宏大,陵墓内随葬物品丰富。

位置: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北15千米的瓦林乌拉山谷中。

荟福寺 俗称东大庙。清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今仍保持原有规模,有大门、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殿内佛像壁画俱存。

位置:巴林右旗大板镇。

马鞍山森林公园 总面积3万余亩,因山形近似马鞍而得名。公园环境幽雅,森林茂密,山内古松、奇峰、云海、清泉堪称四绝,有“塞北小黄山”之美称。马鞍山水库位于森林公园附近,可供游人垂钓划船,还可品尝渔家风味餐。

位置:喀喇沁旗锦山镇东南5千米。

响水玉瀑 老哈河流经此地,直冲峥嵘的石山,然后急泻入深谷,顺着宽约50米、深约30米、长达700多米的山峡奔腾而下,发出擂击万张鼙鼓般的响声,形成“响水玉瀑”的奇观。清乾隆皇帝曾两次挥毫题诗于此。

位置:敖汉旗敖洞苏莫苏木。

打虎石水库 打虎石塞外度假旅游区的中心。水库南岩山下有一巨石,相传唐名将李存孝曾在此打死猛虎,至今石头上的四个虎爪印清晰可见,因此得名。拦河大坝建于两山之间,约千米长,大坝两端用白色石条铺砌级台阶供游人攀援。库区设有游泳场和钓鱼台。

位置:宁城县西泉乡。

释迦佛舍利塔 通称辽庆州白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约高70米。塔外表嵌有佛、菩萨等像及乐舞、宴饮等画面。塔上镶嵌有铜镜数百面,日光下灿烂夺目,与白垩土粉饰的塔身相辉映。塔内存有辽代小塔、经卷及建塔石碑等重要文物。

位置: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辽庆州城遗址内西北角。

耶律羽之墓群 规模宏大的辽代前期墓葬,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位置: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朝格图山南麓。

赤峰市应该算是旅游的大市吧,不知道是根据什么标准了,可以肯定的是赤峰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1、巴林石------物美价廉、携带方便,气质高贵、外形美观、珍藏馈赠之佳品。(巴林石是一种叶腊石, 因产于巴林右旗而称为巴林石, 以文房瑰宝名噪海内外。巴林石印源于辽代,在中原始于王冕。巴林石温润柔和适于雕刻,色彩丰富宜于充分表达意境。以质地颜色区分,有鸡血石、冻石、彩石三大类,与福建寿山石、青田石并列为我国三大彩石。)
2、宁城老窖-----塞外一品香,传承五千年。携带也不算麻烦。
3、沙棘汁-------纯天然饮品,携带方便。(强烈建议你品尝一下)
4、宁城露露-----香甜可口,携带方便
5、牛肉干-------成吉思汗行军口粮
6、林西水晶 :产于林西县郊的龙头山,是宝石中的一种。 经过细致传统的加工制作能形成天然水晶工艺品,佩戴水晶饰品具有保健 、美容等神奇功效。 按照当地的风俗和传统,人们普遍认为,天然水晶制品是驱邪避凶,带来好运的吉祥物。目前,水晶眼镜、水晶项链、耳钉、手链等旅游商品在市内外市场销势良好,享有盛誉。
7、长城挂毯 :长城挂毯是赤峰天使地毯总厂选用内蒙古优质绵羊毛为原料 ,以长城为图案生产的大型艺术品。1972年,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做为礼品赠送美国总统尼克松。它具有原料优、品种多、规格全、质量好及立体感逼真的特点。长城挂毯系列产品是中外各界人士和旅游者珍爱的高档纪念品,已成为赤峰市的名牌产品。
8、赤峰奶茶

3、纳西族有哪些民族特色?

一、木楞房

传统的木楞房直接以圆木为材料,建造时先平齐木料,在两端砍出接口,然后将圆木首尾相嵌,大小头均齐,构成四面围墙。然后架起檩条,直接铺上长形木瓦,用石头紧压木板。圆木间抹上牛粪或泥,以避风寒。

泸沽湖畔摩梭人的木楞房绝大多数由四个房屋组成大小不等的四合院,一幢是正房,左面是经堂,右为畜圈,正房对面一坊为两层楼。

正房为全家就餐、主妇休息及储存粮食杂物的地方;对面的楼房上分为许多小间,是“阿夏”情人偶居的地方;院内房间布局较为复杂,有主室、上室、下室、后室、仓库等。

二、服饰

丽江一带纳西族男子服饰与当地汉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肩,中甸一带的穿大襟长衫,着过膝肥腿裤,腰系羊皮兜,扎绑腿。宁蒗、永宁、盐源、木里地区的男子,上穿短衫,下着长裤,宁蒗一带的男子还喜戴手镯,老人穿麻布无领长衫,外加青布坎肩,系腰带。

