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阵雨和冰雹形成图

阵雨和冰雹形成图

发布时间:2020-08-03 08:06:35

1、雨,雪,云,雾,露,冰雹的形成。

最佳答案 ,简单易懂:空气中总是有水蒸气的,而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日常所见到的“白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1、云是怎样形成的?
当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2、雨是怎样形成的?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雨。

3、雾是怎样形成的?
雾一般在清晨出现。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或地面温度突然下降时会液化成小水滴而飘浮的空气中和尘埃上,就形成的雾。

4、露水是怎样形成的?
当地面温度下降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面附在地面上或花草上,形成露水。

5、雪是怎样形成的?
在冬季,有时上升气流较弱,云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形成雪花,飘落到地面面形成了雪。

6、霜是怎样形成的?
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 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即霜。

7、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在夏季,上升气流很强,也很不稳定,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大冰块,当这样的冰块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就降落到地面形成洋冰雹。

2、冰雹形成过程

在冰雹云里,起初和下雷雨的积雨云一样,也是由水滴、过冷水滴、雪花、冰晶混合组成。云中的上升气流比较强,它把云底部不断增长的水滴送到云的中上部成为过冷水滴,它们或者跟冰晶、雪花碰在一起,或者自然冻结,zd形成冰雹胚胎。由于水滴在冰结时会释放一上部分潜热,再加上并结的时间短促,所以冻结的胚胎里面常混有空气,比较疏松,表面湿润,呈不透明颜色。当遇到过冷水滴时,于是过冷水滴便在胚胎上冻结成为一层冰,当它降到0℃线以下时,它的专表面一部分就溶化成水,同时也有一部分水滴粘上去。这时碰巧遇到增强的上升气流,又被带到0℃线以上,这时胚胎表面的水又冻结起来,形成一层比较透明的冰壳,当这胎继续上升,不断和过冷水滴相碰撞,产生冻结,以及冰晶、雪花的粘附,使它又包上一属层不透明的冰层。因为积雨云中的上升气流时强时弱,变化无常,所以,胚胎也就这样一次一次地在空中翻腾着,如象“滚元宵”似的越滚越大,不断地裹上一层层冰衣,直到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时候,便一落千丈地掉了下来,这就是我们见到的冰雹

3、云,冰雹,雪,雨的详细形成过程



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厚度。

水汽从蒸发表面进入低层大气后,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如果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化为小冰晶。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

云的九族 水汽在凝结或凝华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云状,这是不同云形成的个性。

根据形成云的上升气流的特点,云可分为对流云、层状云和波状云三大类。对流云包括淡积云、浓积云、秃积雨云和鬃积雨云,卷云也属于对流云;层状云包括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和层云;波状云包括层积云、高积云、卷积云。

根据云底的高度,云可分成高云、中云、低云三大云族。然后再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和成因可将其划分为十属二十九类(参看链接)。它们主要是:

低云
包括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五属(类),其中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由水滴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2,500米以下。大部分低云都可能下雨,雨层云还常有连续性雨、雪。而积云、积雨云由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混合组成,云底高度一般也常在2,500米以下,但云顶很高。积雨云多下雷阵雨,有时伴有狂风、冰雹。

中云
包括高层云、高积云两属(类),多由水滴、过冷水滴与冰晶混合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2,500-5,000米之间。高层云常有雨、雪产生,但薄的高积云一般不会下雨。

高云
包括卷云、卷层云、卷积云三属(类),全部由小冰晶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5,000米以上。高云一般不会下雨,但冬季北方的卷层云、密卷云偶尔会降雪。

云量 云量多少,全凭目测云块占据天空的面积来估计。因为是目测,当然并不十分准确,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全世界的气象站至今还是用这种目测方法估计云量。天气预报广播中的晴、少云、多云和阴,就是根据云量的多少划分的。通常将整个天空划分为10等份。

晴 天空无云,或者虽有零星云层,云量不到2成;

阴 低云量在8成以上;

少云 中、低云的云量为1~3,高云的云量为4~5;

