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阳有什么特产。[能带回家的]
沈阳特产 羽毛画 采用大自然中各种禽鸟的羽毛,经过剪、拼、叠、镶及热压成形,组合粘贴等巧妙工艺制成。沈阳市羽毛工艺厂首创羽毛画工艺,以“清秀淡雅,格调新颖”而闻名于世。制作的古典人物栩栩如生,花鸟更是绚丽多彩。羽毛画是旅游纪念和馈赠佳品,现在的沈阳羽毛画远销国外。 彩石镶嵌画 是以天然大理石为主,并以枯石、玛瑙、汉白玉、金星石等彩石为原料,运用大理石各种彩石的自然形态特征、纹理脉络和丰富的色彩,汲取古代壁画艺术制成的石质画工艺品。 沈阳陈酿酒 采用优质高梁为原料,小麦大曲做糖化剂,用人工老窖,长期储存,自然烤熟,精心勾兑等方法酿成。酒质清澈晶莹,芬香浓郁、入口甘爽醇正,饭后余香不尽,是历史悠久的特产。 太阳鸟 太阳鸟,它的造型取材于7200年前的一件精美木雕,是沈阳祖先的图腾,它将中华文明提前了二千多年,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是沈阳原始社会先民创造出的精美艺术品,是沈阳历史源远流长的最早标志,是沈阳地区最早的出土文物,是沈阳人民最珍爱的吉祥物。 羽毛画 采用大自然中各种禽鸟的羽毛,经过剪、拼、叠、镶及热压成形,组合粘贴等巧妙工艺制成。沈阳市羽毛工艺厂首创羽毛画工艺,以“清秀淡雅,格调新颖”而闻名于世。制作的古典人物栩栩如生,花鸟更是绚丽多彩。羽毛画是旅游纪念和馈赠佳品,现在的沈阳羽毛画远销国外。 老山记海城馅饼 老山记海城馅饼是沈阳市传统风味小吃。海城馅饼是温水和面,选猪、牛肉为鸳鸯馅。取香料十余种煮制,取汁喟馅培其味。蔬菜馅,随季节变化,选豆牙、韭菜、黄瓜、青椒、南瓜、芹菜、白菜等配制,使饼馅荤素相配,浓淡相宜,高档品还以鱼翅、海叁、大虾、干贝、鸡肉调馅,其味道更是鲜美无比。馅饼成品形圆色黄,皮面脆韧,馅心嫩爽,鲜香四溢。配以蒜泥、辣椒油、芥茉糊等蘸食,更加味美适口。备有八宝粥佐之,清爽可口,风味别样。 满汉全席 沈阳御膳酒楼和新世界大酒楼是指定经营满汉全席的定点单位,满汉全席突出以文宴、武宴、官宴和民宴为主,由国家级名师亲自主厨操作,以不同价值的系列套餐供游人品用。 回头 制作方法:1、将500克面粉加入250克水,少许盐调成面团备用。2、把肥猪肉和时令鲜菜剁好切碎拌在一起加葱、姜、味精、香油等调料制成馅备用。3、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下成每50克一个的小剂,用手将剂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馅,折叠成长方形再把两头包紧即成。4、平锅内放油烧热,将回头生坯摆入锅内,两面反复煎烙,待回头鼓起即可出锅。 特点,色泽金黄,皮焦馅嫩,口味鲜香。 老边饺子 老边饺子是驰名中外的沈阳特殊风味,它历史悠久,从创制到现在,已有160多年历史。清道光八年,河北河间府任邱县边家庄,有位叫边福的来沈阳谋生,在小津桥搭上马架房,立号边家饺子馆。虽然门面简陋,但由于精心制作,风味独特,并以水煸馅蒸饺闻名遐迩,深受人们欢迎。边家饺子因为肉馅是煸过的,所以叫煸馅饺子,但由于主人姓边,所以人们都习惯称之为老边家饺子。老边饺子先后在沈阳开三家分号,由边氏后裔——边跃、边义、边霖弟兄三人分别经营。由于业务不断发展,企业不断改进,老边饺子已发展成为一个设备完善,分工精细的专业饺子馆。 老边饺子之所以久负盛名,主要是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口味鲜醇,它的独到之处是调馅和制皮。 调馅:先将肉馅煸炒,后用鸡汤或骨汤慢喂,使汤汁浸入馅体,使其膨胀、散落、水灵,增加鲜味。同时,按季节变化和人们口味爱好,配入应时蔬菜制成的菜馅。 剂皮和制,也独具一格。用精粉掺入适量熟猪油开水烫拌和制。这样能使剂皮柔软、筋道、透明。老边饺子除蒸煮外,还可烘烤、煎炸。 老边饺子由于皮薄肚饱,柔软肉头,馅鲜味好,浓郁不腻,因此,凡远近来沈客人,都愿品尝。1964年邓小平同志到沈阳视察时,品尝过边霖包的饺子,吃后非常高兴地说:“老边饺子有独特之处,要保持下去”。1981年夏天,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侯宝林亲临品堂老边饺子,吃得兴致勃勃,称赞不已,席间余兴未尽,挥毫写了八个大字:“边家饺子,天下第一。” 马家烧麦 马家烧麦,是沈阳地区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早在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马春开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没有门市,只是以手推独轮车来往于热闹街市,边做边卖。由于马家烧麦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口味好,造型美观,所以深受群众欢迎。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马春之子马广元在小西门拦马墙外开设了两间简陋的门市,立号马家烧麦馆,此后营业繁忙,远近闻名。后几经变迁,1961年才最后坐落在小北门里,即现在的马家烧麦馆,由马氏后裔第五代的马继廷担任技术指导。 马家烧麦的独到之处 :用开水烫面,柔软筋道,用大米粉做补面,松散不粘,选用牛的三叉、紫盖、腰窝油等三个部位做馅,鲜嫩醇香。制馅要求严格,须将牛肉剔净筋膜然后剁碎;用清水浸喂,加调料拌匀不搅,呈稀疏状的“伤水馅”,拢包时不留大缨,形如木鱼,成熟后皮面亮晶,柔软筋道,馅心松散,醇香味好。其外形犹如朵朵含苞待放的牡丹,令人望而生涎。 李连贵熏肉大饼 李连贵熏肉大饼,始创于1842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当时开设在吉林省梨树县,立号兴盛厚,主要经营酱肉、大饼和酒类。由于李家的酱肉干净、烂乎、浓香,大饼柔软、层清、酥香,因此在梨树镇常是座上客满,门庭若市,深受群众欢迎。 1937年,李连贵之子李尧到吉林省四平市开设分号。解放后,1950年,李尧子李春生继承祖业,背着一坛老汤,把李连贵熏肉大饼迁到沈阳。从此,李连贵熏肉大饼就在沈阳扎根,成为沈阳地区驰名的独特风味。 为了保持李家熏肉大饼的传统特色,李春生在制作和选料上一丝不苟。他选猪肉时,不用血脖、小肚,专用前槽到肋间不肥、不瘦,肥瘦相间带皮的新鲜猪肉,然后用温水加碱涮洗干净,并放入清水中浸泡6,10小时,以清除血污腥臊,然后切成方块放入锅中炖煮。夏秋季节,还加放茴香,以使酱肉更加鲜美味浓,同时将延续老汤倒入,用旺火烧开以微火熳炖,使肉块上下翻动,及时撇出浮沫,待肉块熟透时捞出,沥净油份,晾于熏锅中加红糖熏制而成。大饼用肉汤食盐和调料加入面粉中和成酥软面团,醒面时间较长,擀片抹油,重复擀几次,烙制成饼。其特点是熏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熏香浓,香泽红;大饼色黄清香,里软外酥层次多。 李连贵肉大饼不仅在东北各市设有分店,在关内也颇有声誉。 那家馆白肉血肠 坐落在沈阳故宫西侧的那家馆,以经营满族菜肴白肉血肠闻名于白山黑水广大地区。