纳西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丽江纳西族妇女穿长过膝、宽腰、大袖的大褂,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披羊皮披肩。宁蒗纳西族妇女穿短衫,下系长可及地的百褶裙,披羊皮,裹青布头巾,戴金、银、玉、石等制作的耳环和手镯,并喜欢束“羊皮带”或“围腰带”。

羊皮带用棉布制成,每根长约四尺半,宽约二寸,使用时必须是成对的。围腰带非常精致,只有在节日才系。它是一对长约三尺、宽约两寸的棉布带子,上面绣有盆栽菊花、二龙戏珠等图案。永宁纳西族妇女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编成粗大的假发辫,再在假发外边缠上一大圈蓝、黑两色丝线,并将丝线后垂至腰部。

三、主要节日

祭天 祭天是纳西族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也是纳西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在正月间举行。过去,纳西族把祭天作为是否纳西人的标志之一,如俗语所说“纳西是祭天的人”。祭天最初是纳西人远古自然崇拜的形式,后来便与民族的母系远祖和父系祖先崇拜联系起来。当代,在一些比较边远的乡村保留了这一盛大节庆,近年来,恢复祭天传统节日的村寨有所增加。

新年 农历正月的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过节期间,纳西民间要举行一系列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

“棒棒会” 农历正月十五,是纳西族的一个别开生面的传统节日,民间称之为“棒棒会”。这天,四乡农民一大早就来到丽江古城,古城从四方街到关门口一带,人如潮涌,摩肩接踵,街道上摆满了竹、木、铁农具和各种果树苗木、花卉等,“棒棒会”标志着春节节庆的结束,春耕生产的开始。现在,这个节日依然存在,但节庆的场所已改在古城附近举行。

四、绘画与雕塑

绘画与雕塑是纳西东巴宗教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东巴绘画可分为木牌画、竹笔画、纸牌画和卷轴画。木牌画分尖头形和平头形两种。

尖头木牌画一般绘神灵和被认为是善的大自然精灵“署”,着色;平头形木牌画各种鬼怪,不着色。纳西木牌画与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汉代人面形木牌有传承关系,木牌上画鬼神再插于地上祭祀之俗,原是古羌人的古俗。

竹笔画主要是指用书写东巴经的尖头竹笔所绘的图画,包括经书封面装帧、经书扉页画、题图、插图等,有白描也有彩色。纸牌画指画在多层厚纸粘合而成的硬牌上的绘画,分为占卜纸牌画、自然神“署”之画以及东巴的五幅冠等。卷轴画是画在布质卷轴画上的各种神像画,东巴举行仪式时挂在临时设置的经堂上。

卷轴画中的杰作是“神路图”,该画长15-20米,上绘鬼神人三界,有近400个人神鬼兽形象。该画用于丧礼和超度亡灵仪式。 东巴雕塑有面塑、泥塑、木雕。东巴绘画和雕塑有粗犷率直、自然浑朴的风格。

五、宗教信仰

纳西族是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 既信仰本民族的本土宗教——东巴教,也信仰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各种宗教相容共存,各行其道,都有各自的信众,但在乡村,信众最多的是东巴教。

东巴教对纳西族的社会生活、民族精神、文化习俗有重大影响,是纳西族多元宗教信仰中的主干,是在纳西族处于氏族和部落联盟时期的原始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后,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逐渐吸收了藏族的本教、藏传佛教等的一些内容,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宗教形态

。它有自己的仪式系统,庞大的鬼神体系,与各种仪式相配套的经典。泛灵信仰,大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重卜,以及“大自然和人是兄弟”这一基本理念,是东巴教的主要特征。

六、歌舞

纳西族的民间歌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热美磋》、《喂默达》、《阿丽哩》等。其中《热美磋》俗称“热热磋”或“窝热热”,属于世界上稀有的、保存完好的原始歌舞的活化石。此类歌舞都边歌边舞,随着轻松的舞步,一人领唱众人和。

《喂默达》的舞蹈形式有两种:一是半圆圈式。男女舞伴围成半圆,由一歌手领唱带头,其余依次以后者右手搭于前者左肩,跟随其后,左手自然下垂,按逆时针方向,踩着歌唱的节奏缓步行进。每至乐曲的最后一拍,众人躬腰、点头、踏步一次。

第二种是双半圆式。男女分开,各成半圈,男队手式同前,女队手牵手,按逆时针方向行进,男女各有一领唱领舞者,两队相互对歌不断变换图形,或成圆圈,或走‘龙吐水”,或作“绕麻花”等。

(3)巴彦高勒镇特产扩展资料

纳西族是我国居住在金沙江中上游的少数民族,除四川省的木里、盐源、盐边三县及西藏自治区的芒康县有少量分布外,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及其周边的香格里拉、宁蒗、维西、永胜、德钦等县。

今天的纳西族,是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我国西北青海、甘肃河湟一带的氐羌族群,沿着横断山脉向南迁徙,与沿途居民经过长期的融合而成。