多云 中、低云的云量为4~7,高云的云量为6~10时。

一般说来,当天空被云掩蔽,颜色发白,地上东西显得明亮时,这种云较高。相反,云色呈灰或灰黑色,显得阴沉,这种云则较低。移动慢的云较高,移动快的云较低。



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雨滴和雪花就是由它们增长变大而成的。那么,小水滴和小冰晶在云内是怎样增长变大的呢?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在各种不同的云内,其云滴大小的分布是各不相同的,造成云滴大小不均的原因就是周围空气中水汽的转移以及云滴的蒸发。它们主要是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的。因此,在水云里,云滴要增大到雨滴的大小,首先需要云很厚,云滴浓密,含水量多,这样,它才能继续凝结增长;其次,在水云内还需要存在较强的垂直运动,这样才能增加多次碰撞并合的机会。而在比较薄的和比较稳定的水云中,云滴没有足够的凝结和并合增长的机会,只能引起多云、阴天,不大会下雨。

降水量 是指雨水(或融化后的固体降水)既不流走,也不渗透到地里,同时也不被蒸发掉而积聚起来的一层水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降雨量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同时还可以用雨量计来自动记录雨势的变化和雨量的大小。

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根据国家气象部门规定的降水量标准,降雨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六种(见表)。

各类雨的降水量标准

种类
24小时降水量
12小时降水量

小雨
小于10.0
小于5.0

中雨
10.0-24.9
5.0-14.9

大雨
25.0-49.9
15.0-29.9

暴雨
50.0-99.9
30.0-69.9

大暴雨
100.0-249.0
70.0-139.9

特大暴雨
250.0以上
140.0以上

降雨成因是不同的,常见的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参考链接)

人工降水也称人工增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增雨常分为暧云催化剂增雨与冷云催化剂增雨。欲要暧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就得使云中半径大于0.04毫米的大云滴有足够的数密度,让它们迅速与小云滴碰并增长,成为半径超过 1.0毫米的雨滴形成降水,因此在那些大云滴数密度小而无法形成降雨的云中,用飞机、炮弹携带等方法,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使形成许多大云滴,便可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欲要冷云降水,就得使冷云上部的冰晶数密度超过1个/升,对那些冰晶数密度不足的冷云,用飞机等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便可产生大量冰晶,促成或增加降水。



我们都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雨滴和雪花是由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长变大而成的。那么,雪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成为雨滴的。

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时,冰晶表面会增热而有些融化,并且会互相沾合又重新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云内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华继续增长。但是,冰云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里水汽不多,凝华增长很慢,相互碰撞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长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发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最有利于云滴增长的是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的。当一团空气对于冰晶说来已经达到饱和的时候,对于水滴说来却还没有达到饱和。这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

雪花 其形状极多,而且十分美丽.雪花大都是六角形的,这是因为雪花属于六方晶系。 云中雪花"胚胎"的小冰晶,主要有两种形状。一种呈六棱体状,长而细,叫柱晶,但有时它的两端是尖的,样子象一根针,叫针晶。别一种则呈六角形的薄片状,就象从六棱铅笔上切下来的薄片那样,叫片晶。

如果周围的空气过饱和的程度比较低,冰晶便增长得很慢,并且各边都在均匀地增长。它增大下降时,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分别被叫做柱状、针状和片状的雪晶。

如果周围的空气呈高度过饱和状态,那么冰晶在增长过程中不仅体积会增大,而且形状也会变化。最常见的是由片状变为星状。

原来,在冰晶增长的同时,冰晶附近的水汽会被消耗。所以,越靠近冰晶的地方,水汽越稀薄,过饱和程度越低。在紧靠冰晶表面的地方,因为多余的水汽都已凝华在冰晶上了,所以刚刚达到饱和。这样,靠近冰晶处的水汽密度就要比离它远的地方小。水汽就从冰晶周围向冰晶所在处移动。水汽分子首先遇到冰晶的各个角棱和凸出部分,并在这里凝华而使冰晶增长。于是冰晶的各个角棱和凸出部分将首先迅速地增长,而逐渐成为枝叉状。以后,又因为同样的原因在各个枝叉和角棱处长出新的小枝叉来。与此同时,在各个角棱和枝叉之间的凹陷处。空气已经不再是饱和的了。有时,在这里甚至有升华过程,以致水汽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去。这样就使得角棱和枝叉更为突出,而慢慢地形成了我们熟悉的星状雪花。

