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沙的风景名胜,历史名人,家乡特产,风味小吃,有哪些
1、风景名胜:岳麓山、橘子洲、世界之窗、天心阁、岳麓书院、爱晚亭、马王堆、靖港古镇、湘江;
2、历史名人:名人:屈原、张仲景、孙坚、关羽、蒋琬、欧阳询、孙思邈、杜甫、怀素、刘长卿、柳宗元、欧阳修、周敦颐、王安石、秦观、岳飞、朱熹、辛弃疾、文天祥、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齐白石、谭嗣同、梁启超、黄兴、陈天华、何叔衡、宋教仁、田汉、张治中、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彭德怀;
3、家乡特产:酱板鸭、灵武鸭、腊味制品、香肠、绿豆糕、灯芯糕、糖姜片,湘绣、菊花石雕;
4、风味小吃:臭豆腐、糖油粑粑、毛氏红烧肉、帅哥烧饼。
2、望城的靖港镇有什么好玩的或者是特色的东西吗?
靖港镇集复河流、庙宇、古建筑于一体,环境优雅,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有制新石器时代遗址15处,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木屐、纸伞、风筝盛行一时,民百间艺术丰富多彩,香干及火焙鱼至今称奇。靖港古镇现保存“八街四巷七码头”格局,“宏度泰坊”、“育婴堂”等晚清砖木结构建筑保存完好,宗教场地“朝有千人作辑,夜知有万盏明灯”,“杨泗塔”、“观音庙”、“紫云道宫”等远近闻名。
3、长沙特产有什么可带的?
靖港古镇毛毛鱼、长沙火宫殿酱板鸭、长沙火宫殿臭豆腐、东江鱼、槟榔、灯芯糕、绝味鸭脖、君山银针、平江酱干、腊肉、腊香肠、腊鱼等等。
1、长沙火宫殿酱板鸭
酱板鸭在全国各地都有,酱板鸭成品色泽深红,皮肉酥香,酱香浓郁,滋味悠长,具有活血、顺气、健脾、养胃、美容之功效,是风靡大江南北的一种传统风味名吃。长沙的酱板鸭具有湖南的风味,是用湖南本地的辣椒制作而成,具有辛辣的特点。火宫殿酱板鸭在长沙较为出名。
2、毛毛鱼
一种生活在淡水里的小鱼,湖南人往往将其做成一种很辣的小食品。深受湖南辣妹子的喜爱。
3、绝味鸭脖
绝味鸭脖是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品牌,绝味鸭脖采用秘制香料精心烹制而成,融入楚湘传统美食烹饪技法,结合祖国传统药膳食谱,博采众长,积数年心血研制。
4、东江鱼
东江鱼是湖南省资兴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东江,属耒水上游,先后汇集5千米以上河流11条,5千米以下河流95条。东江流域尤以盛产鲤、鲫、鲢、鳜、青鱼、草鱼等东江鱼为名。
5、灯芯糕
灯芯糕是湖南湘潭的当地著名传统糕类特产。它不仅形似灯芯,洁白柔润,味道甜辣,清凉芳香,弯转成圈而不断,而且可以用火点燃,散发纯净的玉桂香味。而且打开一盒从第一根开始接连不断到最后一根,不多不少整整24个小时。
4、望城靖港古镇的介绍
望城靖港古镇位于长沙市望城县西北,东濒湘江,与铜官镇隔江相望,南临老沩水,西与格塘接壤,北面毗邻乔口镇。是湖南有名的历史文化村镇,曾有“小汉口”之称。靖港是天然良港,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
5、有人是湖南长沙望城靖港古镇的人 或者是到过那里的人没 求介绍。
千年古镇--靖港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翻开历史的书页,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古镇,或者说是一个城市的命运,与交通息息相关。交通决定着城镇是繁荣昌盛还是萧条没落,交通是一个地域的命脉,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水运几乎左右着中国大部分城镇的命运。京杭大运河最具代表性。众所周之,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它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通州北关,全长1794公里,贯通六省市,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时候,北京以及运河沿岸的城镇也是历史上较为繁荣的时期。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旅游热线。 而在古镇的行列中,湖南中部的千年古镇——靖港镇就是最好的证例之一。
古镇风情
靖港镇自古得水运优势,坐落于湘江西岸,曾为三湘物资集散的繁荣商埠,美名“小汉口”。然而,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古镇渐趋萧条,人烟稀少,大有变为废墟之势。从自然规律来说,靖港古镇由繁华最终变成一片废墟,走向消亡,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但许多活生生的人亲历了古镇从曾是人间天堂到现在在生命的死亡线上垂死挣扎的情景,表现出了悲伤、婉惜的面孔,看了同样让人落泪。还有许多有识之士在为古镇的奔跑着、疾呼着。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当地各级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问题,关心的问题。 曾是人间天堂 靖港古镇的老人说,靖港古镇方圆数百里的老人也说: 那里曾经是人间天堂;那里曾经让人神往。