秦汉时期,他们先从岷江上游到雅砻江流域,再到金沙江中上游地区,其中的高勒趣第17代孙、叶支系的叶古年在唐朝初年进入丽江盆地。纳西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缅语族彝语支,大致以金沙江为界,分为东部方言和西部方言区。

纳西族有表意的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和音节文字格巴文,1957年政府还为纳西族创制了拉丁字母纳西语拼音文字方案,现已试行推广。纳西东巴文字,一般认为创造于唐代,是目前世界上仍在使用的唯一的象形文字,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纳西地区的社会经济,同云南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一样,发展也不平衡。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丽江市古城区、玉龙县、维西县的纳西族聚居区是封建地主经济,并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香格里拉县的一些地区则仍保留着领土经济的残余;宁蒗县还基本处于封建领主经济阶段,并保持着对偶婚和母系家庭残余。解放以后,经过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纳西族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提高。

4、河套平原分布在那些省?

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又称后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贺兰山,东至呼和浩特市以东,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尔多斯高原。又称河套地区。

河套平原
开放分类: 地理、黄河、中国地理、平原

目录
• 概况
• 地理位置
• 自然环境
• 地貌划分
• 灌溉面积
• 历史
• 经济价值

概况
[编辑本段]

河套是黄河中上游两岸的平原、高原地区,因农业灌溉发达,又称河套灌区。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讲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阴山以南的黄河冲积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一带的平原,南北朝时称“敕勒川”,五代时叫“丰州滩”,明朝以后称“土默川”;后套平原指乌拉山以西至巴彦高勒的平原。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内蒙古磴口与宁夏青铜峡之间的“西套”,即通常所说的银川平原。现在,河套平原多指前套和后套平原,而不包括银川平原。银川平原和青铜峡以南的中卫平原则合称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又称后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贺兰山,东至呼和浩特市以东,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尔多斯高原。又称河套地区。

黄河在此先向东北流,后转向东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马蹄形的大弯曲,称为河套。平原为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东西沿黄河延展,长500千米,南北宽20~90千米。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 。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势由西向东微倾,西北部第四纪沉积层厚达千米以上。山前为洪积平原,面积占平原总面积的1/4,余为黄河冲积平原。地表极平坦,除山前洪积平原地带坡度较大外,坡降大多为1/4000~1/8000。可分3部分:贺兰山以东的称银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称后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称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狭义的河套平原仅指后套平原。临河市位于其核心位置,特别是乌兰乡胜丰村就称为大后套.

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宁夏的银川平原、内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位于巴彦淖尔盟南部。东至乌梁素海,东南至包头市郊区,南临黄河,西界乌兰布和沙漠,北抵狼山。主体部分东西长约18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开。西山嘴以东,乌拉山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又称三湖河平原,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3一15公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略倾斜,海拔1020到1050米。属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地势乎坦,土地肥沃,可以黄河水自流灌溉。

地理位置
[编辑本段]

河套,位于北纬37度线以北,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包括银川平原(宁夏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今分属宁夏、内蒙古、陕西。黄河在这里先沿着贺兰山向北,再由于阴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形,故称“河套”。

河套平原一般分为青铜峡至宁夏石嘴山之间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和内蒙古部分的“东套”。有时“河套平原”被用于仅指东套,和银川平原并列。东套又分为巴彦高勒与西山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又称“后套”,和包头、呼和浩特和喇嘛湾之间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呼和浩特平原)的“前套”。有时河套平原称河套—土默川平原。

自然环境
[编辑本段]

阴山山脉与鄂尔多斯高原间的断陷冲积湖积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北至阴山南麓,断层崖矗立于平原之北,界线明显;南到鄂尔多斯高原北缘的陡坎,由于库布齐沙漠散布,界线较模糊;西与乌兰布和沙漠相连;东及东南与蛮汗山山前丘陵相接。介于北纬40°10′~41°20′,东经106°25′~112°。 东西长约500公里。南北宽20~90公里,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包括呼和浩特和包头两市的大部,巴彦淖尔盟的南部,伊史昭盟的北部和乌兰察布盟的小部分地区。

黄河在甘、宁、内蒙古、陕、 晋5省区境内形成马蹄形大弯曲,这一大弯曲的北部,亦即白于山(陕北)以北,贺兰山以东,阴山以南,芦芽山(晋西北)以西的地区称为河套。这一地区黄河两岸的平原称为河套平原,西南起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的沙坡头,东北到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的喇嘛湾,可分为银川(宁夏)平原、后套平原和前套平原(又称土默特平原)3部分。 一般称河套平原仅包括前套和后套平原。

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势由西向东微倾,西北部第四纪沉积层厚达千米以上。山前为洪积平原,面积占平原总面积的1/4,余为黄河冲积平原。

河套平原年日照时数3000~3200小时,西多东少,日照百分率67~73%。年总辐射量627千焦耳/平方厘米,年均温5.6~7.4℃,西高东低,1月均温-14~-11℃,7月22~24℃,10℃以上活动积温3000~3280℃,无霜期130~150天,农作物一年一熟,大部地区降水量150~400毫米,东多西少,在时间分配上雨热同季。