它的前身是原小河沿魁星楼附近的吉兴饭店,主要经营东北地方菜肴,后来由于增添了白肉血肠,使这家饭店名声大振。1872年,该店满族厨师那吉有在大东门里开设了一家专门经营白肉血肠的餐馆,立号那家馆。由于他选料精,制作细,一丝不苟,声誉越来越高。他的白肉,须用新宰杀的肥猪五花硬肋,以白水加调料,用急火煮沸,移小火氽透,膘肥不腻。他的血肠,须用新宰杀的猪血,加入适量清水和调料用新猪肠灌成,味道鲜浓。白肉血肠蘸以蒜泥、韭菜花酱或辣椒油等调料食用,味留齿颊,经久不散。特别是严冬季节,如配以酸菜丝在一起氽制,汤鲜菜脆,大有驱寒生暖之效。 1914年,那氏后裔继祖业,将那宛馆门庭重新修整,成为当时奉天风靡一时的著名餐馆,达官显宦经常出入。1931年日寇侵占沈阳,那家馆营业日渐萧条,趋于倒闭。那氏兄弟为保持祖业,将那家馆迁到北京,解放后,政府为恢复东北这一独特风味,于1957年又将年迈的那文贵邀回沈阳,使那家馆重新开张。 朝鲜族烤牛肉、打糕 将新鲜牛肉去筋膜、脂油,切成肉片,加醋、酱油、蒜末、白糖、胡椒粉、味精、香油拌匀,另备酱油、辣椒末、白糖、白醋、香莱末、大蒜调味品分装于小碗,炭火炉放于桌心,上放铁箅子,用筷子夹肉片放在箅子上烧,蘸调料后食用,外焦里嫩、酥香咸辣。 打糕是用浸泡蒸熟的糯米,放在案板上用木槌打成年糕状,中间夹豆沙馅,加上白糖制成,香甜可口。 杨家吊炉饼、鸡蛋糕 杨家吊炉饼,选料粮良,制作精细,品式独特,别具一格,这一传统风味是1913年由河北人杨玉田到吉林洮南创制,当时立号为杨饼。由于杨家大饼店生意兴隆,经营不断扩大,于解放后1950年来沈。为了改进单一的经营品种又增添了带鸡丝花帽的鸡蛋糕。从此杨家吊炉饼、鸡蛋糕扬名于东北各地。 杨家吊炉饼,用温水和面,水的温度和用盐量随着季节变化而增减。饼片擀好后,上炭炉烤制,上烤下烙,全透出炉。成品形圆面平,呈虎皮色,层次分明,外焦里嫩,清香可口。 鸡蛋糕,用肉末、鲜蘑、木耳、海米烹制,添汤勾芡,浇于鸡蛋糕上,呈花帽形,然后将鸡肉撕成细丝置于上端,吃饼佐之,别有风味。卤鲜糕嫩,清香醇厚,再佐以辣椒油、蒜泥食用,更是锦上添花,风味独特。
2、宫面是哪个地方的特产
宫面是藁城特色礼品之一(另有宫灯、宫酒,民间戏称“三宫”),属河北省地方传统名产,亦称贡面。此面起源于唐贞观年间,以知小麦精粉为原料,配以精盐,精炼油,淀粉等,不用任何添加剂,采用秘传手工工艺制作,经过盘条,上秆,拽条,拉丝,阴干等多道工序制成。
该面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面条细匀空心,色泽油亮而洁道白,耐火不糟,回锅不烂,食用方便,既可回以做为主食,又可以做副食佐餐;吃凉面条,热面汤均可。它是老人,病人,产妇,婴儿常备的滋补食品,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佳品。
藁城宫面制作技艺,已有两千多年的加工历史,历经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藁城形成了完整的加工技艺和独有的膳食文答化。由于最初只供给宫廷,也叫“藁城宫面”、“贡面”、“御面”。
3、沈阳有哪些特特产
沈阳的名特产品有御赐枕、延生护宝液、羽毛画、艾浓洗面皂、绢花、彩石镶嵌画、天然色高级地毯。 羽毛画 采用大自然中各种禽鸟的羽毛,经过剪、拼、叠、镶及热压成形,组合粘贴等巧妙工艺制成。沈阳市羽毛工艺厂首创羽毛画工艺,以“清秀淡雅,格调新颖”而闻名于世。制作的古典人物栩栩如生,花鸟更是绚丽多彩。羽毛画是旅游纪念和馈赠佳品,现在的沈阳羽毛画远销国外。 彩石镶嵌画 是以天然大理石为主,并以枯石、玛瑙、汉白玉、金星石等彩石为原料,运用大理石各种彩石的自然形态特征、纹理脉络和丰富的色彩,汲取古代壁画艺术制成的石质画工艺品。 沈阳陈酿酒 采用优质高梁为原料,小麦大曲做糖化剂,用人工老窖,长期储存,自然烤熟,精心勾兑等方法酿成。酒质清澈晶莹,芬香浓郁、入口甘爽醇正,饭后余香不尽,是历史悠久的特产。 太阳鸟 太阳鸟,它的造型取材于7200年前的一件精美木雕,是沈阳祖先的图腾,它将中华文明提前了二千多年,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是沈阳原始社会先民创造出的精美艺术品,是沈阳历史源远流长的最早标志,是沈阳地区最早的出土文物,是沈阳人民最珍爱的吉祥物。 老山记海城馅饼 老山记海城馅饼是沈阳市传统风味小吃。海城馅饼是温水和面,选猪、牛肉为鸳鸯馅。取香料十余种煮制,取汁喟馅培其味。蔬菜馅,随季节变化,选豆牙、韭菜、黄瓜、青椒、南瓜、芹菜、白菜等配制,使饼馅荤素相配,浓淡相宜,高档品还以鱼翅、海叁、大虾、干贝、鸡肉调馅,其味道更是鲜美无比。馅饼成品形圆色黄,皮面脆韧,馅心嫩爽,鲜香四溢。配以蒜泥、辣椒油、芥茉糊等蘸食,更加味美适口。备有八宝粥佐之,清爽可口,风味别样。 回头肉 制作方法:1、将500克面粉加入250克水,少许盐调成面团备用。2、把肥猪肉和时令鲜菜剁好切碎拌在一起加葱、姜、味精、香油等调料制成馅备用。3、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下成每50克一个的小剂,用手将剂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馅,折叠成长方形再把两头包紧即成。4、平锅内放油烧热,将回头生坯摆入锅内,两面反复煎烙,待回头鼓起即可出锅。 特点,色泽金黄,皮焦馅嫩,口味鲜香。 老边饺子 老边饺子是驰名中外的沈阳特殊风味,它历史悠久,从创制到现在,已有160多年历史。清道光八年,河北河间府任邱县边家庄,有位叫边福的来沈阳谋生,在小津桥搭上马架房,立号边家饺子馆。虽然门面简陋,但由于精心制作,风味独特,并以水煸馅蒸饺闻名遐迩,深受人们欢迎。边家饺子因为肉馅是煸过的,所以叫煸馅饺子,但由于主人姓边,所以人们都习惯称之为老边家饺子。老边饺子先后在沈阳开三家分号,由边氏后裔——边跃、边义、边霖弟兄三人分别经营。由于业务不断发展,企业不断改进,老边饺子已发展成为一个设备完善,分工精细的专业饺子馆。 老边饺子之所以久负盛名,主要是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口味鲜醇,它的独到之处是调馅和制皮。 调馅:先将肉馅煸炒,后用鸡汤或骨汤慢喂,使汤汁浸入馅体,使其膨胀、散落、水灵,增加鲜味。同时,按季节变化和人们口味爱好,配入应时蔬菜制成的菜馅。 剂皮和制,也独具一格。用精粉掺入适量熟猪油开水烫拌和制。这样能使剂皮柔软、筋道、透明。老边饺子除蒸煮外,还可烘烤、煎炸。 老边饺子由于皮薄肚饱,柔软肉头,馅鲜味好,浓郁不腻,因此,凡远近来沈客人,都愿品尝。1964年邓小平同志到沈阳视察时,品尝过边霖包的饺子,吃后非常高兴地说:“老边饺子有独特之处,要保持下去”。1981年夏天,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侯宝林亲临品堂老边饺子,吃得兴致勃勃,称赞不已,席间余兴未尽,挥毫写了八个大字:“边家饺子,天下第一。” 马家烧麦 马家烧麦,是沈阳地区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早在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马春开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没有门市,只是以手推独轮车来往于热闹街市,边做边卖。