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那里有滚滚北去的湘江之水,那里有宁静如碧空的老沩水。在以前,那里既是一片美丽繁华的水乡之镇,又是南来北往的人们驻足的地方,更是方圆数百里的人们进行集市交易的地方。湖南有一位青年作家这样写道:其实,这里有着比沅江上更为繁华的场景,只是在湘江流域还没有诞生比沈从文老先生更能描写故乡之美的文豪。假如有,靖港古镇也早已被世人所熟知。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靖港镇,是湖南有名的历史文化村镇,曾有“小汉口”之称。 靖港原名芦江,又名沩港,系沩水入湘江口。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下游西岸,距离长沙城区约为30公里,属望城县所辖乡镇。靖港扼湘江逆上长沙之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一统志》说:“在长沙县西北五十里,自宁乡县流至东北入湘。”地理上为洞庭湖流域南缘的大众垸区;南部、西部和北部分别与本县新康乡、格塘乡与乔口镇相邻,东面隔湘江与铜官镇相望。目前由长沙市区直达望城县城的高等级公路雷锋大道直接延伸至该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现靖港镇为1995年长沙地区撤区并乡时由原望城县靖港区靖港乡和靖港镇并入而来。
古镇风情
靖港是天然良港,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在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初期,靖港有粮栈米号20多家,还有一批工商作坊,远近商贾云集,生意买卖兴隆。当时有一个民谣说到:船到靖江口,顺风都不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客轮停靠,在此设“洋棚子”接送旅客。往来于沩水、湘江的宁乡“乌舡”船有3000多艘,平日停靠船只达千艘左右。清末民初,有粮行50多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还有一批其他工商业。民国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称。1933年,建置长沙县直属镇。同年,设长沙县靖港民众教育馆。1935年,设长沙县卫生院靖港分院。1938年长沙大火后,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工商业达500多户。 靖港古镇历史的厚重源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靖港已有上千年历史。靖港的得名相传是为纪念唐朝大将李靖。
古镇夜景
李靖,字药师,唐朝军事家。他少时即研读兵书,受大人赏识。后随李世民征战、屡立战功,官至兵部尚书。他才兼文武,长于料敌,用兵果断。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部扰唐,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受阻。此时,年已六十有三,且告老在家休养的李靖闻讯,即主动向太宗请命,率部进入吐谷浑。他以远程奔袭战,彻底击败吐谷浑。此战以“李靖攻吐谷浑之战”之名,被中外军事辞典收录。唐代开国之初,李靖曾奉唐高祖之命,领军击败萧铣平定江南,并镇守长沙湘江一带。他的兵营驻扎在沩水港口。李靖治军有方,对部下又要求严格,因此李靖的军队纪律严明,很受老百姓爱戴。他离开长沙去漠北之后,人们一直很怀念他,于是就把他驻扎过的“沩港”改名为“靖港”。编辑本段史料记载
这些并非空穴来风,都有史料作证: 明朝的《一统志》说:“唐李靖讨萧铣驻兵于此。” 清朝同治年间的《长沙县治》也说:“唐李靖驻兵于此,秋毫无犯,百姓德之,名曰靖港,以志不忘。” 靖港的老百姓为感佩李靖的功德,特在靖港镇李靖祠以祀,旧有戏台,其对联是这样写的: 溯湘水南来,百里河山,仗此楼台锁住; 唱大江东去,九天烟云,好凭弦管吹开。 靖港镇还是湖南古代重要的军事重镇,太平军大败清军的场景依稀可寻。 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初九(3月7日)太平军征湘军占领靖港,四月初二(4月28日),石贞祥率征湘军大败曾国藩水师于靖港。曾国藩在靖港对岸铜官渚愤而投江,被人救上。湘军水师彭玉麟、陆师塔齐布等合力攻击太平军,四月初八(5月4日)太平军自靖港退守岳州。 上了年纪的人经常会想起和说起靖港古镇曾经的辉煌,毕竟那些繁华的日子在老人心里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曾经让他们心里有着很重的优越感。 是啊,也难怪他们会如此地习惯怀念,靖港的辉煌是其他村镇无法企及、望尘莫及的。那时的靖港码头热闹非凡。老街人多是生意人,他们把自己的小门面打理得格外有序。贸易的兴盛也使得当时的靖港出了很多富商。老街人做生意很讲信用,于是这里的富人多半就成了信誉的化身,所以不像别地“富人富,穷人骂”。相反,这的富人诚实本分,很受人尊敬。大概这也是老街的一大特色吧!