河套平原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尔多斯高原,面积1.7万千米2。河套平原海拔在1000米左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自清代以来,开渠引黄河水自流灌溉,农业发达,是内蒙古自治区最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

地貌划分
[编辑本段]

阴山南麓至黄河南岸为河套平原。河套平原按地貌可划分为四个部分:乌兰布和沙漠、后套平原、明安川和三湖河平原。

乌兰布和沙漠分布在巴彦淖尔西南部,面积2500平方公里。

后套平原东西长约18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总面积约10000平方公里。黄河围绕鄂尔多斯高原。

明安川东西长约50公里,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是山间盆地。

三湖河平原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3公里—15公里,为一狭长地带。

以上四个部分当地人统称为后套平原。

灌溉面积
[编辑本段]

黄河从磴口县的巴彦高勒进入平原,至清水河县的喇嘛湾出境,长550公里,河道逶迤蜿转,河曲发达,河床坡度小,水流平稳,年径流量250~300亿立方米,矿化度0.3~0.6克/升。早在秦汉时代即屯兵移民,引黄河水灌溉农田。唐曾于后套开挖大型渠道。清中叶以后,灌溉发展较快,先后建成永济渠、长济渠、黄济渠、杨家渠、塔布渠等,至清末黄河两岸已有八大干渠,灌溉面积达20万公顷。中华民国时代在后套灌区之东建三湖河灌区,在前套建民生灌区。然未经全面规划,渠系紊乱,无坝自流,旱年水不进渠、汛期泛滥成灾。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套平原灌溉事业发展迅速,在黄河干流上建成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南北两岸修建总干渠500多公里,灌溉面积由50年代以前的16.67万公顷扩大到66.67万公顷。

灌溉事业长期发展的结果,打破了河套平原荒漠草原与荒漠这一地带性的束缚,呈现阡陌相连,沟渠纵横,绿荫弥望的景色。栗钙土和棕钙土只在局部地区残存,大部地区已为灌淤土代替,但灌溉不合理,盐渍土广泛分布于灌区。

河套平原地下水甚丰,黄河北岸山前埋藏较深,平原较浅,由10~30米减至2~3米;含水层由厚变薄,涌水量由100吨/小时递减为60吨/小时;矿化度渐增,一般由0.5克/升增至3克/升。 黄河南岸地下水埋深约1~3米,涌水量10~40吨/小时,矿化度1~3克/升。

历史
[编辑本段]

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开渠引水,发展农业。

周朝之前,属于狄人的匈奴人(归属存在争议)生活在河套。春秋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把版图延伸到阴山山脉,设立了云中郡,位于土默川平原东部。秦朝统一中原后,派蒙恬率十万大军将匈奴逐出河套,迁徙3万户到那里戍边,设云中、九原两郡。秦末移民都返回中原,

西汉时,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出云中击败匈奴的楼烦、白羊二王,占领“河间”,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议在河套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这一建议,当年即置朔方郡(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和五原郡(今包头西)。前125年置西河郡(今陕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区还包括之前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当时的人们引黄河灌溉,当地农业迅速发展,经济繁荣。

东汉时,归附汉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河套地区是北方多个政权争夺的重地。唐朝时这里被重新农垦,唐诗中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北宋时河套被西夏和辽朝所分别占有。在元、明、清时,河套以畜牧为主。清朝后期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迁到塞外,河套地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抗战时期,国军将领傅作义屯守于此,兴修水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里的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清代光绪年问形成八大灌渠。解放后,1951年建成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1975年完成180公里长的总排干渠(俗称二黄河),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现共有灌水干渠5道,排水干渠13道,支、斗、毛渠纵横交错。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万亩,已开垦近500万亩。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国和自治区重要粮、糖基地,被誉为“塞上谷仓”、“塞上江南”。因多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已进行综合治理。

经济价值
[编辑本段]

河套平原人口密度约145人/平方公里。 有蒙古、汉、满、回、朝鲜、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壮、藏、苗、维吾尔、 锡伯、彝、 土家等民族。农业历史悠久,潜力很大。工业有钢铁、电力、机械、电子、化工、建材、毛纺、皮革、化纤、食品、造纸、制药等数十部门,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京包铁路与包兰铁路横贯东西。

河套地区土壤肥沃,灌溉系统发达,适于种植小麦、水稻、谷、大豆、高粱、玉米、甜菜等作物,一向是西北最主要的农业区。今天,河套地区被称为“塞外米粮川”。河套地区的畜牧业和水产业也很发达。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渠道纵横,农田遍布。有可耕地面积960多万亩,现已开垦500多万亩,盛产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糜麻、葵花、甜菜、酒花、瓜果、大白菜等作物。这里是自治区小麦的主要产区。蜜瓜、大白菜、酒花、葵花、枸杞等,是驰名全国的特产。