由于马家烧麦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口味好,造型美观,所以深受群众欢迎。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马春之子马广元在小西门拦马墙外开设了两间简陋的门市,立号马家烧麦馆,此后营业繁忙,远近闻名。后几经变迁,1961年才最后坐落在小北门里,即现在的马家烧麦馆,由马氏后裔第五代的马继廷担任技术指导。 马家烧麦的独到之处 :用开水烫面,柔软筋道,用大米粉做补面,松散不粘,选用牛的三叉、紫盖、腰窝油等三个部位做馅,鲜嫩醇香。制馅要求严格,须将牛肉剔净筋膜然后剁碎;用清水浸喂,加调料拌匀不搅,呈稀疏状的“伤水馅”,拢包时不留大缨,形如木鱼,成熟后皮面亮晶,柔软筋道,馅心松散,醇香味好。其外形犹如朵朵含苞待放的牡丹,令人望而生涎。 李连贵熏肉大饼 李连贵熏肉大饼,始创于1842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当时开设在吉林省梨树县,立号兴盛厚,主要经营酱肉、大饼和酒类。由于李家的酱肉干净、烂乎、浓香,大饼柔软、层清、酥香,因此在梨树镇常是座上客满,门庭若市,深受群众欢迎。 1937年,李连贵之子李尧到吉林省四平市开设分号。解放后,1950年,李尧子李春生继承祖业,背着一坛老汤,把李连贵熏肉大饼迁到沈阳。从此,李连贵熏肉大饼就在沈阳扎根,成为沈阳地区驰名的独特风味。 为了保持李家熏肉大饼的传统特色,李春生在制作和选料上一丝不苟。他选猪肉时,不用血脖、小肚,专用前槽到肋间不肥、不瘦,肥瘦相间带皮的新鲜猪肉,然后用温水加碱涮洗干净,并放入清水中浸泡6,10小时,以清除血污腥臊,然后切成方块放入锅中炖煮。夏秋季节,还加放茴香,以使酱肉更加鲜美味浓,同时将延续老汤倒入,用旺火烧开以微火熳炖,使肉块上下翻动,及时撇出浮沫,待肉块熟透时捞出,沥净油份,晾于熏锅中加红糖熏制而成。大饼用肉汤食盐和调料加入面粉中和成酥软面团,醒面时间较长,擀片抹油,重复擀几次,烙制成饼。其特点是熏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熏香浓,香泽红;大饼色黄清香,里软外酥层次多。 李连贵肉大饼不仅在东北各市设有分店,在关内也颇有声誉。 那家馆白肉血肠 坐落在沈阳故宫西侧的那家馆,以经营满族菜肴白肉血肠闻名于白山黑水广大地区。它的前身是原小河沿魁星楼附近的吉兴饭店,主要经营东北地方菜肴,后来由于增添了白肉血肠,使这家饭店名声大振。1872年,该店满族厨师那吉有在大东门里开设了一家专门经营白肉血肠的餐馆,立号那家馆。由于他选料精,制作细,一丝不苟,声誉越来越高。他的白肉,须用新宰杀的肥猪五花硬肋,以白水加调料,用急火煮沸,移小火氽透,膘肥不腻。他的血肠,须用新宰杀的猪血,加入适量清水和调料用新猪肠灌成,味道鲜浓。白肉血肠蘸以蒜泥、韭菜花酱或辣椒油等调料食用,味留齿颊,经久不散。特别是严冬季节,如配以酸菜丝在一起氽制,汤鲜菜脆,大有驱寒生暖之效。 1914年,那氏后裔继祖业,将那宛馆门庭重新修整,成为当时奉天风靡一时的著名餐馆,达官显宦经常出入。1931年日寇侵占沈阳,那家馆营业日渐萧条,趋于倒闭。那氏兄弟为保持祖业,将那家馆迁到北京,解放后,政府为恢复东北这一独特风味,于1957年又将年迈的那文贵邀回沈阳,使那家馆重新开张。 朝鲜族烤牛肉、打糕 将新鲜牛肉去筋膜、脂油,切成肉片,加醋、酱油、蒜末、白糖、胡椒粉、味精、香油拌匀,另备酱油、辣椒末、白糖、白醋、香菜末、大蒜调味品分装于小碗,炭火炉放于桌心,上放铁箅子,用筷子夹肉片放在箅子上烧,蘸调料后食用,外焦里嫩、酥香咸辣。 打糕是用浸泡蒸熟的糯米,放在案板上用木槌打成年糕状,中间夹豆沙馅,加上白糖制成,香甜可口。 杨家吊炉饼、鸡蛋糕 杨家吊炉饼,选料粮良,制作精细,品式独特,别具一格,这一传统风味是1913年由河北人杨玉田到吉林洮南创制,当时立号为杨饼。由于杨家大饼店生意兴隆,经营不断扩大,于解放后1950年来沈。为了改进单一的经营品种又增添了带鸡丝花帽的鸡蛋糕。从此杨家吊炉饼、鸡蛋糕扬名于东北各地。 杨家吊炉饼,用温水和面,水的温度和用盐量随着季节变化而增减。饼片擀好后,上炭炉烤制,上烤下烙,全透出炉。成品形圆面平,呈虎皮色,层次分明,外焦里嫩,清香可口。 鸡蛋糕,用肉末、鲜蘑、木耳、海米烹制,添汤勾芡,浇于鸡蛋糕上,呈花帽形,然后将鸡肉撕成细丝置于上端,吃饼佐之,别有风味。卤鲜糕嫩,清香醇厚,再佐以辣椒油、蒜泥食用,更是锦上添花,风味独特。
4、淄博市特产是什么
淄博的特产有西河煎饼、博山酥锅、豆腐箱、布袋鸡、周村烧饼、沂源苹果、沂源大樱桃、博山猕猴桃、大锅全羊、酱汁鸭方、博山烤肉、淄博丝绸、强恕堂、王村黄酒。
5、邯郸有哪些特产?
邯郸特产有很多,比如:女娲的核桃油、广府的酥鱼、驴肉、武安的小米、杂粮,还有不比五百居差的李记香肠、缯肘,太多太多了。。。对了,给你介绍一下邯郸特产最全的特产店,我去过几次,物美价廉,还是10几年的老店,据说是邯郸第一家卖特产的店呢!地址:邯郸市人民西路78号,酿造总厂东50米路南“燕赵特产”!没事,可以去看看100多个品种,涵盖了邯郸所有周边的特产,真是全!话说的太多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6、运城有什么特产?
一、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闻喜花馍200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临猗苹果
临猗苹果以其个体形好、色艳、味美、甜脆、爽口享誉全球,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公告,批准山西省临猗县果业发展中心申请的“临猗苹果”登记为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三、垣曲猕猴桃
垣曲县的猕猴桃资源丰富,有紫果、软枣和元宝等三个品种,主蔓长达十多米,直径达十厘米以上,但处于野生状态。一九七九年,县有关部门选择优良单株,调查研究高产技术,将收集到的种子、剪集的枝条,进行人工栽培繁殖,至今已经大批成活,长势良好。为迅速发展这一新兴树种迈开了第一步。
四、绛县山楂
运城绛县素有中国山楂第一县的美誉,自1987年就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七大山楂基地县之一。如今绛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山楂生产基地县,10万亩山楂遍布全县10个乡镇,形成大金星、敞口、大五棱、大果等优良品种 。
(6)张家庄特产扩展资料:
运城的风味小吃:
北相羊肉胡卜,稷山麻花,芮城麻片,甑糕,万荣凉粉,闻喜煮饼。
驰名中外的景点有: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的永乐宫、《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中华祭祀圣地后土祠,以及西滩、李家大院、五老峰、历山、司马光墓等。
7、潍坊有哪些特产?