新中国建立后,镇上最有名气的当数望江楼布鞋厂了。望江楼的布鞋虽然造型质朴,但穿着特舒服,而且结实耐穿,很受欢迎。其诚信经营也是出了名的。据说,当时鞋厂的一个公务员去上海出差。他在街头看到许多人在排着长队买鞋,于是也加入了队伍之中。买了之后他也没认真看,满以为是时髦的上海货。当他回到家,打开包认真看时惊呆了,因为这鞋就是自己厂里生产的。望江楼没打过什么广告,但靠着信誉二字,就赢得了市场。这个例子成为镇上众多铺子发家的一个缩影,当然也可作为现代商业经营的榜样!靖港的商铺很有名,米铺、陶瓷铺、印染铺、修理铺……各种铺面比较齐全,铺面不大,却内容齐全,用的多是祖上传下的手艺,所以格外有古韵。 表面上看,靖港古镇的衰落是在1957年沩水河改道,沩水河由新康(乡)注入湘江后,实质上却是后来公路开始取代水运。于是,靖港的繁华地位就渐渐逊色了,码头没有了以前挥汗如雨搬货物的繁忙,街上也再没了人头蹿动的热闹。走在古旧坚实的石板路上,听见的是单调的几声敲击石板的声音,店铺前也少有人来光顾。老街人生来奈不住寂寞,年轻些的全出外打工做生意,或者举家搬迁了。留下了一些留恋故土的老人家和一些坍塌衰败的老屋在艰难撑着这个古街的命。 湖南作家邓建华先生在他的《望城文化视点·且留古镇说昨天》中也说: 伫立长堤,倾听江涛拍岸,心灵与身后曾有“小汉口”之称的古镇一起震颤,一起感受那江、那河、那庙宇、那古街、那悠渡、那清清脆脆圆圆润润的叫卖声……在望城,文化积淀最厚重的古镇靖港,用沧桑的面孔迎来新世纪的曙光。 不知道唐代名将李靖是怎样一位横刀立马的人物?是否真的在这过去叫芦江的地方,驻过兵、扎过寨?是否真的是因为他军纪严明,百姓拥戴,才将这个小镇改名靖港……但在风云变幻的磋砣岁月,背负世俗与灾难重荷的靖港人,对此坚信不疑,代代传颂。在南岸堤飘送过来的清凉的二胡声里,许多老镇人仍然在述说靖港昔日的韵致。由南向北流的湘江与自西而东淌的沩水,紧紧依拥。傍水而生的三角洲地带上的古镇靖港,在水运唱主角的年代里,理所当然地占尽舟楫之利,上宁乡、去长沙、发湘潭、下岳阳,往返湘阴、益阳、安乡等地的船只帆影不绝,湘米、淮盐、花生、园茶、蚕豆、禽蛋、绸布、棕麻等据此集散,商贾云集,店铺相连,绿女红男,穿梭不绝。紫云宫戏台,最是个牵魂的去所,那副台联,仍然有人倒背如流:“溯湘水南来,百里河山,仗此楼台锁住;唱大江东去,九天烟雾,好凭管弦吹开”。从紫云宫到杨泗庙,是曲折迂回的麻石路,因沩水湍急而下,留下一截半边街,形成独特景致。 光绪年间,靖港曾设“湘鄂洋棚子”,先后为英商太古、怡和公司、日商日清公司代售轮船过境船票和接送客货。安化茶商梁啸岚租赁小火轮船,开通靖港至长沙的航班。宁乡的“乌舡子”在沩水、湘江出尽风头,“船到靖港口,有风也不走”,平日近千艘船只牵挂在麻石栏杆硬朗的手臂或依依垂柳腰上,女人们或在船头升起炊烟,或掏出针线篓子边晒太阳边缝缝补补。小孩子三五成群打打闹闹,或为水上一只不明漂浮物的打捞各显其能。那一支青篙能逼开一条莽阔江河的汉子,或许此刻正在粮行米号、钱庄当铺磨蹭生意,或在烟馆窑班、茶楼酒肆混迹于豪绅、富商之中,吆三喝四,硬充大爷。一个临水而建的戏台,还没来得及装点脂粉,却被日本人的枪炮之声喊成了缄默的古迹,屈成如今古镇人之瓜棚李下。到了国民党统治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的靖港,已经远远撇开了一犁风雨阵阵野谣的乡村,俨然经风见世,不同凡响。 当然,好地方更难免有刀兵相见的血腥记忆,也很难不有水火相扰之惊慌。咸丰四年,湘军与太平军昏天黑地一战,血染湘沩,湘军统帅尽失威颜,靖港团练中炮身亡;民国七年,数百名假“护国军”窜至靖港强行索饷,抢财夺物;民国十二年,军阀赵恒锡、蔡钜献火拼,分别在铜官、靖港驻扎,隔江对峙,骚扰月余;一九四四年,日本兵进犯靖港,无恶不作;同治元年,水盈三尺,饿殍见野;一九三二年,狂风大作,风急浪高,湘江河段五十艘船只悉数被吞…… 解放后,人民政府虑及百姓安危,防洪保安,筑堤围垸,拦河建坝,改道沩水,加之陆路交通日趋便利,天然水运甘当配角,良港优势渐失,古镇便少了些喧哗,多了些寂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镇上国营、集体企业一片兴旺。“望江楼”布鞋踏遍海内外,曾在靖港指挥过抗日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政委王首道题写的厂名至今仍留在这个古镇上,记载着小镇有过的辉煌。王首道同志的夫人曾办过公的中共湖南省委机关于一九三○年曾经临近迁驻的靖港半边街,个体私营企业也一度红火。如今一条崭新的大道横贯大众垸,古镇被人流车流冷落一旁。许多人感叹靖港太老了,老得无法昂首挺胸地与新兴的小城镇媲美了。为作历史村镇调研,我在空洞的八街四巷七码头的麻石街面上走过,老是在想,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未必有半边街前这哑河水清亮?