河套平原以盛产粮食而著称,被誉为“塞上粮仓”或“塞北江南”,是膏腴殖壤的肥美之地。

河套还蕴藏着煤、铁、铜、金、石墨、石棉、盐、碱、稀土等多种矿产资源。

河套地区土壤肥沃,大小阡陌纵横交织,适于种植春小麦、水稻、糜、谷、大豆、高粱、玉米,向为内蒙古、宁夏地区的主要农业区。有塞外米粮川之称。平原上还蕴藏着煤、铁、铜、金、石墨、石棉、盐、碱等多种矿产资源。

河套平原地下水甚丰,黄河北岸山前埋藏较深,平原较浅,由10~30米减至2~3米;含水层由厚变薄,涌水量由100吨/小时递减为60吨/小时;矿化度渐增,一般由0.5克/升增至3克/升。 黄河南岸地下水埋深约1~3米,涌水量10~40吨/小时,矿化度1~3克/升。 黄河流经巴彦淖尔盟340公里,年经总流量315亿立方米,水利资源非常丰富。1959年修建了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1969年开挖了总干渠(二黄河),全长180公里。1975年完成了总排干沟工程,结束了有灌无排的历史。

5、内蒙古多伦市的资料。。。

内蒙古自治区古多伦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经纬度西起东经97°12′,东至东经126°04′,横跨经度28°52′,相隔2 400多公里;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 700公里;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第3位。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221公里。
[地质]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42°为界,可分为两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中、新生代时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形成北北东向的构造火山岩带,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内蒙古存在着两个全国著名的Ⅱ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2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Ⅱ级铜多金属成矿带。
[地貌]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米。高原四周分布着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灰腾梁)、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内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等沙漠,总面积 15万平方公里。在大兴安岭的东麓、阴山脚下和黄河岸边,有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平原 、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黄河南岸平原。这里地势平坦、 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是内蒙古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带,分布着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其间杂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较严重。全区高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53.4%,山地占 20.9%,丘陵占16.4%,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占0.8%。
[气候]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 ,多寒潮天气。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年平均气温为 0℃~8℃,气温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为12℃~16℃。年总降水量50~450毫米,东北降水多,向西部递减。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降水量达486毫米,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额济纳旗为37毫米。蒸发量大部分地区都高于l200毫米,大兴安岭山地年蒸发量少于1 200毫米,巴彦淖尔高原地区达3200 毫米以上。内蒙古日照充足 ,光能资源非常丰富, 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达 3400小时以上。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70%发生在春季。其中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达 50天以上;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一般在l0天以下。沙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 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呼鲁赤古特大风日,年均108天。
[水文]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l000余条,祖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有258条。有近千个大小湖泊。全区地表水资源为671亿立方米,除黄河过境水外,境内自产水源为37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1.67%。地下水资源为300亿立方米,占全国地下水资源的2.9%。扣除重复水量,全区水资源总量为518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水量2 370立方米,耕地每公顷平均占有水量l万立方米,平均产水模数为4.4l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且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东部地区黑龙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区的27%,耕地面积占全区的20%,人口占全区的18%,而水资源总量占全区的65%,人均占有水量8420立方米,为全区均值的3.6倍。中西部地区的西辽河、海滦河、黄河 3个流域总面积占全区的26%,耕地占全区的30%,人口占全区的66%,但水资源仅占全区25%,其中除黄河沿岸可利用部分过境水外,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
地表水] 内蒙古自治区平均地表年径流量约291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总量的78%;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0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总量的22%。由于河川径流受大气降水及下垫面因素的影响,年径流量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也不平衡,局部地区水量富而有余,而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同时,河川径流年内分布 不均,年际间变化比较大。年降水集中在6~8月,汛期径流量占全区径流量的60~80% 。历年间径流量大小不匀,相差很大。年径流量最大与最小的比值,东部林区各河流为4~12;中部各河流为6~22;西部地区各河流高达26以上。此外,从区外流入自治区境内的河川径流量有330.6亿立方米,其中黄河入境的平均年径流量315亿立方米,额济纳河8.4 亿立方米。
[地下水]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平均资源量为254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13亿立方米,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44%。其中河川径流量为80亿立方米,占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7l%。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72亿立方米,扣除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重复计算后,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的56%。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受大气降水、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平原多、山丘区少和内陆河流域更少的特点。自治区平原区扣除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间的重复计算后的地下水资源模数,一般在5.9~6.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山丘区地下水平均水资源模数的2.2~2.7倍。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因而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只是在内陆闭合盆地的平原或沟谷洼地,地下水才比较富集。全区按自然条件和水系的不同,分为:大兴安岭西麓黑龙江水系地区;呼伦贝尔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大兴安岭东麓山地丘陵嫩江水系地区;西辽河平原辽河水系地区;阴山北麓内蒙古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阴山山地、海河、滦河水系地区;阴山南麓河套平原黄河水系地区;鄂尔多斯高平原水系地区;西部荒漠内陆水系地区。
[土壤]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土壤种类较多,其性质和生产性能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钙积化强烈,有机质积累较多。根据土壤形成过程和土壤属性,分为9个土纲,22个土类。在9个土纲中,以钙层土分布最少。内蒙古土壤在分布上东西之间变化明显,土壤带基本呈东北--西南向排列,最东为黑土壤地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土地带、黑垆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结构和水分条件良好,易于耕作,适宜发展农业;黑钙土自然肥力次之,适宜发展农林牧业。
[植被] 内蒙古境内植被由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等不同植物种类组成。植物种类较丰富,已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计2351种,分属于133科,720属。其中引进栽培的有184种,野生植物有2 167种(种子植物2106种,蕨类植物61种)。植物种类分布不均衡,山区植物最丰富。东部大兴安岭拥有丰富的森林植物及草甸、沼泽与水生植物。中部阴山山脉及西部贺兰山兼有森林、草原植物和草甸、沼泽植物。高平原和平原地区以草原与荒漠旱生型植物为主,含有少数的草甸植物与盐生植物。内蒙古境内草原植被由东北的松辽平原,经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和内蒙古高原到阴山山脉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其中:草原植被包括世界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等。荒漠植被主要分布于伊克昭盟西部、巴彦淖尔盟西部和阿拉善盟。主要由小半灌木盐柴类和矮灌木类组成,共有种子植物1000多种。植物种类虽不丰富,但地方特有种的优势作用十分明显。