潍坊市
潍坊青萝卜:原产于城郊白浪河及圩河两岸,因皮色青绿而得名。故又名高脚青。经长期人工栽培选育,形成大缨、二缨、小缨三个品种,以二大缨为主栽。大缨宜生食,有“赛鸭梨”的美称;二大缨生、熟食皆宜。具生津开胃、消食通气、清热解毒的食疗价值。
潍坊核雕:又称桃核微雕。在长不过寸许的桃核上,利用其自然纹理及麻点,因材施艺,精心布局,雕琢出山水、人物、鸟兽等立体景物,且毫末毕现,维妙维肖。借助放大镜观赏,其优美造型,生动神态及独特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潍坊嵌金银丝红木漆器:简称嵌银漆器或嵌银,为独特、名贵工艺品。产品按用途大致分为实用品、欣赏品、装潢品、礼品四大类。古朴优美,雍容华贵,庄重清雅,简练明快,坚固耐烫,不易变形。为绘画、镶嵌、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该漆器已有150余年生产历史。
潍坊仿古铜:为古代青铜器仿制品,属特种艺术欣赏品。产品主要为仿商、周、春秋战国三代的出土青铜器珍品。深能保持原物的风貌神采,锈迹斑斑,维妙维肖,足以乱真。该工艺创始于清代中叶,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杨家埠木版年画:产于杨家埠。系从绘稿、雕版至套色、印刷均以手工操作的水印彩画。专供年节装饰家庭环境、增添喜庆气息之用。
潍坊风筝:其仿形不仅有各式人物、飞禽走兽、鱼虫花卉、日月星辰,且有宫灯、鸟笼、文玩器物、戏剧脸谱、喜寿文字、几何图形等,范围极广。尤以龙头蜈蚣、苍鹰、仙鹤童子、雷震子为代表作品。
潍坊布玩具:又名布绒玩具,该玩具植根于民间艺术,以后又汲取宫廷刺绣装饰手法,故既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又收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该玩具起源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
潍城区:“潍县萝卜”。
潍城区康家庄:副食品加工有名,俗称“猪头肉、大元宵、糯米粽子、刀切糕”。
潍城区于河镇:小磨香油。
寒亭区:“渤海马”繁育。鬃制品和木版年画。
寒亭区寒亭镇: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和风筝驰名中外。
寒亭区寒亭镇西杨家埠: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同为中国三大民间木版年画产地。为潍坊风筝发祥地。
寒亭区双杨店镇:苕帚。
寒亭区郭家官庄镇:手工绣花。
寒亭区泊子乡:红麻、“渤海马”。
坊子区:坊子白酒。
青州市
青州蜜桃:果实圆或长圆形,皮薄,肉细,质脆,汁多,味甘甜,气清香。以早熟蜜桃、白皮早熟蜜桃、清皮晚熟蜜桃三类品种最佳。已有百余年历史。
青州银瓜:昔称益都银瓜、弥河银瓜。弥河两岸所产的一种甜瓜。因瓜皮色白似银而得名。其甘甜似蜜,瓜型如筒,俗称一筒蜜。有止渴、消暑、除烦、利便等功效。已有250多年的栽培历史。沿弥河两岸都有出产,其中以南起闵家庄,北至
洰弥庄长约15公里的地带所产品质最佳。
青州山楂:以敞口、大金星等为代表品种。敞口山楂又名畅口山楂,酸甜适度,果汁丰盈。大金星山楂果皮布有灰袍色圆形凸起的大果点,故称。酸甜爽口,无涩味,耐贮藏。青州山楂的生产历史可追溯至1600年前,其营养丰富,既宜鲜食,又可加工成罐头等,用鲜山楂加工串成糖葫芦,色泽艳丽,形象美观,酸甜爽口,别具风味。
青州全蝎:产于青州市及沂源、沂水、临朐等县,尤以青州所产,品质最佳。
谭坊镇:西瓜、银瓜。
弥河镇:桃花片、金丝饼、弥河银瓜。
文登镇:风景石。
庙子镇朱崖:小磨麻油。
五里镇莲花盆:优质青石。
东夏镇、黄楼镇、东坝镇、杨家庄镇:弥河银瓜。
普通镇:冬雪蜜桃、柿子、山楂。
诸城市
板栗、猕猴桃。
昌城镇:杂品菜、柳编、板栗、羽毛粉。
辛兴镇:板栗。
寿光市
寿光韭黄:其叶鞘粗长,洁白细嫩;叶片肥厚,茎部鲜黄,中段淡紫,上部碧绿。因具四色亦称四色韭。鲜嫩味美,辛香浓郁。主要品种有独根红、大青根、半红苗、小红根等。以独根红品质最佳。本品于17世纪开始栽培。
寿光鸡:产于慈家村、伦家村一带。为肉卵兼用型地方良种家禽。其体躯高大,骨骼粗壮。肉质细嫩,鲜香纯正,脂肪含量适中,肥而不腻。蛋清质地浓稠,蛋黄色深而含油多;蛋壳坚厚,不易破碎,便于贮运,壳色鲜艳呈深红至粉红色。
台头镇:苇席。
稻田镇:发网、鬃发著名。寿光鸡。
营里镇:小枣。
张建桥乡:大葱。
广陵乡:条编。
五台乡:草编。
安丘市
烟叶:以优质著称,为山东省烤烟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大蒜、安丘蜜桃。
临浯镇芝畔村:“芝畔烧肉”。
高密市
中药材密柴胡、香附,小青萝卜,高密菜刀。
高密大蜜枣:因形似大枣、外挂蜂蜜糖浆,故名。其外观呈紫红色,大枣或圆球形,皮薄馅足,松酥而不裂,清香蜜甜,爽口不腻。已有300余年生产历史。
聂家庄泥塑:产于聂家庄。系以胶泥为材料,经手工塑造的彩色儿童玩具及摆设。造型艺术夸张,外观注重传神,笔法简练、流畅,色彩鲜艳火爆。该泥塑创始于明隆庆、万历年间。
夏庄镇:扑灰年画,以其突特的艺术风格闻名国内外。
姜庄镇:泥塑、木版年画历史悠久。
李家营镇:蜡杆家具、草编。
柏城镇:小青萝卜、恩梨。
双羊镇:淮香附。
高戈庄乡:条编、制陶。
昌邑市
丝织、抽纱著名。
围子镇:地毯、刺绣。
仓街镇:大白菜、菜籽。
双台镇:手工草编制品。
李家埠乡:手工刺绣、网扣、抽纱。
东冢乡:陶器。
南逄乡、南逄乡东大营:生姜。
宋庄乡:鹅
(鸭) 肥肝。
太保庄乡鲍家营:雕刻、石槽、石臼。
昌乐县
“蜜宝”西瓜。
平原镇:大白菜。
北展乡:“营陵青”大理石。
临朐县
柿饼、山楂、花椒、人参、香椿、山蝎、丹参。书画宣纸、红丝石砚。
五井镇:山蝎、丹参。
冶源镇:红丝石砚,色雅质优。
寺头镇、九山镇:香椿、山蝎、丹参。
柳山镇:酱菜。
吕匣镇:柿饼、板栗、全蝎、丹参、枣仁。
纸坊乡:金丝柿饼。
嵩山乡:柿饼、香椿、山蝎、丹参。
石家河乡:风景石、钾长石。
8、府谷有哪些特产
府谷的魅力,不仅在于别具一格的经济特色、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悠久的文化艺术,还因为她有分布全县飘溢芳香的名贵土特产品。 1\海红子: 府谷的传统果树,属全国稀有树种,是陕晋蒙接壤地带所独有的特产,栽培历史悠久。海红子属落叶小乔木,树冠呈圆形,冠高4-5米。冠径一般可达7米,像一把非常大的绿色旱伞。它是一种耐旱、耐寒、适应性强、管理简单的高产果树,易栽培,寿命长,适宜在府谷生长。主要分布在哈镇、赵五家湾、清水、黄甫、麻镇、古城、庙沟门等乡镇,现在全县均有栽培,约有海红树百万株,年产鲜果 2000吨以上。海红果色泽鲜艳、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含钙量为水果之冠,每公斤含钙2780毫克,素有“钙王”之称。它具有健脾胃、增食欲、助消化之功效。用海红果制成的果脯、果丹皮、海红干、罐头、糖葫芦等独具特色、别有风味,深受消费者欢迎。目前已远销北京、上海、浙江、广州、贵阳、西安等十多个省市。以海红果为原料加工配制成的钙王饮料“海红乐”、“钙力达”,果味浓郁、清凉爽口、甘美醇厚,为四季佳饮,产品俏销周边省市。 2\红枣: 为本县传统经济林木,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以黄河沿岸的府谷镇、碛塄、武家庄、王家墩等乡镇最为集中,各乡镇均有栽培,目前已形成规模巨大的红枣林带。尤其是碛塄的红枣最为鲜美,色泽红润、个大、核小、肉厚、干鲜食均可,含糖量高,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营养丰富,具有养血安神、益脾和胃之功效。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近年来,红枣产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将红枣加工成干枣、蜜枣、酒枣、糖枣、枣酱、枣罐头、无核枣等深加工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山杏 府谷传统树种。府谷日照充足,气候干燥,适宜山杏生长,无论是山地、丘陵、沟壑或河谷、宅旁、地畔均可栽植,主要分布在古城、哈镇、庙沟门、三道沟、老高川、大昌汗等乡镇。