古镇一旁仍然骨络分明的木架房和摆放其中木屐、油伞、竹笠、瓜瓢仍在苦诉着怎样的片断和故事?那些历史上小有名气的人物是否到过这依然存在的风水无边的宏泰房?那久负盛名的靖港香干、火焙鱼和家家户户会制作、人人能放飞的形态各异的风筝又是否能让我们感悟到什么?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为后人留下一个解说昨天的空间,恐怕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 历史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2 004年2月,靖港古镇被确定的“长沙地区历史文化村镇”。 2008年9月,靖港被国家住房和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9月25日,修葺后的靖港古镇重新开街,清朝重臣曾国藩迎战太平军的古战场遗址、白色恐怖时期湖南省委旧址、“革命母亲”陶承故居、聚集商贾旅人的宁乡会馆八元堂、中晚清青楼台建筑宏泰坊、祭祀农民起义将领杨幺的杨泗庙以及“八街四巷七码头”、麻石街、古建筑、老店铺、名作坊、 乌篷船等已基本恢复原貌,重新进入游人的视野。小镇的居民也纷纷回归,小镇又重新恢复了繁华。
观音寺
现在的靖港古镇拥有十大景点: 毛主席手迹展览馆 在毛主席手迹展览馆,你不仅可以看到毛泽东、郭沫若、周恩来等书法大家的书画真迹,还可以欣赏到贺龙、朱德、彭德怀等30多位先辈珍贵的书法手迹,有的甚至是其平生唯一流传的墨迹。 文革时期物品陈列馆 该馆通过展示文革期间的布票、粮票、邮票和红卫兵袖章、红卫兵大旗等近5000件文革珍藏品,让游客亲历当年感受。 族谱陈列馆 在古镇的族谱陈列馆,集中展示靖港地区139个姓氏的源流、派语(字辈)、迁徙情况。游客可去这里看看,看能否找到自己的姓氏族谱。 宁乡会馆
靖港民俗文物馆 靖港民俗文物馆的馆藏以明清文物为主,可上溯至五代唐朝,总计上万件。民俗文物多为古代百姓喜庆、祭祀等大型活动中的常见物品。花轿、面具、佛像勾勒出鲜活的先民生活场景。 恐龙化石馆 在恐龙化石馆,游客除了可看到南孺丰龙化石、贵州龙化石,还可看到三叶虫化石、珊瑚化石等共计数百件。从地质学角度展示远古时代生物和地理变迁,带给游客智慧的启迪。 曾国藩靖港水战古战船展示基地 曾国藩文化公园位于古镇的老沩水入湘江处,是为了纪念一个半世纪以前的“靖港水战”。这次战役是曾国藩人生的转折点。 宏泰坊青楼文化表演艺术馆 宏泰坊位于靖港古镇保健街,建于清雍正十年,是长沙最后一个清代妓院,保留至今已300多年。现已将其改建成一座青楼历史文化博物馆。 宁乡会馆 宁乡会馆又名八元堂,坐落在靖港古镇保健街上,为晚清建筑,木质结构,灰瓦青砖,古香古色。会馆大厅能容纳百人。后台的古戏楼有古镇的民间艺人唱着腔调十足的地方戏。 陶承故居 “革命母亲”陶承(1893—1986)在丈夫欧阳梅生和长子欧阳立安为革命牺牲后,依然忍痛把两个孩子送去参加革命。小儿子欧阳稚鹤也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她化悲痛为力量,投入延安大生产运动。她写成《我的一家》一书,后被改编为电影,其后还出版了一本革命回忆录《祝福青年一代》。 省委旧址 在靖港半边街上,有栋“一担米”式灰墙红瓦的老平房,那便是1930年中共湖南省委旧址
中共湖南省委旧址
编辑本段悠久历史
靖港,原名芦江,地处沩水入湘江口,多洲滩,芦苇丛生,故名。唐武德四年,内乱频仍,高祖皇帝李渊派大将军李靖南下戡乱。李靖驻兵芦江,“军令严整,秋毫无犯,百姓德之,名其水曰靖港,以志不忘。”于是,芦江始更名靖港。
芦江印象
逮及清末民初,航运业日趋发达,靖港以其天然良港之优势,成为船只进出长沙的北大门和避风港,每天停靠的船只数以千计。湘阴、益阳、宁乡及本地粮食土产多在此集散,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时称“小汉口”。当时流传着一句俗语,“船到靖港口,顺风也不走”,足见其盛。 古镇现保存“8街4巷7码头”,民居1008栋,主街道长1275米,有数十处古商铺、作坊、会馆、庙宇和极具纪念意义的遗址,其中,“宏泰坊”、“宁乡会馆”、“当铺”、“育婴堂”等明清古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原临河所建房屋均为吊脚楼,独具江南水乡特色,蔚为壮观。古镇内远近闻名的还有“复兴塔”、“观音庙”、“紫云宫”等数处宗教建筑,朝有千人作辑,夜有万盏明灯,香火旺盛,场面壮观。 2008年7月,靖港古镇保护与开发正式启动,同年9月,靖港镇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已纳入省、市重点工程。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靖港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中独具特色的都市型休闲度假基地。