上面说的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星状雪花的形成过程。它的相当部位,不论形状或大小,都应当是相同的。这种典型的星状雪花只有在一个理想的、平静的环境中(譬如在实验室内)才能形成。在大气中,它不能象上面说的那样有步骤地增大,所形成的形状也就不能那样典型。这是因为冰晶逐渐在下降着,而且有时在旋转着,各个枝叉接触水汽的多少有所不同,而那些接触水汽较多的枝又便增长得较多。因此,我们平常所看到的雪花虽大体上一样但又互不相同。

另外,雪花在云内下降的过程中,也会从适宜于形成这种形状的环境降到适宜于形成另一种形状的环境,于是便出观了各种复杂的雪花形状。有的象袖扣,有的象刺猾。即使都是星状雪花,也有三个枝叉的、六个枝叉的,甚至有十二个枝叉、十八个枝又的。

冰雹

冰雹是一种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这种云也叫冰雹云)中降落下来的冰块或冰疙瘩,人们通常称它为“雹子”。

如果把冰雹切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冰雹内部构造很不均匀,冰雹的中间有一个核,叫雹核,主要是由霰粒或软雹构成,也有由大水滴缓慢冻结而成透明冰核的。雹核的外面交替地包裹着几层透明和不透明的冰层,有人见过十多层甚至三十层的冰雹,在冰层中还夹杂着大小不同的气泡。
浓积云的顶部像椰菜,由许多轮廓清晰的凸起云泡构成,云厚可以达4-5公里。如果对 流运动很猛烈,就可以形成积雨云,云底黑沉沉,云顶发展很高,可达10公里左右,云顶边缘变得模糊起来,云顶还常扩展开来,形成砧状。一般积雨云可能产生雷阵雨,而只有发展特别强盛的积雨云,云体十分高大,云中有强烈的上升气体,云内有充沛的水分,才会产生冰雹,这种云通常也称为冰雹云。

冰雹云是由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的。一般为三层:最下面一层温度在0℃以上,由水滴组成;中间温度为0℃至-20℃,由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最上面一层温度在-20℃以下,基本上由冰晶和雪花组成。

在冰雹云中气流是很强盛的,通常在云的前进方向,有一股十分强大的上升气流从云底进入又从云的上部流出。还 有一股下沉气流从云后方中层流入,从云底流出。这里也就是通常出现冰雹的降水区。这两股有组织上升与下沉气流与环境气流连通,所以一般强雹云中气流结构比较持续。强烈的上升气流不仅给雹云输送了充分的水汽,并且支撑冰雹粒子停留在云中,使它长到相当大才降落下来。在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着,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并合冻结成较大的冰粒,这些粒子和过冷水滴被上升气流输送到含水量累积区,就可以成为冰雹核心, 雹核在水量多、温度不太低的区域与过冷水滴碰并,长成一层透明的冰层,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的低温区,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组成,雹核与它们粘并冻结就形成一个不透明的冰层。这时冰雹已长大,而那里的上升气流较弱,当它支托不住增长大了的冰雹时,冰雹便在上升气流里下落,在下落中不断地并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继续生长,当它落到较高温度区时,碰并上去的过冷水滴便形成一个透明的冰层。这时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强的上升气流区,那么冰雹又将再次上升,重复上述的生长过程。这样冰雹就一层透明一层不透明地增长;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落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4、雪花和冰雹是怎么形成的?