杏仁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可润肺、养颜、生津,出油率高达46%,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近年来人们在苗木上下大功夫,山杏中又分蘖出了仁用杏和食用杏,杏大似桔桃,肉厚核小,备受人们青睐,目前在我县开始推广。 3\名贵杂豆: 全县种植杂豆十多种,其中绿豆、黄豆、黑豆、红小豆、扁豆、豌豆、豇豆等品种,经济价值高,除直接煮饭食用外,还可加工成营养丰富、色味俱全的各种食品。府谷的杂豆除闻名北方地区外,还深受日本、东南亚及港澳地区客商的欢迎。尤其是绿豆,色泽鲜、品质好,是主要的出口产品,麻镇大明绿豆质量上乘,成了府谷的拳头农产品。 4、山羊绒、羊毛、羊皮: 府谷是陕西省重要畜牧业基地,羊子的主要产区。2003年,全县羊子存栏14.6万只,出栏7万只,山羊绒产量23.4吨,羊毛产量200吨,羊皮7万张。近年来封山禁牧,推广圈养技术,进一步推动了人们的养殖的积极性,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发了“羊”财。 5、地毯 :府谷县地毯加工业历史悠久,在全国地毯行业中早有名气,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近年来,地毯加工厂家不断增加,产品不断创新,质量不断提高。年产地毯800-1700平方米。府谷地毯设计新颖、工艺精美、质地坚韧、弹性刚健、染色牢固、手感柔软、消声防潮、经济耐用、规格品种齐全,多年来畅销全国,并出口美国、英国、法国、瑞典、日本 、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曾获口岸免检产品和陕西省优质产品证书。地毯有二蓝、三蓝、五彩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鹿鹤同春”、“锦鸡牡丹”、“金砖满地”等地毯,色调素雅,图案清晰,很受消费者喜爱。
9、沈阳美食介绍
老边饺子
老边饺子是全国最负盛名的风味名牌食品,至今已有170年的悠久历史,生产的老边饺子素以皮薄馅大、鲜香味美、浓郁不腻、松软易嚼而驰名中外。老边饺子经过几代名师的精心研制,现已发展成为海鲜类、肉类、素馅类等不同做法制成的老边饺子100多种,并研制成型各种不同档次的饺子宴。老边饺子之所以久负盛名,主要是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口味鲜醇,它的独到之处是调馅和制皮。
“老边饺子,天下第一”这是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于1981年来沈阳演出时亲临品尝后,挥毫写下的条幅。老边饺子那叫名不虚传,历史悠久,风味独特,素以皮薄馅大、造形别致、口味醇正在沈阳城饺子类食品中拔尖。
老边饺子的创始人叫边福,1829年从河北迁居来沈,刚开始时,只在小津桥附近搭了一个非常简易的俗称“马架子”的小摊床,边做边卖,店号为“边家饺子馆”。到了1870年,边福的儿子边得贵子承父业将“老边饺子”进行了“技术提升”,经过一翻专研,边德贵将普通的煸馅改为汤煸馅,使之松散易嚼,味道鲜美,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有风味。从此“老边饺子”一炮打响,成了众人皆知的美食。1940年,老边饺子第三代传人边霖将老边饺子迁到了当时沈阳最热闹的北市场,一下子就让“老边饺子”扬名全东北。老边饺子不但饮誉全国,而且驰名海外。来到沈阳一定要品尝老边饺子。老边饺子馆在沈阳
沈阳李连贵熏肉大饼,始创于1842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当时开设在吉林省梨树县,立号兴盛厚,主要经营酱肉、大饼和酒类。由于李家的酱肉干净、烂乎、浓香,大饼柔软、层清、酥香,因此在梨树镇常是座上客满,门庭若市,深受群众欢迎。1937年,李连贵之子李尧到吉林省四平市开
设分号。解放后,1950年,李尧子李春生继承祖业,背着一坛老汤,把李连贵熏肉大饼迁到东北重镇沈阳,生意红火。从此,李连贵熏肉大饼就在沈阳扎根,成为沈阳地区驰名的独特风味。为了保持李家熏肉大饼的传统特色,李春生在制作和选料上一丝不苟。他选猪肉时,不用血脖、小肚,专用前槽到肋间不肥、不瘦,肥瘦相间带皮的新鲜猪肉,然后用温水加碱涮洗干净,并放入清水中浸泡6,10小时,以清除血污腥臊,然后切成方块放入锅中炖煮。夏秋季节,还加放茴香,以使酱肉更加鲜美味浓,同时将延续老汤倒入,用旺火烧开以微火熳炖,使肉块上下翻动,及时撇出浮沫,待肉块熟透时捞出,沥净油份,晾于熏锅中加红糖熏制而成。大饼用肉汤食盐和调料加入面粉中和成酥软面团,醒面时间较长,擀片抹油,重复擀几次,烙制成饼。其特点是熏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熏香浓,香泽红;大饼色黄清香,里软外酥层次多。现继任中国烹饪大师、沈阳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沈阳李连贵熏肉大饼餐饮中心李富洲总经理,继续发扬传统工艺将熏肉药料发展为12种,根据现代口味将甜面酱重新配制,并以莲子蛋花汤调剂口感,味道更佳。“沈阳李连贵,熏香又美味”;“大饼卷熏肉,越吃越没够”成了老百姓的顺口溜。
1913年由河北人杨玉田到吉林洮南创制,当时立号为杨饼。由于杨家大饼店生意兴隆,经营不断扩大,于解放后1950年来沈。为了改进单一的经营品种又增添了带鸡丝花帽的鸡蛋糕。从此杨家吊炉饼、鸡蛋糕扬名于东北各地。杨家吊炉饼,用温水和面,水的温度和用盐量随着季节变化而增减。饼片擀好后,上炭炉烤制,上烤下烙,全透出炉。成品形圆面平,呈虎皮色,层次分明,外焦里嫩,清香可口。鸡蛋糕,用肉末、鲜蘑、木耳、海米烹制,添汤勾芡,浇于鸡蛋糕上,呈花帽形,然后将鸡肉撕成细丝置于上端,吃饼佐之,别有风味。卤鲜糕嫩,清香醇厚,再佐以辣椒油、蒜泥食用,更是锦上添花,风味独特。
沈阳回头
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有姓金的一家人在沈阳北门里开设烧饼铺谋生。因为经营不善,生意一直不好。一日正值中秋节,生意更加萧条,时至中午尚不见食客上门,店主茫然,遂将铁匣内几枚铜钱取出,买了些牛肉回家剁成肉馅,将烧饼面擀成薄皮,一折一叠地包拢起来,准备自家过节食用。这时,从外面忽然进来一位差人,进店见锅中所烙食品造型新奇,一经品尝,品味甚佳。这位差人当即告诉店主,再烙一盒送往馆驿,众人食后齐声叫绝。此后,这种食品一时名声大振,官民争相购买,生意日趋兴隆,故而取名“回头“。
百年老店协顺园,以其特色招牌菜回头而闻名,历经几代传承发展,协顺园回头馆已经成为沈阳美食的象征之一。
坛肉文化,一直是东北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清朝,清太宗改沈阳为“盛京”,将满族的坛肉文化带入,盛京坛肉就开始在沈阳盛行,其也成为宫廷节日必备美食。
盛京美食佳坛肉馆传承人,热衷于中国美食文化的保护,其传承中国传统厨艺,完完全全的保留满族的坛肉的做法,“瘦肉不柴、肥肉不腻,口味上乘,富含营养”,是最地地道道的东北坛肉。90年代初期,第一家盛京美食佳坛肉馆在和平区八一公园南门小吃一条街里的铁亭子。就极其红火,几十个人排队只为吃一份坛肉米饭。吃后都纷纷翘手称赞!为了传承盛京坛肉,盛京美食佳传人,近年来深度调查走访东北坛肉的各大名家,学习研发,终于让失传百余年之久的“中华第一坛”,经典坛肉做法再度走入民间,让御用坛肉成为百姓人人都能享用。如今增添了很多有特色的菜系:盛京坛肉,炖酸菜,麻辣干豆腐,蒸猪血,四喜丸子,秘制青鱼,自灌血肠,红烧肥肠头,各种炒菜炖菜,大米小豆饭等多种菜品,堪称一绝。
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皇宫中的御膳房精选五花三层肉和瘦肉,切成六分见方的肉块,均匀整齐。煸炒后加青葱、老姜、腐乳汁等各种调味,并放入御膳房殿前的专用大坛用文火细炖。皇上甚爱之,原汁原味的盛京坛肉由此得名。
据说皇上吃惯宫中盛京坛肉的做法,让御膳房研究新口味坛肉做法,这让御膳房厨头头疼不已,后闻民间有一年轻人,坛肉做的是一绝,民间称他为盛京第一坛。厨头亲自重邀,请来为皇上做坛肉。
皇上吃过他做的坛肉,连连叫及绝,称为 天下第一美食,召见年轻人赐为皇室御厨,特赐天下第一坛的美名。后人续记,后来,制作该坛肉的御膳房厨师因老家母亲病故,欲回乡守孝三年,特向皇上请辞,皇帝甚是难舍,有感而发道:百行孝为先,而汝之坛肉亦为天下一绝,尔甚孝,特赐汝为天下第一孝。汝肉坛为孝坛。后人对此故事多为传颂,后来,民间又兴起了忠坛和礼坛两种坛肉之说。
简而言之,天下第一坛是盛京坛肉最富盛名的一种做法,是盛京坛肉的代表。