湛蓝的天,洁白的云,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星星点点的蒙古包点缀其中。这就是世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内蒙古大草原。
在内蒙古,你可以零距离接触草原民族,体验草原文化,感受民族风情。在这个成吉思汗曾驰骋过的地方,还有更多令人神往的古老传说,以及许许多多神秘的地方。
欧洲人的“东方神话”——元上都
七百多年前,蒙古贵族在大草原上建立了一座都城,它就是后来的元朝陪都——元上都。几经扩建,元上都逐渐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每年从初夏到深秋,元朝皇帝都来此消暑、狩猎、处理政务,前来朝觐的各国使节、王公大臣、巨商大贾云集上都,使其成为一个影响亚、欧两大洲的国际性大都会。马可·波罗父子就曾在这里受到忽必烈的召见。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上都是忽必烈大汗建造的都城,大理石和各种美丽的石头建造的宫殿设计精巧,装饰豪华,令人叹为观止。该宫殿的所有殿堂和房间里都镀了金,装饰得富丽堂皇。”元上都也因此被欧洲人称为“东方神话”。
中原汉文化、北方蒙古族文化,在这里做到了完美结合。汉人设计的这座都城,布局合理、选址绝佳、守备设计合理。一个专门研究元上都遗址的专家称,它在总体布局上即体现了汉族传统的城市布局观念,又考虑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特点,是富有游牧文化特色的草原都市。
罕见的冰川石林
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时候,岩浆活动、冰川运动以及自然风蚀,最终就形成了世界罕见的花岗岩石林——克什克腾旗的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
还没看够银白色的白桦树和杂花片片的草地构成的景色,平坦的草地上就突然巍峨高耸起许多石柱。或是三五成群,或是独柱擎天。卧驼、箭石、拴马柱、秀女望月,天然造化加上后人的想象,便成了种种独特景观。
这里的石林通体为坚硬的花岗岩石,远看恰似千层饼。石林顶部有冰臼分布,这在海内外尚属首次发现。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的同时,它也已成为研究古地质和古地貌变迁难得的科研资料。
因为人迹稀少,森林面积大,这里的人说,他们现在还能经常看到野生的狍子、黄羊、鹿、狼。雨后,在树林中采摘蘑菇,或者寻找野鹿角也是很有情趣的事。话音末了,当地人指着远出的一片片山脉说,那边就是著名的大兴安岭。
成吉思汗的“天赐之石”
巴林石是巴林右旗的特产,质地纯净而湿润,色泽丰富而艳丽,被称为“中国四大印石”之一。其中,巴林鸡血石算的上是其中的极品,质地温润坚实,石上“血迹”斑斑,聚散有致,光彩照人,犹如红霞映月,锦上添花。它更是难得的欣赏、雕刻、收藏用石。
相传,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的庆功宴上,属下献上一只巴林石碗,大汗用它盛满美酒,频频举杯,不住地称赞,“天赐之石!”。
如果有兴致,在内蒙古,你还可以沙漠悠闲乘驼,也可以草原纵情奔马。内蒙古大草原没有都市的喧嚣,有的只是草原的辽阔和些许安详。
这里还有太多关于成吉思汗的传说故事,更有许多值得人们留恋的地方