6、靖港古镇的历史渊源
靖港原名芦江,又名沩港,系沩水入湘江口。曾有“小汉口”之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下游西岸,距离长沙城区约为30公里,属望城区所辖乡镇。靖港扼湘江逆上长沙之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一统志》说:“在长沙县西北五十里,自宁乡县流至东北入湘。”地理上为洞庭湖流域南缘的大众垸区;南部、西部和北部分别与本县新康乡、格塘乡与乔口镇相邻,东面隔湘江与铜官镇相望现靖港镇为1995年长沙地区撤区并乡时由原望城县靖港区靖港乡和靖港镇并入而来。
靖港是天然良港,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在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初期,靖港有粮栈米号20多家,还有一批工商作坊,远近商贾云集,生意买卖兴隆。当时有一个民谣说到:船到靖江口,顺风都不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客轮停靠,在此设“洋棚子”接送旅客。往来于沩水、湘江的宁乡“乌舡”船有3000多艘,平日停靠船只达千艘左右。清末民初,有粮行50多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还有一批其他工商业。民国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称。1933年,建置长沙县直属镇。同年,设长沙县靖港民众教育馆。1935年,设长沙县卫生院靖港分院。1938年长沙大火后,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工商业达500多户。
靖港古镇历史的厚重源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靖港已有上千年历史。靖港的得名相传是为纪念唐朝大将李靖。
李靖,字药师,唐朝军事家。他少时即研读兵书,受大人赏识。后随李世民征战、屡立战功,官至兵部尚书。他才兼文武,长于料敌,用兵果断。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部扰唐,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受阻。此时,年已六十有三,且告老在家休养的李靖闻讯,即主动向太宗请命,率部进入吐谷浑。他以远程奔袭战,彻底击败吐谷浑。此战以“李靖攻吐谷浑之战”之名,被中外军事辞典收录。唐代开国之初,李靖曾奉唐高祖之命,领军击败萧铣平定江南,并镇守长沙湘江一带。他的兵营驻扎在沩水港口。李靖治军有方,对部下又要求严格,因此李靖的军队纪律严明,很受老百姓爱戴。他离开长沙去漠北之后,人们一直很怀念他,于是就把他驻扎过的“沩港”改名为“靖港”。
7、靖港古镇介绍
千年古镇--靖港
位于长沙市望城县西北,东濒湘江,与铜官镇隔江相望,南临老沩水,西与格塘接壤,北面毗邻乔口镇。
靖港镇自古得水运优势,座落于湘江西岸,曾为三湘物资集散的繁荣商埠,美名“小汉口”。
那里有滚滚北去的湘江之水,那里有宁静如碧空的老沩水。在以前,那里既是一片美丽繁华的水乡之镇,又是南来北往的人们驻足的地方,更是方圆数百里的人们进行集市交易的地方。
靖港是天然良港,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在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初期,靖港有粮栈米号20多家,还有一批工商作坊,远近商贾云集,生意买卖兴隆。当时有一个民谣说到:船到靖江口,顺风都不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客轮停靠,在此设“洋棚子”接送旅客。往来于沩水、湘江的宁乡“乌舡”船有3000多艘,平日停靠船只达千艘左右。清末民初,有粮行50多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还有一批其他工商业。民国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称。1933年,建置长沙县直属镇。同年,设长沙县靖港民众教育馆。1935年,设长沙县卫生院靖港分院。1938年长沙大火后,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工商业达500多户。
8、湖南长沙特产有什么?