盛京坛肉拥有百余年历史,是最富特色的东北美食。作为盛京坛肉的传人,盛京美食佳严格遵循传统满族工艺,本着“传承文化,以人为本”的品牌理念,打造成为最正宗的东北坛肉,为广大顾客带来最健康,最美味,最内涵的东北美食。
盛京美食佳将“开拓创新,自强不息”作为品牌发展的核心精神,不断的学习和丰富自身的美食文化和内容,为客户带来多样化的美食体验。
盛京美食佳注重品牌发展,积极推行“健康环保,关爱环境”的品牌原则,关注中国发展,并致力于中国发展企业改革的大潮流中,以“成为与中国新时代共进步的新型美食品牌”作为自身品牌的信仰。
近几年来,盛京美食佳积极收集客户反馈信息,随着时代而进步,不断的创新,营造最适合消费者的产品。正是盛京美食佳这样人性化,科学化,传统经典化的文化内涵,给品牌发展源源不断的注入能量,促使品牌快速发展,成为美食行业的佼佼者。
马家烧麦,是沈阳地区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早在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马春开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没有门市,只是以手推独轮车来往于热闹街市,边做边卖。由于马家烧麦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口味好,造型美观,所以深受群众欢迎。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马春之子马广元在小西门拦马墙外开设了两间简陋的门市,立号马家烧麦馆,此后营业繁忙,远近闻名。后几经变迁,1961年才最后坐落在小北门里,即现在的马家烧麦馆,由马氏后裔第五代的马继廷担任技术指导。马家烧麦的独到之处:用开水烫面,柔软筋道,用大米粉做补面,松散不粘,选用牛的三叉、紫盖、腰窝油等三个部位做馅,鲜嫩醇香。制馅要求严格,须将牛肉剔净筋膜然后剁碎;用清水浸喂,加调料拌匀不搅,呈稀疏状的“伤水馅“,拢包时不留大缨,形如木鱼,成熟后皮面亮晶,柔软筋道,馅心松散,醇香味好。其外形犹如朵朵含苞待放的牡丹,令人望而生涎。
改革开放以来马家烧麦在总经理、国家高级技师、国家级评委、丁福昌先生带领下,连续荣获沈阳市十佳“最佳风味”食品奖、辽宁省清真大奖赛“优质风味金奖”。同时享有“中华名小吃”、“沈阳市风味名品”和“风味名店”等众多称号。
朝鲜族西塔大冷面采用现吃现压的制作工艺,口感柔韧、筋道、鲜辣爽口。西塔大冷面店跟去的大食堂似的在窗口自己换票自己端面,讲话得扯开嗓子,不然肯定听不见。“西塔大冷面”是沈阳最好吃的冷面了。西塔大冷面属朝鲜族特色风味,是现压冷面,用料为面粉加淀粉和成,现挤现压在沸水中,捞起配上特殊熬制的冷面汤,由个人口味,洒上特制的辣椒粉。冷面刚中有柔,冷面刚中有柔,冷面汤冰凉爽口,冬令时节吃上一碗,凉到心底,暖在心头;夏季来上一碗,除暑解渴。再加上点辣白菜,更是与众不同。西塔大冷面店每天门庭若市,想享受一碗恐怕要派上一会儿队才能吃上,口味确实不同,非常值得一去。在市府大路西塔最正宗。
在西塔赫赫有名的大冷面,无论春夏秋冬,人都非常多。吃的时候要放上一大勺辣椒面,味道才出来。再有就是朝鲜的拌菜了,各种小菜,都是下酒的。大部分人都喜欢将现煮出来的冷面,配上泡菜,一大匙辣椒面,白醋,一拌开然后开吃。尤其是和狗肉搭配起来一级棒。辣椒面和各种拌菜也很好吃,完全是口味取胜的菜馆。
老山记海城馅饼是沈阳市传统风味小吃,由毛青山于1920年创始于辽宁海城县城火神庙街。毛氏名山,取其山字,立号老山记馅饼店,于1939年迁到沈阳。海城馅饼,温水和面,选猪、牛肉为鸳鸯馅。取香料十余种煮制,取汁喟馅培其味。蔬菜馅,随季节变化,选豆牙、韭菜、黄瓜、青椒、南瓜、芹菜、白菜等配制,使饼馅荤素相配,浓淡相宜,高档品还以鱼翅、海叁、大虾、干贝、鸡肉调馅,其味道更是鲜美无比。馅饼成品形圆色黄,皮面脆韧,馅心嫩爽,鲜香四溢。配以蒜泥、辣椒油、芥茉糊等蘸食,更加味美适口。备有八宝粥佐之,清爽可口,风味别样。
坐落在沈阳故宫西侧的那家馆,以经营满族菜肴白肉血肠闻名于白山黑水广大地区。它的前身是原小河沿魁星楼附近的吉兴饭店,主要经营东北地方菜肴,后来由于增添了白肉血肠,使这家饭店名声大振。1872年,该店满族厨师那吉有在大东门里开设了一家专门经营白肉血肠的餐馆,立号那家馆。由于他选料精,制作细,一丝不苟,声誉越来越高。他的白肉,须用新宰杀的肥猪五花硬肋,以白水加调料,用急火煮沸,移小火氽透,膘肥不腻。他的血肠,须用新宰杀的猪血,加入适量清水和调料用新猪肠灌成,味道鲜浓。白肉血肠蘸以蒜泥、韭菜花酱或辣椒油等调料食用,味留齿颊,经久不散。特别是严冬季节,如配以酸菜丝在一起氽制,汤鲜菜脆,大有驱寒生暖之效。 1914年,那氏后裔继祖业,将那宛馆门庭重新修整,成为当时奉天风靡一时的著名餐馆,达官显宦经常出入。1931年日寇侵占沈阳,那家馆营业日渐萧条,趋于倒闭。那氏兄弟为保持祖业,将那家馆迁到北京,解放后,政府为恢复东北这一独特风味,于1957年又将年迈的那文贵邀回沈阳,使那家馆重新开张。
宋家馄饨最早在和平区八一公园南门曾经极其红火,几十个人排长队只为吃一碗馄饨,饭店够风光了。宋家馄饨品种少而精,鱼肉馅、海鲜馅味道独特,馄饨都是现包现煮的。现在宋家馄饨在大南街另有分店了。
烤牛肉:将新鲜牛肉去筋膜、脂油,切成肉片,加醋、酱油、蒜末、白糖、胡椒粉、味精、香油拌匀,另备酱油、辣椒末、白糖、白醋、香菜末、大蒜调味品分装于小碗,炭火炉放于桌心,上放铁箅子,用筷子夹肉片放在箅子上烧,蘸调料后食用,外焦里嫩、酥香咸辣。 打糕:打糕是用浸泡蒸熟的糯米,放在案板上用木槌打成年糕状,中间夹豆沙馅,加上白糖制成,香甜可口。
张久礼老人,原籍山东莱州。年少时家境贫寒,吃百家饭长大。十六岁那年,只身来到青岛,跟人学徒。凭借那股韧劲和细心,早早地就练就了一套制作烧鸡的本事。后来,随着大批人流闯关东,在沈阳安了家,并找到了工作。1982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已过花甲之年的张久礼老人坐不住了。天生要强的他,为了让家人日子过得更好些,就重新操起年轻时的行当---加工烧鸡。刚起步时,张久礼老人只能带着老家的几名亲属在一块废弃的空地上,搭建起三间简易房,就这样一个临时的小作坊就诞生了。虽然是小作坊,但张久礼老人却丝毫也不放松对每一道工序的管理。从活鸡到成品鸡,严格按照七道工序逐一实施。配料足、鸡煮得烂、香味直透鸡骨。从烧鸡的外形看,鸡色金黄,鸡身完整美观,肉烂而形不散。把鸡煮烂。重量就要降低,而且费工、费成本,对此,张久礼老人却说:“做生意就是要讲信誉,不能财迷心窍当奸商。”多年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东门市场,那个最初用手推车当货架,上面罩个玻璃柜的烧鸡铺,渐渐地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产品销量也逐步上升,从最初的每天十几只,到后来的每天几十只,而今每天的销量约在两千只左右。一个个统一标识的张久礼烧鸡专卖店印入了广大消费者的视线。
大舞台麻花原称“张麻花”,是1926年张兴德在台安县黄沙坨子村创始的。1941年张兴德带领全家来到沈阳,在小东门里开了个麻花作坊。不久其子张含余主持营业,1948年迁到大舞台剧场附近,因其麻花别有风味,久而久之大家就称其为大舞台麻花了。 在老人们的记忆中,酥脆的大舞台麻花是如今的美食无可匹敌的。最初,大舞台麻花的售卖点摆在大舞台西侧的胡同口,后来随着生意的红火,大舞台麻花开始有了自己的店铺,不再摆摊售卖。附近的老人回忆说:“那会儿大家都是排队买麻花,这麻花酥脆到什么程度?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一根麻花拿起来不到半米掉到地上就碎了。”
与大舞台麻花齐名的便是大舞台油炸糕。它是由赵殿峰弟兄三人于1945年创制,外酥里软、色正甜香,是深受顾客欢迎的一种名牌风味食品,因其在大舞台附近出售而得名。
1989年,沈阳市燃料公司24岁的装卸工刘新“不幸”下岗了。由于刘新是“烹饪能手”,为了维持生计,刘新夫妇倾尽所有,在太原街开了家冷面馆。这家取名为林苑小冷面店的小店一开张,便以实惠、干净、热情吸引了八方来客。有一天,刘新在太原街上走时,听到走在他前面的两个人说:“到林苑吃小土豆去。”刘新开的是冷面店,他们却说吃小土豆,这给了刘新很大启发。他知道了他的“小土豆”很受欢迎。第二天,刘新就把林苑冷面店改名为“小土豆”酱菜馆。