6、内蒙古 多伦

在内蒙古,你可以零距离接触草原民族,体验草原文化,感受民族风情。在这个成吉思汗曾驰骋过的地方,还有更多令人神往的古老传说,以及许许多多神秘的地方。
欧洲人的“东方神话”——元上都
七百多年前,蒙古贵族在大草原上建立了一座都城,它就是后来的元朝陪都——元上都。几经扩建,元上都逐渐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每年从初夏到深秋,元朝皇帝都来此消暑、狩猎、处理政务,前来朝觐的各国使节、王公大臣、巨商大贾云集上都,使其成为一个影响亚、欧两大洲的国际性大都会。马可·波罗父子就曾在这里受到忽必烈的召见。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上都是忽必烈大汗建造的都城,大理石和各种美丽的石头建造的宫殿设计精巧,装饰豪华,令人叹为观止。该宫殿的所有殿堂和房间里都镀了金,装饰得富丽堂皇。”元上都也因此被欧洲人称为“东方神话”。
中原汉文化、北方蒙古族文化,在这里做到了完美结合。汉人设计的这座都城,布局合理、选址绝佳、守备设计合理。一个专门研究元上都遗址的专家称,它在总体布局上即体现了汉族传统的城市布局观念,又考虑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特点,是富有游牧文化特色的草原都市。
罕见的冰川石林
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时候,岩浆活动、冰川运动以及自然风蚀,最终就形成了世界罕见的花岗岩石林——克什克腾旗的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
还没看够银白色的白桦树和杂花片片的草地构成的景色,平坦的草地上就突然巍峨高耸起许多石柱。或是三五成群,或是独柱擎天。卧驼、箭石、拴马柱、秀女望月,天然造化加上后人的想象,便成了种种独特景观。
这里的石林通体为坚硬的花岗岩石,远看恰似千层饼。石林顶部有冰臼分布,这在海内外尚属首次发现。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的同时,它也已成为研究古地质和古地貌变迁难得的科研资料。
因为人迹稀少,森林面积大,这里的人说,他们现在还能经常看到野生的狍子、黄羊、鹿、狼。雨后,在树林中采摘蘑菇,或者寻找野鹿角也是很有情趣的事。话音末了,当地人指着远出的一片片山脉说,那边就是著名的大兴安岭。
成吉思汗的“天赐之石”
巴林石是巴林右旗的特产,质地纯净而湿润,色泽丰富而艳丽,被称为“中国四大印石”之一。其中,巴林鸡血石算的上是其中的极品,质地温润坚实,石上“血迹”斑斑,聚散有致,光彩照人,犹如红霞映月,锦上添花。它更是难得的欣赏、雕刻、收藏用石。
相传,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的庆功宴上,属下献上一只巴林石碗,大汗用它盛满美酒,频频举杯,不住地称赞,“天赐之石!”。
如果有兴致,在内蒙古,你还可以沙漠悠闲乘驼,也可以草原纵情奔马。内蒙古大草原没有都市的喧嚣,有的只是草原的辽阔和些许安详。

7、给我点内蒙古的资料 速度!!!!!!!