雪花的形成 在天空中运动的水汽怎样才能形成降雪呢?是不是温度低于零度就可以了?不是的,水汽想要结晶,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个条件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空气温度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另一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这样大的过饱和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所以没有凝结核的话,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所以我们有时才会见到天空中有云,却不见降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采用人工降雪。 冰雹形成 冰雹和雨、雪一样都是从云里掉下来的。不过下冰雹的云是一种发展十分强盛的积雨云,而且只有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才可能降冰雹。 积雨云和各种云一样都是由地面附近空气上升凝结形成的。空气从地面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压降低,体积膨胀,如果上升空气与周围没有热量交换,由于膨胀消耗能量,空气温度就要降低,这种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冷却。根据计算,在大气中空气每上升100米,因绝热变化会使温度降低1度左右。我们知道在-定温度下,空气中容纳水汽有一个限度,达到这个限度就称为“饱和”,温度降低后,空气中可能容纳的水汽量就要降低。因此,原来没有饱和的空气在上升运动中由于绝热冷却可能达到饱和,空气达到饱和之后过剩的水汽便附着在飘浮于空中的凝结核上,形成水滴。当温度低于摄氏零度时,过剩的水汽便会凝华成细小的冰晶。这些水滴和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于空中便成了云。 大气中有各种不同形式的空气运动,形成了不同形态的云。因对流运动而形成的云有淡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等。人们把它们统称为积状云。它们都是一块块孤立向上发展的云块,因为在对流运动中有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往往在上升气流区形成了云块,而在下沉气流区就成了云的间隙,有时可见蓝天。 积状云因对流强弱不同出一辙形成各种不同云状,它们的云体大小悬殊很大。如果云内对流运动很弱,上升气流达不到凝结高度,就不会形成云,只有干对流。如果对流较强,可以发展形成浓积云,浓积云的顶部像椰菜,由许多轮廓清晰的凸起云泡构成,云厚可以达4-5公里。如果对流运动很猛烈,就可以形成积雨云,云底黑沉沉,云顶发展很高,可达10公里左右,云顶边缘变得模糊起来,云顶还常扩展开来,形成砧状。一般积雨云可能产生雷阵雨,而只有发展特别强盛的积雨云,云体十分高大,云中有强烈的上升气体,云内有充沛的水分,才会产生冰雹,这种云通常也称为冰雹云。 冰雹云是由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的。一般为三层:最下面一层温度在0℃以上,由水滴组成;中间温度为0℃至-20℃,由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最上面一层温度在-20℃以下,基本上由冰晶和雪花组成。 在冰雹云中气流是很强盛的,通常在云的前进方向,有一股十分强大的上升气流从云底进入又从云的上部流出。还有一股下沉气流从云后方中层流入,从云底流出。这里也就是通常出现冰雹的降水区。这两股有组织上升与下沉气流与环境气流连通,所以一般强雹云中气流结构比较持续。强烈的上升气流不仅给雹云输送了充分的水汽,并且支撑冰雹粒子停留在云中,使它长到相当大才降落下来。

5、这个是冰雹的形成示意图,哪位给解释下:图中用笔圈出来的地方,下去上来反复好几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因为水蒸气会随着热气流升到高考 在上升过程中 因为高空气温低 会慢慢凝结成冰粒 而此时高空气流无法托起冰粒重量 冰粒便开始下落 下落到一定高度后 又遇到低空热气流 又开始被低空气流往高空托起 在此过程中 冰粒表面沾到小水滴 又开始结冰 等到高空气流无法托起冰粒重量时又开始下落。 等遇到低空气流又开始回升 冰粒周围又开始结冰 不断反

6、物理:冰雹的形成(具体看图)

LZ您好……

LS的回答没有答到点子上。

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会是孤立单独的,完全不会积聚形成冰雹。

凝华也是很常见的!

在冬季下雪之前,有时会先掉下来一些没有几何形状的碎冰颗粒,俗称“霰”,这就是由水蒸气凝华直接形成的冰,他不具备晶体结构。而真正的雪一定会有晶体结构,放大镜可见美丽的六角花纹。

而冰雹则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一层层裹在一个“内核”外面而来。只有先液化成水滴,那么才会紧紧一层层贴着冰雹核,这个冰雹才会是均匀,接近球形。如果依靠凝华,这个冰雹完全“聚”不起来,只会掉下去颗粒状碎冰。

然后我看到了你的追问:

夏季高空有冷气团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最简单有2个原理:

对流层内由于空气密度下高上低,所以高空中空气密度低,保温能力差,高空本身气温就低于地面

夏季特别是能形成冰雹的场合,往往地面会先经历暴晒,近地面气温升到格外可观的程度,空气是热量的不良导体,高空中气温无法同步升高那么快,所以呈现空气热,地面更烫,故而两相比较高空相对冷而地面相对热。