小土豆是东北地区的一种特产,它个头比一般土豆小得多,而土豆的清香和营养价值却比大土豆高得多。由于这个品种产量多,有很多人种植,细心的刘新慧眼识珠,立即瞄准了它。刘新四处走访考察,收集民间烹调小土豆技术,去粗取精,细心琢磨,便利用多种药材自行研究配制出了炖小土豆汁,并加进酱油、五花肉、香菜等进行炖制。“小土豆”这道菜既有东北大碗菜的特色,口感又绝对鲜美于东北大碗菜。这道菜刚一问世就一炮打响,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常常出现客人站在店外等桌就餐的情景。后来,刘新以小土豆酱菜为龙头,选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蔬菜为主料,突出色美味浓,盐香适口的特点,利用酱、炖、拌、炒等烹调方法,生产出了五大类150个品种小土豆酱菜系列的品种菜。“小土豆”迷住了所有顾客,出现了这样一句口头禅:“好吃吃不够,沈阳小土豆。”一时间,小土豆美食风靡沈城,生意火爆。
在沈阳,鸡味抻面和鸡架很受食客喜欢的美食小吃。
沈阳的鸡味抻面一直非常受欢迎,究其原因,一是味道好,二是价格便宜。在沈阳,有三家鸡味抻面店名头最响亮:民宜家、老四季、许家。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铁西区和沈河区分别出场了许家鸡味抻面和老四季抻面馆。这两家面馆都以鸡架和抻面为主要经营品种。这两家面馆一面世,便受到各自的爱好者欢迎。发展如雨后春笋。当时给人的感觉是:一般点碗面条配点卤菜就能很好地吃一顿饭。面条油水大,一碗面就能吃的饱饱的。而鸡架、老汤干豆腐味道非常大众,非常地入味,再来瓶啤酒,那将非常惬意。而价格也较经济实惠,适合当年在饮食上要求不高的低收入工薪群体。所以当时食客很多。
后来铁西区又出来一家“民宜家”,声誉鹊起,后来居上。“民宜家”最早的名号为“人人鸡味抻面”,据说本是由许家衍生而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最早的“人人鸡味抻面”到如今的“民宜家”,这个味道整整流行了近20年,这家面馆可谓是有口皆碑。当时铁西区有很多人爱吃这种小吃,好评如潮。它家的鸡架、老汤干豆腐就是好吃。人云该家诸物味道“地道”,老汤“厚重”、面条“爽滑、筋道”。
铁板鸡架是沈阳的特色小吃,鸡架就是去掉鸡肉的鸡骨架,将洗干净的鸡架用盐等调料奄好,放在两个大铁板之间一夹吱啦吱啦一响,香味扑鼻,将鸡骨头都炸香后放入孜盐、辣椒,就可以吃了。在夏天许多东北大汉,一个鸡架一瓶雪花啤酒就是一顿饭了。让你看起来吃的很香,很馋人。
老高太太糖葫芦由其创始人老延智于1993年创立,之所以叫“老高太太”是为了表达老延智先生的孝心,“老是我父亲的姓,高是我母亲的姓,之所以叫‘老高太太’糖葫芦,其实是我尽孝的一种方式。”老延智直言,在“老高太太”投入市场的前三年,如果有谁想买50支以上的老高太太糖葫芦是不可能的。“当时担心别人把牌子搞砸,所以如果谁想大批量进货,我都是亲自送货。”由于老延智的冰糖葫芦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用无切口法去核、去果头,并灌进了各种馅心,还用糯米纸与塑料密封袋双层包装,不沾尘染菌,再加上规模生产、品牌经营,因此迅速占领了东北和华北市场。1997年,北京人做梦也不会想到,在家门口风行多少载并被谱了曲、编了剧的冰糖葫芦,如今竟受到一个“老太太”的强烈冲击。这个“老太太”就是大名鼎鼎的沈阳“老高太太”。
沈阳中街冰点城是一家古老而又年轻的企业。它的前身是四十年代末出现在沈阳中街的一个冷饮店,那里制做的冰淇淋制品很受欢迎。八、九十年代,来沈阳商业街—中街的人不吃一吃冰点城的冷饮已是一种遗憾。一种投科考究、奶味醇香、口感极佳并且个头很大的雪糕,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中街大果”。“中街大果”以其优良的品质,获得了沈阳人极好的口碑,一时间“大果”甚至成了雪糕制品的代名词。1997年,中街冰点城领导班子提出了冰点城新的发展战略,结束前店后厂的生产经营方式,使中街大果走出中街,走出沈阳,畅销辽宁、东三省以至全国各地。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冰点城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型专业化的冷饮食品企业。具有先进的生产工艺、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企业现由夏日冷饮食品厂,房大嫂食品厂及遍布省内外的中街冰点城连锁店等几部分组成。多年的生产经营实践积累成了独特的冰淇淋文化、享誉沈城内外。
沈阳大北关有座修得十分有气派的寺院,名叫八王寺,又称大法寺,寺门前有一口井,井水清澈甘冽,味道甜美,这就是驰名东三省的“东北第一甘泉”。据说乾隆皇帝非常喜欢用八王寺的井水煮茗,他常命人千里迢迢把井水送到紫禁城,以供他饮用。1920年,北京双合盛啤酒厂老板朱寿臣,专程从北京来到沈阳,租用了“八王寺”清泉井以西的3亩多“香火地”,建立了“奉天八王寺汽水厂”。1922年,张惠霖、金哲忱、高荣久等人,租用了“八王寺”前面的52亩“香火地”,建立起“奉天八王寺汽水、啤酒、酱油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投资32万元大洋,年生产能力为汽水10万余箱、每箱48瓶,啤酒10万箱、每箱18瓶,酱油500万公斤。作为是新兴的民族工业,该公司以优良的产品质量,受到人们的青睐,极大抵制了日本饮料疯狂涌入中国的经济掠夺。为唤醒民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发展中国民族工业,该公司还广泛征集商标图案,最终采用了“金铎”品牌,为汽水、啤酒商标,作为沈阳民族工业中饮料品牌的代表,与日本经济侵略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八王寺公司被日本昭和商会吉野晓一郎霸占,改为“奉天八王寺酿造工业株式会社”。日本侵略者霸占该公司后,继续生产汽水、酱油,但将啤酒改为生产清酒。1945年,原股东金哲忱等人,组成统一接收委员会,以时价将八王寺汽水厂收回。沈阳解放后,国家依据对民族工商业实行的赎买政策,将八王寺汽水厂赎买。从此,八王寺汽水厂终于回到政府和人民手中。
非常受欢迎的糖果,沈阳特产,九十年代初曾经风靡大江南北,通常都是春节的必备糖果。包装为带有彩条的塑料纸,正面印有发明者林瑞丰的头像。不老林糖是由"北方制糖大师"林瑞丰基于毕生所学的精湛制糖技术和经验而独家创制的糖果,是不老林系列糖果中的主打产品。本品自1988年诞生以来已有二十年的历史。其选料质优精细,工艺上乘考究、口感香醇细滑、回味甘美馨,二十年来风靡全国并荣获大量奖项,是沈阳人引以为傲的家乡特产之一。
沈阳著名的小吃还有很多,比如高楼香鸡、翟家驴肉、潘家肘子、岩明火勺、西关开口馅饼、四季面条、甘露饺子,大清花饺子、宝发园四绝菜、原味斋烤鸭、三合盛包子、馨香包子等等等,以及近些年兴起的百度烤肉。
由于沈阳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故这里也汇集了周边各地的美食小吃,甚至味道更胜一筹。比较常见的就有铁岭牛肉火烧、抚顺麻辣拌、锦州肉串、辽西烀饼、台安炖鹅等
10、祖国的悠久历史著名特产,美丽山川的资料
一、广西桂林
(1)桂林的历史:
桂林历史悠久。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距今约一万年前,桂林就有人类祖先活动。夏、商、周时期,桂林是“百越”人的居住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二水后,桂林便成为“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
桂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有三处万年古陶遗址(甑皮岩、大岩、庙岩)的城市,桂林甑皮岩发现的"陶雏器"填补世界陶器起源空白点,是桂林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万年智慧”的历史文化名片。桂林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桂林山水、世界灌溉遗产灵渠两大世界遗产。
(2)桂林著名特产:
桂林三花酒、桂林辣椒酱、桂林豆腐乳合称“桂林三宝”。
桂林三花酒,香型属米香型:就是以大米为原料,采用半固态发酵的独特工艺。风格;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爽净,回味怡畅,米香突出。
桂林辣椒酱,为桂林特产之一,有百年左右的历史。桂林辣椒酱因其配料的不同,有各种不同的品种,其味鲜辣香醇,辣后回甜,鲜中带香,是上好的调味品。