长沙特产,吃的比较多,东江鱼,临舜鸭是比较有名的,不过不能买错了,山寨的和正版的价位差很多,味道差的更多。(曾经贪便宜的泪奔过~~~)
灯芯糕以前很有名,不过现在味道退了很多了,看个人口味吧。
湘西腊肉也不错。调味品有浏阳豆豉。
还有安化的黑茶,不过比较贵。宁乡沩山毛尖就便宜一点,不过没那么有名。
除了吃的,还有湘绣,很漂亮的。价钱也相当漂亮啊。。。
捞刀河的剪刀也很有名。。。
以上是大部分官方推荐特色产品。
下面是我的真心推荐:
我觉得,其实真正的长沙人最离不开的应该是长沙的辣椒。
如果想要真正的长沙特色,去菜市场买一点本地辣椒,便宜合算,很亲的亲友的话,送去做菜(比如青辣椒炒肉,长沙的特色菜,简单又容易做,放一点豆豉,多一点油,很香),这个比其他的都要正宗地道,来的更真。很多特色产品过了这么多年的旅游开发,都失去了本地的感觉了,比如说我们本地长沙人去有名的火宫殿吃臭豆腐就吃得很少。长沙其实是离不开辣的,不论是哪些东西里头都透露了长沙的辣 文化。个人认为辣椒是比较好的选择。
9、靖港古镇一日游
靖港镇位于长沙市望城县西北,东濒湘江,与铜官镇隔江相望,南临老沩水,西与格塘接壤,北面毗邻乔口镇。
翻开历史的书页,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古镇,或者说是一个城市的命运,与交通息息相关。交通决定着城镇是繁荣昌盛还是萧条没落,交通是一个地域的命脉,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水运几乎左右着中国大部分城镇的命运。京杭大运河最具代表性。众所周之,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它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通州北关,全长1794公里,贯通六省市,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时候,北京以及运河沿岸的城镇也是历史上较为繁荣的时期。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旅游热线。
而在古镇的行列中,湖南中部的千年古镇——靖港镇就是最好的证例之一。
靖港镇自古得水运优势,坐落于湘江西岸,曾为三湘物资集散的繁荣商埠,美名“小汉口”。然而,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古镇渐趋萧条,人烟稀少,大有变为废墟之势。从自然规律来说,靖港古镇由繁华最终变成一片废墟,走向消亡,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但许多活生生的人亲历了古镇从曾是人间天堂到现在在生命的死亡线上垂死挣扎的情景,表现出了悲伤、婉惜的面孔,看了同样让人落泪。还有许多有识之士在为古镇的奔跑着、疾呼着。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当地各级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问题,关心的问题。
曾是人间天堂
靖港古镇的老人说,靖港古镇方圆数百里的老人也说:
那里曾经是人间天堂;那里曾经让人神往。
那里有滚滚北去的湘江之水,那里有宁静如碧空的老沩水。在以前,那里既是一片美丽繁华的水乡之镇,又是南来北往的人们驻足的地方,更是方圆数百里的人们进行集市交易的地方。湖南有一位青年作家这样写道:其实,这里有着比沅江上更为繁华的场景,只是在湘江流域还没有诞生比沈从文老先生更能描写故乡之美的文豪。假如有,靖港古镇也早已被世人所熟知。
靖港镇,是湖南有名的历史文化村镇,曾有“小汉口”之称。
靖港原名芦江,又名沩港,系沩水入湘江口。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下游西岸,距离长沙城区约为30公里,属望城县所辖乡镇。靖港扼湘江逆上长沙之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一统志》说:“在长沙县西北五十里,自宁乡县流至东北入湘。”地理上为洞庭湖流域南缘的大众垸区;南部、西部和北部分别与本县新康乡、格塘乡与乔口镇相邻,东面隔湘江与铜官镇相望。目前由长沙市区直达望城县城的高等级公路雷锋大道直接延伸至该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现靖港镇为1995年长沙地区撤区并乡时由原望城县靖港区靖港乡和靖港镇并入而来。