7、雨、雪、冰雹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1、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2、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即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条件是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且有充分的水汽,温度3.0℃(冰点)以下。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至10℃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

3、冰雹来自积雨云,当云中的雨点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0℃以下的高空时,便液化成小冰珠;随着含水汽的上升气流增大,小冰珠逐渐变大,就可能形成大冰雹,最后落到地面。

(7)阵雨和冰雹形成图扩展资料

雨通常以四种形式出现:

1、锋面雨(梅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陆地的冷空气相遇,由于冷空气重,暖空气轻,暖湿气流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一条很长很宽的降雨带,这就是锋面雨。

2、对流雨:夏季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局部地区暖湿空气急剧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这就是对流雨,气象学上叫“雷阵雨”,我们通常叫“爆天”,另外,台风雨也是属于对流雨的一种。

3、地形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遇到山脉,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4、台风雨:热带洋面上的湿热空气大规模强烈地旋转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迅速降低,水汽大量凝结成云雨,这就是台风雨。

8、雨,冰雹,雪是水的什么变化形成的

1、雨是水经过汽化——液化形成的。

雨是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汽化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去,然后凝聚成云。云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液化,然后凝聚成小水滴,这便是雨。

2、冰雹是水经过汽化——液化——凝华形成的。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形成雨滴或冰晶。当云中的雨点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0℃以下的高空时,便液化成小冰珠;随着含水汽的上升气流增大,小冰珠逐渐变大,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3、雪是水经过汽化——液化——凝华形成的。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后在天上凝聚成云。云因为冷空气,一部分液化为水滴,一部分凝华为冰,就形成水冰气的混合云,由于冰水气共存使冰晶不断凝华增大,成为雪花。当云下气温低于 0℃时,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而形成降雪。如果云下气温高于 0℃时,则可能出现雨夹雪。

(8)阵雨和冰雹形成图扩展资料:

在自然界中,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水还会以雾、露水等形态出现。

(1)雾

在空气中的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等。

(2)露水

在晴朗无云,微风飘拂的夜晚,由于地面的花草,石头等物体散热比空气快,温度比空气低,当较热的空气(空气里一般包涵着水汽)碰到这些温度较低的物体时,便会发生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留在这些物体上面,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露水。

9、冰雹的形成过程

当地表的水百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问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答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版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10、云、雨、雾、霜、露、雪、雹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怎么画(物理)

示意图如下:

云:白天气温较高,地表水大量蒸发,因此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这时候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液化成为小水滴,一部分凝华成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液化以及凝华)

雨:当云越聚越多,越聚越厚的时候,就要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当中随着温度升高,云中的小冰晶熔化成小水滴,与云中原有的小水滴一起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熔化)

雾:空气中如果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浮尘上,和浮尘一起漂浮在空气中,这就是雾。(液化)

露:天气较热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它们的表面,这就是露。(液化)

雪:当水蒸气上升到很冷的高空时,水蒸气凝华成六角形的冰花,冰花聚集在一起,形成雪片或者雪团降落下来,这就是雪。(凝华)

霜:夜晚,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凝华为固态小颗粒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凝华)

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若随著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固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

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熔化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之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则又凝固成冰;

如此反覆进行如滚雪球般其体积越来越大,直到它的重力大于气流升力与空气之浮力之和,即往下降落,若达地面时未熔化成水仍呈固态冰粒者称为冰雹。(凝固)

(10)阵雨和冰雹形成图扩展资料

注意的是,对于任何物质来说,任何一种末态其实都可以由两种初态变化而来的!比如某物质的末态如果是液态,那么该物质的初态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气态,如果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则为熔化,如果从气态变为液态,则为液化!

水的固态形式有两种:霜和雪。但它们形成的机理是不同的,霜在晴朗的夜晚才能形成,气温低到0度以下,当晚也没有刮大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凝结成小颗粒,呈白色,那就是霜。

以河边和潮湿洼地较多,这是因为那些地方水蒸气更多,气温更低的原故。霜期农作物一般停止生长,有的农作物会被冻死,应该采取措施,比如用烟熏,在农物上面盖薄膜保暖。

与阵雨和冰雹形成图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