桂林豆腐乳,桂林豆腐乳是白腐乳的代表,桂林豆腐乳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桂林豆腐乳制作工艺细腻严谨,从磨浆、过滤到定型、压干、霉化都有一套,选材也很讲究。制出豆腐乳块小,质地细滑松软,表面橙黄透明,味道鲜美奇香,营养丰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3)桂林山川:
桂林漓江风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漓江的特点概括为清、奇、巧、变四个字,主要景点概括为一江、两洞、三山。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象鼻山、叠彩山、独秀峰),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
二、浙江杭州
(1)杭州的历史: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杭州作为六大古都之一有它的历史沉迹,作为首都来看,从九世纪末到十世纪初,杭州曾经是一个地方政权吴越国的首都。南宋时期,杭州升为一个朝代的首都,持续时间达一百五十年之久,杭州排入了我国古都的行列。
(2)杭州的特产:
杭州丝绸、西湖龙井、西湖藕粉等等。
杭州丝绸,质轻柔软色彩美丽,在中国传统丝织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丝织物就已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之久。
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西湖龙井茶与西湖一样,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晶,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西湖藕粉是浙江省杭州地区名产之一。其风味独特,富含营养,旧时是为皇家提供“贡粉”。 藕是荷花在地下的茎,经特别加工制成的藕粉,服用时只需先用少量冷水调和,再用开水冲调成糊状即可,冲泡后的藕粉晶莹透明,口味清醇,有生津开胃,养血益气的功效。
(3)杭州的山川:
杭州著名的旅游胜地有瑶琳仙境、桐君山、雷峰塔、岳庙、三潭映月、苏堤、六和塔、宋城、南宋御街、灵隐寺、跨湖桥遗址等。
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的杭州还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观同样丰富多彩,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青水秀、风情万般。
三、陕西咸阳
(1)咸阳的历史:
咸阳身处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文物景点达4951处,五陵塬上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汉唐帝王陵寝连绵百里。咸阳孕育了中国的农耕文明,农业始祖后稷在此教民稼穑。
(2)咸阳的特产:
淳化苹果、泾阳茯砖茶、乾县锅盔等等。
淳化苹果以色泽绚丽、质脆肉细、汁多味浓、硬度好、耐贮运而闻名中外,在国际、国内市场都有较高声誉,被国家确定为绿色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
泾阳茯砖茶,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其是在夏季伏天加工制作,其香气和作用又类似茯苓,且蒸压后的外形成砖状,故称为“茯砖茶”。泾阳茯砖茶又称“封子茶”,“泾阳砖”,是再加工茶类中黑茶紧压茶的一种。泾阳茯茶工艺复杂,多达29道筑茶工艺,
乾州锅盔是陕西省地方传统小吃之一,其外观呈圆形,馍边压成带辐射状的一高一低的波纹,火色均匀,看上去宛如一个大菊花图案。其显著特点是边薄心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色形美观。用手掰开,层层分明。
(3)咸阳的山川:
咸阳有公刘墓、秦公陵、秦永陵、霍去病墓、北周孝陵等知名墓葬。古建筑主要有长武昭仁寺、永寿武陵寺塔、彬县开元寺塔、礼泉香积寺塔、武功报本寺塔、泾阳崇文宝塔、旬邑泰塔、唐家庄园、三原文峰寺木塔、城隍庙、龙桥和渭城凤凰台,石刻主要有彬县大佛寺石窟等。
四、江苏苏州
(1)苏州的历史: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为清代“天下四聚”之一 。苏州人多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苏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苏州的特产:
苏绣、桃花坞木板年画、宋锦等等。
苏绣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苏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并为四大名绣之首.。苏绣的题材以人物、山水、花鸟、动物为主,有绣片、册面、屏条、屏风等。
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
“锦”是一种高级丝织品,苏州出产的宋锦与南京的云锦、四川的蜀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其织造工艺考究,经丝有面经和底经两重,故又称“重锦”。
(3)苏州的山川:
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水都”之称。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
五、四川九寨沟
(1)九寨沟的历史:
九寨沟的得名来自于景区内九个藏族寨子(树正寨、则查洼寨、黑角寨、荷叶寨、盘亚寨、亚拉寨、尖盘寨、热西寨、郭都寨),这九个寨子又称为“何药九寨”。由于有九个寨子的藏民世代居住于此,故名为“九寨沟”。
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古称羊峒,殷商以前至秦均属氐羌。经考古调查,除草地、永和乡之外,其他乡镇均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可将九寨沟县历史上溯至五千年以前。
雍正三年(1725年),清政府决定设立松潘厅南坪营,因扶州城毁坏,于是另选城址于扶州之南、西山之麓的南坪坝,至雍正七年(1729年)筑成。1949年12月16日南坪和平解放,1953单独建县,1998年更名为“九寨沟县”。
(2)九寨沟的特产:
洋芋糍粑、虫草鸭、酥油茶等。
洋芋糍粑,一种以马铃薯(土豆)为主要原材料的传统小吃,流行于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甘肃称为洋芋搅团,贵州云南称为洋芋粑粑。
虫草鸭是一道四川省的特色传统名菜,属于川菜系。此菜肉软烂,汤鲜美,营养丰富。以嫩肥鸭,虫草,葱段,绍酒,味精,姜,川盐,鸭汤制作而成。自明朝以来,成都人就创造了药膳。因其既无药之苦口,又能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奇效。故从民间到宫廷,都喜食之。
酥油茶是中国西藏的特色饮料。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有御寒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作用。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俗。
(3)九寨沟的山川:
九寨沟神妙奇幻的翠海、飞瀑、彩林、雪峰等无法尽览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
九寨沟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誉为“童话世界九寨沟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情被称为“五绝”。因其独有的原始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