我来回答,我就是内蒙人,为什么问这个呢
按居住地区分,在内蒙除了有农村和城市外还有牧区
先说牧区,主食是米饭馒头炒米等,但不同的是会用牛奶或酸奶泡米饭馒头吃,早餐基本是吃炒米,此外还有奶皮奶豆腐也是家里不断的食品,平时最经常喝的除牛奶或酸奶外,还有就是奶茶了,都是自己熬的,很好喝,牛羊肉是最主要的菜,炖着吃或晒成肉干吃,农村和城市与别的省分相比,吃的都差不多,也是奶类食品和牛羊肉吃得要多一些.
下面是资料-------
http://ke.baidu.com/view/5318.htm
http://www.nmg.gov.cn/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经纬度西起东经97°12′,东至东经126°04′,横跨经度28°52′,相隔2 400多公里;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 700公里;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第3位。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221公里。
[地质]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42°为界,可分为两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中、新生代时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形成北北东向的构造火山岩带,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内蒙古存在着两个全国著名的Ⅱ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2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Ⅱ级铜多金属成矿带。
[地貌]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米。高原四周分布着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灰腾梁)、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内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等沙漠,总面积 15万平方公里。在大兴安岭的东麓、阴山脚下和黄河岸边,有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平原 、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黄河南岸平原。这里地势平坦、 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是内蒙古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带,分布着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其间杂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较严重。全区高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53.4%,山地占 20.9%,丘陵占16.4%,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占0.8%。
[气候]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 ,多寒潮天气。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年平均气温为 0℃~8℃,气温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为12℃~16℃。年总降水量50~450毫米,东北降水多,向西部递减。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降水量达486毫米,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额济纳旗为37毫米。蒸发量大部分地区都高于l200毫米,大兴安岭山地年蒸发量少于1 200毫米,巴彦淖尔高原地区达3200 毫米以上。内蒙古日照充足 ,光能资源非常丰富, 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达 3400小时以上。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70%发生在春季。其中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达 50天以上;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一般在l0天以下。沙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 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呼鲁赤古特大风日,年均108天。
[水文]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l000余条,祖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有258条。有近千个大小湖泊。全区地表水资源为671亿立方米,除黄河过境水外,境内自产水源为37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1.67%。地下水资源为300亿立方米,占全国地下水资源的2.9%。扣除重复水量,全区水资源总量为518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水量2 370立方米,耕地每公顷平均占有水量l万立方米,平均产水模数为4.4l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且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东部地区黑龙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区的27%,耕地面积占全区的20%,人口占全区的18%,而水资源总量占全区的65%,人均占有水量8420立方米,为全区均值的3.6倍。中西部地区的西辽河、海滦河、黄河 3个流域总面积占全区的26%,耕地占全区的30%,人口占全区的66%,但水资源仅占全区25%,其中除黄河沿岸可利用部分过境水外,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
地表水] 内蒙古自治区平均地表年径流量约291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总量的78%;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0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总量的22%。由于河川径流受大气降水及下垫面因素的影响,年径流量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也不平衡,局部地区水量富而有余,而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同时,河川径流年内分布 不均,年际间变化比较大。年降水集中在6~8月,汛期径流量占全区径流量的60~80% 。历年间径流量大小不匀,相差很大。年径流量最大与最小的比值,东部林区各河流为4~12;中部各河流为6~22;西部地区各河流高达26以上。此外,从区外流入自治区境内的河川径流量有330.6亿立方米,其中黄河入境的平均年径流量315亿立方米,额济纳河8.4 亿立方米。
[地下水]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平均资源量为254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13亿立方米,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44%。其中河川径流量为80亿立方米,占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7l%。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72亿立方米,扣除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重复计算后,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的56%。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受大气降水、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平原多、山丘区少和内陆河流域更少的特点。自治区平原区扣除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间的重复计算后的地下水资源模数,一般在5.9~6.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山丘区地下水平均水资源模数的2.2~2.7倍。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因而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只是在内陆闭合盆地的平原或沟谷洼地,地下水才比较富集。全区按自然条件和水系的不同,分为:大兴安岭西麓黑龙江水系地区;呼伦贝尔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大兴安岭东麓山地丘陵嫩江水系地区;西辽河平原辽河水系地区;阴山北麓内蒙古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阴山山地、海河、滦河水系地区;阴山南麓河套平原黄河水系地区;鄂尔多斯高平原水系地区;西部荒漠内陆水系地区。
[土壤]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土壤种类较多,其性质和生产性能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钙积化强烈,有机质积累较多。根据土壤形成过程和土壤属性,分为9个土纲,22个土类。在9个土纲中,以钙层土分布最少。内蒙古土壤在分布上东西之间变化明显,土壤带基本呈东北--西南向排列,最东为黑土壤地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土地带、黑垆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结构和水分条件良好,易于耕作,适宜发展农业;黑钙土自然肥力次之,适宜发展农林牧业。
[植被] 内蒙古境内植被由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等不同植物种类组成。植物种类较丰富,已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计2351种,分属于133科,720属。其中引进栽培的有184种,野生植物有2 167种(种子植物2106种,蕨类植物61种)。植物种类分布不均衡,山区植物最丰富。东部大兴安岭拥有丰富的森林植物及草甸、沼泽与水生植物。中部阴山山脉及西部贺兰山兼有森林、草原植物和草甸、沼泽植物。高平原和平原地区以草原与荒漠旱生型植物为主,含有少数的草甸植物与盐生植物。内蒙古境内草原植被由东北的松辽平原,经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和内蒙古高原到阴山山脉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其中:草原植被包括世界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等。荒漠植被主要分布于伊克昭盟西部、巴彦淖尔盟西部和阿拉善盟。主要由小半灌木盐柴类和矮灌木类组成,共有种子植物1000多种。植物种类虽不丰富,但地方特有种的优势作用十分明显。

8、内蒙古噔口县的习俗

?

9、内蒙古有什么好吃的?

内蒙古好吃的肯定就是牛羊肉和奶制品了,但是吃的话往内蒙古东北部走才能吃到好东西吧,比如锡林浩特或者呼伦贝尔那边,不过去这两个地方应该八月份去。

各种做法的羊肉,烤羊排、涮羊肉、手把肉、烤肉串。
吃涮羊肉的话,不要吃小肥羊,在内蒙古东北部小肥羊的涮羊肉根本排不上号,比他好吃的多了,只不过品牌没那么响没开到外地去。要吃涮羊肉就吃传统涮法,要传统铜火锅,清水锅底------这种吃法,羊肉不好一般不敢做,好羊肉不会腥膻。

奶制品,就是奶皮子、奶嚼口、奶豆腐。
推荐早餐要去吃正经地道的蒙餐,喝奶茶、吃奶嚼口、手把肉、羊血肠。对了,来内蒙古一定要吃羊血肠!!!务必要去中等规模或者更大一点的蒙餐馆,才能吃到地道的蒙餐,价格不贵,每人50左右

与巴彦高勒镇特产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