靖港是天然良港,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在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初期,靖港有粮栈米号20多家,还有一批工商作坊,远近商贾云集,生意买卖兴隆。当时有一个民谣说到:船到靖江口,顺风都不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客轮停靠,在此设“洋棚子”接送旅客。往来于沩水、湘江的宁乡“乌舡”船有3000多艘,平日停靠船只达千艘左右。清末民初,有粮行50多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还有一批其他工商业。民国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称。1933年,建置长沙县直属镇。同年,设长沙县靖港民众教育馆。1935年,设长沙县卫生院靖港分院。1938年长沙大火后,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工商业达500多户。
靖港古镇历史的厚重源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靖港已有上千年历史。靖港的得名相传是为纪念唐朝大将李靖。
李靖,字药师,唐朝军事家。他少时即研读兵书,受大人赏识。后随李世民征战、屡立战功,官至兵部尚书。他才兼文武,长于料敌,用兵果断。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部扰唐,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受阻。此时,年已六十有三,且告老在家休养的李靖闻讯,即主动向太宗请命,率部进入吐谷浑。他以远程奔袭战,彻底击败吐谷浑。此战以“李靖攻吐谷浑之战”之名,被中外军事辞典收录。唐代开国之初,李靖曾奉唐高祖之命,领军击败萧铣平定江南,并镇守长沙湘江一带。他的兵营驻扎在沩水港口。李靖治军有方,对部下又要求严格,因此李靖的军队纪律严明,很受老百姓爱戴。他离开长沙去漠北之后,人们一直很怀念他,于是就把他驻扎过的“沩港”改名为“靖港”。
这些并非空穴来风,都有史料作证:
明朝的《一统志》说:“唐李靖讨萧铣驻兵于此。”
清朝同治年间的《长沙县治》也说:“唐李靖驻兵于此,秋毫无犯,百姓德之,名曰靖港,以志不忘。”
靖港的老百姓为感佩李靖的功德,特在靖港镇李靖祠以祀,旧有戏台,其对联是这样写的:
溯湘水南来,百里河山,仗此楼台锁住;
唱大江东去,九天烟云,好凭弦管吹开。
靖港镇还是湖南古代重要的军事重镇,太平军大败清军的场景依稀可寻。
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初九(3月7日)太平军征湘军占领靖港,四月初二(4月28日),石贞祥率征湘军大败曾国藩水师于靖港。曾国藩在靖港对岸铜官渚愤而投江,被人救上。湘军水师彭玉麟、陆师塔齐布等合力攻击太平军,四月初八(5月4日)太平军自靖港退守岳州。
上了年纪的人经常会想起和说起靖港古镇曾经的辉煌,毕竟那些繁华的日子在老人心里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曾经让他们心里有着很重的优越感。
是啊,也难怪他们会如此地习惯怀念,靖港的辉煌是其他村镇无法企及、望尘莫及的。那时的靖港码头热闹非凡。老街人多是生意人,他们把自己的小门面打理得格外有序。贸易的兴盛也使得当时的靖港出了很多富商。老街人做生意很讲信用,于是这里的富人多半就成了信誉的化身,所以不像别地“富人富,穷人骂”。相反,这的富人诚实本分,很受人尊敬。大概这也是老街的一大特色吧!
新中国建立后,镇上最有名气的当数望江楼布鞋厂了。望江楼的布鞋虽然造型质朴,但穿着特舒服,而且结实耐穿,很受欢迎。其诚信经营也是出了名的。据说,当时鞋厂的一个公务员去上海出差。他在街头看到许多人在排着长队买鞋,于是也加入了队伍之中。买了之后他也没认真看,满以为是时髦的上海货。当他回到家,打开包认真看时惊呆了,因为这鞋就是自己厂里生产的。望江楼没打过什么广告,但靠着信誉二字,就赢得了市场。这个例子成为镇上众多铺子发家的一个缩影,当然也可作为现代商业经营的榜样!靖港的商铺很有名,米铺、陶瓷铺、印染铺、修理铺……各种铺面比较齐全,铺面不大,却内容齐全,用的多是祖上传下的手艺,所以格外有古韵。
表面上看,靖港古镇的衰落是在1957年沩水河改道,沩水河由新康(乡)注入湘江后,实质上却是后来公路开始取代水运。于是,靖港的繁华地位就渐渐逊色了,码头没有了以前挥汗如雨搬货物的繁忙,街上也再没了人头蹿动的热闹。走在古旧坚实的石板路上,听见的是单调的几声敲击石板的声音,店铺前也少有人来光顾。老街人生来奈不住寂寞,年轻些的全出外打工做生意,或者举家搬迁了。留下了一些留恋故土的老人家和一些坍塌衰败的老屋在艰难撑着这个古街的命。
湖南作家邓建华先生在他的《望城文化视点·且留古镇说昨天》中也说:
伫立长堤,倾听江涛拍岸,心灵与身后曾有“小汉口”之称的古镇一起震颤,一起感受那江、那河、那庙宇、那古街、那悠渡、那清清脆脆圆圆润润的叫卖声……在望城,文化积淀最厚重的古镇靖港,用沧桑的面孔迎来新世纪的曙光。
不知道唐代名将李靖是怎样一位横刀立马的人物?是否真的在这过去叫芦江的地方,驻过兵、扎过寨?是否真的是因为他军纪严明,百姓拥戴,才将这个小镇改名靖港……但在风云变幻的磋砣岁月,背负世俗与灾难重荷的靖港人,对此坚信不疑,代代传颂。在南岸堤飘送过来的清凉的二胡声里,许多老镇人仍然在述说靖港昔日的韵致。由南向北流的湘江与自西而东淌的沩水,紧紧依拥。傍水而生的三角洲地带上的古镇靖港,在水运唱主角的年代里,理所当然地占尽舟楫之利,上宁乡、去长沙、发湘潭、下岳阳,往返湘阴、益阳、安乡等地的船只帆影不绝,湘米、淮盐、花生、园茶、蚕豆、禽蛋、绸布、棕麻等据此集散,商贾云集,店铺相连,绿女红男,穿梭不绝。紫云宫戏台,最是个牵魂的去所,那副台联,仍然有人倒背如流:“溯湘水南来,百里河山,仗此楼台锁住;唱大江东去,九天烟雾,好凭管弦吹开”。从紫云宫到杨泗庙,是曲折迂回的麻石路,因沩水湍急而下,留下一截半边街,形成独特景致。
光绪年间,靖港曾设“湘鄂洋棚子”,先后为英商太古、怡和公司、日商日清公司代售轮船过境船票和接送客货。安化茶商梁啸岚租赁小火轮船,开通靖港至长沙的航班。宁乡的“乌舡子”在沩水、湘江出尽风头,“船到靖港口,有风也不走”,平日近千艘船只牵挂在麻石栏杆硬朗的手臂或依依垂柳腰上,女人们或在船头升起炊烟,或掏出针线篓子边晒太阳边缝缝补补。小孩子三五成群打打闹闹,或为水上一只不明漂浮物的打捞各显其能。那一支青篙能逼开一条莽阔江河的汉子,或许此刻正在粮行米号、钱庄当铺磨蹭生意,或在烟馆窑班、茶楼酒肆混迹于豪绅、富商之中,吆三喝四,硬充大爷。一个临水而建的戏台,还没来得及装点脂粉,却被日本人的枪炮之声喊成了缄默的古迹,屈成如今古镇人之瓜棚李下。到了国民党统治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的靖港,已经远远撇开了一犁风雨阵阵野谣的乡村,俨然经风见世,不同凡响。
当然,好地方更难免有刀兵相见的血腥记忆,也很难不有水火相扰之惊慌。咸丰四年,湘军与太平军昏天黑地一战,血染湘沩,湘军统帅尽失威颜,靖港团练中炮身亡;民国七年,数百名假“护国军”窜至靖港强行索饷,抢财夺物;民国十二年,军阀赵恒锡、蔡钜献火拼,分别在铜官、靖港驻扎,隔江对峙,骚扰月余;一九四四年,日本兵进犯靖港,无恶不作;同治元年,水盈三尺,饿殍见野;一九三二年,狂风大作,风急浪高,湘江河段五十艘船只悉数被吞……
解放后,人民政府虑及百姓安危,防洪保安,筑堤围垸,拦河建坝,改道沩水,加之陆路交通日趋便利,天然水运甘当配角,良港优势渐失,古镇便少了些喧哗,多了些寂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镇上国营、集体企业一片兴旺。“望江楼”布鞋踏遍海内外,曾在靖港指挥过抗日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政委王首道题写的厂名至今仍留在这个古镇上,记载着小镇有过的辉煌。王首道同志的夫人曾办过公的中共湖南省委机关于一九三○年曾经临近迁驻的靖港半边街,个体私营企业也一度红火。如今一条崭新的大道横贯大众垸,古镇被人流车流冷落一旁。许多人感叹靖港太老了,老得无法昂首挺胸地与新兴的小城镇媲美了。为作历史村镇调研,我在空洞的八街四巷七码头的麻石街面上走过,老是在想,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未必有半边街前这哑河水清亮?古镇一旁仍然骨络分明的木架房和摆放其中木屐、油伞、竹笠、瓜瓢仍在苦诉着怎样的片断和故事?那些历史上小有名气的人物是否到过这依然存在的风水无边的宏泰房?那久负盛名的靖港香干、火焙鱼和家家户户会制作、人人能放飞的形态各异的风筝又是否能让我们感悟到什么?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为后人留下一个解说昨天的空间,恐怕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